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D-OCT、Visante OCT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人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玲娟 赵靖 +2 位作者 谢立信 吴洁 孙大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比较FD-OCT、Visante OCT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人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为临床检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27人(54眼),依次用FD-OCT、VisanteOCT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双眼中央角膜厚度,三种仪器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对所得数... 目的比较FD-OCT、Visante OCT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人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为临床检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27人(54眼),依次用FD-OCT、VisanteOCT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双眼中央角膜厚度,三种仪器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眼志愿者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FD-OCT测量值为(530.74±31.74)μm,Visante OCT为(554.06±33.32)μm,A超为(531.61±31.76)μm。三种测量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53,P<0.01)。两两比较显示:FD-OCT测量结果与A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sante OCT与A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ante OCT和FD-OCT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测量结果高度相关(r=0.949),前者所测中央角膜厚度较后者厚(23.32±10.46)μm,两者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20.46~26.17μm。结论 A超作为目前角膜厚度测量的金标准,随着检查舒适度、检查速度等要求的提高,使用渐显局限。新的角膜测厚仪的出现,有望改善这些问题,但是诊断分析时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测量结果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角膜厚度 A超角膜测厚仪 FD-OCT Visante OCT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以及在青光眼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艳杰 王保君 +3 位作者 张海涛 杨华 周朝元 牛珊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3-846,共4页
目的利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比较正常人、早期青光眼、进展期青光眼患者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厚度及黄斑区各部位神... 目的利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比较正常人、早期青光眼、进展期青光眼患者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厚度及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厚度差异,评价并分析其在青光眼中的诊断能力分析各参数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正常人41例(56眼)为正常组,早期青光眼组患者36例(42眼),进展期青光眼组患者35例(39眼),使用FD-OCT测量pRNFL及mGCC厚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 operated curve,AROC)。分析各参数的诊断能力。结果青光眼组各部位pRNFL厚度及mGCC厚度值随青光眼的严重程度逐渐减小,各参数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组、早期青光眼组及进展期青光眼组平均、下方的mGCC与pRNFL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33、0.693、0.615、0.833、0.725、0.818;0.840、0.658、0.904;均为P<0.01)。早期青光眼组与正常组相比,除鼻侧象限之外(P=0.102),其余颞侧、上方、下方pRNFL及所有mGCC参数的ARO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对于总体青光眼(早期及进展期青光眼)与正常组比较发现,所有pRNFL及mGCC参数的ARO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NFL:0.941±0.020,mGCC:0.920±0.022,P<0.01)。所有pRNFL与mGCC参数之间的诊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GCC厚度与pRNFL厚度的检测在青光眼早期诊断能力中具有可比较性。黄斑区GCC厚度的测量对RNFL在临床青光眼诊断中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OCT 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型超声测厚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角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博 马世江 +1 位作者 陈革 王永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和可重复性。方法应用RTVue傅立叶域OCT(RTVue 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对39例志愿者随机选取一眼进... 目的探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和可重复性。方法应用RTVue傅立叶域OCT(RTVue 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对39例志愿者随机选取一眼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对三种不同测量仪器测得的角膜厚度值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三种仪器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对三种测量方法重复测量值的方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结果 RTVue FD-OCT、UBM和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543.34±34.09)μm、(538.02±33.17)μm、(536.24±31.16)μm,RT-Vue FD-OCT与UBM、A型超声测厚仪的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UBM与A型超声测厚仪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测量仪器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0.983、0.966、0.938,均为P<0.01);RTVue 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角膜厚度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值分别为3.53±2.87、5.43±3.13、6.64±3.26,RTVueFD-OCT测量可重复性好于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结论 RTVue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测量角膜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RTVueFD-OCT测量可重复性好,且安全、无创,可用于角膜厚度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A型超声测厚仪 超声生物显微镜 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术系统中高准确度高灵敏度补偿色散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朝良 高万荣 卞海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将色散测量方法和快速扫描延迟线技术相结合,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中实现了对群延迟色散的精确补偿.在该方法中,先在样品臂中放入平面反射镜,等间隔移动参考臂中快速扫描延迟线系统中光栅的位置,同时测量系统参考臂和样品臂之间的群... 将色散测量方法和快速扫描延迟线技术相结合,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中实现了对群延迟色散的精确补偿.在该方法中,先在样品臂中放入平面反射镜,等间隔移动参考臂中快速扫描延迟线系统中光栅的位置,同时测量系统参考臂和样品臂之间的群延迟色散差值.当该值为零时,则表明系统色散匹配.将该方法与基于点扩散函数半高宽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基于半高宽方法的测量误差为4.43%,而该方法的测量误差为0.76%;在色散补偿过程中,随着色散匹配点的靠近,半高宽方法的灵敏度由92.105 3fs2减小到1.344 7×103 fs2,而新方法的灵敏度则保持165.789 5fs2,表明本文提出的色散补偿法具有较高的色散补偿准确度和灵敏度.实验表明,色散补偿后的系统分辨率接近理论值;在补偿系统色散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测量所得色散值的符号来判定光栅的移动方向,从而更容易地完成补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低相干干涉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术 快速扫描延迟线 色散补偿 色散测量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90刀头行薄瓣LASIK中角膜瓣形态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翟长斌 郝颖娟 +3 位作者 易省平 刘娟 张晶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0-774,共5页
背景 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方法,越来越多的薄瓣LASIK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傅里叶眼前节OCT角膜瓣厚度及形态的测量为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层厚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但应用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 背景 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方法,越来越多的薄瓣LASIK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傅里叶眼前节OCT角膜瓣厚度及形态的测量为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层厚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但应用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 90刀头行薄瓣LASIK中角膜瓣形态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 目的 利用傅里叶频域OCT测量法比较应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和传统微型角膜刀Moria 9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形态及其厚度,评价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的特点.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FS200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Moria 90刀头行LASIK的患者各30例30眼,于术后1个月应用傅里叶频域OCT(OPTOVUE RTVue-100)测量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制的中央角膜瓣厚度以及角膜0°和90°径线所在截面上特定10个点的角膜瓣厚度. 结果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中央角膜瓣厚度值为(112±3)μm,全角膜瓣平均厚度值为(112±3) μm,分别低于Moria 90刀头制瓣组的(121±7) μm及(128±11)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30),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角膜瓣厚度的变异范围也明显小于Moria 90刀头制瓣组.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形状近似规则的平面,其中央、旁中央、周边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Moria 9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中间薄,周边厚,近似弯月形透镜,其中央、旁中央、周边区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与预期角膜瓣厚度(110 μm)的平均差为(3±4)μm,而Moria 90刀头制瓣组为(17±10) 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傅里叶眼前节OCT测量表明,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精确度高,可控性强,稳定性好,且操作更安全,是薄瓣LASIK的首选.傅里叶眼前节OCT是评价LASIK术后角膜瓣形态和厚度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飞秒激光 角膜 屈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膜瓣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多层介质中的频域OCT蒙特卡罗仿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刚 郑羽 +1 位作者 林凌 刘晶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85-1294,共10页
选择多层介质作为样品,根据波恩一阶近似理论建立了单次散射的无限细直光束频域OCT模型,并分析了散射积分方程很难得到精确解的原因。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一类和二类光子出射后在空间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调整接收器的面积,可... 选择多层介质作为样品,根据波恩一阶近似理论建立了单次散射的无限细直光束频域OCT模型,并分析了散射积分方程很难得到精确解的原因。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一类和二类光子出射后在空间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调整接收器的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抑制二类光子,尽可能多地接收一类光子;通过分析时域OCT与频域OCT的区别,进一步确立了频域OCT的优势地位;通过改变复杂生物组织的模型结构,对由于能量衰减而造成的图像灰度失真做了近似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仿真 频域OCT 一阶Born近似 多层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Logics 0、-10和-20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旭 周跃华 +2 位作者 张晶 张青蔚 田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Med-Logics0、-10和-20刀片制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入选近视患者共210例(420眼)行LASIK,按所应用刀片的不同,分为0、-10和-20刀片组,每组各70例(140眼)。术后7d,... 目的探讨Med-Logics0、-10和-20刀片制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入选近视患者共210例(420眼)行LASIK,按所应用刀片的不同,分为0、-10和-20刀片组,每组各70例(140眼)。术后7d,应用OCT分别测量每个角膜上0°、90°两条经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14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0、-10和-20刀片组中央角膜瓣厚度均值分别为(134.0±14.0)μm、(113.5±10.4)μm和(107.9±12.6)μm,0刀片组明显高于-10刀片组和-20刀片组,而-10刀片组和-20刀片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角膜中央区域和周边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三组中制作角膜瓣双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比较,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中各自角膜上两条经线所在截面的平均角膜瓣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刀片组中与理论值差值≤15μm者有948个测量点(48.4%);-10刀片组中与理论值差值≤15μm者有1118个测量点(57.0%);-20刀片组中与理论值差值≤15μm者有1020个测量点(52.0%)。结论 110Moria微型角膜刀应用常规0刀片、-10和-20刀片角膜瓣,重现性较好,-10刀片和-20刀片相比角膜瓣中央区角膜瓣厚度和全角膜平均厚度无明显差异,三组角膜瓣的厚度值鼻侧和颞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厚度 微型角膜刀 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谱频域OCT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羽 李刚 +2 位作者 张泰石 林凌 刘晶晶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05-208,共4页
采用频域技术的OCT系统,深度扫描信息由背向散射光谱的傅立叶反变换获得,简化了轴向扫描过程,从而使快速OCT成像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复杂生物组织的OCT快速成像,消除谱频域OCT的"混叠"现象、重建样品的真实层析结构,本文引入了... 采用频域技术的OCT系统,深度扫描信息由背向散射光谱的傅立叶反变换获得,简化了轴向扫描过程,从而使快速OCT成像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复杂生物组织的OCT快速成像,消除谱频域OCT的"混叠"现象、重建样品的真实层析结构,本文引入了相移干涉技术,构建了一套满量程复谱频域OCT实验系统,并为系统设计了特殊的分束镜和移相器,为最终实现复杂生物组织的OCT快速成像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复谱频域OCT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游腾飞 钟舜聪 +2 位作者 钟剑锋 张秋坤 罗曼婷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602-606,共5页
针对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成像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V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实现了对被测样品进行内部快速成像;搭建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代替一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利用计... 针对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成像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V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实现了对被测样品进行内部快速成像;搭建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代替一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利用计算机驱动面阵CCD相机对干涉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干涉信号;采用计算机驱动NI卡对压电陶瓷(PZT)移相器进行相移控制以达到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移相的需求,利用计算机驱动线性电动移动平台实现检测样品进行横向扫描以达到对样品进行三维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集成度高,开发的软件功能齐全、界面友好、便于维护和升级;该二维系统相比一维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而言减少了一维的扫描采集次数,大大提高了成像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 MATLAB 二维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ia M2微型角膜刀用常规刀片及Med—Logics 0号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评估
10
作者 张晶 周跃华 +2 位作者 高旭 张青蔚 田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3-818,共6页
背景角膜瓣的制作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随着微型角膜刀刀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制作角膜瓣的精确性、均一性以及重现性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目的比较Moria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 ... 背景角膜瓣的制作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随着微型角膜刀刀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制作角膜瓣的精确性、均一性以及重现性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目的比较Moria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 0号刀片(110—0)及常规刀片(110)制作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近视患者102例204眼行LASIK,其中Moria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0号刀片组(110—0组)及常规刀片组(110组)制作角膜瓣的患者各51例102眼。术后1周,应用RTVue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别测量2组患者每个角膜上0°、45°、90°和135° 4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28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110—0组和110组间裸眼视力和残余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力:Z=-0.375,P=0.708;球镜度:u=0.056,P=0.956)。110—0组全角膜厚度为(133.28±15.41)μm,明显低于110组的(142.81±10.0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27,P〈0.01),并且110—0组与Moria公司提供的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30μm更接近。2组制作的角膜瓣均为中间薄、周边厚,形状近似一凹透镜,并且2组右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鼻侧均明显厚于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0组与110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30μm的差值分别为(17.46±2.28)μm和(16.82±6.1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17,P=0.608)。结论与110组比较,110—0组角膜瓣的厚度更薄,全角膜瓣厚度平均值与Moria公司提供的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30μm更接近,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相对更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瓣厚度 微型角膜刀 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态分析的二维频域光学相干振动层析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波 钟舜聪 +3 位作者 林杰文 陈伟强 钟剑锋 张秋坤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6-363,共8页
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OCVT)以低相干光干涉为原理,以高速COMS相机为检测器,通过分析振动结构表面反射光与系统参考光的干涉信号,可获取振动结构的位移信息,经频谱校正后可得到纳米级超高分辨率的振动位移精度。2D-OCVT系统可以实现... 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OCVT)以低相干光干涉为原理,以高速COMS相机为检测器,通过分析振动结构表面反射光与系统参考光的干涉信号,可获取振动结构的位移信息,经频谱校正后可得到纳米级超高分辨率的振动位移精度。2D-OCVT系统可以实现线域振动测试,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取线上多点的位移信息,并且可以利用output-only模态识别方法的优点,无需知道激振输入信号的信息就可以对梁结构进行实时模态分析。因为可以多点同时非接触测量,所以不用多个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或者移动单个传感器来获取梁结构上多点振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自搭建的2D-OCVT可以实现对0-1000Hz振动信号的精确检测,可满足工程结构高低频检测的需要,为工程结构振动模态分析提供了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线域振动测试 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系统 频谱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相干层析的悬臂梁模态频率质量称量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波 钟舜聪 +3 位作者 林杰文 陈伟强 钟剑锋 张秋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1,97,共9页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获得悬臂梁模态频率从而实现对质量的高精度检测。在带集中质量悬臂梁固有频率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质量(系数)下悬臂梁前三阶频率(系数)与集中质量(系数)关系做了分析,比较了...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获得悬臂梁模态频率从而实现对质量的高精度检测。在带集中质量悬臂梁固有频率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质量(系数)下悬臂梁前三阶频率(系数)与集中质量(系数)关系做了分析,比较了前三阶频率对集中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自研发的2D-FOCVT系统实验测试了悬臂梁结构在附加集中质量下的一阶频率,对悬臂梁集中质量—一阶频率关系做了拟合,由此提出了应用一阶频率对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实现质量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自搭建的2D-FOCVT能提供纳米量级的振动位移精度,同时创新性地将2D-FOCVT结合模态分析进行附加质量块的质量称量,拓展了2D-FOCVT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 模态分析 质量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利莉 郭冉阳 +3 位作者 付文丽 王梅 刘丽娜 化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即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60眼RP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FD...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即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60眼RP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FD-OCT检查资料,比较分析视网膜厚度及图像特征。结果正常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74.6±14.9)μm;RP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46.0±21.5)μm;RP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7,P=0.001)。RP患者骨细胞样视网膜色素沉着区FD-OCT图像可见病变区色素上皮层光带断裂,与其相对应的神经上皮层可见增殖移行的色素上皮,黄斑区FD-OCT图像见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反射部分或全部消失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变薄。RP组中伴神经上皮层弥漫水肿5眼;黄斑囊样水肿3眼;黄斑前膜17眼。结论 FD-OCT可显示RP的组织病理改变,其影像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病程估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频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