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剪胀特性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建新 杨寒冰 +3 位作者 陈朋朋 丁鑫昱 王亚楠 刘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3,共10页
为推广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了相同配合比,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剪胀特性,在剪切大变形条件下(轴向应变ε_(a)=30%)对最大粒径D_(max)分别为26.5、31.5、37.5 mm沥青混凝土进行... 为推广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了相同配合比,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剪胀特性,在剪切大变形条件下(轴向应变ε_(a)=30%)对最大粒径D_(max)分别为26.5、31.5、37.5 mm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静三轴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比较D_(max)分别为19、37.5 mm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差异性,基于未考虑心墙和堆石体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对新疆某典型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骨料粒径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型转为硬化型;相同围压条件下,大粒径骨料(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的切线模量E_(t)低于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围压增加时,D_(max)=37.5 mm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偏应力、最大体应变相较于D_(max)=19 mm沥青混凝土都有所下降,适当增大最大骨料粒径可以减弱剪胀性;提出了初始物理参数(围压、不同最大粒径)计算相变应力比M_(pt)的表达式,可作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剪缩剪胀转化的判断依据,M_(pt)越大,剪胀性越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心墙沉降率、最大小主应力和最大大主应力均几乎无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大粒径沥青混凝土在高应力、深厚覆盖层条件的高坝工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静三轴试验 相变应力比 剪胀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可更换耗能节点的人字形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马宏伟 李明 +3 位作者 熊伟 黄忠海 许嘉鑫 何文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8,共13页
为实现结构震后快速修复,基于损伤可控和耗能元件可更换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带可更换耗能节点的人字形支撑钢框架结构,其中可更换耗能节点由两个双U型金属耗能器、节点板、支撑端板、高强螺栓组成。为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修复... 为实现结构震后快速修复,基于损伤可控和耗能元件可更换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带可更换耗能节点的人字形支撑钢框架结构,其中可更换耗能节点由两个双U型金属耗能器、节点板、支撑端板、高强螺栓组成。为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修复性能,对1/2缩尺的单层单跨的子结构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及修复后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并对比了首次和修复后加载试验中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和延性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首次和修复后加载试验中,试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理想的耗能能力;试件的塑性损伤主要集中在可更换耗能节点处,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弹性;首次试验加载至0.83%层间位移角后结束加载,结构残余位移角为0.28%,更换耗能节点后的结构与修复前的结构力学性能相似,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吻合较好。建立了带可更换耗能节点的人字形支撑钢框架简化的分析计算模型,基于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结构弹性抗侧刚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双U型金属耗能器屈服时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构弹性抗侧刚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差为3.72%,双U型金属耗能器屈服时结构的水平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差为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耗能节点 人字形支撑钢框架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置翼墙法加固弱节点型RC框架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曰兵 王航 +2 位作者 严琪 单良 邢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9-1899,共11页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对其中一个采用后置翼墙法进行抗震加固。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两试件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试件由节点剪切破坏转变为理想的梁屈服破坏,验证了在节点抗剪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极端情况下,通过增设翼墙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加固 后置翼墙 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速工程车转向架构架强度评估
4
作者 商跃进 刘惠萱 王彤基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构架作为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在运行中承受着复杂的外界载荷和约束。为保证新型高速工程车的运行安全,对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强度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TB/T 2368—2005标准确定了构... 构架作为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在运行中承受着复杂的外界载荷和约束。为保证新型高速工程车的运行安全,对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强度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TB/T 2368—2005标准确定了构架在3类工况下承受的载荷,并对构架进行静强度分析和主要运营载荷工况下的疲劳强度评估,最后对构架进行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高速工程车转向架构架的强度符合要求,可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营。构架在2种模态下的频率均大于轮轨激振频率,不会发生共振,约束模态分析可以更好地反映构架的真实振动。本文可以为新型高速工程车转向架构架的后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 构架 静强度 疲劳强度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朱俊 江信焱 +2 位作者 杨大海 屈宏雅 李建中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了解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简称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某桩板式桥梁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背景桥梁连续墩处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特性,在验证数值模型的有... 为了解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简称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某桩板式桥梁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背景桥梁连续墩处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特性,在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后,分析管桩初始预应力轴压比和普通钢筋配筋率对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在拟静力加载下,PHC管桩框架因管桩底部预应力筋拉断而破坏,PHC管桩框架的滞回圈面积较小、耗能能力差;利用纤维截面单元及粘结-滑移单元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可以合理反映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和位移能力;管桩初始预应力轴压比和普通钢筋配筋率对PHC管桩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在抗震设计时,可适当降低管桩的初始预应力轴压比或提高管桩的普通钢筋配筋率以增加PHC管桩框架的位移能力,进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式桥梁 PHC管桩框架 抗震性能 初始预应力轴压比 普通钢筋配筋率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态推覆法的高层建筑地震动有限元模拟分析
6
作者 钱芳芳 孙文彬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0,共9页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进行地震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Northridge、Taft、Kobe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模拟和评价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根据结构动力学平衡理论获取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基底剪力,计算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延性系数、抵抗水平力。结果表明,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高层住宅建筑层间最大位移为56.2 mm,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基底剪力最大值为10540 kN。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该建筑的残余变形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通过滞回性能分析可知,随着荷载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底部楼层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刚度退化;中部楼层结构变形逐渐增大,但抵抗变形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上部楼层结构刚度发生明显退化,影响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态推覆法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冰清 李晓暄 +3 位作者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包水流型下,含水率增大时,油水混合物黏度略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净泄漏率减小,摩擦力减小,密封润滑特性及性能均提升;低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小,液膜黏度大,流体动压效应强,净泄漏率虽小但摩擦力大;高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大,诱发局部应力集中,液膜黏度小,流体动压效应弱,净泄漏率大;环境温度对密封性能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高温高速或高温高压工况下,净泄漏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杆封 油水两相流 液压系统 宽温高湿环境 密封性能 静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水稻插秧机机架结构设计与优化
8
作者 陈子旭 张宏建 +5 位作者 王金星 傅生辉 孙林林 荆林龙 曹鑫鹏 刘双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水稻插秧机发生共振会导致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机架断裂,给机械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为判断水稻插秧机机架是否会发生共振引起结构失效,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中的静力学和模态分析方法计算水稻插秧机的所受应力和固有频率,... 水稻插秧机发生共振会导致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机架断裂,给机械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为判断水稻插秧机机架是否会发生共振引起结构失效,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中的静力学和模态分析方法计算水稻插秧机的所受应力和固有频率,并根据其自身结构数据计算工作频率,判断是否会发生变形失效。分析机架薄弱位置,基于正交实验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水稻插秧机机架结构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最大等效应力降低11.09 MPa,最大总变形减小5.28 mm,最大质量减少5.6 kg,机架1阶固有频率提升10.17 Hz。相比于优化前,前6阶固有频率提高至13.49~50.70 Hz,高于发生共振时的安全区域。此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机架振动问题和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机架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调温阻燃防静电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林思伶 刘赋瑶 +4 位作者 张成 侯琳 徐炎炎 付冉迁 樊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获得兼具调温、阻燃及防静电功能的智能面料,首先,分别将相变温度为28℃和33℃的相变微胶囊乳液与粘胶纤维纺丝原液进行混合,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出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粘胶纤维。其次,采用环锭纺工艺将其与本质阻燃纤维(包括腈氯纶... 为获得兼具调温、阻燃及防静电功能的智能面料,首先,分别将相变温度为28℃和33℃的相变微胶囊乳液与粘胶纤维纺丝原液进行混合,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出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粘胶纤维。其次,采用环锭纺工艺将其与本质阻燃纤维(包括腈氯纶、芳纶1313和阻燃粘胶纤维)进行混纺,通过优化混纺比例制得具有阻燃特性的可调温纱线。最后,将阻燃可调温纱线与导电锦纶纱线进行合股,制备出兼具阻燃、防静电的可调温智能纱线,并通过半自动织机织制出具有调温、阻燃及防静电功能的智能纺织品。对该智能纱线及其织物的表面形貌、调温性能、阻燃性能及防静电性能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将相变微胶囊-粘胶纤维与本质阻燃纤维通过环锭纺制备获得的混纺纤维具有明显的阻燃协同效应;相比于28℃相变阻燃纱线,将33℃相变阻燃纱线与锦纶导电纱线通过捻合获得的智能纱线在纺织品应用上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织物 相变微胶囊 粘胶纤维 智能调温纺织品 阻燃 防静电 智能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梁王赓 王先铁 +2 位作者 杨博乐 谢川东 吴佳欣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91,共1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后张拉式自复位柱脚节点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仅与框架梁连接,侧边采用角钢加劲。对3榀1/3比例的单跨两层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对其受力...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后张拉式自复位柱脚节点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仅与框架梁连接,侧边采用角钢加劲。对3榀1/3比例的单跨两层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对其受力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曲线呈典型的“双旗帜”形;2.00%层间位移角时,各试件的残余变形均在0.20%左右;主体构件完好,结构损伤集中于开缝钢板剪力墙,表现出良好的复位效果和耗能机制;保持开缝钢板剪力墙的厚度不变,增大缝间板带高宽比或宽厚比,结构的耗能能力降低,自复位性能提升;框架扩展导致柱构件变形不协调,梁构件产生额外轴力;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结构后续分析和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 开缝钢板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自走式残膜回收机机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国明 王小瑜 +2 位作者 李涛 彭强吉 康建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为验证自走式残膜回收机机架的可靠性,以该机具的机架为研究对象,采用SolidWorks建立机架三维数模,简化处理后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开展有限元分析。通过不同的约束条件和载荷设置模拟整机现实作业中的各个工况,对机架有限元模型进行... 为验证自走式残膜回收机机架的可靠性,以该机具的机架为研究对象,采用SolidWorks建立机架三维数模,简化处理后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开展有限元分析。通过不同的约束条件和载荷设置模拟整机现实作业中的各个工况,对机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得各个工况下的机架受载情况,机架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机架前6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静力学分析中机架在3种工况下的等效应力分别为126.240、176.365、115.610 MPa,均未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变形合理,满足机架强度刚度要求;模态分析中发现甩刀、发动机和风机工作频率接近1、2阶固有频率29.65、35.28 Hz,易引起机架局部共振,影响整机可靠性。研究可为自走式残膜回收机机架减振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机 底盘机架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流量工况下熔盐泵内固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
12
作者 靳卫华 李志鹏 +3 位作者 张建斌 秦武 王晓钧 陈凤官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4-1300,共7页
针对熔盐泵输送高温介质,且在介质熔点附近工作时,固体颗粒的析出对泵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流量工况下,熔盐泵内输送固-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特性。首先,结合熔盐泵的主要结构参数,针对熔盐泵流道内的流体区域建立了几何模型,并对... 针对熔盐泵输送高温介质,且在介质熔点附近工作时,固体颗粒的析出对泵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流量工况下,熔盐泵内输送固-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特性。首先,结合熔盐泵的主要结构参数,针对熔盐泵流道内的流体区域建立了几何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由于熔盐泵蜗舌位置结构较为复杂,对此处网格进行了加密处理);然后,建立了流体流动数学模型,引入了控制方程、固体颗粒运动方程和湍流模型,设置了边界条件和介质属性,并进行了数值计算;最后,搭建了熔盐泵实验平台,按熔盐泵实验工艺流程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量的改变仅对泵内的静压力数值大小造成影响,不同流量工况下泵内压力分布趋势相似,即叶轮内压力由入口沿着叶轮流道到出口不断增大,蜗壳内的压力明显高于叶轮内的压力;小流量工况下,在靠近蜗壳出口的叶轮流道内存在较多低速液体回流及漩涡,固体颗粒呈高速流动,且不能均匀分布。该研究结果对于预防熔盐泵的磨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磨损 泵的性能 变流量 固液两相 回流 泵内静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有限元分析及损伤定量评估
13
作者 罗靓 黄菁恒 +1 位作者 王月敏 吕辉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8,共7页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拟静力分析,在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位移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拟静力分析,在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位移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平面框架结构的塑性耗能分配机制。轴压力的作用使得该框架结构以柱耗能为主,梁耗能为辅。结合柱底混凝土的纵向受压应变,提出了基于“刚度损伤”和“能量损伤”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确定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处于“小震弹性”、“中震弹塑性”、“大震小塑性”、“极大震大塑性”和“失效破坏”5个状态所对应的“刚度损伤”和“能量损伤”阈值,可精确地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当柱的轴压比增大,框架结构的损伤发展越快,延性变差,破坏位移角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拟静力 塑性耗能 刚度损伤 能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中静电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曲琳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综述了通过抗静电剂和静电引发剂控制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中静电的方法。在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过程中,可使用的静电引发剂分为正静电引发剂和负静电引发剂。研究较多的抗静电剂为胺类物质、羧酸金属盐、脂肪酸酯等。目前,工业上... 综述了通过抗静电剂和静电引发剂控制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中静电的方法。在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过程中,可使用的静电引发剂分为正静电引发剂和负静电引发剂。研究较多的抗静电剂为胺类物质、羧酸金属盐、脂肪酸酯等。目前,工业上以使用抗静电剂为主,通常是胺类物质、含磺酸/磺酸盐类物质、羧酸金属盐及其混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气相法 聚乙烯 静电荷 抗静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双摩擦铰复合型阻尼器试验研究
15
作者 段树坤 唐亮 +3 位作者 黄刚 张勇波 张旭乔 贺江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为解决传统金属阻尼器耗能形式单一问题,结合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屈服位移大、转动摩擦阻尼器屈服位移小的特征,提出一种新型金属-双摩擦铰复合型阻尼器,阐述了复合型阻尼器构造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方法,以实现小震到大震分阶段耗能目标。... 为解决传统金属阻尼器耗能形式单一问题,结合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屈服位移大、转动摩擦阻尼器屈服位移小的特征,提出一种新型金属-双摩擦铰复合型阻尼器,阐述了复合型阻尼器构造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方法,以实现小震到大震分阶段耗能目标。针对复合型阻尼器力学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对比了LY160和Q355这2种钢材及不同构造形式下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应变发展、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型阻尼器耗能性能良好,相比于传统金属阻尼器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在金属屈服位移变形范围内以摩擦耗能为主,具有多级屈服特性,等效黏滞阻尼比更大。提出了复合型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并采用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可通过调整金属阻尼器与双摩擦铰阻尼器参数进行性能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抗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分阶段耗能 拟静力试验 力学性能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Localized Phase Compensation Method to Design a Stabilizer in a Multi-machine Power System 被引量:4
16
作者 DU Wenjuan WANG Haifeng CAO Ju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10-I0010,16,共1页
为了演示和验证稳定器设计的就地相位补偿法在多机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在多机电力系统中,就地补偿设计稳定器的2个应用实例。第1个实例是在多机电力系统中就地补偿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阻尼电力系统局... 为了演示和验证稳定器设计的就地相位补偿法在多机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在多机电力系统中,就地补偿设计稳定器的2个应用实例。第1个实例是在多机电力系统中就地补偿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阻尼电力系统局部模振荡。第2个实例是就地补偿设计附加在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上的稳定器,抑制多机电力系统中的区域模振荡,并给出在一个16机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计算和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剂 相位补偿法 多机系统 设计 应用 多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器 STAT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铁路混凝土梁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晓春 符应文 +2 位作者 李海华 谢腾飞 韦国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体系对大跨铁路混凝土梁矮塔斜拉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寻求最优的结构体系,以崇凭铁路上金左江双线特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及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半飘浮体系、刚构体系、塔梁固... 为研究不同结构体系对大跨铁路混凝土梁矮塔斜拉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寻求最优的结构体系,以崇凭铁路上金左江双线特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及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半飘浮体系、刚构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塔梁固结-刚构组合(高墩塔墩梁固结、矮墩纵向设置双排活动支座)体系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典型工况下主桥的静、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列车活载和温度作用下,采用塔梁固结-刚构组合体系的桥梁受力性能良好,采用较小的梁高即可满足桥梁结构的刚度要求;CRH2列车编组通过时不同结构体系的桥梁结构和列车编组的动力响应值均满足要求,考虑温度变形影响时不同结构体系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较小。基于力学性能计算结果,上金左江双线特大桥主桥最终采用塔梁固结-刚构组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矮塔斜拉桥 结构体系 塔梁固结-刚构组合体系 静力性能 动力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算法的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禹言芳 石博文 +2 位作者 孟辉波 丁鹏程 姚云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3-1144,共12页
超轻粉体颗粒由于质量较小,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气流扰动而飘散,物料的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不稳定,易发生堵塞。为了研究超轻粉体颗粒在旋流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对Komax型静态混合器内气固... 超轻粉体颗粒由于质量较小,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气流扰动而飘散,物料的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不稳定,易发生堵塞。为了研究超轻粉体颗粒在旋流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对Komax型静态混合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带有Komax型元件的水平管道可以改变颗粒的流动情况,改善了水平管道内颗粒堆积和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分别从颗粒相和流体相的流动状态分析得到元件长径比Ar=3时为最优几何结构;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得到影响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因素顺序:输送气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当元件Ar=3时,颗粒-颗粒和颗粒-管壁的碰撞次数与碰撞强度呈现负相关,结合出口颗粒流分散状态,优选输送气速为3~4m/s;主要考虑输送气速对管内压降的影响,提出了带有Komax型元件的水平管道气力运输过程中压降与输送气速和轴向位置的经验拟合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多相流 稀相旋流气力输送 颗粒流 CFD-DEM耦合法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润滑球轴承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慎龙 侯潇男 +1 位作者 张金乐 吴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4-500,共7页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喷油润滑球轴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采用滑移网格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轴承内部流场分布和搅油力矩.搭建了轴承流场可视化试验台,对比分析了仿真流场与高速摄影...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喷油润滑球轴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采用滑移网格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轴承内部流场分布和搅油力矩.搭建了轴承流场可视化试验台,对比分析了仿真流场与高速摄影实测流场.结果表明:滑移网格下的轴承内部油液体积分数大于用MRF方法的计算结果,且当转速逐渐增大时,轴承内部油液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小,且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更多地分布在轴承外圈滚道.滑移网格下的轴承内部流场油液分布更接近实测流场.仿真计算的搅油力矩随转速增大而增大,MRF方法下搅油力矩大于滑移网格下的搅油力矩,平均误差约为12.3%.两种方法对搅油力矩的计算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F时间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体积 轴承 两相流 滑移网格 多重参考系 搅油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框架-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多层结构体系关键节点力学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征 王子为 +2 位作者 何敏娟 韩倩文 刘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共13页
胶合木(Glulam)框架结构能提供开阔的使用空间,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剪力墙结构能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文章提出了一种二者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并针对体系中的2类关键节点开展研究,即CLT剪力墙-CLT楼板节点(简称剪力墙-... 胶合木(Glulam)框架结构能提供开阔的使用空间,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剪力墙结构能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文章提出了一种二者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并针对体系中的2类关键节点开展研究,即CLT剪力墙-CLT楼板节点(简称剪力墙-楼板节点)和CLT剪力墙-胶合木梁节点(简称剪力墙-梁节点)。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自攻螺钉抗剪与抗拔试验;(2)剪力墙-楼板节点的抗剪与抗拔试验;(3)剪力墙-梁节点的弯剪复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自攻螺钉抗剪荷载-位移曲线有明显的弹性段和塑性段,而抗拔延性稍差。剪力墙-楼板节点抗剪试件的典型破坏模式为钉拔剪与木材劈裂破坏,其承载力达峰后会突降;剪力墙-楼板节点抗拔试件的典型破坏模式为钉拔出与木材承压破坏,其初始刚度较高、延性较好。剪力墙-梁节点抗弯剪试件的典型破坏模式为钉拔出破坏,节点有较好的延性,但滞回曲线捏缩效应明显。根据试验结果,文章对自攻螺钉、剪力墙-楼板节点、剪力墙-梁节点的力学指标进行了计算,其中,剪力墙-楼板节点试件的抗剪、抗拔承载力分别为26.66kN、21.50kN;剪力墙-梁节点试件的承载力、弹性刚度和延性系数均值分别为10.89kN·m、459.40kN·m/rad和3.68。最后,文章对这2类关键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文章针对胶合木框架-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结构的关键节点开展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以期为该类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胶合木框架 连接节点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