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车模型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稳健性优化
1
作者 吕辉 张家明 +1 位作者 杨志娟 上官文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PMS)参数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复杂情形,基于整车13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模型开展纯电动汽车PMS稳健性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基于蒙特卡洛抽样和相关性变换方... 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PMS)参数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复杂情形,基于整车13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模型开展纯电动汽车PMS稳健性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基于蒙特卡洛抽样和相关性变换方法提出一种概率参数相关情形下PMS固有特性响应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分析的UTI-蒙特卡洛(UTI-Monte Carlo,UMC)法;然后,结合相关性变换方法和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推导一种高效求解PMS响应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分析的UTI-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UTI-arbitrary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UAPCE)法;接着,基于UAPCE法和相关系数赋权法,提出一种考虑响应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PMS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对比了基于传统6 DOF模型和整车13 DOF模型的分析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基于整车13 DOF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能更好地反映整车环境下PMS的振动特性;以UMC方法为参考,UAPCE法在求解PMS固有特性响应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合理配置系统参数,提高系统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整车13自由度模型 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 固有特性 稳健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关阻尼控制的铁道客车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曾京 戴焕云 邬平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1,共5页
建立具有23个自由度的铁道客车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在客车二系悬挂系统中采用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并考虑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分析被动悬挂和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挂客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 建立具有23个自由度的铁道客车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在客车二系悬挂系统中采用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并考虑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分析被动悬挂和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挂客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振动响应。研究半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参数和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对客车系统临界速度和随机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尽管半主动悬挂使客车系统的临界速度低于被动悬挂,构架的横向加速度和轮轨横向力也要大于被动悬挂,但它能够大大减小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改善旅客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半主动悬挂系统 铁道 阻尼控制 动力学性能 主动减振器 二系悬挂 旅客 影响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弹道式飞行器六自由度仿真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方林 阎斌 王仕成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本文针对大型弹道式飞行器传统建模和仿真方法的局限性,采用多种运动形态一体化建模方法, 建立了飞行器全干扰、全量、全通道、时变非线性六自由度模型, 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和接入部分实装的半实物仿真。该模型已在控制系统设计、系统... 本文针对大型弹道式飞行器传统建模和仿真方法的局限性,采用多种运动形态一体化建模方法, 建立了飞行器全干扰、全量、全通道、时变非线性六自由度模型, 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和接入部分实装的半实物仿真。该模型已在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质量评估、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飞行效果预报和发射技术决策等领域中应用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证明该模型与传统三自由度模型相比更正确、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弹道式飞行器 六自由度建模 仿真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旗 王培德 +1 位作者 罗兰 李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为了在汽车动力学中应用路面激励,基于滤波白噪声方法建立了路面激励的描述。分析了Simulink白噪声生成模块,基于滤波白噪声描述建立了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确定了空间下截止频率。基于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建立了汽车两自由度振动四... 为了在汽车动力学中应用路面激励,基于滤波白噪声方法建立了路面激励的描述。分析了Simulink白噪声生成模块,基于滤波白噪声描述建立了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确定了空间下截止频率。基于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建立了汽车两自由度振动四分之一系统Simulink模型,在城市行驶的B级路面和车速范围对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载荷和车轮加速度的车速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滤波白噪声描述建立的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和汽车两自由度振动四分之一系统的Simulink模型,既可以再现路面激励,也可以用于分析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车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激励 滤波白噪声方法 SIMULINK模型 两自由度振动四分之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轮车辆轮内主动减振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马英 邓兆祥 谢丹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70-2778,共9页
提出在轮毂电机与车轴之间安装直线电机的电动轮结构,建立带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11自由度电动轮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以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车辆主悬架动行程和车轮相对动载荷五参数均方根值加权平... 提出在轮毂电机与车轴之间安装直线电机的电动轮结构,建立带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11自由度电动轮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以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车辆主悬架动行程和车轮相对动载荷五参数均方根值加权平方和的积分值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轮毂电机与车轮垂向相对最大位移10 mm为约束条件,对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控制器进行设计。结果表明,与轮毂电机刚性连接车轮的电动轮车辆模型相比,有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电动轮车辆模型既可满足对车轮内部空间对轮毂电机垂向相对位移要求,又使车辆平顺性轮胎接地性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模型 多自由度 电动轮 主动减振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无人机六自由度运动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小雄 章卫国 +1 位作者 黄宜军 李广文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7期431-433,共3页
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和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建立了通用的无人机飞行包线内六自由度运动非线性全量高精度仿真模型库。用四元数代替欧拉角,建立无人机运动方程组,可有效地解决无人机大幅度的姿态运动。通过 Matlab 仿真研究,证明了该仿真模... 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和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建立了通用的无人机飞行包线内六自由度运动非线性全量高精度仿真模型库。用四元数代替欧拉角,建立无人机运动方程组,可有效地解决无人机大幅度的姿态运动。通过 Matlab 仿真研究,证明了该仿真模型库的重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六自由度模受 面向对象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垫升气垫船4自由度操纵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军 黄国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建立了全垫升气垫船的4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用风洞试验来测量空气动力、螺旋桨力和舵力,用水平面平面运动机构进行约束模型试验来测量水动力,试验中变化了速度、漂角、摇首角速度和横倾角.对操纵性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全垫升气... 建立了全垫升气垫船的4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用风洞试验来测量空气动力、螺旋桨力和舵力,用水平面平面运动机构进行约束模型试验来测量水动力,试验中变化了速度、漂角、摇首角速度和横倾角.对操纵性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全垫升气垫船的回转轨迹是一条逐渐向内收缩的螺旋线;操固定舵角回转是比较危险的,在舵角较大时就容易产生甩尾;风对回转的影响很大,在顺风速度很大时气垫船不能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垫升气垫船 4自由度操纵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垫升气垫船的航向稳定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卢军 黄国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4-918,共5页
建立了全垫升气垫船的4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采用水平面平面运动机构进行约束模型试验来测量气垫船的水动力,试验中改变了速度、漂角、摇首角速度和横倾角;用风洞试验来测量气垫船的空气动力,试验中改变了漂角和螺旋桨的推力.对直航... 建立了全垫升气垫船的4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采用水平面平面运动机构进行约束模型试验来测量气垫船的水动力,试验中改变了速度、漂角、摇首角速度和横倾角;用风洞试验来测量气垫船的空气动力,试验中改变了漂角和螺旋桨的推力.对直航和斜航的航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全垫升气垫船的航速越高,航向稳定性越好,在越峰前不具有航向稳定性;逆风对于航向稳定性是有利的,顺风则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垫升气垫船 4自由度 模型试验 航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横摆稳定性控制的理想车辆参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平 孙磊 +1 位作者 杨明亮 袁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4,共8页
针对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算法中理想参考模型的合理性及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了2自由度车辆模型作为理想参考模型时的适用工况及其局限性。建立了考虑纵向速度的扩展3自由度车辆参考模型,弱化转向盘转角在极限工况下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针对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算法中理想参考模型的合理性及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了2自由度车辆模型作为理想参考模型时的适用工况及其局限性。建立了考虑纵向速度的扩展3自由度车辆参考模型,弱化转向盘转角在极限工况下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验证其在极限工况下可以较合理地对车辆横摆运动进行描述。将2种模型分别应用到横摆稳定性控制算法中,并参考国外FMVSS136标准设定试验工况,在Simulink/TruckSim联合仿真环境下分别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试验对比。结果显示,以2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时,在低速小转向工况下整车控制效果较好,以扩展3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时,在高速大转向等极限工况下整车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摆稳定性控制 车辆参考模型 2自由度车辆模型 3自由度车辆模型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及舒适性仿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功学 叶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分析和提高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将某款轿车简化为十一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由达朗贝尔原理导出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在考虑左右轮迹相关性及前后轮迹迟滞性的基础上,利用滤波白噪声法及传递函数法,建立路面随机激励的时域模型。随后在Simul... 为分析和提高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将某款轿车简化为十一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由达朗贝尔原理导出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在考虑左右轮迹相关性及前后轮迹迟滞性的基础上,利用滤波白噪声法及传递函数法,建立路面随机激励的时域模型。随后在Simulink中建立人—车—路系统仿真模型,对轿车在不同车速下不同位置的人体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求解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出各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最后进行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原车速下,所有乘员没有不舒适感。随着车速的增加,前排乘客和驾驶员的主观感受越来越强,而后排乘客的主观感受由没有不舒适增加到稍有不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力学模型 十一自由度 随机激励 滤波白噪声 仿真 乘坐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边电机驱动差动转向车辆动力学控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余卓平 高乐天 +1 位作者 章仁燮 熊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1-638,共8页
基于抗积分饱和算法为轮边电机驱动差动转向车辆设计了纵侧向解耦的动力学控制器.分析了差动转向车辆的动力学特性,针对复杂行驶工况下轮胎路面附着条件复杂多变从而影响动力学控制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双闭环结构的侧向动力学控制方法.仿... 基于抗积分饱和算法为轮边电机驱动差动转向车辆设计了纵侧向解耦的动力学控制器.分析了差动转向车辆的动力学特性,针对复杂行驶工况下轮胎路面附着条件复杂多变从而影响动力学控制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双闭环结构的侧向动力学控制方法.仿真及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瞬态及稳态跟踪性能,实现了对驾驶员意图的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转向车辆 二自由度模型 动力学特性 抗积分饱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前轮转向与直接横摆力矩协调控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桑楠 刘润乔 赵万忠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5-661,共7页
为充分利用路面的纵横向附着力,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提出基于自抗扰解耦技术的主动前轮转向(AFS)与直接横摆力矩(DYC)集成控制方法。基于仿真实验确定发生侧滑时的车辆前轮转向临界角,并用来划分AFS与DYC各自的工作区域。对AFS与DYC... 为充分利用路面的纵横向附着力,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提出基于自抗扰解耦技术的主动前轮转向(AFS)与直接横摆力矩(DYC)集成控制方法。基于仿真实验确定发生侧滑时的车辆前轮转向临界角,并用来划分AFS与DYC各自的工作区域。对AFS与DYC的控制进行加权,使AFS控制的退出与DYC控制的介入渐变进行。基于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设计了AFS与DYC的自抗扰(ADR)集成控制器。在CarSim中建立车辆模型,由Simulink的控制模型进行控制,进行了高低附着路面的双移线实验。AFS与DYC集成控制相对于AFS、DYC分别单独作用,在高附着路面,其横摆角速度最大值分别下降20%和11.8%,质心侧偏角最大值分别下降28.1%和17.9%,侧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下降26.1%和20.7%;在低附着路面,其横摆角速度最大值分别下降14.5%和13.3%,质心侧偏角最大值分别下降6.7%和1.4%,侧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下降9.7%和3.5%。实验结果表明,该文协调控制策略及集成控制方法能够提高车辆在高低附着路面行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主动前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 线性二自由度模型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运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文龙 宋保维 刘郑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的概念,借助独立控制的左右滑翔翼和螺旋桨推进器,该滑翔机能够实现高效率滑翔推进和高机动性螺旋桨推进2种推进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水下滑翔机或推进效率低或机动性差的问题。为了研究该滑翔机的运... 提出了一种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的概念,借助独立控制的左右滑翔翼和螺旋桨推进器,该滑翔机能够实现高效率滑翔推进和高机动性螺旋桨推进2种推进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水下滑翔机或推进效率低或机动性差的问题。为了研究该滑翔机的运动性能,基于Newton-Euler法建立了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稳态滑翔运动平衡方程,定量分析了可控翼翻转角对滑翔机滑翔性能的影响。根据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该滑翔机的滑翔运动和螺旋桨推进运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可控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相比常规水下滑翔机有较高的航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翼 混合驱动 水下滑翔机 运动性能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艳 管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28,共4页
车辆参数辨识在汽车正逆向开发及控制器设计等方面是必要前提与技术难点。目前参数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法:通过仪器测量的方法和系统辨识技术。研究了一种能够识别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的实验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汽车转向盘转角... 车辆参数辨识在汽车正逆向开发及控制器设计等方面是必要前提与技术难点。目前参数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法:通过仪器测量的方法和系统辨识技术。研究了一种能够识别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的实验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汽车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获得的实验数据,首先采用时域法辨识车辆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和侧向加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传递函数,再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传递函数中包含的横摆转动惯量和前后轮胎侧偏刚度,使所得频响特性和辨识所得频响特性误差最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所提的实验辨识获得横摆角速度和轮胎侧偏刚度参数的优点是无需特制或购买专用测量设备,尤其在实验条件受限情况下,更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摆转动惯量 轮胎侧偏刚度 系统辨识 二自由度车辆模型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膜原理的多轴转向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吉华 魏民祥 李玉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5-790,共6页
为提高多轴转向车辆跟踪控制精度及其抗干扰能力,提出基于内模原理(IMP)的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方法。建立多轴转向二自由度线性模型,并基于IMP进行无静差跟踪控制器设计,利用极点配置方法求解控制器;对某三轴转向车辆进行跟踪控制器设计... 为提高多轴转向车辆跟踪控制精度及其抗干扰能力,提出基于内模原理(IMP)的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方法。建立多轴转向二自由度线性模型,并基于IMP进行无静差跟踪控制器设计,利用极点配置方法求解控制器;对某三轴转向车辆进行跟踪控制器设计,并和PID控制对比仿真,在一定干扰下,内膜控制跟踪横摆角速度阶跃和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均为零,调节时间在0.09 s以内,而PID控制稳态误差最大0.2°/s,调节时间最大为0.6 s。结果表明控制算法能使横摆角速度无静差跟踪参考输入,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且侧偏角响应也得到改善,跟踪效果明显优于PID控制,提高了多轴转向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转向车辆 二自由度线性模型 内膜原理 无静差跟踪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高斯云变换的模糊控制器隶属度函数选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勇 李聪 +1 位作者 黄汉桥 周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9-447,共9页
针对现阶段模糊控制器中隶属度函数选取的局限性,利用自适应高斯云变换算法在概念含混度阈值的引导下对工程样本数据进行概念层次划分,根据最终所得的高斯云分布情况确定出隶属度函数的数目、形状及覆盖范围。为了验证自适应高斯云变换... 针对现阶段模糊控制器中隶属度函数选取的局限性,利用自适应高斯云变换算法在概念含混度阈值的引导下对工程样本数据进行概念层次划分,根据最终所得的高斯云分布情况确定出隶属度函数的数目、形状及覆盖范围。为了验证自适应高斯云变换算法提取的隶属度函数的合理性,构建了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搭建了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的无人机俯仰角模糊控制器用于仿真验证。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嵌套有自适应高斯云变换算法所确定的隶属度函数的无人机俯仰角模糊控制器可有效实现俯仰角的控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属度函数 自适应 高斯云变换 无人机 模糊控制器 俯仰角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悬架的二自由度建模方法及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詹长书 吕文超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年第6期9-11,15,共4页
采用二自由度1/4车辆模型对汽车悬架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建立了微分方程和状态空间模型,其次使用了频域响应法和拉氏变换法分析了模型,并绘制了二者的频率响应曲线图,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这为后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力反馈控制奠... 采用二自由度1/4车辆模型对汽车悬架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建立了微分方程和状态空间模型,其次使用了频域响应法和拉氏变换法分析了模型,并绘制了二者的频率响应曲线图,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这为后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力反馈控制奠定了数学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二自由度 建模方法 建模分析 vehicle SUSPENSION Analysis 状态空间模型 频域响应法 力反馈控制 拉氏变换法 微分方程 加速度 数学模型 频率响应 车辆模型 准确性 曲线图 验证 位移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汽车1/2模型分层建模与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龙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4-250,共7页
针对六自由度半车悬架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并行振动控制方法。在对簧载质量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到前、后两个四分之一悬架间的耦合定量关系,建立分层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分层振动控制算法。中央控制层以悬架质心处的垂直、俯... 针对六自由度半车悬架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并行振动控制方法。在对簧载质量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到前、后两个四分之一悬架间的耦合定量关系,建立分层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分层振动控制算法。中央控制层以悬架质心处的垂直、俯仰角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前、后两个四分之一悬架构成的底层分别结合鲁棒(H∝)和线性二次高斯型(LQG)控制策略并接受中央控制层的协调指令。MATLAB的仿真计算表明:与传统控制相比,控制量的计算时间大幅缩短,因而可以针对路面激励实施详尽的控制,达到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车悬架 六自由度 分层建模 振动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蕾艳 伊剑波 鲍长勇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4年第2期37-40,共4页
进行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算法研究,需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首先建立基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训练逼近映射汽车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最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由车速、转向盘... 进行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算法研究,需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首先建立基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训练逼近映射汽车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最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由车速、转向盘转角等得到转向传动比控制算法。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整车模型与样本数据较好吻合,满足研究需要。转向传动比模糊控制算法考虑了转向轻便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神经网络 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模型 转向传动比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方法的涵道风扇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磊 叶正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9-856,共8页
为研究涵道风扇飞行器过渡阶段飞行特性,使用CFD方法,通过叶素理论和滑移网格技术,求解涵道风扇飞行器定常状态气动力及俯仰非定常状态气动力,并计算了升降舵偏角对气动力的影响。将CFD计算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使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涵... 为研究涵道风扇飞行器过渡阶段飞行特性,使用CFD方法,通过叶素理论和滑移网格技术,求解涵道风扇飞行器定常状态气动力及俯仰非定常状态气动力,并计算了升降舵偏角对气动力的影响。将CFD计算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使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涵道风扇飞行器纵向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涵道风扇飞行器俯仰运动时的非定常效应及气动力与发动机转速的耦合效应,对涵道风扇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具有较高精度的描述。使用该模型求解涵道风扇飞行器六自由度方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涵道风扇飞行器高度和速度的指令跟踪性能良好,低速飞行性能良好,过渡阶段姿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道风扇飞行器 非定常气动力模型 模糊逻辑模型 时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