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ward hot extrusion forming process of 4-lobe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rotor
1
作者 XIA Feng LI Hui +4 位作者 LIU Hou-gen ZHAO Bei-bei ZHANG Zhao-qiang LU Di-hua CHEN Jian-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307-2317,共11页
The 4-lobe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roto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such as superchargers.Generally,the convention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are time consuming and costly.... The 4-lobe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roto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such as superchargers.Generally,the convention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are time consuming and costly.To mak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ore flexible and economical,the forward hot extrusion process is proposed to form the 4-lobe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rotors.In this work,we implement both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o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helical surface,of which the material is 6063 aluminum alloy.The forward hot extrusion process is simulated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DEFORM-3D.Based on the simulation method,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extrusion parameters,such as extrusion temperature,extrusion speed and extrusion ratio,on the extrusion process are studied.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the optimal case is chosen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Furthermo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is smooth;the toothed fill is full;the twist angle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evenly distributed;the value of twist angle is roughly in line with the design angle,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modified die structure,having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crement of twist angle.Therefore,the twist angle has an increase of about 76%,which verifies the modified di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 aluminum alloy helical surface forward hot extrusion twist angle di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挤压技术的Ge-Te-Se低损耗芯-包结构光纤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廖方兴 王训四 +11 位作者 聂秋华 祝清德 程辞 孙礼红 刘硕 潘章豪 张培全 张培晴 刘自军 戴世勋 徐铁峰 陶光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93,共6页
采用化学和物理提纯法制备出透光性较好的高纯度Ge20Te20Se60和Ge20Se80玻璃,分别作为光纤纤芯和包层玻璃基质.利用硫系玻璃的流变特性和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用平直模具挤压法制备了完整芯包结构、低结构缺陷、椭圆度较好的光纤.研究表... 采用化学和物理提纯法制备出透光性较好的高纯度Ge20Te20Se60和Ge20Se80玻璃,分别作为光纤纤芯和包层玻璃基质.利用硫系玻璃的流变特性和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用平直模具挤压法制备了完整芯包结构、低结构缺陷、椭圆度较好的光纤.研究表明:对玻璃进行相应提纯后,光纤损耗明显降低,平均损耗为8.5dB/m;在4.25μm处光纤损耗达到最低,为6.8dB/m.平直模具挤压法克服了Te玻璃易析晶的困难,所得到的Te基硫系玻璃光纤芯包层界面清晰、均匀度较好、损耗值较低、满足红外光在理想结构光纤中传输和传感的需求,在中远红外光学领域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纤 硫系光纤 芯包结构 挤压法 玻璃提纯 te玻璃 低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iation pattern analyses of circular aperture antenna to generate radi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3
作者 LIN Cheng-long LIN Ming-tuan +1 位作者 LIU Pei-guo TANG 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513-1523,共11页
Circular aperture antenna recently has been regarded as a nature source to generate high power radi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in millimeter (mm) wave; however, the radiation pattern was not investigated. Theoret... Circular aperture antenna recently has been regarded as a nature source to generate high power radi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in millimeter (mm) wave; however, the radiation pattern was not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radiation pattern of circular aperture OAM antenna i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Extensive simulation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 Furthermore, performance of such antenna excited by orthogonal TE and TM modes is compared, which show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TEgl mode to create pure OAM g-1 mode in a practical system, providing guidance for generation of twisted radio waves in mm-wave b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twisted radio wave MILLIMEteR-WAVE circular aperture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te mode TM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材料制备新工艺——挤扭 被引量:22
4
作者 薛克敏 王晓溪 李萍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136,共7页
近年对块体超细晶材料的研究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大热点。挤扭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塑性变形细晶材料制备技术,在细化材料显微组织、改善材料力学性能、提高材料成形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文章重点介绍了挤... 近年对块体超细晶材料的研究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大热点。挤扭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塑性变形细晶材料制备技术,在细化材料显微组织、改善材料力学性能、提高材料成形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文章重点介绍了挤扭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变形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挤扭工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指出了该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具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扭(te) 大塑性变形(SPD) 超细晶(UFG)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铝等径角挤扭新工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克敏 吴战立 +2 位作者 李萍 王晓溪 贾建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5-1489,共5页
为了改进等径角挤压法(ECAE)的不足,结合扭挤(TE)工艺的特点,提出了等径角挤扭(ECAE-T)新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上述三种工艺的变形特征进行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ECAE-T工艺对制件应变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 为了改进等径角挤压法(ECAE)的不足,结合扭挤(TE)工艺的特点,提出了等径角挤扭(ECAE-T)新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上述三种工艺的变形特征进行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ECAE-T工艺对制件应变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与ECAE和TE相比,ECAE-T工艺存在两个大塑性变形区,能累积更大的剪切塑性变形量。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具,在室温下进行了纯铝ECAE和ECAE-T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与实验基本一致,与ECAE相比,ECAE-T工艺一道次后的组织更加狭长、细小。由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可知,ECAE-T工艺是更加优异的大塑性变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塑性变形 等径角挤压 等径角挤扭 有限元模拟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铜挤扭工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成 李萍 +2 位作者 薛克敏 李晓 章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1-3075,共5页
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sc.Marc对纯铜挤扭工艺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挤扭变形过程中应变分布以及应变分量的变化趋势。采用自行设计的挤扭模具,在室温下进行了纯铜的一道次挤扭试验。结果表明:变形可分为变形开始、完全充满、逐步挤出3个... 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sc.Marc对纯铜挤扭工艺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挤扭变形过程中应变分布以及应变分量的变化趋势。采用自行设计的挤扭模具,在室温下进行了纯铜的一道次挤扭试验。结果表明:变形可分为变形开始、完全充满、逐步挤出3个阶段;应变呈中心低、边缘高的分布;变形过程中正应变分量小,切应变分量较大,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挤扭过程中存在滑移和孪生两种变形方式;挤扭后试样的硬度得到显著提高,在横截面呈现边缘高、中心低的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挤扭变形 数值模拟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扭过程中应变量对纯铜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萍 王成 +2 位作者 薛克敏 王晓溪 张翔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4,共5页
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SC.Marc对纯铜挤扭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挤扭变形过程、应变分布以及挤压道次对应变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变形可分为变形开始、完全充满、逐步挤出3个阶段。1道次成形后试样中心应变量较小,边缘处相对较大;随着挤压道... 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SC.Marc对纯铜挤扭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挤扭变形过程、应变分布以及挤压道次对应变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变形可分为变形开始、完全充满、逐步挤出3个阶段。1道次成形后试样中心应变量较小,边缘处相对较大;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试样中心、边缘应变量均显著增大。采用自行设计的挤扭模具,在室温下进行纯铜的多道次挤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变量较大的边缘处晶粒变形较为剧烈,硬度值也相对较高;挤压道次增加,应变量增大,晶粒变形剧烈,硬度值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塑性变形 挤扭 数值模拟 等效应变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Mn钢制大塑性变形挤扭凸模的热处理工艺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志 陈爱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4-155,158,共3页
从实用、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65Mn钢制挤扭(TE)凸模。经过常规油淬热处理的凸模容易出现杆身弯曲、脆断、端部磨损等失效,而采用改进的等温淬火及更低温度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既提高了凸模硬度和抗弯强度,又增加了韧性,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 从实用、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65Mn钢制挤扭(TE)凸模。经过常规油淬热处理的凸模容易出现杆身弯曲、脆断、端部磨损等失效,而采用改进的等温淬火及更低温度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既提高了凸模硬度和抗弯强度,又增加了韧性,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升,失效状况大为改善,能完成纯铝、铜、铅等常规软金属材料的多道次挤扭成形,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扭 凸模 热处理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粉末等通道转角挤扭的致密行为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飞 李萍 +3 位作者 薛克敏 钱陈豪 李凌风 王成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0,共5页
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等通道挤扭实验和模拟,研究粉体在变形过程中的致密行为。结果表明,SiCp/Al复合粉末材料在等通道转角挤扭工艺中通过3个剪切面和7个变形区能得到有效致密。ECAPT过程中材料所处的球应力和切应力的叠加... 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等通道挤扭实验和模拟,研究粉体在变形过程中的致密行为。结果表明,SiCp/Al复合粉末材料在等通道转角挤扭工艺中通过3个剪切面和7个变形区能得到有效致密。ECAPT过程中材料所处的球应力和切应力的叠加状态,是材料孔隙得到有效致密的关键。变形过程中,SiC颗粒被剪切细化,促进了团簇颗粒的分散和孔隙的致密。TE通道的剪切作用能使SiC颗粒进一步细化,但材料的整体致密度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等通道转角挤扭 致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径角挤扭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雪 吴战立 +1 位作者 徐迎强 薛克敏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4期7-11,共5页
针对等径角挤压(ECAP)工艺和挤扭(TE)工艺中,材料变形不均匀,1道次变形获得的应变量不够大的缺点,将2种工艺有机结合,提出了等径角挤扭(ECAPT)工艺。利用UG和DEFORM-3D软件进行几何造型和有限元模拟,研究变形过程、应力应变分布和载荷变... 针对等径角挤压(ECAP)工艺和挤扭(TE)工艺中,材料变形不均匀,1道次变形获得的应变量不够大的缺点,将2种工艺有机结合,提出了等径角挤扭(ECAPT)工艺。利用UG和DEFORM-3D软件进行几何造型和有限元模拟,研究变形过程、应力应变分布和载荷变化,并用纯铝进行2道次ECAPT实验,测量试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ECAPT使组织产生更大的应变量,随着行程的增加,载荷增大,在TE通道平稳阶段达最大值,试样头部挤出TE通道后载荷降低;材料的宏观形貌同模拟结果一致,显微组织发生了明显细化,其中第1道次z面和第2道次y面细化效果明显;力学性能得以较大提高,屈服强度由43.31MPa提升至52.19MPa,抗拉强度由71.30MPa提升至130.3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角挤压 挤扭 等径角挤扭 有限元模拟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扭模通道倒圆角半径对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志 谢玉敏 纪良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102,共6页
基于Deform-3D体积成形软件,对CDA110铜合金挤扭成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挤扭模通道横截面的不同倒圆角半径R值对坯料等效应变、挤扭力及模具应力的影响规律及变形均匀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倒圆角半径R=1.5 mm的模具,对该合金进行室温挤扭实... 基于Deform-3D体积成形软件,对CDA110铜合金挤扭成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挤扭模通道横截面的不同倒圆角半径R值对坯料等效应变、挤扭力及模具应力的影响规律及变形均匀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倒圆角半径R=1.5 mm的模具,对该合金进行室温挤扭实验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越小,挤扭力越大,模具应力分布越不均匀,挤扭剪切塑变能力越强;R越大,挤扭剪切塑变能力越差,但变形均匀性越好;优选倒圆角半径R值为1.0~1.5 mm时(挤扭模通道横截面尺寸10 mm×10 mm),可保证坯料挤扭强剪切塑性变形量,且挤扭力和模具应力显著降低。实验结果证实,合适的倒圆角半径R能确保材料整体细晶化,且不同区域材料硬度分布差距减小,变形均匀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扭变形 倒圆角半径 大塑性变形 模具应力 均匀系数 显微组织与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次和路径对非致密体挤扭致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成 李萍 +1 位作者 李晓 章凯 《精密成形工程》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非致密体材料挤扭(Twist Extrusion,TE)进行分析。通过对纯铜多孔材料挤扭的数值模拟,获得了挤压道次和挤压路径对致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挤扭工艺可以有效的对非致密体材料进行固结;随着道次增加,所需挤压力也...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非致密体材料挤扭(Twist Extrusion,TE)进行分析。通过对纯铜多孔材料挤扭的数值模拟,获得了挤压道次和挤压路径对致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挤扭工艺可以有效的对非致密体材料进行固结;随着道次增加,所需挤压力也越大,路径a下挤压力大于路径b;挤压道次的增加可以提高试样的有效密度;路径a下致密效果和试样相对密度的均匀性优于路径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扭 大塑性变形 相对密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塑性变形复合挤扭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成 李萍 +1 位作者 李晓 章凯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2期39-42,共4页
针对挤扭(Twist Extrusion,TE)过程试样变形不均匀,结合挤扭和挤压工艺提出了复合挤扭(Composite Twist Extrusion,CTE)新型大塑性变形工艺。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纯铝在室温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应力应变分布,载荷行程曲线,并对工艺进... 针对挤扭(Twist Extrusion,TE)过程试样变形不均匀,结合挤扭和挤压工艺提出了复合挤扭(Composite Twist Extrusion,CTE)新型大塑性变形工艺。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纯铝在室温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应力应变分布,载荷行程曲线,并对工艺进行改进消除了头部难变形区域。结果表明复合挤扭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均匀系数,改进后的工艺可以获得变形均匀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挤扭(Cte) 大塑性变形(SPD) 均匀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T过程中载荷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翔 李萍 +2 位作者 王晓溪 薛克敏 吴战立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为了掌握纯铝在ECAPT过程中的力学变化规律,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技术对纯铝1100的ECAPT变形行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载荷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ECAPT过程大致分为载荷骤升、2次小幅度升高和载荷下降4个阶... 为了掌握纯铝在ECAPT过程中的力学变化规律,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技术对纯铝1100的ECAPT变形行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载荷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ECAPT过程大致分为载荷骤升、2次小幅度升高和载荷下降4个阶段;载荷峰值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迅速增大,应采取有效的润滑措施减小摩擦从而降低载荷峰值,提高模具寿命;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载荷在达到各阶段峰值后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塑性变形 等径角挤压 挤扭 等径角挤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铝挤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王成 李萍 +1 位作者 王晓溪 章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83-1785,1796,共4页
挤扭(twist extrusion,简称TE)工艺是一种通过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获得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有效方法。文章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纯铝的TE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速度场分布、等效应变以及载荷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背压和摩擦条件对试样应变及... 挤扭(twist extrusion,简称TE)工艺是一种通过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获得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有效方法。文章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纯铝的TE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速度场分布、等效应变以及载荷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背压和摩擦条件对试样应变及载荷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背压能显著提高应变量的大小,并能使试样更好地贴模;摩擦的增大能提高应变量,但载荷同时也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扭 有限元分析方法 大塑性变形(SPD) 螺旋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扭变形对低活化马氏体钢组织及蠕变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萍 王亚军 +2 位作者 代记仁 田文春 薛克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78-2688,共11页
为改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高温蠕变性能,本文采用挤扭工艺对其进行了大塑性变形,对变形前后的试样进行了长期蠕变性能测试,并通过综合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变形前后及蠕变后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挤扭变形对低活化马氏... 为改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高温蠕变性能,本文采用挤扭工艺对其进行了大塑性变形,对变形前后的试样进行了长期蠕变性能测试,并通过综合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变形前后及蠕变后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挤扭变形对低活化马氏体钢的马氏体板条和析出相有细化作用,平均宽度约为340 nm的马氏体板条变形后被分割成约250 nm的亚晶/位错胞,M_(23) C_(6)相和MX相平均尺寸分别从约137 nm和约35 nm减小到约112 nm和约18 nm,沿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分布的长棒状M_(23) C_(6)相变形后变为短棒状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在相同高温应力比蠕变时,变形试样的稳态蠕变速率(1.56×10^(-4) h^(-1))低于未变形试样(6.24×10^(-4) h^(-1)),变形试样的蠕变应力指数为28.3,蠕变断口呈现韧窝细小均匀且深度较浅的特征。综合分析发现,变形试样中析出相的细化和位错密度的增大有利于降低蠕变速率,起到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扭工艺 低活化马氏体钢 高温蠕变 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铜粉末包套挤扭成形致密的灰色预测与优化
17
作者 李永志 白小波 《精密成形工程》 2012年第6期34-37,122,共5页
以横截面扭转角α、螺旋角β、摩擦因子、挤压速度、初始相对密度为因子,建立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纯铜粉末材料进行一道次包套扭挤数值模拟,以获得的平均等效塑性应变εm、平均最大损伤值δmax、平均相对密度ρm作为优化设计目标,运用... 以横截面扭转角α、螺旋角β、摩擦因子、挤压速度、初始相对密度为因子,建立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纯铜粉末材料进行一道次包套扭挤数值模拟,以获得的平均等效塑性应变εm、平均最大损伤值δmax、平均相对密度ρm作为优化设计目标,运用追踪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优化工艺参数,使设计目标值达到等效应变最大、最大损伤值最小、相对密度最大。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运用多目标优化参数进行挤扭成形能使纯铜粉末体变形材料迅速地形变累积,最大损伤值显著地减小,致密效率高,提高了材料综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塑性变形 扭挤 致密化 灰色系统理论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丝含油率的快速萃取测试 被引量:1
18
作者 窦皓 刘姣姣 +1 位作者 叶良青 左保齐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47,共2页
桑蚕丝含油率不仅影响到纤维本身的质量,更影响到后道生产以及贸易的过程。使用YG(B)9801D型纤维油脂快速抽取器,运用快速挤压法测定桑蚕丝的含油率,研究了不同萃取试剂和萃取次数对桑蚕丝含油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乙醚试... 桑蚕丝含油率不仅影响到纤维本身的质量,更影响到后道生产以及贸易的过程。使用YG(B)9801D型纤维油脂快速抽取器,运用快速挤压法测定桑蚕丝的含油率,研究了不同萃取试剂和萃取次数对桑蚕丝含油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乙醚试剂萃取,且萃取次数为3次时,测量结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丝 捻线丝 含油率 快速挤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聚酯基合金同质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素慧 毛亚鹏 +1 位作者 李秋影 吴驰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7-334,共8页
由低温固相挤出工艺制备了连续废弃涤纶纺织品/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同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毛细管流变仪及万能电子... 由低温固相挤出工艺制备了连续废弃涤纶纺织品/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同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毛细管流变仪及万能电子拉力机等对含有不同编织结构的废弃涤纶纺织品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线圈结构的废弃涤纶纺织品(F2)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最显著。F2明显改善了HDPE在r-PET中的分散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刚性以及热稳定性,并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13.3%、28%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纺织品 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 高密度聚乙烯(HDPE) 同质复合 低温固相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Al粉末烧结体材料挤扭成形致密化的热力耦合数值模拟
20
作者 李悦 李永志 谢玉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5-188,194,共5页
挤扭(TE)是一种新型大塑性(SPD)变形工艺。采用体积可压缩刚粘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对CuZnAl粉末体进行了热力耦合挤扭成形致密模拟。分析了挤扭成形致密工艺,探讨了其应力-应变场、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致密化行为。结果表明,挤扭工... 挤扭(TE)是一种新型大塑性(SPD)变形工艺。采用体积可压缩刚粘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对CuZnAl粉末体进行了热力耦合挤扭成形致密模拟。分析了挤扭成形致密工艺,探讨了其应力-应变场、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致密化行为。结果表明,挤扭工艺能产生较强静水压力,导致粉末多孔体材料致密化,但1道次TE的坯料横截面上各区域致密化呈不均匀性,需要多道次的挤扭成形或模具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Al粉末体 挤扭 热力耦合 静水压力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