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主动脉中TGF-β1和P38 MAPK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毅 刘清国 +4 位作者 王朝阳 李涛 陈中 张月 段嵩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及补泻手法效应的差异。方法:SHR 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15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每天上午分别对各组大鼠双侧"太冲"穴施以相应刺激,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及补泻手法效应的差异。方法:SHR 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15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每天上午分别对各组大鼠双侧"太冲"穴施以相应刺激,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TGF-β1、P38 MAPK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F-β1结果:针刺泻法组TGF-β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针刺对照组(P<0.05)和模型对照组(P<0.01)。P38 MAPK结果:针刺泻法组P38 MAPK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其它SHR组(P<0.05)。结论:捻转泻法可降低主动脉组织中TGF-β1、P38 MAPK的mRNA表达,且泻法作用优于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捻转补泻/手法 P38 MAPK TGF-Β1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静文 王朝阳 +3 位作者 田艳鹏 金娜美 郭妍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23-2126,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中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 目的: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中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捻转补法组(A)、捻转泻法组(B)、平补平泻组(C)、针刺留针组(D)、模型组(E),均为高血压组,每组12只;12只12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处理28天后,分别取各组大鼠肾脏,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各组肾脏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在空白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在模型组的肾小球有少量表达,但在肾小管的表达显著,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TGF-β1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B组与E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C、D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捻转泻法是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方法,会减少高压血流对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机械性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TGF-β1的分泌,从而降低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捻转补泻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TGF-Β1 肾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静 张晓哲 +1 位作者 卢桂花 杨继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捻转泻法组、留针对照组和理疗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针刺捻转泻法、针刺留针及理疗三种方法治疗。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耳鸣严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捻转泻法组、留针对照组和理疗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针刺捻转泻法、针刺留针及理疗三种方法治疗。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临床疗效、耳鸣致残量表评分,3个疗程后对比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各组耳鸣严重程度、耳鸣致残量表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捻转泻法组评分均低于理疗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评分差值捻转泻法组均高于留针对照组及理疗对照组(P<0.05),3组耳鸣显效率分别为60%、40%、31.4%,捻转泻法组和留针对照组显效率均高于理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针刺 捻转泻法 肝火上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利手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RBC、Hb、IRF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敏佳 褚亚宇 +2 位作者 柳杨 刘清国 王朝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隔日针刺1次,共10次。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结果:治疗前1 d,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RBC、Hb显著降低(P<0.01),IRF显著升高(P<0.01);治疗第7 d,各组RBC、Hb比较,B组含量最低(P<0.05),C、D、F 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组含量高于后3组(P<0.05),IRF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14、21 d,各治疗组RBC、Hb、IRF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捻转补泻手法与左、右捻转方向无关,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捻转方向 血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应用于高血压前期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董金玉 曲怡 张立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0-1091,共2页
高血压前期是介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过渡期。从中医未病角度分析高血压前期,并根据历代医家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经验理论,阐释从脾论治高血压前期的新思路以及采用针灸捻转补泻法治疗该病的可行性。
关键词 针灸 捻转补泻法 高血压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