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 transfer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unequal diameter twin-roll casting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Cu/Al clad strips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Hua-gui ZHANG Jun-peng JI C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33-1146,共14页
Unequal diameter twin-roll casting(UDTRC)can improve the formability,surface conditions,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during the fabrication of clad strips.Using Fluent software,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study the... Unequal diameter twin-roll casting(UDTRC)can improve the formability,surface conditions,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during the fabrication of clad strips.Using Fluent software,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study the asymmetric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u/Al clad strips fabricated by UDTRC.The effects of roller velocity ratio,Cu strip thickness,and inclination angle on the kissing point position,as well as the entir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The heat transfer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the mechanism is discussed.The Cu strip and rollers are found to be the main causes of asymmetric heat transfer,indicating that the roller velocity ratio changes the liquid zone proportion in the molten pool.The Cu strip thickness determines the heat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variations in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the molten Al and the big roller.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small roller changes the cooling time of big roller to molten Al.Moreover,the microstructure of Al cladding under different roller velocity ratios is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grain refinement caused by the shear strain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Al cladding and the intense heat transfer at the moment of contact between the metal Al cladding and Cu str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qual diameter twin-roll casting Cu/Al clad strips asymmetric heat transfer thermal-fluid coupled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Si合金薄带连铸板热处理过程层状异构组织演变的相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玉芳 胡晋龙 +1 位作者 刘永博 王明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235,共7页
本研究基于Fe-3%Si合金铸轧板材组织特征,构建了不同类型柱状晶/等轴晶层状异构组织相场模型,实现了界面曲率为驱动力的情况下层状异构组织的高温粗化过程模拟,量化分析了层状异构特征对铸轧组织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晶粒... 本研究基于Fe-3%Si合金铸轧板材组织特征,构建了不同类型柱状晶/等轴晶层状异构组织相场模型,实现了界面曲率为驱动力的情况下层状异构组织的高温粗化过程模拟,量化分析了层状异构特征对铸轧组织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晶粒长径比对晶粒尖端曲率的影响,当初始状态下柱状晶长径比较高时,在界面曲率的驱动下最终会形成等轴化的多晶组织;反之则等轴化程度减小。明确了不同类型异构组织演化特征,相同退火时间下组织的等轴化程度受其层状异构特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本质是等轴晶通过自身演化引起柱状晶两端曲率变化,诱发柱状晶间的相互“吞噬”并发生等轴化,柱状晶则在部分结构的组织中生长至带钢表面后停止生长,最终保持柱状特征。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铸态薄带中初始凝固组织在后续热处理时演化过程的认识,对硅钢制备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合金 薄带连铸 相场模拟 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流程制备取向硅钢中抑制剂调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四洲 程朝阳 +2 位作者 贾涓 戴方钦 刘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27,共6页
取向硅钢作为电力装备的关键材料。在电力能源消费剧增的当今社会,对于取向硅钢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综述了国内外短流程制备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短流程制备取向硅钢技术中抑制剂调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即通过... 取向硅钢作为电力装备的关键材料。在电力能源消费剧增的当今社会,对于取向硅钢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综述了国内外短流程制备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短流程制备取向硅钢技术中抑制剂调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即通过成分设计与工艺调控来获得充足的抑制剂粒子,最终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对其他晶粒产生足够的钉扎力,得到单一取向的高斯晶粒。此外,对新兴的电磁搅拌技术和磁场热处理技术在取向硅钢抑制剂调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述,以期为短流程制备高性能取向硅钢抑制剂调控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短流程 薄带连铸 薄板坯连铸连轧 薄板坯无头轧制 抑制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喂钢带碳浓度对连铸大圆坯宏观偏析的影响
4
作者 姚毓超 刘中秋 +1 位作者 荣文杰 李宝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6,共8页
结晶器喂钢带工艺是提高大截面连铸坯中心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发展了液相-柱状晶-等轴晶三相体积平均凝固模型,探究了喂入钢带的碳浓度对连铸大圆坯凝固组织结构及宏观偏析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喂入钢带的碳浓度会极大地影响等... 结晶器喂钢带工艺是提高大截面连铸坯中心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发展了液相-柱状晶-等轴晶三相体积平均凝固模型,探究了喂入钢带的碳浓度对连铸大圆坯凝固组织结构及宏观偏析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喂入钢带的碳浓度会极大地影响等轴晶与柱状晶的生长,碳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降低喂钢带对等轴晶体积分数提高的效果.通过调控钢带溶质浓度可以直接影响铸坯内溶质浓度及分布,喂入1.0倍钢液碳浓度(r_(C)=1.0)的钢带对连铸坯宏观偏析的改善效果最佳,其中铸坯径向碳极差和宏观偏析指数极值差分别为0.165 7%和3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大圆坯 喂钢带 钢带碳浓度 宏观偏析 体积平均凝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终形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劲松 谢建新 周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9-11,36,共4页
近终形连铸技术是短流程、低能耗的冶金新工艺。综述了国内外近终形连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指出了这种先进工艺存在的问題,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阐述。
关键词 近终形连铸技术 研究现状 发展 薄板坯连铸 薄带连铸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工艺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彭其春 杨柳 +3 位作者 刘炳宇 钱龙 李具中 何金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1-246,共6页
为减少采用CSP工艺生产的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缺陷,分别在Q235B连铸坯和热轧带钢裂纹处进行取样,通过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铸坯角部横裂纹与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的演变规律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结晶器卷... 为减少采用CSP工艺生产的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缺陷,分别在Q235B连铸坯和热轧带钢裂纹处进行取样,通过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铸坯角部横裂纹与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的演变规律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结晶器卷渣、冷却不均匀是产生连铸坯角部裂纹的主要原因;第2道次过渡带钢的金相组织中出现混晶现象,裂纹边上存在脱碳现象;热轧带钢边部裂纹主要源自于铸坯裂纹,并在轧制过程中得到扩展。根据连铸工艺参数,对边部裂纹缺陷率与液渣层厚度、保护渣消耗量、结晶器振动参数、中间包过热度、结晶器传热参数以及铸坯宽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边部裂纹控制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薄板坯 连铸 边部裂纹 Q235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小平 杨明波 +1 位作者 潘复生 丁培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7-20,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概况,指出了这种先进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示了它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辊薄带连铸 组织 性能 数学模型 薄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1235铸轧板的第二相与高温中间退火时的相转变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峰 唐建国 +1 位作者 祁小红 邓运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147,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结合ICDS对AA1235铝合金铸轧板及冷轧高温退火的第二相进行分析,并采用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研究了板材不同状态的第二相尺寸、形貌及分布特点,探讨了高温中间退火对第二相粒子分布及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铸轧态的第二相... 采用X射线衍射结合ICDS对AA1235铝合金铸轧板及冷轧高温退火的第二相进行分析,并采用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研究了板材不同状态的第二相尺寸、形貌及分布特点,探讨了高温中间退火对第二相粒子分布及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铸轧态的第二相在厚度方向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表层附近主要为α-FeSiAl,越靠近中心层,Al-FeAlm/6/x共晶相越多,并发现少量β-FeSiAl;高温中间退火时发生了FeAlm/6/x→FeAl3,α-FeSiAl→FeAl3的相变,βp-FeSiAl溶解于Al基体中,伴随以上过程,Si元素固溶进Al基体中;高温退火前的冷轧变形加速了FeAl3的析出,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1235 铸轧铝板 中间退火 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带连铸侧封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鹏举 赵斌元 +1 位作者 田守信 姚金甫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总结了国内外薄带连铸侧封技术(包括电磁侧封技术、气体侧封技术、固体侧封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固体侧封板的材质(主要有熔融石英质、高铝质、锆英石质、镁质、铝碳质、氮化硼质等),并展望了侧封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薄带连铸 侧封技术 固体侧封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轧铝的组织、性能及工艺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科朝 林映红 +1 位作者 黄伯云 刘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8-20,共3页
评述了铸轧铝带坯的组织特征与性能特点,综述了双辊连续铸轧铝带坯生产工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当今世界的发展动向。分析了我国铝带坯的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铝带坯 组织 性能 双辊式连续铸轧 工艺进展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连铸-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Cu-Fe-P合金薄带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戴姣燕 尹志民 +2 位作者 蒋蓉蓉 宋练鹏 袁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40-1847,共8页
以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Cu-0.1Fe-0.03P合金成品薄带,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织构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成品薄带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轧-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薄带性能相比,水平连铸卷坯-冷... 以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Cu-0.1Fe-0.03P合金成品薄带,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织构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成品薄带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轧-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薄带性能相比,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没有经过热轧,连铸坯中的缩孔、疏松没有在冷轧过程中实现完全的冶金复合时,产品表面会出现麻点和起皮现象。极图和ODF织构分析表明,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的Cu-0.1Fe-0.03P合金薄带以{110}〈112〉黄铜织构为主,此外还有较弱的{110}〈100〉高斯织构、{123}〈634〉S织构以及{001}〈100〉立方织构。晶体学织构是薄带出现力学平面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新工艺制备的合金薄带的抗拉强度、电导率和软化温度稍低而伸长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1Fe-0.03P合金 水平连铸卷坯 薄带 麻点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R工艺参数对Fe-3%Si钢带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永梅 李长生 +1 位作者 许云波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2,共4页
在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生产Fe-3%Si钢带,研究薄板坯连铸连轧不同工艺参数对Fe-3%Si钢带热轧和常化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SCR工艺生产的Fe-3%Si钢带热轧显微组织沿板厚方向呈现组织不均匀性,1 200℃保温20 min,前两道压... 在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生产Fe-3%Si钢带,研究薄板坯连铸连轧不同工艺参数对Fe-3%Si钢带热轧和常化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SCR工艺生产的Fe-3%Si钢带热轧显微组织沿板厚方向呈现组织不均匀性,1 200℃保温20 min,前两道压下量较大、道次递减的显微组织过渡层再结晶晶粒数较多且相对均匀细小,没有中心层拉长的条带组织,有利于二次再结晶的完善.显微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与传统流程热轧平均晶粒尺寸相差1.5μm,具有几乎相同的位错形貌,头部和中部显微组织差别都很小.热轧显微组织质量决定了常化后显微组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硅钢带 薄板坯 连铸连轧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式薄带连铸二元合金流动与凝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永健 孙国雄 +2 位作者 虞维平 章靖国 倪思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A04期112-117,共6页
首次将双辊式薄带连铸二元合金流动与传热问题进行耦合计算,建立了对流、相变和变形的综合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程序,列出了计算结果。对照实验测定的温度分布,本文结果比仅考虑传热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薄带连铸 凝固模拟 对流换热 流体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带连铸用BN基侧封板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孟 宋仪杰 +3 位作者 徐晓虹 徐国涛 薛改凤 刘继雄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为了开发适合用于薄带连铸生产的侧封板材料,以h-BN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于1 800℃制备了BN-Si C-Zr O2系、BN-Si3N4系以及BN-Mg Al2O4系三种BN基复合材料,并测试和分析了烧结试样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薄... 为了开发适合用于薄带连铸生产的侧封板材料,以h-BN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于1 800℃制备了BN-Si C-Zr O2系、BN-Si3N4系以及BN-Mg Al2O4系三种BN基复合材料,并测试和分析了烧结试样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薄带连铸效果。结果表明:最佳侧封板试样为1 800℃热压烧结的BNSi3N4系试样,其抗折强度为260.3 MPa,维氏硬度为343.5 kg·mm-2,热膨胀系数为2.8×10-6℃-1,1 100℃水冷热震次数>30次;XRD分析显示其主要晶相是h-BN、β-Si3N4以及Si Al ON相,SEM观察显示试样中晶体均被Si Al ON相包裹。薄带连铸试验显示,开发的BN-Si3N4系侧封板试样的耐磨性能及抗侵蚀性能均优于熔融石英质侧封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带连铸 热压烧结 h—BN 力学性能 热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B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震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钱凡 李红霞 +3 位作者 于建宾 杨文刚 刘国齐 李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8,42,共4页
以Si粉、h-BN、Si3N4为原料,配制成h-BN添加量分别为20%、25%、30%(w)的混合料,经振动磨混合、等静压成型、氮化烧结(1 400℃保温5 h),制成Si3N4-BN复合材料试样。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并检测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强度、高温强度... 以Si粉、h-BN、Si3N4为原料,配制成h-BN添加量分别为20%、25%、30%(w)的混合料,经振动磨混合、等静压成型、氮化烧结(1 400℃保温5 h),制成Si3N4-BN复合材料试样。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并检测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强度、高温强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性能指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w(h-BN)=30%的试样在模拟薄带连铸条件下的抗热震性,然后采用熔融金属热冲击方法对不同温度(分别为650、750和850℃)保温30 min烘烤后w(h-BN)=30%的试样进行抗热震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h-BN添加量的增加,Si3N4-BN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下降,强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减小。2)w(h-BN)=30%的Si3N4-BN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可以满足现有薄带连铸生产的工况条件,有望成为热压h-BN的代替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六方氮化硼 薄带连铸 侧封板 氮化烧结 反应烧结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薄带双辊连铸复合式电磁侧封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伟轩 邓康 +2 位作者 李启胜 雷作胜 任忠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21-2026,共6页
针对薄带双辊连铸的辊端金属液侧封问题,采用低熔点合金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单纯的电磁侧封、电磁场复合有机玻璃挡板侧封、电磁场耦合内置或外置铁芯的耐材挡板侧封4种方式下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特点和侧封效果。结果表明:电磁场耦合内置铁... 针对薄带双辊连铸的辊端金属液侧封问题,采用低熔点合金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单纯的电磁侧封、电磁场复合有机玻璃挡板侧封、电磁场耦合内置或外置铁芯的耐材挡板侧封4种方式下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特点和侧封效果。结果表明:电磁场耦合内置铁芯挡板的侧封方式效果最好,可将金属液侧封高度提高3.3倍,且金属液的侧封高度随电流强度线性递增。同时还观察和分析侧封过程中金属液面波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薄带 双辊 连铸 侧封 电磁侧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带连铸用侧封板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磊 王玉金 +1 位作者 周玉 于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侧封板是薄带连铸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侧封板材料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对侧封板材料的材质、制备工艺及使用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出侧封板材料是制约国内薄带连铸技术发... 侧封板是薄带连铸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侧封板材料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对侧封板材料的材质、制备工艺及使用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出侧封板材料是制约国内薄带连铸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目前虽然很难找到性能优越且成本较低的侧封板材料材质,但氮化硼质复合材料依然是今后侧封板发展的主要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带连铸 侧封板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薄带连铸熔池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长虎 于艳 +1 位作者 翟华英 翟启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0-494,共5页
该文利用贴体坐标转换方法生成了双辊熔池区域的贴体网格,采用Takuda速度模型求解了熔池的宏观速度分布,通过对热焓与潜热关系的分析,推导出具有对流项时的稳态温度场的温度回升法源项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熔池区域钢液的传热过... 该文利用贴体坐标转换方法生成了双辊熔池区域的贴体网格,采用Takuda速度模型求解了熔池的宏观速度分布,通过对热焓与潜热关系的分析,推导出具有对流项时的稳态温度场的温度回升法源项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熔池区域钢液的传热过程并分析了工艺因素对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体坐标 双辊 薄带连铸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连铸硅钢薄带硅含量对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于 周泽华 +1 位作者 王泽华 江少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0,260,共5页
为对双辊连铸硅钢薄带的后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用光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硅含量变化对薄带组织的影响.硅钢薄带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3.0%,4.5%和6.5%.结果表明:硅含量对硅钢薄带组织的晶粒尺寸、晶界... 为对双辊连铸硅钢薄带的后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用光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硅含量变化对薄带组织的影响.硅钢薄带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3.0%,4.5%和6.5%.结果表明:硅含量对硅钢薄带组织的晶粒尺寸、晶界形貌和晶内位错等均有显著影响.当硅的质量分数为3.0%-4.5%时,薄带晶粒较大,晶界较纯净,晶内位错量和成分偏析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连铸 硅钢 薄带 组织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带坯连续铸轧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谦 黄晓林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4-377,共4页
采用Lévy-Mises塑性流动理论确立连续铸轧坯塑性变形的本构方程,根据铸坯材料的实际可压缩性,对Lévy-Mises屈服函数进行了修正.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变形体的势能泛函,并采用Sumt-Powel罚函数... 采用Lévy-Mises塑性流动理论确立连续铸轧坯塑性变形的本构方程,根据铸坯材料的实际可压缩性,对Lévy-Mises屈服函数进行了修正.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变形体的势能泛函,并采用Sumt-Powel罚函数优化方法计算势能泛函的极小值,建立了一种在变温条件下求解塑性变形体位移速度场的数值方法,并由此计算出变形体的应力应变分布及轧制力.实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铝材带坯 连续铸轧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