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MD-SVM的东北寒温带黑土区蒸发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吕岩 张常俊 +2 位作者 任晔 闫晗 崔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6,共6页
中国东北寒温带黑土地是重要的产粮区,而水资源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蒸散发是明晰水循环过程与掌握水资源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之一,提升蒸发量预测能力,对掌握东北地区水资源变化过程,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以东北黑龙江... 中国东北寒温带黑土地是重要的产粮区,而水资源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蒸散发是明晰水循环过程与掌握水资源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之一,提升蒸发量预测能力,对掌握东北地区水资源变化过程,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以东北黑龙江西部为典型研究区,针对东北寒温带黑土区的蒸发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预测模型(EMD-SVM),并与传统SVM和EMD-ARIMA模型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EMD-SVM模型在训练期和验证期的预测性能均优于传统SVM和EMD-ARIMA模型,尤其是在低蒸发量序列的拟合效果上表现突出。验证期内,EMD-SVM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和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88和0.95,平均绝对误差(MAE)相较SVM模型降低了32.7%。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寒温带黑土区蒸发预测能力提升提供新的方法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预测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 支持向量机 东北寒温带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基于西部12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叶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1-56,共6页
为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基于我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 为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基于我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且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区域经济系统;两大系统的耦合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不高,才跨入初级耦合协调水平;省际间跨越等级不同,均未达到优质协调等级。未来五年,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将稳步提升,各省协调发展演进速度差异明显。因此,需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应性战略调整,强化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来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灰色预测 西部12省(市、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贫困县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颖琦 郭名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89,共10页
在对西部37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经济发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西部贫困县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之间的一般规律。重点对内蒙古自治区内九个贫困县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远高出西部贫困县的现象进行了深入... 在对西部37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经济发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西部贫困县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之间的一般规律。重点对内蒙古自治区内九个贫困县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远高出西部贫困县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贫困县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受益于区域间和产业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贫困县 产业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较大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总量大致分为四类地区,差异明显。广东人口众多且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占全国的10.627%;河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及山东,人口消费水平均高于1个单位人,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为5.74%;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7个省区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占2.676%;天津、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及西藏,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小,平均仅为0.616%。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较大的省区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省区仍是资源环境消费或终端压力的弱影响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 影响 单位人 中国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障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权威性不强、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主观障碍。通过以中国为主导开展旅游合作、夯实旅游合作基础、改变当前中国赴中亚五国签证难的局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协调机构权威性开展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报与项目扩展、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统一品牌形象等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北五省区与中亚五国旅游合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旅游业 旅游合作 中亚五国 西北五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人口容量及其迁移区划——以陕南三市28县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勇 茆长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9,共9页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趋势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②温饱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小;小康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小,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大;③2015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6.25-9.81万人之间,整体处于一般超载-轻微盈余状态,人口承载压力相对较小;2020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9.34-9.73万人之间,整体盈余人口规模缩小,赤字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承载压力上升;④丹凤县、西乡县和山阳县属Ⅰ类迁出区;宁强县、城固县、旬阳县属Ⅱ类迁出区;略阳县、南郑县等九个县区属Ⅲ类稳定区;汉滨区、商州区等六个县区属Ⅰ类迁入区;勉县、镇巴县等七个区县属Ⅱ类迁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 粮食 虚拟人口容量 迁移区划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汪晓文 陈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8,共8页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增长 PVAR模型 西北五省(区)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廷辅 段巧甫 毕廷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 (区 ) ,平均年降水量为 30 5mm ,耕地占有水量为 990m3/hm2 ,人均水资源量为2 2 8m3。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75 % ,水力侵蚀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10 0 0 0t/km2 。在当前水土...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 (区 ) ,平均年降水量为 30 5mm ,耕地占有水量为 990m3/hm2 ,人均水资源量为2 2 8m3。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75 % ,水力侵蚀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10 0 0 0t/km2 。在当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要重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总结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突破。要把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地表径流 ,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核心和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综合治理 宁夏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劳动及技术水平与西部经济增长--基于陕西省1952~2011年的数据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以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为重要历史节点,将1952~2011年划分为三个时期,基于陕西省的要素投入数据,分别估算了西部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及技术水平的贡献率,并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发现:(1)整个时期内资本的贡献率远... 以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为重要历史节点,将1952~2011年划分为三个时期,基于陕西省的要素投入数据,分别估算了西部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及技术水平的贡献率,并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发现:(1)整个时期内资本的贡献率远高于劳动及技术水平的贡献率;(2)不同阶段由于经济环境及政策等的不同,要素贡献率有所变化。改革开放后到西部大开发前这一时期,技术贡献率大幅上升;西部大开发至今,劳动贡献率有所增加;(3)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属于高度粗放型。西部地区需要在维持资本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持续加大教育及科技投入,逐步转资源密集型为科技创新型,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陕西省 经济增长 要素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专利协作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镇 王梦超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意义]发现地方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规律,探索更为高效的地方本科高校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对于降低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省份的区域创新成本、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河南省省属本科高校... [目的/意义]发现地方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规律,探索更为高效的地方本科高校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对于降低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省份的区域创新成本、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河南省省属本科高校为例,通过对其2014-2016年国内机构合作发明专利的统计分析,考察了中西部省份地方省属高校协同创新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省属本科高校存在合作发明专利数量偏少、比例偏低、在合作网络中存在围绕地域与机构内敛的小圈子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机构专利合作 河南省 地方高校 中西部地区 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研究——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司睿 徐世平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8,40,共4页
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说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甘肃省"两州两市"实现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增... 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说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甘肃省"两州两市"实现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最贫困地区 甘肃省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贵州省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晓波 刘文义 甄选 《中国煤炭》 2022年第9期38-43,共6页
为推动贵州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描述了贵州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能源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低碳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5个方面研究未来贵州省能源工业... 为推动贵州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描述了贵州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能源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低碳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5个方面研究未来贵州省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包括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推进“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最后提出实现贵州省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下贵州省能源行业闯新路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数字能源 新旧动能转换 债务风险 贵州省能源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脆弱省区工业强省战略可持续性问题研究——以甘肃为例
13
作者 周克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3,共6页
工业强省战略在甘肃等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相继提出并已实施多年,但由于这些省区在生态上具有的特殊性,在其工业发展中必然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工业强省战略应该在这些省区实施多久以及如何才能使这些省区的工业强省战... 工业强省战略在甘肃等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相继提出并已实施多年,但由于这些省区在生态上具有的特殊性,在其工业发展中必然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工业强省战略应该在这些省区实施多久以及如何才能使这些省区的工业强省战略持续贯彻,是这些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强省 战略 西部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1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欢 宋孝玉 +1 位作者 李磊 晁智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237,共12页
为评价我国省级水资源承载状况,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10—201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M-K检验法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 为评价我国省级水资源承载状况,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10—201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M-K检验法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出各省(市、自治区)2020—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中国31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提升趋势,整体处于临界承载状态;(2)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显著的地区分异规律,西南、华南、东北地区承载力较好,华北和西北最弱;(3)研究期内,水资源承载力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表现为恶化,华南、华北部分地区也出现恶化情形,而华东、华中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均有所改善;(4)产水模数、农用化肥使用量、人均水资源量、供水模数、人均综合用水量、废水排放总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对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影响作用最强的7个障碍因子,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5)水资源承载力未来将在全国多数地区逐渐改善,而山东、河南、辽宁可能形成重度恶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TOPSIS模型 障碍因子 BP神经网络 中国31省(市、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索——以湖北省荆州市城镇化发展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向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6-19,共4页
新型城镇化如何健康发展,特别是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道路如何走,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论述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工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基... 新型城镇化如何健康发展,特别是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道路如何走,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论述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工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基础设施和区域交通建设、特色城镇和小城镇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索荆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道路 中西部地区 湖北省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16
作者 李洪 郭琳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5期724-729,共6页
降水量的监测和管理对生产和生活意义重大,因其时空分布具有不连续性,且受复杂多变天气系统影响,相比其他气象要素,最优插值方案的选取有较大困难。为获取高精度降水信息,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协同克里格... 降水量的监测和管理对生产和生活意义重大,因其时空分布具有不连续性,且受复杂多变天气系统影响,相比其他气象要素,最优插值方案的选取有较大困难。为获取高精度降水信息,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协同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法进行空间插值,并通过交叉验证法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3种插值方法中,协同克里格法平均误差最小(0.0111);标准平均值为0.0002,最接近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为0.8635,最接近1;均方根预测误差与平均标准误差最接近;插值效果较平滑,能准确反映相邻站点的空间依赖关系,且综合考虑了经纬度、海拔和平均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各项评价指标均较符合要求,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较理想的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降水量 东北三省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