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纤维泡沫混凝土多目标优化
1
作者 王述红 李皓然 +1 位作者 尹宏 贡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0,共9页
泡沫混凝土可作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的变形预留层,抵抗高地应力深埋隧道围岩流变变形.通过掺入纤维可进一步改善其压缩性能及延性,并在一定纤维特征条件下解决抗压强度低的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及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法,系统探究纤... 泡沫混凝土可作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的变形预留层,抵抗高地应力深埋隧道围岩流变变形.通过掺入纤维可进一步改善其压缩性能及延性,并在一定纤维特征条件下解决抗压强度低的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及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法,系统探究纤维质量分数、长度、种类等特征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并构建特征回归模型对配合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多种纤维特征中,纤维质量分数对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最大,同时多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而对弹性模量影响较小,且纤维长度和纤维种类的交互作用对其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此外,通过最大化抗压强度和最小化弹性模量的目标进行模型配合比优化,得出最优配合比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该模型可为此工程背景下不同纤维特征的泡沫混凝土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预留层 泡沫混凝土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和重要抽样法的隧道衬砌结构时变可靠度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贝贝 孙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4-1479,共6页
由于隧道衬砌结构极限状态方程高度非线性,直接采用一般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得到的是几何可靠度,存在较大误差,需进行改进.结合响应面法和重要抽样两种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验算点作为重要抽样法的抽样中心,进而求解结构的可靠度指标.... 由于隧道衬砌结构极限状态方程高度非线性,直接采用一般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得到的是几何可靠度,存在较大误差,需进行改进.结合响应面法和重要抽样两种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验算点作为重要抽样法的抽样中心,进而求解结构的可靠度指标.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抗力随时间衰减的因素,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隧道在服务寿命期限内的时变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时变可靠度指标随着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规律.通过耐久性系数与时变可靠度指标的对应关系,可得到衬砌结构任意时刻的耐久性系数,该系数则是衬砌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关键.该方法对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的工程较适用,并且为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江隧道 响应面法 重要抽样法 时变可靠度指 耐久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分布特征的隧道围岩稳定失效概率计算 被引量:8
3
作者 苏永华 李翔 +1 位作者 赵明华 谢志勇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基于围岩变形破坏原理,建立了围岩稳定极限状态方程的普遍形式,研究了响应面方法求解该方程的过程,得出经典响应面方法仅仅适用于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随机分布曲线偏度系数为零的情况。针对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利用统计... 基于围岩变形破坏原理,建立了围岩稳定极限状态方程的普遍形式,研究了响应面方法求解该方程的过程,得出经典响应面方法仅仅适用于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随机分布曲线偏度系数为零的情况。针对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利用统计矩参数对随机变量分布曲线形态特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抽样样本修正方法和具体计算公式,归纳了修正后响应面算法的运行程序。以某公路隧道为例,分别采用经典算法和修正后算法计算了围岩稳定可靠度,然后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经典方法计算结果与准精确解的绝对误差为1.017%,修正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准精确解的绝对误差为0.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力学 隧道变形 抽样方法 失效概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絮凝法处理河水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家玮 李军 +3 位作者 于凤芹 王昌稳 李研 刘国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9-465,共7页
应用响应面法分析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的影响因素和去除效果.以聚合氯化铝(PAC)、磁粉(MP)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为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和响应面法(RSM)分析了3个因素对响应值(浊度、正磷酸盐(PO34--P)和化学... 应用响应面法分析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的影响因素和去除效果.以聚合氯化铝(PAC)、磁粉(MP)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为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和响应面法(RSM)分析了3个因素对响应值(浊度、正磷酸盐(PO34--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拟合回归模型来描述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AC为51.31 mg/L、MP为176.47mg/L、PAM为0.10 mg/L.在该条件下,浊度、正磷酸盐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80%、86.25%和51.00%,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12%.建立的统计学模型确信可靠,同时表明磁絮凝工艺具有较高的河水污染物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微污染河水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跨声速风洞叶栅换热实验验证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红才 朱惠人 +1 位作者 任战鹏 许都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9-54,共6页
利用短周期风洞,在发动机典型雷诺数和马赫数状态下对MarkII叶型进行了表面换热测量;用基于一维半无限假设的脉冲响应法将测量的表面温度处理为热流密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主流绝热壁温和表面换热系数。实验结果与国外文献使用稳态实... 利用短周期风洞,在发动机典型雷诺数和马赫数状态下对MarkII叶型进行了表面换热测量;用基于一维半无限假设的脉冲响应法将测量的表面温度处理为热流密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主流绝热壁温和表面换热系数。实验结果与国外文献使用稳态实验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并将二维瞬态热分析法与脉冲响应法进行了对比,表明在叶片前缘曲率较大处、尾缘壁厚较薄处和换热系数剧烈变化处,一维半无限大假设条件遭到破坏,脉冲响应法的计算结果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风洞 脉冲响应法 表面换热系数 绝热壁温 瞬态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下的风洞应变天平校准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苗磊 马涛 +2 位作者 徐志伟 谢斌 周米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对风洞应变天平测量的影响,以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天平校准技术为着力点,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确立热力耦合加载矩阵,基于六自由度校准系统及构建的温度环境对一台六分量风洞应变天平实施热力耦合加载,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 为研究温度对风洞应变天平测量的影响,以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天平校准技术为着力点,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确立热力耦合加载矩阵,基于六自由度校准系统及构建的温度环境对一台六分量风洞应变天平实施热力耦合加载,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包含温度、力、力矩参数的天平公式,最后利用验证载荷检验天平公式的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温度及力/力矩载荷作用下,天平各分量的综合加载误差优于0.3%;天平公式能准确表征天平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力耦合作用下的风洞应变天平校准技术能够用于评定及修正温度对天平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应变天平 热力耦合 校准 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 多元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跨超风洞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江 秦永明 马汉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开展了基于现代试验设计方法(MDOE)的亚跨超风洞试验研究,以八号标模尾翼为试验对象研究其气动特性,采用同时改变攻角-侧滑角的多变量方法,而不是传统的单变量(OFAT)方法进行试验。对自变量攻角和侧滑角进行试验设计(DOE),应用响应面法... 开展了基于现代试验设计方法(MDOE)的亚跨超风洞试验研究,以八号标模尾翼为试验对象研究其气动特性,采用同时改变攻角-侧滑角的多变量方法,而不是传统的单变量(OFAT)方法进行试验。对自变量攻角和侧滑角进行试验设计(DOE),应用响应面法建模,用IV-最优方法对测量点分布进行设计。在FD-12亚跨超风洞完成了试验,并和传统的OFAT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DOE方法获得的数据和传统的OFAT方法的数据吻合很好;MDOE采集样点数减少了46%,吹风的时间比OFAT减少30%左右,提高了风洞试验效率,缩短了试验周期;MDOE试验方法可以给出设计空间内任意给定自变量对应的响应值及其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试验设计 响应面法 舵面测力 风洞测控系统 试验方法 亚跨超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软岩隧道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华渊 周太全 吕宝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232-236,共5页
由于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和喷层厚度的离散性及混凝土强度破坏准则难以用支护材料参数显式表达,对该类隧道支护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十分困难,提出采用响应面方法计算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可靠度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流... 由于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和喷层厚度的离散性及混凝土强度破坏准则难以用支护材料参数显式表达,对该类隧道支护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十分困难,提出采用响应面方法计算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可靠度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流程,其中围岩-支护结构的确定性分析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可靠度分析采用2次响应面法。以赣州-龙岩铁路金华山软岩隧道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该支护结构的可靠度进行分析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山隧道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可靠度指标高,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支护结构 纤维混凝土 可靠度分析 响应面法 非线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低温风洞扩散段热力学模型修正 被引量:7
9
作者 麻越垠 聂旭涛 +2 位作者 陈万华 姚程伟 张伟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8,共8页
低温风洞运行过程消耗大量液氮和电力,洞体结构产生附加热应力和热变形,建立可靠的低温风洞热力学模型对研究风洞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必不可少的。以低温风洞扩散段为方法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热力学模型,为提高热力学模型和实际模型的... 低温风洞运行过程消耗大量液氮和电力,洞体结构产生附加热应力和热变形,建立可靠的低温风洞热力学模型对研究风洞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必不可少的。以低温风洞扩散段为方法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热力学模型,为提高热力学模型和实际模型的相关性,使用响应面法对有限元热力学模型多个参数进行修正。通过对比分析温度、应力监测点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差别,确定驻室锥形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待修正参数;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生成有限元热分析样本空间,以温度、应力监测点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残差均方和为考核指标,在样本空间内对残差均方和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残差均方和的响应面模型;以所有监测点残差均方和总和为目标函数,在样本空间内进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分析,得到最优解;验证修正后的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响应面法的热力学模型修正是可行的;(2)修正后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性提高,并且适用于其它降温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模型 响应面法 低温风洞 模型修正 对流换热系数 降温试验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微孔曝气系统充氧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龙 杨雪梅 +1 位作者 王浩岚 李轶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0,共7页
针对河流微孔曝气系统复氧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氧体积传质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曝气系统氧传质过程中微孔曝气器孔径、曝气水深、盐度、BOD_(5)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浓度对充氧性能的... 针对河流微孔曝气系统复氧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氧体积传质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曝气系统氧传质过程中微孔曝气器孔径、曝气水深、盐度、BOD_(5)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浓度对充氧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对曝气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5种因素对氧体积传质系数均有影响,其影响的显著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曝气水深、SDBS质量浓度、盐度、微孔曝气器孔径、BOD_(5)质量浓度;微孔曝气器孔径和SDBS质量浓度、盐度和SDBS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在合理范围内,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微孔曝气 氧体积传质系数 充氧性能 单因素试验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挖隧道衬砌结构拆模时间研究及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长明 王雅辉 +2 位作者 田鹏刚 张丽莎 杨坤达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1-1830,共10页
为保证明挖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避免衬砌结构拆模后产生温度裂缝,通过对咸阳机场预留高铁工程最大尺寸断面隧道衬砌进行有限元模拟和现场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和衬砌混凝土的时变性,研究明挖隧道衬砌结构温度裂缝和最大主应... 为保证明挖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避免衬砌结构拆模后产生温度裂缝,通过对咸阳机场预留高铁工程最大尺寸断面隧道衬砌进行有限元模拟和现场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和衬砌混凝土的时变性,研究明挖隧道衬砌结构温度裂缝和最大主应力的位置及变化规律。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各龄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确定了最大尺寸断面隧道衬砌结构在混凝土浇筑48 h后拆模可以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拟合了不同尺寸断面隧道衬砌结构的拆模时间计算公式。最后,引入时变可靠度理论验证了最大尺寸断面隧道衬砌结构拆模时间的合理性,将均匀设计法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确定了衬砌结构最不利截面的荷载效应和统计特征,并将其代入极限状态方程,运用一次二阶矩法编制MATLAB计算程序,计算出衬砌结构在混凝土浇筑后48 h拆模最不利截面的可靠度为6.61,高于规范规定的标准值,从而证明了混凝土浇筑后48 h拆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隧道 衬砌拆模 可靠度 响应面法 均匀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有限元法的软岩隧洞围岩与衬砌结构协同承载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肃 丁秀丽 黄书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5,共7页
软岩隧洞围岩力学特性和衬砌结构受力皆具有显著的随机性、未确知性等不确定性,基于确定性分析的结构安全设计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合理地反映软岩隧洞工程的复杂性;传统的可靠度计算理论则对于由围岩和支护系统构成的地下结构真实的功能函... 软岩隧洞围岩力学特性和衬砌结构受力皆具有显著的随机性、未确知性等不确定性,基于确定性分析的结构安全设计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合理地反映软岩隧洞工程的复杂性;传统的可靠度计算理论则对于由围岩和支护系统构成的地下结构真实的功能函数无法从理论上给出显式表达,从而制约了可靠度计算理论在隧洞工程中的应用。在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核心的可靠度计算理论基础上,结合均匀设计方法、响应面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16)中衬砌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函数,构建了围岩和衬砌结构协同承载的荷载效应响应面显式表达式,由此提出了一种软岩隧洞围岩和衬砌结构协同承载的可靠性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分析了影响联合承载特性的单因素随机变量,辨识了影响围岩和衬砌结构协同承载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具体工程中进行检验。通过与传统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可知,该方法满足了精度,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表明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洞 围岩和衬砌结构协同承载 均匀设计 响应面法 有限元法 可靠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限分析与随机响应面法的盾构隧道掌子面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海军 张聚文 +1 位作者 孙志彬 傅鹤林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7-1186,共10页
为更全面准确评估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盾构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分析原理的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为确定性模型,结合随机响应面原理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孔隙水压力系数表示地下水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通过上限分析得... 为更全面准确评估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盾构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分析原理的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为确定性模型,结合随机响应面原理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孔隙水压力系数表示地下水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通过上限分析得到隧道掌子面的安全系数;运用拉丁超立方技术对安全系数进行抽样,建立基于Hermite多项式展开的近似极限状态方程,在验证响应面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获取隧道掌子面失效概率特征。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土体参数变异性、地下水位以及支护力对掌子面失效概率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湘江隧道掌子面的可靠性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隧道掌子面的可靠性,并可为隧道掌子面支护力的选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掌子面 可靠度 响应面法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隧洞开挖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南轩 刘艳慧 +2 位作者 孙语晨 张玉波 张明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176-183,共8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隧洞开挖过程中侧壁应力、变形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岩体采用D-P准则模型设置材料性能,并且通过生死单元法的开挖方式来了解整个过程中隧洞侧壁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一种基于响应面的侧壁应力应变多目标优化方法,基... 为了更好地分析隧洞开挖过程中侧壁应力、变形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岩体采用D-P准则模型设置材料性能,并且通过生死单元法的开挖方式来了解整个过程中隧洞侧壁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一种基于响应面的侧壁应力应变多目标优化方法,基于敏感度选取对侧壁应力应变有影响的关键参数,应用响应面方法建立变量与多目标函数的响应面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侧壁应力应变的参数交互作用,最终在满足隧洞设计要求的条件下,确定以降低侧壁应力与应变为目标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在开挖的过程中,主要应力变化集中在第2步开挖中,该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峰值和方向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应力峰值从9.7×10~5Pa变为1.47×10~6Pa,方向从沿侧壁向外转变为沿侧壁向内,这易导致隧洞侧壁的坍塌;在响应面分析优化下将截面长、截面宽组合设计为1.35、2 m后,其应力峰值下降了10.01%,采用生死单元开挖方式结合响应面优化的方法能够为隧洞设计优化和开挖过程参数提供有效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生死单元开挖 侧壁应力 响应面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优化的青龙河流域HSPF模型参数校准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兴坡 程星铁 +1 位作者 胡小婷 李永战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70,共8页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模型参数多且交互作用复杂,传统参数寻优面临着优化参数不灵敏、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陷阱等问题,影响了优化精度和效率.本文集成青龙河流域、参数抽样、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探索新的寻优...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模型参数多且交互作用复杂,传统参数寻优面临着优化参数不灵敏、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陷阱等问题,影响了优化精度和效率.本文集成青龙河流域、参数抽样、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探索新的寻优途径.应用响应面优化软件Design Expert,针对9个HSPF模型参数进行抽样,获得130组参数集,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参数集与纳什效率系数(NSE)的非线性关系,通过等高线和响应面识别最优参数及其密集取值区间.响应面优化参数的NSE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寻优区间缩减率均优于正交极差分析方法;LZSN、INFILT、AGWRC为极灵敏参数,DEEPFR为灵敏参数;LZSN和INFILT、INFILT和AGWRC、INFILT和UZSN、INFILT和IRC的交互作用对结果有显著影响;优化参数的密集取值区间:LZSN[2.00,2.65];INFILT[0.400,0.475];AGWRC[0.870,0.885];DEEPFR[0.101,0.176];BASETP[0.001,0.120];AGWETP[0,083,0.120];CEPSC[0.166,0.244];UZSN[0.83,1.22]; IRC[0.53,0.63].响应面方法综合了参数抽样、参数灵敏度分析以及参数优化等3个方面,考虑了参数非线性关系和参数的交互作用,兼顾了优化精度和效率,为青龙河流域HSPF模型参数优化开拓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河流域 HSPF模型 参数抽样 参数优化 响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晓涛 李杰 +1 位作者 冯淑琪 李玉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控制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7. 87 m L、助凝剂投加量6. 06 m L、絮凝时间37 min、絮凝转速90 r/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6. 3%、19. 7%、14. 7%。混凝出水再经砂滤后,出水浊度为0. 76 NTU、CODMn为2. 72 mg/L、氨氮为0. 44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 响应面法 混凝工艺 污染物去除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杂非线性结构可靠性的分析方法
17
作者 王大力 谢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5期927-930,共4页
根据当前随机有限元方法研究的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求解复杂非线性结构可靠指标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利用响应面法求出衬砌的荷载效应,采用蒙特卡洛法或遗传算法求解可靠指标。采用该方法对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的衬... 根据当前随机有限元方法研究的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求解复杂非线性结构可靠指标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利用响应面法求出衬砌的荷载效应,采用蒙特卡洛法或遗传算法求解可靠指标。采用该方法对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的衬砌结构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可靠性分析 海底隧道 蒙特卡洛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