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俊斌 杨荣山 +2 位作者 潘自立 姚远 刘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4-2596,共13页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材料、线下基础、病害及环境这7方面共计15个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系统转化成一个5级递阶有向图,构建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层次结构,明晰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性质类别。...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材料、线下基础、病害及环境这7方面共计15个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系统转化成一个5级递阶有向图,构建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层次结构,明晰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性质类别。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何尺寸表征各直接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可映射根本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二维数值模型;以伤损实际状态、现行的铁路规范为依据,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并拟定体现多因素不同状态相互耦合效果的210组计算工况;以各工况、各工况条件下数值模型计算的轨道板上拱2 mm时的计算结果构成样本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各直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根本影响因素为因变量的分析模型;提出仅将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即可判别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方法,并验证该判别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回归模型中的标准化系数,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对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诸多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中,窄接缝伤损及初始弯曲是直接因素,温度是根本因素;轨道板初始弯曲、窄接缝破损高度及宽度这3个因素对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是依次减弱的;提出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准确率达90%,说明该方法可较好地适用于板体上拱稳定性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轨道板 上拱 稳定性 判别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分析
2
作者 黄天成 王雨彤 +3 位作者 姚周坤 周思柱 龚俊霖 袁新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3个主要结构参数对该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腔长度和二级... 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3个主要结构参数对该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腔长度和二级旋流腔插入深度的增加,复合旋流器的总分离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上锥角的增大,总分离效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分析得到旋流器对应的最佳结构尺寸为:一级旋流腔长度为90 mm,二级旋流腔插入深度为20 mm,上锥角为0°;3个结构参数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权重排序为二级旋流器腔插入深度>一级旋流腔长度>上锥角大小。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 结构尺寸 旋流腔插入深度 旋流腔长度 上锥角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滇西北中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
3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叶泵 茶文剑 黑贺堂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3-1131,共19页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面波直接成像方法反演了0~20km深度范围内的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模型,并据此对滇西北地区的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上地壳S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和垂向非均匀性。在0~8km深度范围内存在厚度不均匀的低速层,隆起和凹陷特征明显。10km深度附近存在厚5~10km的高速异常体,主要分布在程海断裂中部的永胜—宾川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中段的洱源—漾濞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与龙蟠-乔后断裂的交会区,推测这些高速体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有关,其应是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部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洱源—漾濞之间的高速体可能还与元古界苍山群岩的分布有关。2)从孕震环境来看,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速度结构之间表现出了很好的对应关系。横向上,地震主要集中在高速体的薄弱区域或高、低速过渡带偏向高速体的一侧;垂向上,地震大多发生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层且上覆高速体的脆性地壳中。在速度结构高、低速过渡区,地壳介质岩石组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壳内应力易于积累,有利于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背景噪声成像 面波直接反演 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二段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模式
4
作者 熊亮 陈冬霞 +3 位作者 杨映涛 张玲 李莎 王翘楚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4-816,共13页
以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基于测录井、生产、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解释,开展构造特征及演化、储层成岩及致密化作用、断缝类型及期次等系统分析,揭示多阶段、多因素动态耦合的致密气藏富集机理。结果表明:(1)燕山早期古... 以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基于测录井、生产、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解释,开展构造特征及演化、储层成岩及致密化作用、断缝类型及期次等系统分析,揭示多阶段、多因素动态耦合的致密气藏富集机理。结果表明:(1)燕山早期古构造圈闭形成,储层未致密,早期低熟—中成熟油气受浮力作用在构造高部位聚集,古构造控制圈闭及早期油气藏形成。(2)燕山中期—晚期,烃源岩成熟并大量生排烃,岩石粒度及砂岩类型影响储层致密化时间,油气沿断缝附近砂体或致密化程度较弱的基质储层小规模运移,储层致密化作用控制油气充注规模。(3)喜马拉雅期烃源岩过成熟,滞留原油裂解气沿晚期断缝高效运移,高产井集中于晚期南北向四级断层及晚期裂缝形成的Ⅰ类、Ⅱ类断缝区,晚期断缝改造作用控产。(4)新场构造带经历3期构造演化、两期成藏、3期断缝发育,在古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经致密化及晚期断缝调整形成复杂气水分布,总结为“早期油气近源低丰度充注,晚期断褶缝体-优质储层-构造高位三者叠合控制天然气差异富集”的模式。断-褶-缝-孔耦合良好的断缝体是有利勘探靶区,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场构造带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二段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机理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2上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亚辉 杨申谷 +1 位作者 陈小虎 马银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0-911,共12页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开展了太2上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太2上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84%、平均渗透率为0.396 mD,以特低孔-超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复杂...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开展了太2上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太2上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84%、平均渗透率为0.396 mD,以特低孔-超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岩屑溶孔等;根据各区域孔隙发育频率、孔隙度与渗透率,将孔隙组合分为3类:粒内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的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表征3类孔隙组合的储层特征,其中粒内溶孔+晶间孔的组合是良好的储层孔隙类型。根据沉积分异和孔隙分异规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优质储层评价标准,将太2上段储层由好到差分为Ⅰ、Ⅱ、Ⅲ类,并对优质储层有利区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2上段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切牙区单颗埋伏多生牙对邻近结构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刘晓琳 任群 +3 位作者 李明阳 张晓 刘文静 冯晓伟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4-580,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上切牙区单颗埋伏多生牙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特点,探讨对邻近结构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2例上切牙区单颗埋伏多生牙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分析,从多生牙形态、方向、位置、牙根发育... 目的:通过分析上切牙区单颗埋伏多生牙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特点,探讨对邻近结构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2例上切牙区单颗埋伏多生牙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分析,从多生牙形态、方向、位置、牙根发育以及对邻近结构影响等特征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生牙是否对邻近结构产生影响与患者年龄、多生牙水平向位置、邻牙牙根发育情况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多生牙形态、方向、垂直向位置、矢状向位置、多生牙牙根发育情况无关(P>0.05)。且多生牙水平向位置位于11-21相对于位于12-11、21-22更容易影响邻近结构(P<0.05,OR=0.342、0.387);邻牙牙根发育至7、8期时相对于邻牙牙根发育完全,多生牙更容易产生重度影响(P<0.05,OR=0.027、0.525)。结论:上切牙区单颗埋伏多生牙水平向位置位于11-21间时,以及邻牙牙根发育至7、8期时,应尽早拔除多生牙,避免其影响邻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多生牙 上切牙区 邻近结构 危险因素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A柱上饰板低压注塑包覆成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超 吴迪 +5 位作者 张晗 妙磊 崔恩铭 王明伟 叶星辉 于峻伟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鉴于汽车前A柱上饰板结构复杂,内部含有众多加强筋、倒扣特征、卡扣座和支撑结构底座等结构,且外观面需要进行面料包覆处理,因此设计了一副1模2腔带有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低压注塑包覆模具。由于是低压注塑包覆成型,热流道无法从型腔侧进... 鉴于汽车前A柱上饰板结构复杂,内部含有众多加强筋、倒扣特征、卡扣座和支撑结构底座等结构,且外观面需要进行面料包覆处理,因此设计了一副1模2腔带有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低压注塑包覆模具。由于是低压注塑包覆成型,热流道无法从型腔侧进胶,所以在塑件B面即在型芯侧开设直接浇口对其注射成型,通过CAE模流分析来验证浇注系统的合理性,并预测其成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为了应对其结构的复杂性带来的脱模困难问题,分别设计了“弹簧+滑块”、“斜顶杆+斜顶块”及“油缸+滑块”等机构进行侧向抽芯及脱模。顶出机构则由油缸驱动,通过“直顶块+直顶杆+顶针”等部件将塑件顶出。在模具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先将面料平整地铺设在型腔一侧,然后进行合模和注射成型。最终结合实际生产验证,该模具结构合理,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并且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A柱上饰板 低压注塑包覆成型工艺 Moldex 3D 倒装模具结构 侧向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中/上二叠统不整合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
8
作者 李威 乔锦琪 +3 位作者 曲彦胜 刘德志 王贵 闫方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7-1019,共13页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提高,深层—超深层油气藏逐渐成为当前和未来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在玛湖凹陷、沙湾凹陷、阜康凹陷等均发现与不整合关系密切的油气藏。然而,准噶尔盆地中部以往油...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提高,深层—超深层油气藏逐渐成为当前和未来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在玛湖凹陷、沙湾凹陷、阜康凹陷等均发现与不整合关系密切的油气藏。然而,准噶尔盆地中部以往油气勘探多集中于中浅层领域,深层—超深层不整合的发育特征、规模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尚不明确。为此,在目的层层位较深、研究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分析40口井的测井数据和5口井的实测元素数据及区域地震剖面等资料,对深层—超深层中/上二叠统(P2/P3)不整合的发育特征、规模、成藏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在深层—超深层广泛发育,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研究区不整合类型有平行—平行型、平行—削截型、超覆—平行型、超覆—削截型、平行—褶皱型等5种,在深层—超深层均有发育;不整合结构中岩性组合有砂—泥—砂型、砂—泥—泥型、砂—泥型、砂—砂型、泥—砂型、泥—泥型等6种,其中前3种主要位于深层—超深层。据此,中/上二叠统共划分出14种不整合结构类型,有11种主要位于深层—超深层。最终优选出A、B两类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区带,其中有利区A类的不整合的成藏能力更优。该研究成果对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中部 深层—超深层油气 中/上二叠统 不整合类型 不整合结构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的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9
作者 范佳志 秦傲韩 +3 位作者 杨峰 杨鹰 赵炼恒 高益康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的生成流程并编程实现,作为自有上限有限元分析程序的前处理模块。经边坡稳定性算例验证表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以契合关键边界的多次一分为四及末次一分为六背景网格生成方式,不仅实现整个模型的大区域六方向间断线通路,又能在边坡坡脚处体现出多方向发散特性的网格。提出的模型非关键边界背景网格切割算法,可以局部分割新生单元的方式契合边界,维持边界处网格的六方向间断线通路特性。对于“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离散模式,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较之三方向贯通及Delaunay三角剖分的情况,能更好地发挥速度间断线的效用,明显提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的计算精度。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还可以结合高阶变形单元、网格自适应等措施,扩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方法 速度间断线 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 网格拓扑结构 交互网格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BMS创新设计综合模型的上肢康复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英 杨林 +2 位作者 王星达 闫洛创 唐毅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为提升上肢康复训练产品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出功能-行为-结构(FBS)模型拓展,以上肢康复动作特征为出发点,融入用户需求和康复动作构建了基于需求-功能-行为-动作-结构(NFBMS)的上肢康复产品设计模型。通过用户调研建立需求指标评价体系... 为提升上肢康复训练产品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出功能-行为-结构(FBS)模型拓展,以上肢康复动作特征为出发点,融入用户需求和康复动作构建了基于需求-功能-行为-动作-结构(NFBMS)的上肢康复产品设计模型。通过用户调研建立需求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用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以NFBMS模型为设计框架开展设计解耦,并结合上肢康复动作,系统分析上肢康复产品概念模型映射过程,对映射结果执行设计结构矩阵(DSM)聚类求解,建立上肢康复产品功构耦合方法,为脑卒中患者设计一款可穿戴的上肢康复设备;使用NX12.0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验证上肢康复产品机构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基于NFBMS模型与运动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提升了上肢康复设备的功能结构,为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产品 FBS拓展模型 运动学仿真 熵权法 DSM设计结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的设计与编织
11
作者 顾文敏 蒋高明 +1 位作者 吴光军 李炳贤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6,共5页
文章从耐磨性、加厚性和透气性3个方面对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进行了全面设计。在功能区域设计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各部分的功能需求;在样板设计阶段,利用ShoeMaker软件绘制并处理鞋楦和展平图,确保鞋材尺寸符合实际需求,并通... 文章从耐磨性、加厚性和透气性3个方面对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进行了全面设计。在功能区域设计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各部分的功能需求;在样板设计阶段,利用ShoeMaker软件绘制并处理鞋楦和展平图,确保鞋材尺寸符合实际需求,并通过1∶1打印进行验证;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详细探讨各种织物组织的特点及其在运动鞋材中的应用方式,确保最终产品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在编织工艺上,采用了C形编织、圆筒编织以及局部编织等多种技术,特别针对起底、脚后跟、鞋帮、口门和鞋头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工艺说明。最后通过试织测密确定最佳编织参数,并借助先进的四针床电脑横机完成了样品制作,为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编鞋材 全成形 立体鞋面 样板设计 功能分区 组织结构 编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变黄湿度对高含水量上部烟叶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12
作者 何超超 蔡翼扬 +2 位作者 张洪霏 潘洪 艾复清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探明多雨条件下烤烟上部叶适宜的烘烤变黄湿度,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在烘烤变黄关键恒温点设置3个湿度处理,对烘烤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烟叶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烘烤0~72 h,变黄湿度对上、下表皮厚度影响不大;随着... 为探明多雨条件下烤烟上部叶适宜的烘烤变黄湿度,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在烘烤变黄关键恒温点设置3个湿度处理,对烘烤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烟叶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烘烤0~72 h,变黄湿度对上、下表皮厚度影响不大;随着变黄湿度的降低,各处理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分别降低107.8~130.3、80.0~90.3μm,叶片厚度降低201.1~232.0μm,烟叶的烟碱、钾、还原糖、总糖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则分别增加12.6%~19.4%、16.4%~25.9%、117.0%~153.0%、138.4%~170.9%、18.1%~23.9%,而总氮、蛋白质、淀粉含量则分别降低17.5%~22.0%、24.5%~30.7%、74.7%~80.0%。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与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总糖和烟碱含量负相关(r>0.8)。适当降低变黄湿度有利于改善高含水量上部烟叶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烘烤 上部叶 含水量 化学成分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China in 2012–2014 被引量:1
13
作者 CHEN Zeyu CHEN Hongbin +11 位作者 XU Jiyao BIAN Jianchun QIE Xiushu Lü Daren CHEN Wen REN Rongcai ZHANG Shaodong DOU Xiankang LI Tao HU Xiong HU Yongyun TIAN Wensho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9-687,共19页
In this report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2012–2014. The focuses are placed 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ground-based ob... In this report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2012–2014. The focuses are placed 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capability development, dynamical processes, the property of circulation and chemistry-climate coupling of the middle atmospheric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Composition structure Dynamics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CAMPA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China in 2020-2022
14
作者 CHEN Zeyu XU Jiyao +14 位作者 CHEN Hongbin CHEN Wen REN Rongcai HU Xiong ZHU Yajun XUE Xianghui LU Gaopeng ZHANG Shaodong HUANG Kaiming TIAN Wenshou ZHANG Jiankai HU Dingzhu RAO Jian HU Yongyun XIA Ya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711,共28页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researches for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2020-2022 by Chinese scientists.The repor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troducing primarily the resul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r...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researches for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2020-2022 by Chinese scientists.The repor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troducing primarily the resul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the climate and modeling,the dynamics for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and Coupling between Stratosphere and Troposphere,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CLIMATE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China
15
作者 CHEN Zeyu CHEN Hongbin +8 位作者 XU Jiyao HUANG Kaiming XUE Xianghui HU Dingzhu CHEN Wen YANG Guotao TIAN Wenshou HU Yongyun XIA Ya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6-874,共19页
In this report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2018–2020.The focuses are placed 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es on atmospheric structure and... In this report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2018–2020.The focuses are placed 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es on atmospheric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climate and chemistry-climate coupling and climate modelling,dynamics in particular those inducing the coupling of the atmospheric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CLIMATE Layer cou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造单元页岩孔隙结构差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深层页岩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洪明 刘贤 +5 位作者 陈洋 于魏铭 赵宁 石学文 王猛 廖纪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8,共13页
不同构造单元页岩储层品质、含气性差异明显,构造改造作用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控制作用,但关于深层页岩气的构造控制作用机理研究较少,相关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为此,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多尺度观察、... 不同构造单元页岩储层品质、含气性差异明显,构造改造作用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控制作用,但关于深层页岩气的构造控制作用机理研究较少,相关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为此,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多尺度观察、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孔隙结构和储层特征的差异,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页岩孔隙结构差异与储层品质的耦合关系,明确了页岩气产量差异的内在地质原因,落实了构造改造作用下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向斜区页岩主要以有机质孔隙、非构造裂缝为主,孔径大;背斜区页岩孔隙结构被强烈改造,以矿物粒间孔、构造裂缝为主,矿物粒间孔狭长且定向排列,孔径小。②向斜区构造相对稳定,有机质孔隙、矿物粒间孔以及成岩裂缝保存较好,宏孔占比高,储集性能好,含气量和产量高;背斜区页岩储层发育大量构造裂缝与断层,孔隙和成岩裂缝被压实,孔径减小,储集性能变差,含气量和产量低。③距盆缘剥蚀区越远,构造越稳定的单元,保存条件越好,该类构造单元页岩储层越发育,含气量和产量越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越大。结论认为,构造运动对于压力系统的影响是形成不同构造单元深层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并控制了页岩储层的含气性与产量;向斜区深层保存条件好,远离剥蚀区,为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该认识可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地区 构造单元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含气性 构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对烤烟上部叶生长发育及钾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王德权 聂威 +3 位作者 刘洋 杜玉海 马蒙蒙 陈克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43-46,57,共5页
为明确不同叶面肥对烤烟上部叶生长发育及钾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喷施清水对照、磷酸二氢钾、矿物源黄腐殖酸钾、糖醇有机钾和硅肥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烤烟上部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组织结构以及氮... 为明确不同叶面肥对烤烟上部叶生长发育及钾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喷施清水对照、磷酸二氢钾、矿物源黄腐殖酸钾、糖醇有机钾和硅肥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烤烟上部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组织结构以及氮、磷、钾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4种叶面肥能够有效改善烤烟上部叶的叶片性状,降低叶片厚度,促进栅栏细胞的伸长,提高叶片钾含量,其中以喷施硅肥处理效果最好。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喷施硅肥处理烤烟上部叶叶面积显著增加47.98%,长宽比减少8.91%,叶片干重提高10.69%,栅栏组织厚度显著提高29.07%,磷、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7.78%和42.34%。由此表明,叶面喷施硅肥更有利于优化烤烟上部叶叶片组织结构,提高叶片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面肥 上部叶 叶片性状 叶片组织结构 钾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卫星反演与再分析降水数据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文韬 余钟波 +3 位作者 陈松峰 谷黄河 鞠琴 周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构。结果表明:3套降水数据均能准确捕捉流域降水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与观测降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且2015—2019年表现平稳,有可长期应用的潜力;各降水数据时间分辨率越高,误差相对越大,在流域地形变化剧烈的中部误差更大;对弱降水易错报高估,对强降水的低估随降水强度上升而加剧;两套卫星反演降水数据总体误差较小,适用性良好,IMERG-Final有更好的误差控制能力,GSMaP-Gauge对降水发生的识别更为准确;ERA5-Land明显高估流域降水,尤其在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降水 再分析降水 适用性评估 误差结构分析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浅水三角洲砂体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文龙 叶泰然 +3 位作者 纪友亮 周勇 万宏峰 任钰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66,共22页
川西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体分布广泛、砂体类型多样且厚度差异较大,导致气藏层间隔层、层内夹层分布不均,储集层分布非均质性强烈,因此需对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特征及砂体结构展开精细研究,为下一步储集层预测和气... 川西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体分布广泛、砂体类型多样且厚度差异较大,导致气藏层间隔层、层内夹层分布不均,储集层分布非均质性强烈,因此需对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特征及砂体结构展开精细研究,为下一步储集层预测和气藏高效开发奠定基础。作者以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阐明了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砂体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次之,河道砂体侧向迁移频繁,垂向多期叠置、横向上广覆连片。不同位置水下分流河道特征差异大,结合其典型特征,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一步细分为削截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完整型水下分流河道。总结出研究区共发育2大类9小类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和3种侧向接触样式。砂体结构特征和发育样式主要受基准面升降、河流能量控制。最终建立了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沉积微相及砂体结构发育模式,这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的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叠置样式 接触关系 浅水三角洲前缘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新场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捕初期长江上游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年际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禄盛超 叶海明 +4 位作者 林艳红 吴金明 田辉伍 李君轶 杜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7,共13页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上游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年际变化,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共5年的鱼类科研捕捞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年间共监测到鱼类90种,隶属于4目14科57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占总种类数的20%。等级聚类分...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上游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年际变化,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共5年的鱼类科研捕捞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年间共监测到鱼类90种,隶属于4目14科57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占总种类数的20%。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42.16%的相似水平上,宜宾段鱼类群落可聚分为2组,分别为2018-2019年和2020-2022年。5年间鱼类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优势种以瓦氏黄颡鱼和吻(Rhinogobio typus)等中小型鱼类为主,优势种种类及规格发生明显变化,禁捕后宜宾段瓦氏黄颡鱼优势体长与优势体重年际变化均呈增长趋势,显示小型化趋势得到一定的缓解。多样性指数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在2022年达到顶峰,整体波动较大,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较为稳定,无明显波动。ABC曲线结果显示,禁捕后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总体呈稳定态势。长江十年禁渔制度的全面实施有效缓解了长江上游鱼类小型化趋势,禁捕初期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总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捕初期 长江上游 鱼类群落 结构特征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