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 long rod 被引量:8
1
作者 Ji-cheng Li Xiao-wei Chen Feng-lei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2-145,共14页
In the present manuscript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WP/MG) composite rod is conducted by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 In the present manuscript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WP/MG) composite rod is conducted by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correspon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imulations a modified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constitutive model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glass(MG)matrix, and geometrical models of the WP/MG composite rod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its inner structur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d and target materials are analyzed in detail,and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composite long rod are discussed. Related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net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rod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ungsten fiber/metallic glass matrix(WF/MG) composite long rod, i.e., a "self-sharpening" behavior also occurs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and correspondingly its penetrating capabil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ungsten heavy alloy(WHA) rod. However, the mass erosion manner of the WP/MG rod is different and the erosion is relatively severe, thus its penetrating capability is a little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F/MG one. Moreover, the impact velocity and the target strength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composite rod, whereas the effect of initial nose shape is very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 (WP/MG)composite BALLISTIC performance Shear band Self-sharpening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钨矿石中10种主次量成分
2
作者 胡艳巧 刘爱琴 +3 位作者 魏军 姚然 张春艳 刘俊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1-907,共7页
钨矿石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开发简单、快速、准确的钨矿石中10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对选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行了题示研究。取8.000 0 g质量比3∶7的四硼酸钠-四硼酸锂混合熔剂、0.100 0 g五氧化二钽(三氧化钨的内标)、0.400 0 g预先烘... 钨矿石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开发简单、快速、准确的钨矿石中10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对选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行了题示研究。取8.000 0 g质量比3∶7的四硼酸钠-四硼酸锂混合熔剂、0.100 0 g五氧化二钽(三氧化钨的内标)、0.400 0 g预先烘干的样品置于铂-金坩埚中,搅拌均匀后于650℃预氧化30 min,滴加12滴300 g·L^(-1)碘化锂溶液,于1 050℃熔融19 min,制得的样片中主次量成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硅、铝、钙、镁、铁、钛、磷、锰、钾的测定数据采用基于基本参数法的校正公式校正,三氧化钨校准曲线线性欠佳以及测定准确度较低的问题采用钽内标法消除。结果显示:10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均在一定范围内和对应的荧光强度与钽荧光强度的比值(三氧化钨)或荧光强度(其他9种成分)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10.00~48.00 mg·kg-1(锰、钛和磷)和0.010%~0.12%(其余7种成分)。方法用于钨矿石标准物质GBW07241、多金属矿标准物质GBW07369及两个实际样品中10种成分的12次重复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0%;实际样品中10种成分测定结果与传统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熔融制样 主次量成分 钨矿石 钽内标法 基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基氮化铀微球弥散燃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文涛 杜江平 +3 位作者 赵雨梦 马春雨 刘伟 蔡振方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6-103,共8页
金属陶瓷(CERMET)弥散燃料是目前核热推进反应堆用燃料研发热点。氮化铀(UN)微球具有高铀密度、高热导率、高填充率等特点,钨基体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及低线性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将两者结合形成的钨基氮化铀微球弥散燃料是空间核动力的... 金属陶瓷(CERMET)弥散燃料是目前核热推进反应堆用燃料研发热点。氮化铀(UN)微球具有高铀密度、高热导率、高填充率等特点,钨基体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及低线性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将两者结合形成的钨基氮化铀微球弥散燃料是空间核动力的理想候选材料。本文突破了碳热还原-氮化关键难点,成功制备了高纯UN微球,采用无压通氢烧结的工艺路线,实现了钨基UN弥散燃料芯块制备,研究了不同参数对UN微球和弥散燃料芯块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碳化温度为1900℃、保温时间为8 h、氮化温度为1900℃、保温时间为3 h时,UN微球的纯度最高,达93.79%,相对密度为96%T.D.;以丙三醇为黏结剂、无水乙醇为稀释剂,对UN微球与基体钨粉进行湿混后直接装模压制,UN微球在钨基体中分布较均匀;使用氢气进行致密化烧结,在1900℃可获得95%T.D.以上致密度。对燃料芯块的性能测试表明,钨基UN芯块中的微球完整且分布均匀,微球中U、N原子比为1.04∶1,钨基体与UN微球界面粘附紧密,无分层;随着温度的升高,芯块的导热系数逐渐降低,100℃时的导热系数为182.6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燃料 氮化铀微球 钨基体 碳热还原-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状态对钪钨混合基阴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玮倬 范亚松 +1 位作者 李克 马静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5,31,共5页
高发射、长寿命钪酸盐阴极是大电流密度阴极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为改善钪酸盐阴极工作的稳定性,提高钪元素在阴极表面的占比,文中将高均匀钪钨混合基体与高发射钪酸盐结合,重点研究了不同浸渍状态对钪钨混合基阴极的发射性能及寿命的... 高发射、长寿命钪酸盐阴极是大电流密度阴极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为改善钪酸盐阴极工作的稳定性,提高钪元素在阴极表面的占比,文中将高均匀钪钨混合基体与高发射钪酸盐结合,重点研究了不同浸渍状态对钪钨混合基阴极的发射性能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度高于6.4 wt%时,钪酸盐活性物质在钪钨混合基体中填充状态饱满,该类钪酸盐阴极可以在低真空环境下以20 A/cm^(2)大电流密度稳定工作400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酸盐阴极 浸渍 钪钨混合基体 寿命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f/Zr基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速度下的头形转变规律
5
作者 任杰 章浪 +3 位作者 李继承 邓勇军 陈小伟 杜成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4-143,共10页
目的预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穿甲性能,为优化弹体撞击速度和弹体头部形状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相关侵彻试验,基于细观有限元建模及修正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开展了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 目的预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穿甲性能,为优化弹体撞击速度和弹体头部形状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相关侵彻试验,基于细观有限元建模及修正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开展了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速度下侵彻钢靶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速度下复合材料弹体破坏模式的差异,讨论了撞击速度对复合材料弹体头部形状变化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低速撞击条件下,复合材料长杆弹体头部的钨纤维发生剧烈的屈曲弯折变形,弯折钨纤维堆积在头部,形成较厚的“边缘层”,且存在1~2条剪切带,弹体头部表现为“细长尖卵”形状;随着撞击速度逐渐增加,弹体头部钨纤维的弯折变形程度逐渐有所降低,“边缘层”厚度也有所减小,且外侧钨纤维开始发生屈曲回流,头形逐渐转变为“短粗尖卵”形状,且尖锐程度随撞击速度增加而降低;在高速撞击条件下,弹体头部“边缘层”显著变薄,同时最外侧钨纤维发生屈曲回流,弹体头部表现为“扁平”形状。结论撞击速度对复合材料弹体的头部变形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速度增加,复合材料弹体头部形状逐渐从“细长尖卵”转变到“短粗尖卵”,最后变为“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 撞击速度 自锐 头形转变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钨粉体改性三维间隔连体织物复合材料γ射线屏蔽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雨舜 魏筱霖 +1 位作者 刘奔奔 顾轶卓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1,共8页
核能会产生电离辐射,如X,γ射线,需采用屏蔽材料进行防护。传统的X射线和γ射线屏蔽材料存在重量大、易腐蚀、有毒和结构力学性能低等缺点,因此研制质轻、辐射性能优异、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复合材料是辐射防护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核能会产生电离辐射,如X,γ射线,需采用屏蔽材料进行防护。传统的X射线和γ射线屏蔽材料存在重量大、易腐蚀、有毒和结构力学性能低等缺点,因此研制质轻、辐射性能优异、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复合材料是辐射防护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各类含钨粉体的质量衰减系数理论计算值及密度,优选了氧化钨作为γ射线屏蔽填料,采用含钨粉体改性环氧树脂,并与玻璃纤维三维间隔连体织物复合形成具有夹层结构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含量氧化钨对复合材料屏蔽60Co和137Csγ射线的能力及平压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钨粉对复合材料的辐射屏蔽性能有显著的提升,提升程度与理论计算值相近;相同屏蔽率下,复合材料重量明显低于铁的重量;此外氧化钨也提高了连体织物复合材料的平压强度和平压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氧化钨粉 三维间隔连体织物 Γ射线 辐射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和Zr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烧蚀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宋桂明 孟庆昌 +1 位作者 王玉金 周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3,共6页
用氧乙炔焰喷吹法对 Ti C和 Zr C增强钨基复合材料 ( Ti Cp/W和 Zr Cp/W两系列 )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W>30 Ti Cp/W>4 0 Ti Cp/W>30 Zr Cp/W>4 0 Zr Cp/W( ... 用氧乙炔焰喷吹法对 Ti C和 Zr C增强钨基复合材料 ( Ti Cp/W和 Zr Cp/W两系列 )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W>30 Ti Cp/W>4 0 Ti Cp/W>30 Zr Cp/W>4 0 Zr Cp/W( 30 Ti Cp/W表示含 Ti Cp 的体积分数为 30 % ,下同 )。对复合材料在烧蚀初期剧烈的升温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 30 Ti Cp/W和 4 0 Ti Cp/W在烧蚀初期剧烈的升温过程中未能经受住约 2 0 0 0℃ /s升温热震而开裂 ,而 30 Zr Cp/W和 4 0 Zr Cp 能经受约 2 0 0 0℃ /s升温热震。在钨中加入 Ti C和 Zr C颗粒能明显提高钨的抗烧蚀性能 ,而且 Zr C颗粒比 Ti C颗粒更能提高 W的抗烧蚀性能。碳化物含量越高 ,材料的抗烧蚀性能越好。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是 W、Ti C和 Z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氧化烧蚀 碳化钛 碳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_p/W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高温强度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桂明 周玉 +2 位作者 雷廷权 王玉金 郭英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2000℃,20MPa压力下于1.3×10-3Pa真空中热压烧结1h制备了含20%ZrC颗粒(体积分数)的钨基复合材料。组织观察表明:ZrC颗粒比较均匀分布于W基体中,ZrC颗粒阻碍了W晶粒的长大,也妨碍了材料... 在2000℃,20MPa压力下于1.3×10-3Pa真空中热压烧结1h制备了含20%ZrC颗粒(体积分数)的钨基复合材料。组织观察表明:ZrC颗粒比较均匀分布于W基体中,ZrC颗粒阻碍了W晶粒的长大,也妨碍了材料的致密化;由于ZrCp/W界面处存在W及Zr元素的互扩散,得到了强的界面结合;部分W原子扩散到ZrC点阵中,形成了(Zr,W)C固溶体;随着温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逐渐提高,在800℃达到最大值1074MPa,比室温强度762MPa提高41%,而后又随温度继续上升而下降。ZrCp/W复合材料这种好的高温强度主要是由于W基体随温度上升发生了由脆性到塑性的转变,使ZrC颗粒增强效果在高温得以充分发挥;位错强化、载荷传递和裂纹钉扎是ZrCp/W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 复合材料 高温强度 碳化锆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直接测定钨产品中杂质元素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秀环 汪丽 +4 位作者 唐宝英 张展霞 贺柏龄 李劲枝 彭彤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76-579,共4页
本文通过实验详细研究了钨产品中钨基体对杂质元素突出谱线的光谱干扰情况及基体效应,选择了基本上不受钨基体干扰的待测元素的分析谱线并利用单纯型加速法优化ICP操作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钨产品杂质元素的ICP-AES法。... 本文通过实验详细研究了钨产品中钨基体对杂质元素突出谱线的光谱干扰情况及基体效应,选择了基本上不受钨基体干扰的待测元素的分析谱线并利用单纯型加速法优化ICP操作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钨产品杂质元素的ICP-AES法。用本法测定了三氧化钨标准样(BYG1201-2,3,4号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 AES 钨产品 杂质元素 金属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_p/W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玉 宋桂明 +1 位作者 王玉金 雷廷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1期158-165,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30 % TiC 颗粒( 体积分数) 的钨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的微观断裂过程, 讨论了裂纹萌生、扩展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室温下的断裂过程受控于裂纹萌生阶段, 相应的应力- 挠度曲线表现为线性, TiC 颗粒...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30 % TiC 颗粒( 体积分数) 的钨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的微观断裂过程, 讨论了裂纹萌生、扩展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室温下的断裂过程受控于裂纹萌生阶段, 相应的应力- 挠度曲线表现为线性, TiC 颗粒和W 基体在微观上都呈现脆性断裂。高温下的断裂则存在一个亚稳态的初始裂纹长大和合并过程, 使应力- 挠度曲线呈现出非线性, 在微观上TiC 颗粒呈现脆性断裂,W 基体呈现韧性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 复合材料 断裂行为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测定高纯钨中杂质元素 被引量:22
11
作者 范健 黄进宇 +3 位作者 邹玫玫 裘立奋 王吉申 杜方才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3,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即ICPAES法)测定钨中的14种杂质元素,并对19种微量元素的基体效应和光谱干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ICPAES与基体分离及干扰系数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此法解决了钨在分析测定时的基体...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即ICPAES法)测定钨中的14种杂质元素,并对19种微量元素的基体效应和光谱干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ICPAES与基体分离及干扰系数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此法解决了钨在分析测定时的基体干扰问题,能快速、准确、同时测定高纯钨中14种微量元素,回收率高于90%,相对标准偏差为1%~6%.它为钨产品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切实可行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钨基体效应 光谱干扰 沉淀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材料在金刚石工具胎体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左宏森 徐坚 王春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通过采用热压工艺和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在铜基和铁基结合剂系统中,WC、SiC、W和Fe等四种硬质相及其粒度变化对金刚石工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系统中不同硬质材料对胎体性能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而随热压条件的变化硬质... 本文通过采用热压工艺和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在铜基和铁基结合剂系统中,WC、SiC、W和Fe等四种硬质相及其粒度变化对金刚石工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系统中不同硬质材料对胎体性能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而随热压条件的变化硬质材料的上述表现规律也存在显著的不同,并发现WC颗粒的粒度减小有利于基体硬度与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材料 金刚石 碳化硅 碳化钨 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等离子体ODS-W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俊 朱晓勇 +3 位作者 罗来马 罗广南 程继贵 吴玉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8-354,共7页
向钨中添加稀土氧化物能显著细化晶粒和提高钨合金的高温稳定性,且具有弥散强化效应,在抑制晶粒长大、控制再结晶晶粒的形状以及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显著。从制备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钨基复合材料(ODS-W)粒子方法出发,阐述了几种O... 向钨中添加稀土氧化物能显著细化晶粒和提高钨合金的高温稳定性,且具有弥散强化效应,在抑制晶粒长大、控制再结晶晶粒的形状以及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显著。从制备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钨基复合材料(ODS-W)粒子方法出发,阐述了几种ODS-W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稀土氧化物 钨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颗粒含量对钨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桂明 王玉金 周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 2 0 0 0℃、2 0MPa压力下 ,真空热压烧结 1h制备了ZrC颗粒含量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 (vol)的五种钨基复合材料 (ZrC/W)。复合材料密度和致密度随ZrC颗粒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由W基体的 18 31g/cm3 和 95 1%下降到 40 ... 在 2 0 0 0℃、2 0MPa压力下 ,真空热压烧结 1h制备了ZrC颗粒含量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 (vol)的五种钨基复合材料 (ZrC/W)。复合材料密度和致密度随ZrC颗粒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由W基体的 18 31g/cm3 和 95 1%下降到 40 %(vol)ZrC/W的 12 6 9g/cm3 和 89 1%。硬度及弹性模量随Zr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分别由W基体的 3 4GPa、313GPa,提高到40 % (vol)ZrC/W的 11 2GPa和 392GPa。随ZrC含量增加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首先升高 ,而后下降。当ZrC含量为10 % (vol)时抗弯强度有最大值 889MPa。当ZrC含量为 2 0 % (vol)时断裂韧性有最大值 10 5MPam1 / 2 。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主要来源于载荷传递和细晶强化。韧化机制是裂纹偏转和细晶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颗粒 钨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钨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桂明 王玉金 +1 位作者 周玉 雷廷权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TiC含量 (体积分数 )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的五种钨基材料 (TiC/W )。材料的硬度及弹性模量随T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分别由W基体的 3 4GPa、313GPa ,提高到 40 %TiC/W的 11 2GPa和 392GPa。随TiC含量... 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TiC含量 (体积分数 )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的五种钨基材料 (TiC/W )。材料的硬度及弹性模量随T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分别由W基体的 3 4GPa、313GPa ,提高到 40 %TiC/W的 11 2GPa和 392GPa。随TiC含量的增加 ,材料的室温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呈上升趋势 ,均在 2 0 %TiC/W时达到峰值 ,分别为 845MPa和 10 1MPa·m1/ 2 。随TiC含量增加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比热容都增加 ,而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则显著下降。材料的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分别由W基体的 0 6 2 9× 10 -4 m2 /s和 15 3W / (m·K) ,提高到 40 %TiC/W的 0 110× 10 -4 m2 /s和 2 7 9W/ (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物理性能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W_f/30ZrC_p/W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金 周玉 +2 位作者 宋桂明 吕德生 雷廷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2-576,共5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致密度为 98.5 %的 2 0Wf/ 30ZrCp/W复合材料 ,分析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W丝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较均匀 ,且基本平行于热压面 ;W与ZrC在界面处发生互扩散 ,形成了 (Zr,W )...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致密度为 98.5 %的 2 0Wf/ 30ZrCp/W复合材料 ,分析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W丝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较均匀 ,且基本平行于热压面 ;W与ZrC在界面处发生互扩散 ,形成了 (Zr,W )C固溶体 ;W丝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过高 ,并发生明显的再结晶现象 ;加入W丝未能起到强韧化作用。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5 0 4MPa和 9.48MPa·m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复合材料 钨丝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碳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秀兵 方亮 +1 位作者 高义民 邢建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直径为188~250um的石英砂为磨料,在自制颗粒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WC颗粒增强ZG45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气-固两相冲蚀磨损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蚀角条件下,增强相WC颗粒的直径越大... 以直径为188~250um的石英砂为磨料,在自制颗粒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WC颗粒增强ZG45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气-固两相冲蚀磨损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蚀角条件下,增强相WC颗粒的直径越大,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越差,复合材料在冲蚀角为45°时的冲蚀磨损率最大;而ZG45钢在冲蚀角为15°~30°范围内的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冲蚀角增加而减小;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在较小冲蚀角(15°左右)下优于ZG45钢,在较大冲蚀角(≥30°)时劣于ZG45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颗粒 冲蚀磨损 钢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侵彻性能钨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祝志祥 程兴旺 +1 位作者 才鸿年 李树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1,72,共4页
主要介绍高密度钨合金穿甲弹材料侵彻性能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从改变合金中钨颗粒性质、粘结相组成与含量,以及结合工艺改善的角度,总结目前国内外改善高密度钨合金侵彻性能的主要途径,并对当前国外先进钨合金穿甲弹产品的材料成分、... 主要介绍高密度钨合金穿甲弹材料侵彻性能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从改变合金中钨颗粒性质、粘结相组成与含量,以及结合工艺改善的角度,总结目前国内外改善高密度钨合金侵彻性能的主要途径,并对当前国外先进钨合金穿甲弹产品的材料成分、制备工艺及侵彻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同时针对国外穿甲弹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今后研究和开发新型高侵彻性能钨合金穿甲弹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合金 动能穿甲弹 粘结相 绝热剪切 侵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弹穿甲钢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小伟 李继承 +1 位作者 张方举 陈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54,共9页
为具体研究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穿甲自锐特征,开展了相应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实验,并用火炮开展了复合材料弹体撞击钢靶的穿甲实验,同时利用金相分析对材料失效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识别和分类,并同静动态实验数据进... 为具体研究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穿甲自锐特征,开展了相应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实验,并用火炮开展了复合材料弹体撞击钢靶的穿甲实验,同时利用金相分析对材料失效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识别和分类,并同静动态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开展了材料自锐剪切失效的机理讨论。实验获得了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特性及其自锐穿甲的形貌,相关分析显示,材料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在复合材料弹体侵彻/穿甲过程中,弹体的破坏方式主要表现为局域化的剪切变形和断裂,并呈现出4种自锐剪切失效模式,增强钨纤维也表现出3类失效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自锐穿甲 剪切失效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管用钨铼合金中高含量铼的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包生祥 王守绪 +3 位作者 马丽丽 赵登华 范荣奎 李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0-462,共3页
根据行波管用的关键材料 钨铼合金中高含量铼测定的需求 ,研究了用X射线荧光 (XRF)光谱法测定铼时所存在的基体效应、谱线重叠和背景干扰的影响 ,从理论上解释了XRF二元比例法校正曲线线性差的原因。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 :直接用ReLα... 根据行波管用的关键材料 钨铼合金中高含量铼测定的需求 ,研究了用X射线荧光 (XRF)光谱法测定铼时所存在的基体效应、谱线重叠和背景干扰的影响 ,从理论上解释了XRF二元比例法校正曲线线性差的原因。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 :直接用ReLα分析线强度绘制的校正曲线比二元比例法可以获得更好的线性。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分析结果与化学方法一致 ,在生产控制中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解 线性 XRF 高含量 基体效应 X射线荧光光谱 二元 光谱法 原因 分析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