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异常运动及其外区热力不稳定非对称结构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73
1
作者 陈联寿 徐祥德 +1 位作者 解以扬 李文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3-90,共8页
本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台风外区热力不稳定非对称结构对其异常路径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台风运动非对称结构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台风涡旋动力结构特征上,而且反映在台风外区三维非对称热力结构特点方面,即包括温、湿不稳定层结分布特征... 本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台风外区热力不稳定非对称结构对其异常路径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台风运动非对称结构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台风涡旋动力结构特征上,而且反映在台风外区三维非对称热力结构特点方面,即包括温、湿不稳定层结分布特征及其强弱程度因素。台风外区不同热力非对称分布特征将导致台风移动轨迹的显著差异,且构成各类“旋转”、“打转”、“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热力不稳定 非对称结构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西南季风对0214号热带气旋“黄蜂”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爱兰 万齐林 +1 位作者 梁建茵 袁金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1-850,共10页
采用中国数值预报创新基地最新开发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Grapes 3DVAR)的分析场为模式初值场 ,利用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开发的南海热带气旋业务预报模式 ,在模拟试验 (控制试验 )的基础上 ,对强、弱热带西南季风作对比试验 (异常试... 采用中国数值预报创新基地最新开发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Grapes 3DVAR)的分析场为模式初值场 ,利用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开发的南海热带气旋业务预报模式 ,在模拟试验 (控制试验 )的基础上 ,对强、弱热带西南季风作对比试验 (异常试验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除环境引导气流外 ,“黄蜂”偏心结构变化引起的偏心运动变化对热带气旋移向、移速的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西南季风对热带气旋“黄蜂”的动力结构、热力结构和移动路径都有一定的影响 ;热带西南季风通过改变热带气旋的不对称结构和削弱副热带高压西侧这两个途径 ,造成热带气旋路径右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南季风 移速 变分同化 控制试验 移动路径 热带海洋 影响 改变 黄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海面最大风速半径的计算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邦辉 谭言科 王举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7-435,共9页
利用含有摩擦的平面极坐标水平运动方程组 ,引入藤田气压模式 ,在热带气旋域内最大风速为已知的条件下 ,经过合理的简化和推导 ,得到了呈稳定状态的海面移动非对称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半径的计算方案。分析结果表明 ,当最大风速越小、中... 利用含有摩擦的平面极坐标水平运动方程组 ,引入藤田气压模式 ,在热带气旋域内最大风速为已知的条件下 ,经过合理的简化和推导 ,得到了呈稳定状态的海面移动非对称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半径的计算方案。分析结果表明 ,当最大风速越小、中心气压越低、环境温度和气压越高、纬度越低或摩擦系数越小时 ,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半径就越大 ;反之 ,最大风速半径就越小。最大风速和它半径上的最小风向内偏角出现在热带气旋移向的右后侧。对91 0 9号和 91 1 5号热带气旋的计算表明 ,最大风速半径在发展初期增加 ,在发展后期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平面极坐标 水平运动方程组 藤田气压模式 最大风速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7
4
作者 费建芳 刘磊 +1 位作者 黄小刚 程小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7-995,共9页
热带气旋的眼墙非对称结构与其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非对称风场伴随着边界层内非对称摩擦而引起的辐合,影响着热带气旋眼墙内的对流分布。此外,风垂直切变作为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重要因子,将上层暖心吹离表层环流,... 热带气旋的眼墙非对称结构与其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非对称风场伴随着边界层内非对称摩擦而引起的辐合,影响着热带气旋眼墙内的对流分布。此外,风垂直切变作为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重要因子,将上层暖心吹离表层环流,引起眼墙垂直运动的非对称,导致云、降水在方位角方向的非均匀分布。当存在平均涡度的径向梯度时,罗斯贝类型的波动可以存在于涡旋内核区域,影响眼墙非对称结构。海洋为热带气旋提供潜热和感热形式的能量,是热带气旋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关于海洋如何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着重回顾了热带气旋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海洋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机制。海洋对热带气旋最显著的响应特征是冷尾效应,该效应通过降低海表温度,减少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和感热,从而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此外,海浪改变海表粗糙度,通过边界层影响移动热带气旋的眼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眼墙 非对称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风场模型构造及特征参数估算 被引量:24
5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探讨了利用热带气旋风场分布的经验模型估算热带气旋尺度 (8级大风圈半径 )的方法 .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 2 0 0 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最佳尺度”资料 ,确定了各模型的经验常数 ,并计算了各模型的估算精度 .结果表明 ,“VB... 探讨了利用热带气旋风场分布的经验模型估算热带气旋尺度 (8级大风圈半径 )的方法 .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 2 0 0 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最佳尺度”资料 ,确定了各模型的经验常数 ,并计算了各模型的估算精度 .结果表明 ,“VBogus”模型能获得热带气旋 (TropicalCyclone ,简称TC)尺度的较好估算 .基于“VBogus”模型 ,通过拟合热带气旋尺度的非对称分布 ,构造了能描述热带气旋非对称风场的“修正VBogus”模型 ,并估算了该模型中各参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取值 ,为热带气旋尺度变化和非对称结构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尺度 风场分布 非对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风暴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分布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石顺吉 余锦华 张大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形、登陆过程下垫面属性的改变和风暴移动速度的影响,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垂直切变的作用使顺切变左侧形成强降水,冷空气的作用与垂直切变的作用相互配合可能是顺切变方向和顺切变方向右侧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非对称降水 地形 环境垂直风切变 冷空气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的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移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霞琼 朱永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以9414号台风为个例,应用卫星资料,引入非对称的非绝热加热,讨论其对9414号台风移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与实况吻合的非对称非绝热加热分布后,该台风的路径预报和降水预报有明显改进...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以9414号台风为个例,应用卫星资料,引入非对称的非绝热加热,讨论其对9414号台风移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与实况吻合的非对称非绝热加热分布后,该台风的路径预报和降水预报有明显改进,若同时考虑台风范围初始水汽场的非对称分布,这种改进作用尤为明显.从业务应用考虑,还构造了几种典型的螺旋状结构的非绝热加热计算方案引入模式的热力过程中,结果表明:不同螺旋状结构的加热分布对台风的移动有不同的影响,当选择与实况云系分布相近的螺旋状结构时,也可提高台风路径预报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非对称热力结构 中尺度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14号热带气旋(DOUG)非对称结构和对降水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丁金才 姚祖庆 唐新章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9-384,共6页
DOUG热带气旋在靠近华东沿海大陆北上过程中,气旋西侧的降水强度显著减弱,主要是DOUG气旋的完全非对称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了DOUG气旋内区和外区非对称结构的成... DOUG热带气旋在靠近华东沿海大陆北上过程中,气旋西侧的降水强度显著减弱,主要是DOUG气旋的完全非对称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了DOUG气旋内区和外区非对称结构的成因和演变。外区的非对称结构主要由环境场的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东高西低气压场配置造成的。气旋近中心中-β尺度的辐散下沉系统的发展是造成内区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形成是相互独立的。但内区非对称结构的发展会促使外区非对称结构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候 非对称结构 大尺度系统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灾害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齐琳琳 孙建华 +1 位作者 连樱 马环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9-513,共15页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宏观上对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中的强度及其引发的风雨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登陆台湾期间,东亚环流形势呈典型的鞍形场分布,有利于处于两高之间热带气旋“蒲公英”的维持和北上转向。而在其登陆浙江沿海地区后,浙江沿海地区处于较强的偏东气流中,“蒲公英”中心处于高空槽后,气流下沉以及缺少水汽和能量充沛供应使得其减弱为热带风暴。无论是其登陆台湾还是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垂直方向始终呈深厚气旋性涡柱结构,但中心附近低层辐散,中层辐合,不利于中心附近的对流发展。相反,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内不仅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辐合层较深厚,且存在高湿和强上升运动,因而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对流云团发展强度的不同使得“蒲公英”两次登陆期间引发的风雨灾害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特大暴雨 不对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雷小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利用含非绝热加热强迫的正压涡度方程。将非绝热加热作适当的参数化处理,对初始对称结构的热带气旋作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仅β项、平流项在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而且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亦... 利用含非绝热加热强迫的正压涡度方程。将非绝热加热作适当的参数化处理,对初始对称结构的热带气旋作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仅β项、平流项在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而且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亦有重要影响,从而验证了非绝热加热是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非对称结构 非绝热加热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区域扰动演变对台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哲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13-519,共7页
在台风环流边缘区域给出不稳定模态的扰动四波分布作为初始场,用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四组数值积分,研究了边缘区域扰动演变及其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外区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平流对于外缘区域扰动的发展起主要作用。尸项导致一个... 在台风环流边缘区域给出不稳定模态的扰动四波分布作为初始场,用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四组数值积分,研究了边缘区域扰动演变及其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外区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平流对于外缘区域扰动的发展起主要作用。尸项导致一个气旋一反气旋涡旋对和非对称结构的形成。非线性平流则使外缘区域较小尺度的涡旋破碎,形成更小尺度的涡旋。在线性平流、β项和非线性平流的共同作用下,台风结构与外区形成象螺旋云系的分布。外缘区域扰动引起的结构变化,进而能影响到台风的移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台风 抗动演变 边缘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5号热带气旋“乌鲁伊”移动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新 王力群 +1 位作者 曹洋 李海宁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8-506,共9页
利用欧洲格点资料,应用天气学方法,从环流场演变、β效应、不对称结构等方面对1005号热带气旋"乌鲁伊"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乌鲁伊"不同阶段路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大陆高压维持稳定以及热带气旋&q... 利用欧洲格点资料,应用天气学方法,从环流场演变、β效应、不对称结构等方面对1005号热带气旋"乌鲁伊"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乌鲁伊"不同阶段路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大陆高压维持稳定以及热带气旋"托马斯"与"乌鲁伊"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乌鲁伊"西行北抬的根本原因.在"乌鲁伊"台风西行过程中,中高纬度环流场进行强烈调整是引起"乌鲁伊"移动路径南翘西折的关键,大陆高压在低纬向"乌鲁伊"北侧嵌入、以及地面气压场上从北指向南的气压梯度力突然增强,对热带气旋"乌鲁伊"移动路径南翘有直接影响.对西风指数的分析表明,"乌鲁伊"的南翘过程与西风指数从最低值484.4 m2/s2向644.3 m2/s2升高过程相对应,"乌鲁伊"移动路径西折与西风指数维持在644.3 m2/s2以上有关.500 hPa位势高度梯度场分析表明,热带气旋"乌鲁伊"从东向西、向南、向西南稳定移动过程中,东南侧和西北侧等梯度线中心数值的差值几乎为0,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特点;在热带气旋"乌鲁伊"南翘、西折时,东南侧与西北侧等梯度线数值发生显著变化,南翘时差值为-16.6 m/s2,西折时差值则为12.0 m/s2.500 hPa位势高度梯度场的变化对"乌鲁伊"南翘西折路径具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热带气旋 路径分析 环流调整 非对称结构 西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垂直切变对飓风波尼(1998)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阳 张大林 沈新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960,共12页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一侧9—12km高度上通风作用强烈,在破坏波尼暖心的同时,也导致了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对波尼核心的入侵,与低层通风路径相比,中层通风对波尼的破坏作用更甚,鉴于在分析时间段内,波尼所经海域平均海温变化不大,可以认为风的垂直切变主导了波尼强度变化;对波尼强度突变现象的分析发现,强度突变源于通风破坏作用的积累,当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侵入热带气旋中心的程度超过某一阈值时,气旋强度会突然减弱;其结果显示风的垂直切变造成的动力和热力效应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都十分重要,而后者更为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垂直切变的动力和热力影响 1波非对称结构 结构和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温湿非对称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涛 雷小途 汤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22,共13页
利用NCEP的CFSR0.5°再分析资料和日本东京台风中心的最佳路径集,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1979-2010年间的热带气旋温湿水平非对称和垂直非均匀结构等进行了合成和对比分析。(1)热带气旋流场的非对称随着气旋增强逐渐趋于轴对称... 利用NCEP的CFSR0.5°再分析资料和日本东京台风中心的最佳路径集,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1979-2010年间的热带气旋温湿水平非对称和垂直非均匀结构等进行了合成和对比分析。(1)热带气旋流场的非对称随着气旋增强逐渐趋于轴对称化,而外包区及外围区比湿场的非对称性逐渐增强。(2)热带气旋普遍具有“双暖心”的垂直非均匀分布结构特征;弱热带气旋的低层暖心相对较强而TY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高层暖心相对较强。(3r暖心”的水平范围和形态随气旋的增强而扩大并更趋于轴对称,200hPa高度场上较弱的热带气旋暖心附近为弱高压中心、较强热带气旋暖心附近为一低压中心。(4)热带气旋的“湿心”主要位于700~850hPa的低层,湿心强度随着气旋强度等级增加而增强,0.8g/kg的比湿距平范围随TC强度增强而不断向高层延伸。(5)气旋不同区域的各个层次假相当位温随气旋增强而增加,且各个强度级别的气旋不同区域增温速率均为内核区最大、外包区次之和外围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非对称结构 暖心 湿心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广西的两个非对称结构TC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覃丽 黄海洪 +4 位作者 吴俞 吴启树 赖珍权 黄明策 李佳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36,共1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地形作用等方面对两个路径不同,但造成广西南部强降水却相似的云系呈非对称分布的热带气旋(TC)"温比亚"(1306)和"科罗旺"(0312)进行对比分...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地形作用等方面对两个路径不同,但造成广西南部强降水却相似的云系呈非对称分布的热带气旋(TC)"温比亚"(1306)和"科罗旺"(031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温比亚"过程发生在500 h Pa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副高位于TC的东北侧有利于"温比亚"西北行,"科罗旺"过程发生在副高减弱东退的环流形势下,副高位于TC的北侧,造成"科罗旺"西北偏西行,在琼州海峡附近登陆后"科罗旺"移动路径比"温比亚"偏南。(2)200 h Pa强盛的南亚高压影响下TC的流出气流中心偏于TC中心的南侧,是两次过程TC非对称结构的根本动力原因。(3)两次过程TC中心南侧低层强辐合与高层强辐散的配置,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大值区主要分布在TC中心的南侧,决定了云系的非对称分布。(4)两个TC的假相当位温(θse)、相对湿度(RH)均呈准对称分布,表明热力因子不是其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因子。(5)"温比亚"影响广西时,广西南部处在其移动路径的左侧,受偏西气流影响,东北-西南向分布的地形作用不明显,强降水由偏于TC中心南侧的云系造成;"科罗旺"影响广西时,广西南部位于其中心北侧少云区,处于其移动路径的右侧,东南气流与山脉垂直,强降水由地形抬升作用引起的新生强对流云团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非对称结构 对比分析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青藏高原的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的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迪生 曹勇生 +1 位作者 李勤 王允宽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16,共8页
以1981年12月3日至12日,北上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降水的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为个例,收集了尽量多的有关观测资料,用有限元法对其动力学特征和能量学特征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简称气旋)风速分布不对称,风速... 以1981年12月3日至12日,北上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降水的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为个例,收集了尽量多的有关观测资料,用有限元法对其动力学特征和能量学特征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简称气旋)风速分布不对称,风速的垂直切变随气旋加强而减弱,东风大值区是随气旋的发展由中层逐渐向低层下传,气旋有暖心结构,这些特征亦与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相似。气旋登陆后,受东面阿拉干山和那加山的直接作用,以及北面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东风和北风减弱,分布范围缩小,西风及南风则迅速加强,范围扩大,气旋性环流以上全部为西至西南风。最强流入出现在南半圆的250hPa附近,最强流出在北半圆的300hPa附近。气旋的南半部中上层为深厚的水汽辐合层,水汽辐合最大值出现在南半圆的500hPa层附近,导致青藏高原东部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这些特征与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不相同。垂直运动和气旋的发展与受青藏高原地形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热带气旋 非对称结构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态位涡径向分布对浅水涡旋系统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刘爽 钟玮 刘宇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07-2219,共13页
本文基于正压浅水模型,分析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结构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及其波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引入基态PV结构参数:宽度δ(眼墙内外边界涡度发生陡变的半径长度之比)和中空度γ(眼心相对... 本文基于正压浅水模型,分析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结构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及其波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引入基态PV结构参数:宽度δ(眼墙内外边界涡度发生陡变的半径长度之比)和中空度γ(眼心相对涡度与内核区域平均相对涡度之比),设计具有相同基流最大切向风速和最大风速半径的170组不同基态PV环结构的敏感性试验,并讨论了不同基态PV结构下涡旋系统最不稳定波数(the most unstable wavenumber:MUWN)和系统最不稳定模态(the most unstable mode of System:MUMS)的特征频率及其不稳定增长率的大小.结果指出:当PV环较宽,系统表现为低波数最不稳定,相应的MUMS为低频波且增长率小;当PV环较窄,系统表现为高波数不稳定,且PV环越实最不稳定波数越高;当PV环窄且空时,MUMS均为中高频波动,且不稳定增长率随PV环的宽度变窄和中空度变空而明显增大.分析典型PV结构下系统演变特征可知,当PV环较宽,MUMS表现为具有平衡约束的低频波动的线性不稳定特征;当PV环趋向窄且空时,MUMS的平衡性约束趋向弱化,同时不稳定增长表现为明显的指数型增长.进一步讨论系统内部非对称结构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发现,对于弱不稳定的PV环来说,低波数波最不稳定的特征波动具有典型涡旋Rossby波特征;而对于强不稳定的PV环来说,高波数不稳定的特征波动混合波性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TC) 位涡(PV) 动力稳定性 结构参数 最不稳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