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bipy)_3^(2+)-CO_3^(2-)-SO_3^(2-)-KClO_3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园朝 何治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3-456,共4页
提出了 Ru(bipy) 2 +3 - CO2 -3 - SO2 -3 - KCl O3 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2 -3 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4mol/L 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8.76× 1 0 - 8mol/L,对 1 .0&#... 提出了 Ru(bipy) 2 +3 - CO2 -3 - SO2 -3 - KCl O3 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2 -3 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4mol/L 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8.76× 1 0 - 8mol/L,对 1 .0× 1 0 - 4mol/L SO2 - 3 溶液 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9%。该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测定 空气 二氧化硫 三联吡啶合亚 氯酸钾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iO_2-SiO_2为载体的联吡啶钌对氧敏感性的研究
2
作者 高尚芬 舒晓红 +2 位作者 熊小莉 袁红雁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10,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nanometer TiO2-SiO2 composite oxide,which has a higher surface area,was prepared by sol-gel.The surface area and structural property of composite oxide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nome... In this paper,the nanometer TiO2-SiO2 composite oxide,which has a higher surface area,was prepared by sol-gel.The surface area and structural property of composite oxide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nometer particles of the composite oxide were obtained.When nSi∶nTi ratio was equal to 4.6,the surface area was larger comparing with pure TiO2 and pure SiO2.Tris(2,2’-bipyridine) ruthenium(Ⅱ) absorbed on TiO2-SiO2 composite oxide was sensitive to oxy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联吡啶钌 氧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Ⅱ)电致化学发光原理及其在流动注射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1-305,共5页
介绍了联吡啶钌(Ⅱ)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以及在流动注射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36篇。
关键词 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分析 HPLC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鼻炎康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麻黄碱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迎春 任传清 +2 位作者 郝亮 王建伟 聂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3-876,共4页
基于马来酸氯苯那敏(Ch)和盐酸麻黄碱(Ep)同时增强联钌吡啶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特性,利用Ch和Ep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时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异,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时间分辨电致化学发光同时在线检测鼻炎康片中Ch和Ep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保... 基于马来酸氯苯那敏(Ch)和盐酸麻黄碱(Ep)同时增强联钌吡啶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特性,利用Ch和Ep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时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异,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时间分辨电致化学发光同时在线检测鼻炎康片中Ch和Ep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保持初始电位1.20V、运行高压为15kV、pH为10.5的NaH_2PO_4-Na2HPO_4缓冲液(添加10%乙腈和5%甲醇)的分离条件下,以及工作电极电位为1.2V、电动进样13kV和进样时间10s、pH=8的磷酸盐作为运行缓冲液的检测条件下,Ch和Ep在6min内可实现分离与检测,其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7)~2.0×10^(-4) mol/L和3.8×10^(-7)~6.0×10^(-4) mol/L,检出限分别为4.0×10^(-8) mol/L和1.5×10^(-8) mol/L(n=11),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1.9%和2.2%,方法的RSD分别为3.9%和4.6%,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97%和9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氯苯那敏 盐酸麻黄碱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联钌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腐胺与亚精胺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素艳 钱勇强 +1 位作者 郑阿萍 王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基于葡萄酒发酵产生的生物胺会影响人的健康,且腐胺与亚精胺均可明显增强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一种以直径500μm的Pt盘为工作电极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腐胺与亚精胺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基于葡萄酒发酵产生的生物胺会影响人的健康,且腐胺与亚精胺均可明显增强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一种以直径500μm的Pt盘为工作电极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腐胺与亚精胺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实验获得的优化条件为,检测电位:1.15 V;Ru(bpy)32+浓度5 mmol/L(pH=9.5);进样时间10 s;进样高压10 kV;运行高压:13 kV;运行缓冲液:pH9.50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腐胺在0.1 mmol/L~4 mmol/L浓度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9,检出限为(S/N=3)为0.1 mmol/L;亚精胺在0.05 mmol/L~2 mmol/L浓度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5,检出限为(S/N=3)为0.05 mmol/L。用该方法对葡萄酒样品中的腐胺与亚精胺进行了平行测定,其中亚精胺的迁移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3%和7.29%,样品中没有腐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三联吡啶钌 腐胺 亚精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卡马西平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海涛 吴睿 吴迎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1-738,共8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修饰电极检测卡马西平含量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首先通过滴涂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Nafion-碳纳米管(CNTs)/Ru(bpy)32+玻碳修饰电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与电化学发光信号-电势图谱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同时初步探讨了该方法检... 建立了一种利用修饰电极检测卡马西平含量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首先通过滴涂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Nafion-碳纳米管(CNTs)/Ru(bpy)32+玻碳修饰电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与电化学发光信号-电势图谱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同时初步探讨了该方法检测卡马西平含量的可能原理;再基于中性介质中,少量卡马西平能显著增敏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利用增敏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对卡马西平进行分析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卡马西平浓度在3.0×10-9~1.0×10-7 mol/L浓度范围内与增敏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与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10-9 mol/L及1.9%(c=1.0×10-8 mol/L,n=11)。应用该方法测定片剂卡马西平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2.3%,结果较为满意,有望应用于临床检验中卡马西平含量的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碳纳米管 三(2 2′-联吡啶)钌() 修饰电极 电化学发光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及其在阵列传感分析和潜在指纹成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镇宇 许林茹 苏彬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6-514,共9页
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化分析手段,具有设备简单、反应可控、多信息化和可视化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被用于便携式、微型化、高通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 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化分析手段,具有设备简单、反应可控、多信息化和可视化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被用于便携式、微型化、高通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在阵列传感分析和潜在指纹检测中的应用,并尝试着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成像 联吡啶钌 指纹 阵列传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钌复合膜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真真 傅崇岗 王立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0-663,共4页
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质,研制了一种SiO2/Ppy/PSS/Ru(bpy)32+复合膜修饰电极。在pH 8.0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马来酸氯苯那敏(CM)在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强度(ECL)有强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地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电化学发... 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质,研制了一种SiO2/Ppy/PSS/Ru(bpy)32+复合膜修饰电极。在pH 8.0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马来酸氯苯那敏(CM)在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强度(ECL)有强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地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电化学发光的方法。其ECL增加程度与CM的浓度在30~100μ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9.0×10-2μmol.L-1。对2.0μmol.L-1马来酸氯苯那敏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1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方法用于维C银翘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测定,回收率在96.5%~98.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法 马来酸氯苯那敏 三联吡啶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瓜瓤组织中的瓜氨酸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宁 周敏 +3 位作者 王荣 刘芬 王苏霞 马永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0,共5页
以甲醛和硼氢化钠为主要衍生反应试剂,对瓜氨酸分子中的α-氨基进行N-甲基化得到具有强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单一衍生产物。据此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高选择性测定瓜瓤组织中瓜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 以甲醛和硼氢化钠为主要衍生反应试剂,对瓜氨酸分子中的α-氨基进行N-甲基化得到具有强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单一衍生产物。据此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高选择性测定瓜瓤组织中瓜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瓜氨酸的衍生物可在5 min内达到电泳分离,且瓜氨酸浓度在9.0~250μmol/L范围内时,其衍生物的电泳峰强度值与待测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检出限(S/N=3)为3.2μmol/L。对同一标准样品平行进样6次,测得其电泳峰强度值和迁移时间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和0.92%。此外,采用标准加入法对4种鲜瓜瓤组织中的瓜氨酸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西瓜、甜瓜、籽瓜、哈密瓜的鲜瓜瓤组织中瓜氨酸的含量分别为2.75、0.95、1.26、1.19 mg/g,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反应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瓜氨酸 三联吡啶合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