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甲酰基苯基(2,3,4,6-O-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有效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鹏 许祖俭 许招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9-514,共6页
为克服目前合成方法存在收率较低,反应时间长、产品分离困难等不足,本文以β-D-葡萄糖、乙酰溴为原料,经乙酰化、溴代反应合成了糖基体2,3,4,6-O-四乙酰基-α-D-溴代葡萄糖,再与4-羟基苯甲醛衍生物经糖苷化反应合成了5种4-甲酰基苯基(2,... 为克服目前合成方法存在收率较低,反应时间长、产品分离困难等不足,本文以β-D-葡萄糖、乙酰溴为原料,经乙酰化、溴代反应合成了糖基体2,3,4,6-O-四乙酰基-α-D-溴代葡萄糖,再与4-羟基苯甲醛衍生物经糖苷化反应合成了5种4-甲酰基苯基(2,3,4,6-O-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衍生物。在合成4-甲酰基苯基(2,3,4,6-O-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过程中,采用10%(质量分数) Na OH溶液为缚酸剂,三(3,6-二氧杂庚基)胺(TDA-1)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物的收率为61%~69%,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产品的结构。该方法具有产品收率较高,反应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苯甲醛 三(3 6-二氧杂庚基)胺 糖苷化 4-甲酰基苯基-β-D-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4-膦酸二乙酯苯)胺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闫玉兵 杨旭锋 职慧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1,120,共6页
采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三苯胺作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三(4-溴苯)胺(TBTPA),然后,亚磷酸三乙酯与该中间体在无水NiCl_(2)催化下,经Michaelis-Arbuzov重排得到目标产物三(4-膦酸乙酯苯)胺(TDPPA)。通过核磁共振、高... 采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三苯胺作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三(4-溴苯)胺(TBTPA),然后,亚磷酸三乙酯与该中间体在无水NiCl_(2)催化下,经Michaelis-Arbuzov重排得到目标产物三(4-膦酸乙酯苯)胺(TDPPA)。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化合物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为n(NiCl_(2)):n(TBTPA)=0.20∶1.00,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6 h,在该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产率为76.5%。热重分析研究得知,TDPP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将其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TDPPA添加量为25份时,样品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9.8%、UL 94垂直燃烧为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4-溴苯)胺 自由基反应 阻燃剂 膦酸酯 聚氨酯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4-乙炔苯基)胺类共轭微孔聚合物及取代基效应对其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杜俊平 封珊珊 +4 位作者 张捷 韩莉锋 王诗文 张永辉 陈俊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208,共7页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由于光吸收效率高、稳定性好、结构和能级水平易于调控等特点,已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领域显示出优异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新型高性能多官能团单体和探索取代基效应对CMPs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的影响,通过Sonogashira-Hag...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由于光吸收效率高、稳定性好、结构和能级水平易于调控等特点,已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领域显示出优异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新型高性能多官能团单体和探索取代基效应对CMPs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的影响,通过Sonogashira-Hagihara偶联反应制备了两种三(4-乙炔苯基)胺(TEA)类CMPs,研究了取代基效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下,苯并噻二唑(BT)单元上无取代基的FS1和BT单元5-位上带有甲基的FS2的光催化析氢速率分别为115.74μmol/(g·h)和100.61μmol/(g·h),说明TEA类CMPs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水分解性能,TEA是一种性能优异的CMPs多官能团构筑单体;甲基的存在可以调控聚合物的共轭水平,进而调节其带宽,但对聚合物的析氢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4-乙炔苯基)胺 苯并噻二唑 共轭微孔聚合物 取代基效应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PTPAT纳米核/壳结构复合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
4
作者 欧阳密 陈璐 +6 位作者 胡旭明 李裕文 戴大程 屠袁波 白茹 吕晓静 张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96-2803,共8页
通过水热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垂直生长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棒阵列,以TiO2纳米棒阵列为模板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原位制备了TiO2-聚三[2-(4-噻吩)苯]胺(PTPAT)纳米核/壳结构的复合薄膜,相比于纯PTPAT薄膜,TiO2-PTPA... 通过水热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垂直生长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棒阵列,以TiO2纳米棒阵列为模板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原位制备了TiO2-聚三[2-(4-噻吩)苯]胺(PTPAT)纳米核/壳结构的复合薄膜,相比于纯PTPAT薄膜,TiO2-PTPAT复合薄膜显示出更好的电致变色(EC)性能.PTPAT薄膜在6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28%,在11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60%,其褪色时间为3.86 s,着色时间为5.52 s;TiO2-PTPAT复合薄膜在6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43%,在11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79%,其褪色时间为3.35 s,着色时间为4.43 s,表明核/壳复合结构薄膜的光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性能更加优异.将PTPAT薄膜和TiO2-PTPAT复合薄膜作为电致变色层组装成固态EC器件,基于复合薄膜的器件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高的耐受电压.复合薄膜在保持PTPAT薄膜原有的EC性能的基础上,由于有序生长的纳米阵列结构的引入增加了薄膜的比表面积,为电致变色过程中离子的掺杂和脱掺杂提供了更多有序通道,从而加快了离子扩散速度.TiO2阵列的引入也改善了聚合物薄膜与透明导电电极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从而提升了器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 聚三[2-(4-噻吩)苯]胺 纳米复合 电致变色 电化学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