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镜磁滞电动机低谐波设计及性能分析
1
作者 杜怿 窦罗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51,共8页
为提高磁滞电动机运行效率,提出不等匝同心式绕组(unequal turns concentric winding,UTCW)的低谐波设计方案.对磁滞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进行了讨论,基于磁场调制原理对气隙磁场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出气隙磁场高次谐波是降低磁... 为提高磁滞电动机运行效率,提出不等匝同心式绕组(unequal turns concentric winding,UTCW)的低谐波设计方案.对磁滞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进行了讨论,基于磁场调制原理对气隙磁场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出气隙磁场高次谐波是降低磁滞电动机运行效率和转矩密度的根本原因;对UTCW设计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获得了一台18/2极磁滞电动机的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案;建立了磁滞电动机有限元模型,对磁滞电动机的性能进行了计算;试制了磁滞电动机样机,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分布式绕组电动机,UTCW电动机的转矩可提升11.4%,转矩脉动降低5.5百分点,运行效率提升9百分点,可见所提出的UTCW可有效改善磁滞电动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滞电动机 不等匝同心式绕组(UTCW) 低谐波 磁场调制 有限元模型 转矩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
2
作者 杨俊辉 苗常盛 +3 位作者 张继达 郑晓亮 薛生 程王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182-10192,共11页
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流(direct current, DC)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实时性有限,以及在甲烷浓度等传感器下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 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流(direct current, DC)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实时性有限,以及在甲烷浓度等传感器下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选择与主管瓦斯浓度相关性高的特征指标建立规范化数据集,以增强模型的适应性;其次构建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对主管瓦斯浓度进行预测;进一步对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实时性从均方误差和样本运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模型集成于基于人工智能与软件界面开发的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61 1,运行时间为4 023 s,对主管瓦斯浓度的预测效果优于(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等模型,在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预测平台的预测效果接近监测值,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直流(DC)氧化系统 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 实时性 适应性 预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 Frequency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Dielectric Response for Oil-paper Insulation Diagnosis 被引量:14
3
作者 ZHOU Lijun LI Xianlang WU Guangni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3-1880,共8页
Both the real part and imaginary part of complex permittivity approximately have a log-linear frequency dependency at low fre- quencies, especially at ultra-low frequencies 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moisture conce... Both the real part and imaginary part of complex permittivity approximately have a log-linear frequency dependency at low fre- quencies, especially at ultra-low frequencies 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and temperatures, which is recognized as the low frequency dispersion (LFD). 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dispersion, a new mechanism of dielectric response of LFD of oil-paper insula- tion is proposed. A simplified on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carrier caused by slow migration is developed and solved, which indicates that ion mo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gap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ellulose molecu- lar chains to ions. A stochastic statistical model of the carrier mobility induced LFD is also developed. Moreover, actual tests under 50 °C and 2% moisture content were put forward, as well as simulations with according current wavefor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at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of carriers caused by slow migration is the probable cause of low frequency dispersion of dielectric response for oil-paper insulatio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介质 油纸绝缘 绝缘诊断 低频率 机制 离子迁移率 一维数学模型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氧条件下橡胶的燃烧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浩生 周琥 陆继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应用 TGA/FTIR研究了橡胶的三种单体 :天然橡胶 (Nr)、丁苯橡胶 (Sbr)和顺丁橡胶 (Br)在 N2 和 O2 的体积分数为 2 %的气氛中的燃烧特性。橡胶单体的热解可分为 2~ 3个阶段 ,其中 Sbr的初始失重温度和 Nr完全失重的温度最低 ;在失重... :应用 TGA/FTIR研究了橡胶的三种单体 :天然橡胶 (Nr)、丁苯橡胶 (Sbr)和顺丁橡胶 (Br)在 N2 和 O2 的体积分数为 2 %的气氛中的燃烧特性。橡胶单体的热解可分为 2~ 3个阶段 ,其中 Sbr的初始失重温度和 Nr完全失重的温度最低 ;在失重过程中析出气体的燃烧和橡胶热解相对量的变化引起吸热与放热现象的交替变化 ;热解与燃烧产物主要为 CO、CO2 和 CHn,它们的生成速率随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增加 ,其总量保持不变。最后应用 Phadin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和确定了反应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燃烧 动力学模型 弱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角切圆锅炉同轴燃烧系统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惠娟 高振强 +3 位作者 赵科 陶明 惠世恩 周屈兰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1-484,共4页
对300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采用低NOx同轴燃烧系统时炉内流场及燃烧器区域浓度场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当二次风偏置角度、二次风与一次风动压比、燃尽风比率及燃尽风布置方式变化时,对炉内气流相对切圆直径、旋转动量流率矩、... 对300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采用低NOx同轴燃烧系统时炉内流场及燃烧器区域浓度场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当二次风偏置角度、二次风与一次风动压比、燃尽风比率及燃尽风布置方式变化时,对炉内气流相对切圆直径、旋转动量流率矩、湍动度、一二次风混合、燃尽风穿透力等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锅炉工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四角切圆锅炉 分级燃烧 低NOx同轴燃烧 冷态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吸附剂的低浓度SO2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庆虹 金永龙 苍大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以精炼炉渣和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微波改性工艺制作吸附剂,研究改性吸附床层高度、流速和入口浓度等因素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提出了改性吸附剂固定装置吸附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吻合,说明所采用的... 以精炼炉渣和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微波改性工艺制作吸附剂,研究改性吸附床层高度、流速和入口浓度等因素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提出了改性吸附剂固定装置吸附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吻合,说明所采用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低浓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压力响应曲线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友全 韩秀虹 +3 位作者 阎燕 张德志 周志为 孟凡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7,共9页
CO_2吞吐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对吞吐过程中的压力响应认识不足。低渗透油藏注入CO_2后,黏度等流体性质随CO_2浓度分布变化而产生平面非均质现象。为了表征低渗透条件下的压力动态,基于Fick定律求解CO_2浓度... CO_2吞吐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对吞吐过程中的压力响应认识不足。低渗透油藏注入CO_2后,黏度等流体性质随CO_2浓度分布变化而产生平面非均质现象。为了表征低渗透条件下的压力动态,基于Fick定律求解CO_2浓度分布来反映流体的性质差异,在达西渗流方程中引入渗透率模数和启动压力梯度来反映油藏的低渗透特性,通过黏度耦合浓度方程和渗流方程,建立了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压力响应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低渗透特性参数以及CO_2浓度相关参数对压力响应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CO_2注入压力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斜率也越大;渗透率模数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末期斜率越小;CO_2注入速度越快,其注入压力越大,浓度扩散越快,波及区与未波及区的界限越明显;CO_2扩散系数越大,储层流体性质的非均质性越小,波及区与未波及区界限越不明显。该模型可应用于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注入过程试井分析、地层参数预测以及CO_2浓度分布动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吞吐 浓度扩散 流体性质非均质性 应力敏感 试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硅电池在低倍聚光条件下短路电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许自霖 卢智恒 姚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8-624,共7页
在对常规晶硅电池的性能测量过程中发现,在常温非聚光情况下,晶硅电池短路电流Isc与温度保持线性关系;但在高温低倍聚光情况下,短路电流Isc出现偏离线性的现象。使用双二极管的晶硅电池等效模型进行分析,简化短路电流表达式。在此基础... 在对常规晶硅电池的性能测量过程中发现,在常温非聚光情况下,晶硅电池短路电流Isc与温度保持线性关系;但在高温低倍聚光情况下,短路电流Isc出现偏离线性的现象。使用双二极管的晶硅电池等效模型进行分析,简化短路电流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使用公式对Isc出现的偏离线性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并联电阻Rsh与串联电阻Rs的量级变化差别,引起Isc出现偏离线性,并据此定义了一个短路电流偏离线性系数αIsc。分析了短路电流偏离线性系数αIsc对Isc偏离线性的影响,在高温低倍聚光情况下,αIsc<1,晶硅电池的Isc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在低倍聚光情况下,具有大并联电阻Rsh的晶硅电池,即αIsc≈1,能保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电池 双二极管模型 低倍聚光 短路电流 线性 短路电流偏离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用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灵辉 代素娟 吴文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7g/L的模拟注入水配液,模拟油黏度9.56mPa·S,实验温度45℃。NaOH/0.3%ORS-41/1.2g/L HPAM溶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和储能模量~振荡频率曲线,随碱浓度减小(1.5%或1.2%~0.1%)而整体上移,即溶液黏度和黏弹性增大。在Kw≈1μm^2、VK=0.72的三层段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聚合物驱(1000mg/L,0.57PV)后注入0.3%NaOH/0.3%ORS-41或NNR/1600或1800mg/LHPAM溶液(0.30Pv),采收率增值为13.5%~16.0%。最终采收率为66.4%-70.5%,含水曲线表明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有油墙产生;NNR体系界面张力为10^-2mN/m,ORS-41体系为10^-1mN/m。在不同直径、连接有不同直径盲端的平行流道微观模型上。直接观察到水驱、聚驱后复合驱的波及区域明显大于水驱后聚驱的波及区域,聚驱后水驱油藏实施低碱三元复合驱可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图5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替液 低碱浓度 流变性 黏弹性 物理模型驱油 驱油效果 波及体积 聚合物驱后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三分子模型的分歧问题
10
作者 周进 陈均平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本文应用Hopf分岐理论,研究了低浓度三分子反应模型的分岐问题。
关键词 分歧问题 极限环 三分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加权二阶正则项的图像修复算法
11
作者 郑建炜 练义欣 蒋嘉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09-2016,共8页
低维流形及其二阶扩展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视觉先验约束,已被应用于灰度图像修复并取得优秀的效果.然而,现存正则项从图像的本质空间维度以及结构平滑性出发,恢复出符合现实感知的视觉目标,却并未深入探究损失函数的能量集中特性.针对该... 低维流形及其二阶扩展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视觉先验约束,已被应用于灰度图像修复并取得优秀的效果.然而,现存正则项从图像的本质空间维度以及结构平滑性出发,恢复出符合现实感知的视觉目标,却并未深入探究损失函数的能量集中特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加权二阶正则项的灰度图像修复算法.具体而言,以二阶低维重构项为基础,首先将其扩展为基于分解系数的加权形式,并约束新的列权值至原有行权值上,突出能量集中特性.所提方法从图像块中提取局部基和非局部基构成一个紧致的框架,兼顾利用图像的局部-非局部特征.最终目标模型可分解为若干子线性方程进行优化求解.在多个经典图像上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实验,修复结果表明,就视觉和数值两方面而言,提出的基于重加权二阶正则项修复算法均优于同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二阶正则项 低维流形模型 能量集中 重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对低浓度二氧化硫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志强 张俊杰 +1 位作者 刘相成 金梧凤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9-76,共8页
碱改性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和数据中心净化室内吸附二氧化硫的高效材料,但是鲜有针对符合真实建筑环境的低浓度二氧化硫吸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氧化铜-氢氧化钾改性活性炭(CuO-KOH@AC)、氢氧化钾改性活... 碱改性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和数据中心净化室内吸附二氧化硫的高效材料,但是鲜有针对符合真实建筑环境的低浓度二氧化硫吸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氧化铜-氢氧化钾改性活性炭(CuO-KOH@AC)、氢氧化钾改性活性炭(KOH@AC)、氢氧化镁改性活性炭[Mg(OH)_(2)@AC]等3种碱改性活性炭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为50%、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2612 mg/L条件下对二氧化硫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碱改性活性炭对二氧化硫的吸附能力受碱负荷量的影响更多。然后测定了CuO-KOH@AC在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522~13400 mg/L的吸附等温曲线实验值,验证了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Dubin-Radushkevich(D-R)模型的有效性,其中Freundlich模型在低二氧化硫浓度条件(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522 mg/L,误差为-12.18%)下拟合效果最好。CuO-KOH@AC在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2612 mg/L、不同RH(1%、50%、75%)条件下的吸附实验表明,RH增加能够促进二氧化硫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uO-KOH@AC吸附二氧化硫后的分析表明,吸附剂表面的吸附物种为—SO_(3)(或SO_(4)^(2-))和—SO_(2)。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CuO-KOH@AC吸附二氧化硫后的分析结果显示,吸附剂表面S^(6+)形态占80%~90%,其比例随着RH的增加而增加。CuO-KOH@AC最终以SO_(4)^(2-)形式吸附气态二氧化硫,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改性活性炭 二氧化硫吸收 吸附模型 低浓度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氧化物催化低浓度甲醛动力学模型研究
13
作者 王志强 刘相成 +1 位作者 张俊杰 金梧凤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0,共9页
选取典型空气净化材料铜锰氧化物(CuO/MnO_(2)),参照ASHRAE标准搭建了测试实验系统,探究其去除低浓度甲醛的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结... 选取典型空气净化材料铜锰氧化物(CuO/MnO_(2)),参照ASHRAE标准搭建了测试实验系统,探究其去除低浓度甲醛的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uO/MnO_(2)催化剂在室内典型环境[25℃,相对湿度(RH)为50%]下,对室内甲醛典型浓度水平[(0.3~1.0)×10^(-6)]的去除效率达到80%。CuO/MnO_(2)去除室内甲醛的效率受浓度、温度的影响显著,其中,反应温度对甲醛分解率的影响最大,温度越高,甲醛分解率越高。室温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20h),铜锰催化剂对室内甲醛典型浓度水平的去除效率能达60%,稳定性较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完全催化氧化机理Mars-vanKrevelen(MVK)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铜锰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醛的反应过程。以上表明,CuO/MnO_(2)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再加上可再生的性质,该催化剂在室内等常温低浓度环境下的甲醛催化氧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MnO_(2) 室内空气品质 低浓度甲醛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