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BBK方法计算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穗萌 陈长进 +1 位作者 施启存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用BBK方法计算了在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扭曲波冲量近似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更接近实验数据。
关键词 BBK 三重微分截面 电子碰撞 电离 氦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电子碰撞碳原子K-壳层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 被引量:8
2
作者 孙世艳 武媛 +1 位作者 贾祥富 刘明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5-690,共6页
利用3C、DS3C和S3C模型分别计算了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快电子碰撞碳原子K-壳层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S3C模型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内壳层电离的TDCS呈现出一强的recoil峰,对于某些参量,recoil峰甚... 利用3C、DS3C和S3C模型分别计算了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快电子碰撞碳原子K-壳层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S3C模型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内壳层电离的TDCS呈现出一强的recoil峰,对于某些参量,recoil峰甚至高于binary峰。这一点与外壳层电离过程不相同。S3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这样的电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截面 内壳层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的(e,2e)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矿 杨欢 +1 位作者 吴兴举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3-690,共8页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27.6 eV,29.6 eV和34.6 eV,非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的较好.验证了低入射能时修正后的BBK模型同样适用于非共面双对称条件...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27.6 eV,29.6 eV和34.6 eV,非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的较好.验证了低入射能时修正后的BBK模型同样适用于非共面双对称条件下的(e,2e)过程.从碰撞的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影响出射电子角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面 双对称几何条件 三重微分截面 BBK模型 角分布 索末菲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电子被中性原子散射过程中的库仑波描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穗萌 张玉 +1 位作者 吴兴举 宋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640,共5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我们早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对于初、末通道,分别使用了解析的平面波和库仑波,而现有的波函数与早期工作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在...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我们早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对于初、末通道,分别使用了解析的平面波和库仑波,而现有的波函数与早期工作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在初通道,现有的波函数包含有入射电子与中性原子之间的短程相互作用效应,而早期文章则没有这种效应.这里使用的末态波函数与以前是相同的.当入射电子处在有效电荷库仑场的情形下,我们计算了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发现现有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通道 库仑波 有效电荷 三重微分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0 eV电子碰撞He原子(e,2e)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珍 刘杨 +1 位作者 李凯 吴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5-898,共4页
考虑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效应、末态敲出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效应和末态屏蔽效应,计算和分析了在共面、大能量损失和小动量转移这一特殊几何条件下730eV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Stevenson等人的相对实验数据... 考虑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效应、末态敲出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效应和末态屏蔽效应,计算和分析了在共面、大能量损失和小动量转移这一特殊几何条件下730eV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Stevenson等人的相对实验数据和CCC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所得到的理论曲线能够反映实验数据给出的三重微分截面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微分截面 关联效应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氢原子(e,2e)反应中的电子关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丽 李季 吴向尧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9-1043,共5页
利用能壳上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和双势公式,计算了入射能为54.4 eV时,电子入射单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实验数据、BBK理论和DS3C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分解动能算符,对快电子采用平面波的近似,散射振幅可以表示成结构... 利用能壳上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和双势公式,计算了入射能为54.4 eV时,电子入射单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实验数据、BBK理论和DS3C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分解动能算符,对快电子采用平面波的近似,散射振幅可以表示成结构因子(T2)和关联因子(T12)乘积的形式,在略去前者中电子质心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后者中求和级数的讨论,指出了T12中电子的质心运动和相对运动对TDCS的影响,从而分析了T12的收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截面 关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电子被中性原子散射过程中的库仑波描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穗萌 张玉 +1 位作者 吴兴举 宋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19-122,共4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培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当入射电子处在有效电荷库仑场的情形下,我们计算了电子入射高化氯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发现现有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培出了有效电荷Zeff的解析形式.研究发现:有效电荷Zeff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散射角有关.当入射电子处在有效电荷库仑场的情形下,我们计算了电子入射高化氯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发现现有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通道 库仑波 有效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原子电离三重微分截面计算中扭曲波、平面波和库仑波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章韦芳 贾昌春 +1 位作者 肖全志 陈姣姣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在玻恩近似理论中分别采用扭曲波、平面波、库仑波,计算在250、150、54.4 eV三种入射能下氢原子(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这些入射能下,采用扭曲波和平面波描述入射电子所得的TDCS相差不大;但当考虑... 在玻恩近似理论中分别采用扭曲波、平面波、库仑波,计算在250、150、54.4 eV三种入射能下氢原子(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这些入射能下,采用扭曲波和平面波描述入射电子所得的TDCS相差不大;但当考虑散射电子与核的库仑相互作用时,其计算结果比扭曲波描述的更符合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微分截面 平面波 扭曲波 库仑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态电子的关联在氢原子(e,2e)反应中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 柳旭 +2 位作者 李季 徐仁翀 华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9-1184,共6页
在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利用双势公式解析计算了电子碰撞电离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对快电子采用平面波近似,跃迁矩阵元可以表示成两个因子乘积的形式,即结构散射因子和出射道两电子的关联因子.在计算过程中对关联因子采取了最简单的近... 在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利用双势公式解析计算了电子碰撞电离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对快电子采用平面波近似,跃迁矩阵元可以表示成两个因子乘积的形式,即结构散射因子和出射道两电子的关联因子.在计算过程中对关联因子采取了最简单的近似,当入射能量为150 eV和54.4 eV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符合说明对于这些入射能量该关联近似是有效的;而对于入射能量为27.2 eV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较大差异说明这种关联近似是无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截面 关联因子 末态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碰撞He(1s^2)原子电离的初态依赖与角度关联的无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祥富 刘明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2-308,共7页
利用DS3C模型 ,考虑了入射道靶原子He基态几种不同关联形式的波函数 ,分别计算了He(1s2 ) (e ,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结果表明 ,微分截面的角度分布与靶基态任何形式的关联无关 ,而主要取决于出射道粒子间的干涉、关联、交换和多体耦... 利用DS3C模型 ,考虑了入射道靶原子He基态几种不同关联形式的波函数 ,分别计算了He(1s2 ) (e ,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结果表明 ,微分截面的角度分布与靶基态任何形式的关联无关 ,而主要取决于出射道粒子间的干涉、关联、交换和多体耦合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截面 初态依赖 角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e,2e)反应中的卢瑟福散射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长进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入射能量为64.6eV、能量均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He原子电子碰撞电离过程为例,分析低能(e,2e)反应中的碰撞机制、交换效应和卢瑟福散射效应,揭示了两种新的碰撞机制(DB碰撞和TB碰撞)的物理实质。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截面 碰撞 卢瑟福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正交投影解析求解氢原子的(e,2e)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 李季 +1 位作者 吴向尧 张程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5-330,共6页
利用能壳上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和双势公式,对快电子碰撞氢原子的单离化反应,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跃迁矩阵元被表示为两项,当入射电子和散射电子近似为平面波时,跃迁矩阵元的第一项是一个发散的复数;而第二项计算的角分布就已有双... 利用能壳上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和双势公式,对快电子碰撞氢原子的单离化反应,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跃迁矩阵元被表示为两项,当入射电子和散射电子近似为平面波时,跃迁矩阵元的第一项是一个发散的复数;而第二项计算的角分布就已有双峰结构了.那么通过碰出电子的库仑波函数在氢原子束缚态上的正交投影,使得前者对三重微分截面的贡献为零.计算发现正交投影过程增大了binary峰,降低了recoil峰.另外,当量子数n增大时,正交投影过程对三重微分截面的影响是减弱的.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截面 正交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电子离化H初通道库仑作用过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世艳 贾祥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基于CDS3C模型,研究了初通道库仑场对低能电子碰撞H(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TDCS)的影响,计算了在共面对称几何条件下,两个出射电子相对角取不同固定值时,能量近阈值(E0=30、20和17.6eV)的入射电子碰撞H(e,2e)反应的TDCS,将其计算结果... 基于CDS3C模型,研究了初通道库仑场对低能电子碰撞H(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TDCS)的影响,计算了在共面对称几何条件下,两个出射电子相对角取不同固定值时,能量近阈值(E0=30、20和17.6eV)的入射电子碰撞H(e,2e)反应的TDCS,将其计算结果与3C、DS3C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初通道库仑场对低入射能,两个出射电子相对角较小时的TDCS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3C模型 初通道 库仑相互作用 三重微分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原子(e,2e)反应中末通道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在Chen等人工作 ( 2 0 0 1,Chin .Phys .10 2 90 )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 (e ,2e)反应的末态He+中核外电子的有效屏蔽给出修正。并用修正后的索末菲参量计算了入射能为 4 0eV时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 在Chen等人工作 ( 2 0 0 1,Chin .Phys .10 2 90 )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 (e ,2e)反应的末态He+中核外电子的有效屏蔽给出修正。并用修正后的索末菲参量计算了入射能为 4 0eV时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其它理论结果及最新绝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原子 (E 2E)反应 末通道屏蔽效应 三重微分截面 HE原子 电子离化 有效电荷 电离 电子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计算电子碰撞氢分子(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可为 刘俊伯 周雅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1-456,共6页
通过发展的分子畸变波玻恩近似(MDWBA)方法,把坐标空间的分子多中心问题转化为动量空间的单中心问题,入射电子、散射电子以及被电离电子的波函数都使用了畸变波表象,经过求解动量空间Lippmann-Schwinger方程获得电子的畸变波函数.应用MD... 通过发展的分子畸变波玻恩近似(MDWBA)方法,把坐标空间的分子多中心问题转化为动量空间的单中心问题,入射电子、散射电子以及被电离电子的波函数都使用了畸变波表象,经过求解动量空间Lippmann-Schwinger方程获得电子的畸变波函数.应用MDWBA方法计算了共面非对称动力学条件下入射能量为100 eV的电子碰撞氢分子(e,2e)反应的三重散射微分截面,并与其它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MDWBA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 三重散射微分截面 氢分子 畸变波玻恩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原子(e,2e)反应离化振幅的分析(英文)
16
作者 张程华 王凤超 +1 位作者 王号 王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利用双势公式的后滞形式并且在入射的快电子近似的取为平面波的基础上,在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计算了电子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变换矩阵元可以解析的表示为结构散射因子和关联因子的乘积形式(关联因子和结构散射因子分别对应于... 利用双势公式的后滞形式并且在入射的快电子近似的取为平面波的基础上,在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计算了电子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变换矩阵元可以解析的表示为结构散射因子和关联因子的乘积形式(关联因子和结构散射因子分别对应于recoil peak和binary peak)解决了由于大量的数值计算而带来的麻烦.本文引入一个有效电荷,通过对它进行调整考虑了变换矩阵元中的第一项的影响.最后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他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微分散射截面 结构散射因子 关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光双电离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
17
作者 武媛 孙世艳 +1 位作者 贾祥富 刘明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在入射光子能量为79.6eV~139eV范围内,利用DS3C模型计算了不同碰撞几何条件下He光双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3C模型计算结果、CCC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成功地修正了3C结果,特别当入射光子能... 在入射光子能量为79.6eV~139eV范围内,利用DS3C模型计算了不同碰撞几何条件下He光双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与3C模型计算结果、CCC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成功地修正了3C结果,特别当入射光子能量接近阈值时,明显改善了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 2e) 三重微分截面 动量相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能量损失几何条件下剩余电子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陈展斌 杨欢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0-858,共9页
这篇文章,通过考虑末通道He^+中剩余电子的屏蔽效应,用BBK模型及修正方案在大能量损失小动量转移几何条件下对电子电离氯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进行了计算,并从物理本质上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剩余电子的屏蔽效应在大能量损失几何条件下对三... 这篇文章,通过考虑末通道He^+中剩余电子的屏蔽效应,用BBK模型及修正方案在大能量损失小动量转移几何条件下对电子电离氯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进行了计算,并从物理本质上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剩余电子的屏蔽效应在大能量损失几何条件下对三重微分截面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体一次碰撞峰 反冲峰 三重微分截面 BB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冲击下氦电离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计算
19
作者 周雅君 刘芳 +10 位作者 程勇军 王旸 焦利光 马佳 王远程 于荣梅 张永志 姜平辉 柯友启 胡小颖 吴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2-895,共4页
我们发展了一种处理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畸变波Born近似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正负电子偶素通道通过一个ab initio的光学势附加到入射粒子和靶的相互作用势上,且该通道对电离的影响被第一次被考虑在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过程中.我们运用... 我们发展了一种处理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畸变波Born近似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正负电子偶素通道通过一个ab initio的光学势附加到入射粒子和靶的相互作用势上,且该通道对电离的影响被第一次被考虑在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这个方法计算了在50 eV入射能量范围氦的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微分截面 正电子冲击 氦原子单电子电离 电子偶数形成 畸变波波恩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电子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20
作者 吴兴举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5,190,共8页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近阈值的情况下 (E0 =30、2 5、2 0、17.6和 15 .6eV) ,共面等能、两个出射电子相对角取不同固定值时电子入射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TDCS) ,所得结果与实验进行比较 ,符合较好。指出 :对 3C波函数...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近阈值的情况下 (E0 =30、2 5、2 0、17.6和 15 .6eV) ,共面等能、两个出射电子相对角取不同固定值时电子入射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TDCS) ,所得结果与实验进行比较 ,符合较好。指出 :对 3C波函数进行索末菲参量的修正是成功的 ,这一修正使得BBK模型也能对入射能近阈值的低能 (e,2e)过程给出很好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电子离化 氢原子 BBK模型 索末菲参量 三重微分截面 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