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的酶法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祝超智 郭旗 +5 位作者 赵泽鑫 王卫飞 崔文明 许龙 赵改名 李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4,共9页
1,3-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是公认的安全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不同于甘油三酯,具有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然而,天然DAG在食用油中的质量分数不及10%,因此,近年来高纯度DAG的制备受到了广泛关... 1,3-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是公认的安全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不同于甘油三酯,具有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然而,天然DAG在食用油中的质量分数不及10%,因此,近年来高纯度DAG的制备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化学法相比,酶法因绿色、安全、选择性高等优点成为了油脂工业制备DAG的首选。畜禽动物油具有特殊的风味和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其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熔点等理化特征致使其在食品工业的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鉴于此,合成畜禽动物油DAG成为了实现畜禽动物油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酶法制备畜禽动物油DAG的研究现状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畜禽动物油DAG的酶法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动物油 酶法改性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质相关指标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静 邱刚 +2 位作者 钱祎萌 张立涛 张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97-100,共4页
脂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探索血清脂质相关指标、降脂药物对乳腺癌发病及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寻找乳腺癌新的生化标志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对其进行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血清脂质相关指标... 脂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探索血清脂质相关指标、降脂药物对乳腺癌发病及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寻找乳腺癌新的生化标志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对其进行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血清脂质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为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脂 脂质 胆固醇 三酰甘油 他汀类药物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三酰甘油联合脐血流参数预测子痫前期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价值
3
作者 严海燕 彭建良 李春晓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三酰甘油(TG)联合脐血流参数预测子痫前期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43例,按母婴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n=68)和非不良结局组(n=75)。比较两组D‑D、TG水平...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三酰甘油(TG)联合脐血流参数预测子痫前期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43例,按母婴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n=68)和非不良结局组(n=75)。比较两组D‑D、TG水平及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S/D)比值,分析D‑D、TG及脐动脉S/D比值判断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不良结局组D‑D、TG水平及脐动脉S/D比值均高于非不良结局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TG水平及S/D比值异常升高是子痫前期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D‑D+TG+S/D比值联合检测判断子痫前期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AUC值为0.846(P<0.001),高于单项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值。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较高,监测D‑D、TG水平及脐动脉S/D比值对判断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三酰甘油 母婴结局 子痫前期 脐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下油脂自由体积和晶型结构演化的正电子湮没寿命研究
4
作者 段会 张鹏 +7 位作者 刘福雁 于啸天 况鹏 张玉包 张仁刚 于润升 曹兴忠 王宝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1657,共7页
甘油三酯具有独特的同质多晶现象,其结晶和熔化特性对油脂产品性能及工业应用至关重要。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可在原子尺度对结晶态甘油三酯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特征化描述。当正电子进入分子材料时,会与周围的电子形成电子偶素(电... 甘油三酯具有独特的同质多晶现象,其结晶和熔化特性对油脂产品性能及工业应用至关重要。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可在原子尺度对结晶态甘油三酯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特征化描述。当正电子进入分子材料时,会与周围的电子形成电子偶素(电子-正电子的束缚态),其寿命反映了材料中空洞(自由体积)的大小。该文使用PALS首次研究了5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多晶性和晶型转变过程,包括甘油三月桂酸酯、甘油三肉豆蔻酸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花生酸甘油三酯。正电子数据和由其他表征手段得到的晶型变化规律很好符合。用正电子观察到更长分子链甘油三酯固相收缩成更稳定的晶型时有空洞形成,以及α晶在固-固转化过程中形成了2种β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同质多晶 电子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与理化性质分析
5
作者 陈福妮 刘琛 +5 位作者 王卫飞 钟赛意 王思远 穆利霞 廖森泰 邹宇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旨在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精炼桑蚕蛹油(SPO)与三辛酸甘油酯(TRI)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α-亚麻酸(ALA)的MLCT(ALA-MLCT),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LA-MLC... 旨在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精炼桑蚕蛹油(SPO)与三辛酸甘油酯(TRI)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α-亚麻酸(ALA)的MLCT(ALA-MLCT),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LA-MLCT合成的影响,并对合成的ALA-MLCT的甘油三酯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乳液性能和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ipozyme TL IM催化效率高,反应10 h TRI的转化率达到98%以上,反应12 h合成的产物ALA-MLCT中含有ALA的MLCT含量可以达到40.41%,且主要为LnCaCa (10.95%)、PLnCa (7.69%)和OLnCa (6.21%),其质量指标符合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标准征求意见稿2022中的一级食用油标准;与SPO和酯交换反应底物物理混合物(SPO与TRI质量比1∶4,SPO+TRI)相比,产物ALA-MLCT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具有更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与SPO+TRI相比,ALA-MLCT更快达到消化平衡,但最终二者消化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综上,合成的ALA-MLCT结构脂有助于提高ALA的生物可及性,有望作为功能性食用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 Α-亚麻酸 酶法合成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脂代谢指标变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6
作者 李春艳 孙满芳 夏燕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0期60-65,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代谢指标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合并OP的诊断率,避免延误诊断。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诊治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代谢指标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合并OP的诊断率,避免延误诊断。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诊治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值分3组,骨量减少组55例(-2.5~-1.0 SD)、骨量正常组73例(≥-1.0 SD)、OP组36例(<-2.5 SD)。比较3组临床资料,血PTH、NT-proBNP及脂代谢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血PTH、NT-proBNP及脂代谢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OP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3组年龄、高血压分级、血钙、血磷、第一~第四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P组PTH、NT-proBNP、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HDL-C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H、NT-proBNP、H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OP独立相关(P<0.01);PTH、NT-proBNP、H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联合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OP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PTH、NT-proBNP、H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合并OP预测价值及诊断率,避免延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激素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相关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果生长与成熟过程中油脂的合成 被引量:26
7
作者 程子彰 贺靖舒 +4 位作者 占明明 黄乾明 苏光灿 胡伟 陈华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油橄榄果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油脂合成的规律,并初步探讨油橄榄果中独特脂肪酸组成的原因,为确定油橄榄果的最佳收获时期和从遗传上对油橄榄在生化、营养上定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橄榄 橄榄油 脂肪酸 三酰基甘油 油脂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油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位置分布 被引量:38
8
作者 赵海珍 陆兆新 +1 位作者 别小妹 吕凤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猪油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的方法。利用sn 1,3位专一性脂肪酶对甘油三酯sn 1,3位上的脂肪酸进行水解,形成sn 2位甘油单酯和游离脂肪酸;之后,通过甘油三酯中脂肪酸总含量和sn 1,3... 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猪油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的方法。利用sn 1,3位专一性脂肪酶对甘油三酯sn 1,3位上的脂肪酸进行水解,形成sn 2位甘油单酯和游离脂肪酸;之后,通过甘油三酯中脂肪酸总含量和sn 1,3位上脂肪酸含量之间的差值计算出sn 2位上的脂肪酸含量。利用 2 溴苯乙酮仅同游离脂肪酸作用的特点,将脂肪酸酯化为苯乙酰甲酯,然后进行HPLC分析。分析所用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以十七酸作为内标,甲醇 乙腈 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程序为甲醇 乙腈 水由 80∶10∶10(体积比,下同)在 35min内线性变化到 86∶10∶4,然后在 5min内恢复到起始比例,流动相流速为 1mL/min),通过测定苯乙酰甲酯在 254nm处的吸光度值来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猪油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和油酸(分别占总量的 26 61%和 43 18% ),其中油酸主要分布于sn 1,3位上,而棕榈酸分布于sn 2位上。这些测定结果与传统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该方法简单可行,省去了传统测定中费时的薄层色谱分离步骤,可成为一种有效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脂肪酸 位置分布 甘油三酯 脂肪酶 猪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朱雪梅 阮霞 +3 位作者 胡蒋宁 熊华 邓泽元 彭海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68,共4页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松仁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及其上位置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仁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6.29%)、油酸(26.68%)和松籽油酸(13.84%)。sn2位置上的亚油酸(66.84%)和油酸(28.33%)含量高于sn1,3上的含量,但是Δ5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松仁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及其上位置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仁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6.29%)、油酸(26.68%)和松籽油酸(13.84%)。sn2位置上的亚油酸(66.84%)和油酸(28.33%)含量高于sn1,3上的含量,但是Δ5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Δ5-PUFA)主要分布在sn1,3位置上。Δ5-PUFA的存在和它们选择性地分布在sn1,3位等特点是包括红松籽油在内主要松属植物果实油脂的特点。松籽油主要由12种甘油三酯组成,其中含量比较多的是LLPi(24.13%),OLL/LOL(17.87%)和LOPi(14.32%)。我们还对植物甾醇和维生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籽油含有141.64mg/100g的总植物甾醇和23.63mg/100g的总生育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油 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位置分布 甘油三酯 植物甾醇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甘油二酯与甘油三酯的结晶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琼 杨雪 +2 位作者 赵金利 滕英来 汪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8-53,共6页
采用Lipozyme RM IM催化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熔点45℃)混合油与单甘酯(由大豆油、棕榈油硬脂和甘油合成)酯交换合成甘油二酯,并以此酶催化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熔点45℃)酯交换合成甘油三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脉冲核磁共振仪和偏光... 采用Lipozyme RM IM催化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熔点45℃)混合油与单甘酯(由大豆油、棕榈油硬脂和甘油合成)酯交换合成甘油二酯,并以此酶催化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熔点45℃)酯交换合成甘油三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脉冲核磁共振仪和偏光显微镜测定甘油二酯、甘油三酯以及甘油三酯中添加不同比例甘油二酯(10%、30%、50%和70%)的混合物的结晶和熔化性质。结果表明:脂肪酸组成接近的甘油二酯,初始结晶温度(28.14℃)和熔点(48.26℃)比甘油三酯初始结晶温度(8.51℃)和熔点(30.58℃)高。添加50%和70%的甘油二酯能够提高甘油三酯的熔点和初始结晶温度,而添加10%和30%的甘油二酯对其结晶影响较小。随着甘油二酯添加比例的增大,混合物的固体脂肪含量逐渐增加。添加50%和70%甘油二酯的混合物,在熔点温度附近时晶体为针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 酯交换 差示扫描量热法 结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及茶叶籽油特征组分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东 张东生 +3 位作者 薛雅琳 钟诚 徐冉 朱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2,共4页
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三酰甘油组成、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特征组分.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50%~ 84.44%;茶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 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三酰甘油组成、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特征组分.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50%~ 84.44%;茶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86%~ 23.04%,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6.53%~58.54%.2种油脂主要三酰甘油均为OOO、SLO、LOO,但相对比例各不相同;甾醇含量分别为1 099~2 298,499 ~927 mg/kg,主要组分为β-谷甾醇和△7-豆甾烯醇,占甾醇总量80%以上.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中生育酚以α型为主,占总生育酚90%以上;前者角鲨烯含量为21 ~ 336 mg/kg,后者为108 ~198 mg/kg.研究可为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茶叶籽油 三酰甘油 脂肪酸组成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油脂三酰甘油酯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雪玲 李炎 +1 位作者 李毅群 黄才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63,共3页
三酰甘油酯是由长链饱和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乙酸、丙酸和 /或丁酸 )与丙三醇酯化所得。作为一种脂肪代用品 ,不仅具有天然油脂的物理性质 ,其热值仅为普通食用油的一半[1] 。探讨了通过酯交换法合成三酰甘油酯的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 三酰甘油酯是由长链饱和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乙酸、丙酸和 /或丁酸 )与丙三醇酯化所得。作为一种脂肪代用品 ,不仅具有天然油脂的物理性质 ,其热值仅为普通食用油的一半[1] 。探讨了通过酯交换法合成三酰甘油酯的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得知 ,将三乙酸甘油酯和三丙酸甘油酯与硬脂酸甲酯按 11∶1∶1的比例在甲醇钠的催化下 ,82~ 84℃减压蒸馏下反应 2 .5h ,可制得常温下为脂状固态的三酰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油脂 三酰甘油酯 合成 脂肪代用品 酯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安广杰 侯冰冰 +1 位作者 王瑛瑶 魏翠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8,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以双低菜籽油为研究对象,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探讨了流速、柱温条件对双低菜籽油中不同等价碳数(ECN)甘三酯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以双低菜籽油为研究对象,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探讨了流速、柱温条件对双低菜籽油中不同等价碳数(ECN)甘三酯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5℃,方法简单快速。以此法测定不同油脂样品的甘三酯组成,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此法在甘三酯组成测定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低菜籽油 油脂 甘三酯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在深度煎炸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主要产物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进英 钟海雁 周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43,共7页
在180℃或更高温度下的深度煎炸是加工食物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油脂在深度煎炸过程中会发生氧化、水解、异构化及聚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油脂的主体成分三酰甘油酯经历这些反应后产生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组分、水解产物、氧化三酰甘... 在180℃或更高温度下的深度煎炸是加工食物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油脂在深度煎炸过程中会发生氧化、水解、异构化及聚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油脂的主体成分三酰甘油酯经历这些反应后产生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组分、水解产物、氧化三酰甘油酯单体、环化物、反式结构化合物、聚合物等。了解深度煎炸条件下油脂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可能机制及其主要产物,有助于控制油脂深度煎炸操作,从而保证煎炸食品的良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煎炸 三酰甘油酯 化学变化 反应产物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富含DHA、EPA甘油三酯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卫飞 马永钧 +2 位作者 范海星 王永华 杨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以甘油和PUFA乙酯为底物,通过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DHA、EPA的甘油三酯。首先以叔丁醇为溶剂合成甘油酯混合物,优化后的条件为:选择Novozyme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反应温度50℃,甘油与PUFA乙酯摩尔比1:3,底物在叔丁醇中的质量浓度为20... 以甘油和PUFA乙酯为底物,通过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DHA、EPA的甘油三酯。首先以叔丁醇为溶剂合成甘油酯混合物,优化后的条件为:选择Novozyme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反应温度50℃,甘油与PUFA乙酯摩尔比1:3,底物在叔丁醇中的质量浓度为200 g/L,酶加量为底物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反应12 h后PUFA乙酯的转化率可达到51.5%。将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反应混合物除去叔丁醇,在真空条件下继续反应24 h,PUFA乙酯转化率可达到87.8%。得到的产品混合物甘油酯组成为:甘油三酯67.1%,甘油二酯18.2%,甘油单酯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DHA EPA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三酯指纹图谱相似度在芝麻油掺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皇甫志鹏 薛雅琳 +1 位作者 刘元法 张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探索了HPLC-ELSD测定油脂甘三酯的方法,并测定了纯芝麻油与不同掺入比例的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建立了纯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数据库。通过计算掺混油脂和纯芝麻油数据库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对掺混油脂进行... 探索了HPLC-ELSD测定油脂甘三酯的方法,并测定了纯芝麻油与不同掺入比例的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建立了纯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数据库。通过计算掺混油脂和纯芝麻油数据库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对掺混油脂进行检验。当大豆、葵花籽油的掺入量达到3%时,即可做出是否为掺混油脂的准确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三酯 指纹图谱 芝麻油 掺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MOGAT和DG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方圆 王台安 +5 位作者 李艳敏 李翠翠 马峥 康相涛 田亚东 刘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MOGAT和DGAT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特性。首先克隆了具有MOGAT活性的MOGAT1、MOGAT2、LPGAT1和具有DGAT活性的DGAT2和SOAT1对应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组织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选取产蛋前期母鸡和产蛋高峰期母鸡作为试...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MOGAT和DGAT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特性。首先克隆了具有MOGAT活性的MOGAT1、MOGAT2、LPGAT1和具有DGAT活性的DGAT2和SOAT1对应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组织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选取产蛋前期母鸡和产蛋高峰期母鸡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生理时期鸡肝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雌激素处理的体内、体外试验,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鸡MOGAT1、MOGAT2、LPGAT1、DGAT2和SOAT1基因在各组织中表现出广泛表达的特性,并在脂类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肾、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器官中表达较高,但DGAT2基因在鸡肝中的表达量较低,而MOGAT2基因主要在鸡小肠组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表达,MOGAT1在除胰腺外的大部分组织中都有表达;产蛋高峰期母鸡肝中MOGAT1、LPGAT1和SOAT1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产蛋前期母鸡;经不同浓度雌激素处理后,这些基因在鸡肝、十二指肠、肾以及鸡胚肝原代细胞中的表达量维持不变或显著下调。综上所述,已知的甘油三酯合成的单酰甘油通路中相关基因不是鸡肝TG合成代谢中的限速基因,在雌激素诱导的鸡TG合成代谢中,单酰甘油通路不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代谢 甘油三酯 雌激素 MOGAT基因 DGA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提棕榈油性质及其等温结晶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贺 李琳 +4 位作者 张霞 梁志理 谢思龙 刘国琴 李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5,共5页
对比分析熔点为44℃(A)、24℃(B)两种分提棕榈油甘三酯组成、固脂含量、等温结晶特性及等温结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甘三酯的组成对于两者的结晶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在等温结晶过程中,样品A能够较快速达到结晶终点。在各等温条件下,A的... 对比分析熔点为44℃(A)、24℃(B)两种分提棕榈油甘三酯组成、固脂含量、等温结晶特性及等温结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甘三酯的组成对于两者的结晶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在等温结晶过程中,样品A能够较快速达到结晶终点。在各等温条件下,A的Avrami指数n与B相差不大,说明两者基于过冷状态下的结晶机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分提 甘三酯 固脂含量 等温结晶 结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油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翟映雪 梁成伟 +1 位作者 张伟 于建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70-375,共6页
全球能源危机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产油农作物相比,微藻凭借其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有较高的含油率等特点成为生物能源产业最具竞争力的选择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藻的种类、藻体中的油脂,然后从影响油... 全球能源危机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产油农作物相比,微藻凭借其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有较高的含油率等特点成为生物能源产业最具竞争力的选择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藻的种类、藻体中的油脂,然后从影响油脂积累的因素、微藻中油脂的提取和微藻高油脂化基因工程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微藻生产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降低微藻产油成本,提高微藻生物柴油经济性提出了一条极有可能实现工业化的潜在高效生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能源 生物柴油 综合利用 三羧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脂酶法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尚德 王兴国 +2 位作者 单良 金青哲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对酶在中碳链结构甘三酯、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代可可脂、婴儿配方脂肪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酶在脂质的合成与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脂肪酶 中碳链甘三酯 多不饱和甘油三酯 代可可脂 婴儿配方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