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nditions Series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 Its Model and Enlightenment of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1
作者 GE Wenfen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0-140,共1页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 project, it istypical of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external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rn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nditions Series serves as a classical c...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 project, it istypical of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external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rn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nditions Series serves as a classical case of providing aneffective model of “literature’s overseas distributi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tstranslating-cum-disseminating model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all the translatorsare from China and overseas with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 the selection oftranslation is stylistically far-ranging among the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and feminine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 is highly valued; translating method aims atconvoying the original literary aesthetics, and disseminating channels are manifold;the foreign recipients are common and professional readers; the eminent effects canbe proved by its considerable sales, library collections and acceptance in the targetcountries and regions. From the successful model of translation of Renditions Series,five implications can be made out for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global”:domestic and overseas translators cooperate well with all-round cultural identities; theselection holds onto diversification and literary character; various spreading channelsshould be broadened; target readers should be accurately located and continuouslywidened; translating and disseminating effects can be focused on and analyzed, so as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s in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ditions Series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model of translation & COMMUNICATION ENLIGHTENMENT of DISSEMINATIO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Going-o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筱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模型在文学翻译中究竟有“创造性”吗?它是否具有“主体性”?人工智能在处理非信息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时所面临的挑战是... 随着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模型在文学翻译中究竟有“创造性”吗?它是否具有“主体性”?人工智能在处理非信息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时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人工智能翻译的“硬伤”固然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翻译主体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难以复制人类译者的“文学性”和“主体性”。而“主体性”的缺失也使得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持审慎态度,因为说到底,维护文学翻译的人文价值和伦理责任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学翻译 生成式语言模型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启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促进了语言服务行业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语言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影响,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促进了语言服务行业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语言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影响,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提高语言服务竞争力的建议。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入语言服务的全流程,形成了人机在环翻译模式。语言服务提供商应加强语言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战略,努力向知识流程外包商和全球内容战略服务商转型。推进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深化我国语言服务行业智能化建设,完善语言服务标准体系规划,重视语言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言服务 翻译模型 人机在环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
4
作者 陈康 刘尧舜 +2 位作者 李茂西 王倩 吴水秀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1,共10页
在不需要人工参考译文对照的情况下,仅利用源语言句子对机器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是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的目标。当前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仅在单个语义空间内比较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难以全面捕捉不同语言的语义特征,导致译文质量... 在不需要人工参考译文对照的情况下,仅利用源语言句子对机器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是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的目标。当前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仅在单个语义空间内比较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难以全面捕捉不同语言的语义特征,导致译文质量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通过融合源语言、目标语言和跨语言语义空间质量特征,更准确地评估机器译文的质量。该文方法借助大语言模型和相应提示对源语言句子进行翻译生成伪参考译文,对机器译文进行翻译生成回译;利用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MOD表征源语言句子和回译提取在源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利用X-MOD表征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提取在跨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利用X-MOD表征机器译文和伪参考译文提取在目标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融合多语义空间特征构建端到端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神经网络模型。在WMT′23句子级别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性能超过了当前先进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TransQuest和UniTE,并超过了参与评测的最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译文质量估计 跨语言预训练模型 多语义空间特征 伪参考译文 回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D-to-RVV动态二进制翻译中的跨架构编程模型适配优化
5
作者 赖远明 李亚龙 +3 位作者 胡瀚之 谢梦瑶 王喆 武成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9-1491,共23页
RISC-V因其开源和模块化设计等特性,已在嵌入式领域取得显著成功,并逐步向高性能计算(HPC)领域拓展.面向HPC的RISC-V硬件(如Sophon SG2042多核处理器)已展现出与x86/ARM同类型产品相当的性能水平,但不完善的软件生态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 RISC-V因其开源和模块化设计等特性,已在嵌入式领域取得显著成功,并逐步向高性能计算(HPC)领域拓展.面向HPC的RISC-V硬件(如Sophon SG2042多核处理器)已展现出与x86/ARM同类型产品相当的性能水平,但不完善的软件生态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开发了面向RISC-V的进程级动态二进制翻译(DBT)器RVBT,用于将成熟的x86软件生态移植到RISC-V平台,加速RISC-V在HPC领域的应用进程.针对HPC程序广泛依赖SIMD指令的特性,聚焦于解决SIMD与RVV间显著的编程模型差异导致的翻译性能瓶颈问题,提出了3项创新的优化方案.x86SIMD将数据类型硬编码于操作码,而RVV需动态配置vtype和掩码寄存器,这导致直接翻译产生了大量冗余操作,严重拉低了翻译运行的效率.通过充分利用程序数据类型的局部性,优化方案可删除跨架构适配编程模型导致的冗余设置,混合使用浮点扩展和向量扩展翻译SIMD指令并按需同步数据,大幅提升了SIMD指令的翻译运行效率.3项优化方案具备通用性,也适用于ARM平台的SIMD到RVV的翻译.实验表明,以SPECCPU2006作为测试集,优化方案对csrr,vsetvl,vsetvli指令的平均动态消除率分别达到了100%,100%和56.31%,在浮点测试集上,掩码设置操作的平均动态消除率达到了74.66%,数据的平均动态同步率为67.35%.优化后的RVBT在整点和浮点测试集上的平均运行效率达到了本地执行的47.39%和40.06%,相比优化前的加速比分别为1.21和8.31,并远超QEMU18.84%和4.81%,展现出了应用于部分HPC场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进制翻译 RISC-V向量扩展 x86SIMD 跨架构编程模型适配 浮点计算 冗余设置消除 混合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到端语音到语音翻译的优化方法综述
6
作者 宗伟 赵悦 +1 位作者 李尹 徐晓娜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3-1371,共9页
语音到语音翻译(S2ST)是智能语音领域中新兴的研究方向,旨在将一种语言的语音准确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语音。随着人们对跨语言交流需求的增加,S2ST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传统的级联模型在S2ST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错误传... 语音到语音翻译(S2ST)是智能语音领域中新兴的研究方向,旨在将一种语言的语音准确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语音。随着人们对跨语言交流需求的增加,S2ST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传统的级联模型在S2ST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错误传播、推理延迟和无法翻译无文字系统的语言等,因此如何通过端到端模型实现直接S2ST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在全面调查端到端S2ST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归纳了端到端S2ST的各种模型,综述了已有的相关技术,将端到端S2ST面临的挑战总结为建模负担、数据稀缺和现实应用三类问题,并重点探讨了现有工作是如何解决这三类问题的。大语言模型(LLM)强大的理解和生成能力为S2ST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讨论了LLM在S2ST中的应用,并设想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到端语音到语音翻译 建模负担 数据稀缺 现实应用 语音基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及其解释力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怡恂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及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观察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该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构建过程,然后阐释该模式的优势特征,最后以葛浩文译者行为作为分析案例,讨论译者行为批评模式...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及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观察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该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构建过程,然后阐释该模式的优势特征,最后以葛浩文译者行为作为分析案例,讨论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解释力,旨在对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进行验证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批评模式 葛浩文译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发动机虚拟拆装任务的协同感知算法
8
作者 王志乐 徐霄 胡兆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166,共6页
针对虚拟维修训练系统中多人协同操作困难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航空发动机虚拟拆装任务的协同感知算法。基于拆装对象状态变化定义了拆装对象行为模型的通用表达,以大型装备搬运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两手协同、三手协同、四手协同和多手... 针对虚拟维修训练系统中多人协同操作困难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航空发动机虚拟拆装任务的协同感知算法。基于拆装对象状态变化定义了拆装对象行为模型的通用表达,以大型装备搬运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两手协同、三手协同、四手协同和多手协同四种协同搬运行为模型,根据搬运过程中手部位置设计了求解拆装对象位姿的方法。以某型航空发动机虚拟维修为任务驱动进行了协同维修操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用于多人协同拆装训练且具有较好的交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训练 虚拟维修 协同操作 状态变化 行为模型 平移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M赋能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及增量程序分析框架
9
作者 王熙灶 沈天琪 +1 位作者 宾向荣 卜磊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15-2534,共20页
Datalog是一种声明式逻辑编程语言,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对Datalog的兴趣高涨,设计并开发了多种Datalog引擎和相应方言.然而,多方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以一种Datalog方言实现的代码,一般而言不能在另一种方言... Datalog是一种声明式逻辑编程语言,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对Datalog的兴趣高涨,设计并开发了多种Datalog引擎和相应方言.然而,多方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以一种Datalog方言实现的代码,一般而言不能在另一种方言的引擎上执行.因此,当采用新Datalog引擎时,需要将现有Datalog代码翻译到新方言上.目前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可分为人工重写代码和人工设计翻译规则两类,存在耗时长、大量重复劳动、缺乏灵活性和可拓展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大语言模型(LLM)赋能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利用LLM强大的代码理解和生成能力,通过分治翻译策略、基于少样本提示和思维链提示的提示工程、基于检查-反馈-修复的迭代纠错机制,可以在不同Datalog方言之间实现高精度代码翻译,减轻开发人员重复开发翻译规则的工作量.基于此代码翻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通用的基于Datalog的声明式增量程序分析框架.在不同Datalog方言对上评估了所提出的LLM赋能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的性能,评估结果验证了所提代码翻译技术的有效性.对通用声明式增量程序分析框架进行了实验评估,验证了基于所提代码翻译技术的增量程序分析的加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LOG 代码翻译 大语言模型 程序分析 增量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XLM-R模型的机器翻译双语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10
作者 涂杰 李茂西 裘白莲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在机器翻译中,模型训练使用的双语平行语料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性能,然而当前很多双语平行语料是从双语可比语料中利用自动过滤方法提取的。为了提高双语平行语料自动过滤的性能,该文提出基于孪生XLM-R模型的双语平行语料过... 在机器翻译中,模型训练使用的双语平行语料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性能,然而当前很多双语平行语料是从双语可比语料中利用自动过滤方法提取的。为了提高双语平行语料自动过滤的性能,该文提出基于孪生XLM-R模型的双语平行语料过滤方法,使用基于跨语言预训练语言模型XLM-R的孪生神经网络将源语言句子与目标语言句子映射到深层语义空间,利用平均池化操作获得它们相同维度的句子表征,根据句子表征间余弦距离提取相似度高的平行句对。在WMT18双语平行语料过滤任务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模型优于对比的基线模型,与参与该评测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 双语平行语料自动过滤 孪生神经网络 XLM-R模型 对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微调的多领域机器翻译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子建 王斯日古楞 斯琴图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28,共13页
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机器翻译方法已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不同领域之间语言特征、词汇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显著差异,单一预训练模型在多领域翻译任务中难以实现高效且稳定的性能。为此,聚... 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机器翻译方法已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不同领域之间语言特征、词汇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显著差异,单一预训练模型在多领域翻译任务中难以实现高效且稳定的性能。为此,聚焦于多领域机器翻译任务中大模型微调技术的关键问题,系统性地综述了微调技术的核心原理、主要方法及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全参数微调、参数高效微调和提示微调三类策略的性能表现与适用场景。深入探讨了不同微调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重点分析了在资源受限条件下如何通过高效微调策略平衡领域泛化能力与任务特异性,展示了参数高效微调与提示微调在资源利用效率和领域适应性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对比分析与实验验证,进一步评估了不同微调策略在领域迁移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实际效果,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型的领域自适应能力,以及翻译质量和鲁棒性的提升,从而推动多领域机器翻译系统在性能与适应性方面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微调 多领域机器翻译 全参数微调 参数高效微调 提示微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拓扑的场道除冰雪群协同编队模型
12
作者 邢志伟 王奎 罗谦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625,共9页
针对当前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生成的不完备性以及编队通信拓扑交互的单一性,提出一种具有通信拓扑规划的机场道面除冰雪群协同编队模型。利用时间约束以及作业行为网络建立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网络模型,获取最优的除冰雪作业方案;加入基... 针对当前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生成的不完备性以及编队通信拓扑交互的单一性,提出一种具有通信拓扑规划的机场道面除冰雪群协同编队模型。利用时间约束以及作业行为网络建立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网络模型,获取最优的除冰雪作业方案;加入基于领导者平移编队的控制决策,考虑一种改进的切换拓扑网络下的领导者编队模型,提升除冰雪车辆编队作业协同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有限时间内,除冰雪车辆编队能够在指定动态领导者领航下,实现动态异步通信下切换拓扑的一致性,生成具有队形约束的除冰雪群编队;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领导者编队,切换拓扑下的编队通信性能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除冰雪 除冰雪作业模型 切换拓扑 领导者跟随者法 异步通信 编队协同控制 平移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的译者行为研究——以《金银岛》为例
13
作者 姜淑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非常突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翻译效果与译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使用“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金银岛》在中国的百年复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清时期出于传播思想、改造国...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非常突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翻译效果与译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使用“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金银岛》在中国的百年复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清时期出于传播思想、改造国民的理想,初次翻译时采用了超务实的豪杰译法;民国时期形成“儿童本位”思想、将《金银岛》定位为儿童文学,求真与务实达到了较平衡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文学重新受到重视,出现了全译本与适应各种读者群的改编版本,《金银岛》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21世纪以来受中小学新课改政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新译本,但精细化程度不够。儿童文学复译应同时关注译内环境和译外环境,准确定位符合时代和读者需求的翻译理念,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金银岛》 经典复译 儿童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一体双层”模式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思永 宋庆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2,共21页
当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学术史梳理,以便回望来路,展望去路。近年来,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正成为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应对翻译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但与当前欣欣向荣的翻译史研究相比,国内的翻译理论史研... 当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学术史梳理,以便回望来路,展望去路。近年来,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正成为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应对翻译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但与当前欣欣向荣的翻译史研究相比,国内的翻译理论史研究还较为薄弱。本研究聚焦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模式的元思考,尝试以翻译理论史的4个要素——译论、翻译实践、译论者和社会为构成性的“一体”,从内层——心理层和外层——社会层以及相对应的两个跨学科视角——发生认识论和知识社会学作为阐释性的“双层”,建构一个研究和撰写中国翻译理论史的“一体双层”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理论阐发和举例论证,最后对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提出几点建议,特别是提出建立一个译学分支学科——“译论思想史”的设想。本研究希望能为中国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研究模式方面的可能途径,助力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理论史 “一体双层”模式 心理建构 社会建构 译论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的国家视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东升 焦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2,共13页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既是语际实践,也是话语实践和政治实践。国家视点的译者主体可扩展为“国家—机构—译者共同体—个体译者”多位一体,译者属性与类型呈现出三维特征。国家视点的译者行为是以国家利益和国家价值的实现为导向的行为,个体译者行为与译者共同体行为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国家—共同体—个体译者”意志体间的密切联系。在文本、语言、行为和社会之外,引入国家视点,构建“语言—社会—国家”三维一体的译者行为批评模式,可为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者行为批评带来新启发,更好地实现国家翻译实践理论的批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视点 国家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批评 “语言—社会—国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神经机器翻译的软件缺陷自动修复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鹤玲 刘昱 韩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6,共12页
循环神经网络对于代码序列数据有着良好的处理能力,软件缺陷修复的补丁生成模型大多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实现.然而,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补丁生成模型在处理代码序列中长距离依赖问题时仍然具有局限性,其修复成功率和修复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 循环神经网络对于代码序列数据有着良好的处理能力,软件缺陷修复的补丁生成模型大多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实现.然而,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补丁生成模型在处理代码序列中长距离依赖问题时仍然具有局限性,其修复成功率和修复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神经机器翻译的软件缺陷自动修复方法(Self-attention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ased automatic software Repair,SNRepair).首先,为有效缓解源码中的未登录词问题,对数据集引入子词切分技术进行预处理;其次,为解决源代码中棘手的长距离依赖问题并更充分地利用局部信息,构建融合局部建模的Transformer程序补丁生成模型;然后,采用缺陷自动定位技术定位缺陷语句位置,利用参数优化后的Transformer补丁生成模型生成候选补丁;最后,运行测试用例验证候选补丁.在具有395个真实Java软件缺陷的Defects4J缺陷库上实验评估,结果表明SNRepair方法与对比方法比较,修复成功率和修复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缺陷自动修复 神经机器翻译 自注意力机制 子词切分 局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系统关键零部件识别的Z-ELECTRE-AISM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卫东 秦斌 +3 位作者 石正攀 韩林翀 高鹏 姚艳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42-4054,共13页
关键零部件的识别是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运维的基础。为客观准确地辨识关键零部件,提出将Z-选择与消去转换法(ELECTRE)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AISM)相结合的多属性决策算法。首先,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从零部件功能、结... 关键零部件的识别是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运维的基础。为客观准确地辨识关键零部件,提出将Z-选择与消去转换法(ELECTRE)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AISM)相结合的多属性决策算法。首先,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从零部件功能、结构、安全和经济属性4个维度,构建关键零部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属性值为语言型Z-数的信息应用于专家权重与各指标权重的计算;最后,融合Z-ELECTRE过程与AISM形成Z-ELECTRE-AISM方法,通过比较两个相互对抗的解释结构模型得到零部件重要程度排序,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空调系统关键零部件辨识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Z-ELECTRE-AISM方法较现有方法更具区分度,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精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零部件辨识 Z-数 选择与消去转换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 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音语义引导的语音分割方法
18
作者 高盛祥 杨尚龙 +2 位作者 余正涛 董凌 周国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2-1050,共9页
[目的]语音分割旨在将音频流或者较长的音频分割为短的音频片段,是语音翻译任务中的一个必要步骤.恰当的分割使音频段具有完整的语义,从而使语音翻译模型更关注句子完整的上下文信息,解码得到更优的翻译结果.[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语... [目的]语音分割旨在将音频流或者较长的音频分割为短的音频片段,是语音翻译任务中的一个必要步骤.恰当的分割使音频段具有完整的语义,从而使语音翻译模型更关注句子完整的上下文信息,解码得到更优的翻译结果.[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语音语义引导的语音分割方法,使用基于HuBERT的帧分类器对音频帧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音频帧是否为语音帧的概率,并使用ipDAC算法对音频进行递归切割,从而实现对音频的分割.[结果]本文方法在Must-C英语-越南语翻译数据集上的BLEU值上相较已有方法取得了0.6个百分点的提升.[结论]通过对比不同的分割方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证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少语音翻译模型在解码时的性能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翻译 语音分割 HuBERT预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翻译的转喻认知路径研究
19
作者 宫宇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4,F0003,共12页
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观,分析了转喻机制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转喻与源语的生成、解读及译文的构建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转喻生成关系所涉及的两种概念构型,即“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和组成部分之间的... 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观,分析了转喻机制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转喻与源语的生成、解读及译文的构建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转喻生成关系所涉及的两种概念构型,即“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和组成部分之间的指代”与“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不同部分之间的指代”,可以生成多样化的邻接关系,这在翻译过程中既有助于译者更好地解读原文,又可为译文的构建提供多种转喻加工方式。译者可凭借适切的邻接关系找到语际间具有“共享体认”关系的概念实体,这为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语言经济性和政治忠实性提供了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翻译 转喻 认知 理想化认知模型 邻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压缩模型和灵活架构的Transformer加速器设计
20
作者 姜小波 邓晗珂 +1 位作者 莫志杰 黎红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9-1088,共10页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模型具有优越的性能,设计专用的Transformer加速器能大幅提高推理性能以及降低推理功耗。Transformer模型复杂性包括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复杂性,其中结构上的复杂性导致不规则模型和规则硬件之间的失配,降低了...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模型具有优越的性能,设计专用的Transformer加速器能大幅提高推理性能以及降低推理功耗。Transformer模型复杂性包括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复杂性,其中结构上的复杂性导致不规则模型和规则硬件之间的失配,降低了模型映射到硬件的效率。目前的加速器研究主要聚焦在解决模型数量上的复杂性,但对如何解决模型结构上的复杂性研究得不多。该文首先提出规则压缩模型,降低模型的结构复杂度,提高模型和硬件的匹配度,提高模型映射到硬件的效率。接着提出一种硬件友好的模型压缩方法,采用规则的偏移对角权重剪枝方案和简化硬件量化推理逻辑。此外,提出一个高效灵活的硬件架构,包括一种以块为单元的权重固定脉动运算阵列,同时包括一种准分布的存储架构。该架构可以高效实现算法到运算阵列的映射,同时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效率和降低数据移动。实验结果表明,该文工作在性能损失极小的情况下实现93.75%的压缩率,在FPGA上实现的加速器可以高效处理压缩后的Transformer模型,相比于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能效分别提高了12.45倍和4.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音处理 TRANSFORMER 模型压缩 硬件加速器 机器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