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基质配比对茶树冬季扦插育苗的影响
1
作者 安丰轩 刘晓薇 +5 位作者 蒋琴杰 鲍遵宇 古能平 陈恩海 黄柳滢 刘迪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繁殖育苗的主要方法,然而影响茶树短穗扦插的因素很多。研究选择‘乌牛早’和‘云抗10号’短穗采取不同扦插基质开展冬季扦插试验,共设4种基质配比,分别为CK(黄壤土)、T1(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2)、...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繁殖育苗的主要方法,然而影响茶树短穗扦插的因素很多。研究选择‘乌牛早’和‘云抗10号’短穗采取不同扦插基质开展冬季扦插试验,共设4种基质配比,分别为CK(黄壤土)、T1(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2)、T2(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4)、T3(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8),旨在探讨不同基质配比对不同茶树品种冬季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两个茶树品种除根系活力外,成活率、生根率、根系生长及新梢生长情况各指标从高到低均表现为CK、T1、T3和T2处理,‘乌牛早’短穗扦插苗根系活力最高为T1,而‘云抗10号’的根系活力最大为T2。表明T1适合作为‘乌牛早’短穗扦插的基质,而T2适合作为‘云抗10号’短穗扦插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扦插 基质 根系活力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相关易栓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严紫嫣 苗芸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8,共7页
易栓症是由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分别或叠加作用下导致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倾向的病理状态。在肾移植中,患有易栓症的肾移植受者具有更高的血栓形成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和适当... 易栓症是由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分别或叠加作用下导致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倾向的病理状态。在肾移植中,患有易栓症的肾移植受者具有更高的血栓形成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和适当干预对肾移植相关易栓症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总结肾移植相关易栓症的流行病学、常见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相关易栓症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栓症 肾移植 遗传性易栓症 获得性易栓症 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势平衡的园林大树移植保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林 史田田 +1 位作者 王津 王青松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31-37,共7页
由于传统园林大树移植保活技术存在水分及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大树移植成活率下降。基于树势平衡原理的园林大树移植保活技术,可确定园林大树的移植时间为晚冬或初春;依据断根缩坨方式处理起挖前的大树根部,维持大树内部水分代谢的树... 由于传统园林大树移植保活技术存在水分及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大树移植成活率下降。基于树势平衡原理的园林大树移植保活技术,可确定园林大树的移植时间为晚冬或初春;依据断根缩坨方式处理起挖前的大树根部,维持大树内部水分代谢的树势平衡;以土球方式起挖大树,并利用全苗式修剪方式,修剪大树枝叶,维持大树地上和地下区域的树势平衡;采用吊图球法吊运大树至园林移植区域内进行栽植;以浇水、喷水、包裹树干的方式,养护管理园林内栽植的大树。试验结果表明,大树规格越大,移植成活率越低,且应用大树移植保活技术后,可显著提升大树移植成活率与园林美观性;园林大树移植半年及2年后,移植的大树叶绿素含量均较高,大树叶片、新生枝、干中与干基的含水率均较高,说明应用大树移植保活技术可提升园林大树移植的健康状态,具备较优的大树移植保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势平衡 园林大树移植 保活技术 断根缩坨 土球方式 吊图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继发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史月 姚艳红 +5 位作者 姚晶晶 刘志彬 张丽蕊 高峰 李晓宇 冯术青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观察对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继发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原发性M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继发于CAA的... 目的观察对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继发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原发性M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继发于CAA的MDS组12例、原发性MDS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NRM)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CAA进展为MDS的中位时间为120(72~180)个月。所有患者行allo-HSCT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6(3~79)个月。统计3年随访结果,继发于CAA的MDS组总生存率高于原发性MDS组(83.8%vs 45.0%,P=0.035),CIR低于原发性MDS组(16.7%vs 55.0%,P=0.021)。两组无事件生存率、NRM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继发于CAA的MDS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后的生存结局优于原发性MDS患者,早期行allo-HSCT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黎药血叶兰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优化研究
5
作者 陈耀丽 李奕佳 +3 位作者 钟云芳 杨泽秀 吴智彪 王亚沉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4期56-62,28,共8页
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隶属兰科血叶兰属,兼具药用、食用及观赏等多重价值,尤其在药食同源等保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培快繁是血叶兰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 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隶属兰科血叶兰属,兼具药用、食用及观赏等多重价值,尤其在药食同源等保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培快繁是血叶兰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状况是检验组培苗生产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移栽基质则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以泥炭土、珍珠岩和河沙3种基质配制不同的混合基质进行炼苗筛选,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血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150d后,血叶兰在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河沙=3∶1∶1下的成活率为(90.00±0.37)%,该处理株高159.67±24.10mm,茎粗6.39±0.97mm,叶数3.87±1.09片,叶宽22.29±3.09mm,叶长50.78±11.20mm,节间距32.78±3.49mm,鲜重生物量4.03±0.19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结果可为血叶兰组培苗的产业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组培苗 驯化移栽 基质 成活率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模式下2个树种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的表现研究
6
作者 严毅 金智伟 +3 位作者 杨利明 铁筱睿 李天禄 徐钡昌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30-33,39,共5页
为了解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模式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初期生长表现,在昆明市海口林场废弃磷矿山进行了2个树种、3种造林模式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极显著(P<0.01),华山松的造... 为了解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模式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初期生长表现,在昆明市海口林场废弃磷矿山进行了2个树种、3种造林模式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极显著(P<0.01),华山松的造林成活率(100%)远高于滇青冈(89.76%),2个树种纯林的保存率远大于混交林的保存率;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分生长量之间树高差异极显著(P<0.01)、地径生长量之间差异显著(0.01<P<0.05),滇青冈表现出较高的树高生长量(混交林30.83 cm,纯林17.10 cm),华山松树高生长量均不高(纯林0.64 cm、混交林0.52 cm);滇青冈纯林和混交林地径生长量表现适中(纯林0.64 cm、混交林0.52 cm),而华山松纯林和混交林地径生长量表现出两个极端(纯林0.83 cm、混交林0.47 cm);2个树种造林保存率与地径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生长量与地径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华山松和滇青冈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有很强的适应性,不同造林模式对造林成活指标和生长指标影响较大;综合多性状评价,滇青冈混交林成效最好,其次为华山松纯林、滇青冈纯林,华山松混交林成效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矿山迹地 植被修复 华山松 滇青冈 树高生长量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3种柳树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晨龙 韩艳英 叶彦辉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502-510,共9页
研究不同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3种柳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插穗的存活率、新生枝条长度、平均根长、生根数和生物量都有显著性影响。3种柳树插穗在混合土基质下的存活率均达到95%以上,在沙土... 研究不同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3种柳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对白柳、金丝柳和乌柳插穗的存活率、新生枝条长度、平均根长、生根数和生物量都有显著性影响。3种柳树插穗在混合土基质下的存活率均达到95%以上,在沙土基质下存活率最低,但沙土对3种柳树插穗生根平均根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3种柳树插穗在沙土基质下的生根情况相比较于其它两种基质更为优良,最高生根数可以达到15.2条。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基质下3种柳树的扦插繁殖情况,从而寻找3种柳树的较优的基质配置,为西藏白柳、金丝柳和乌柳的繁殖培育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种柳树 扦插 基质 成活率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组培苗移栽炼苗试验
8
作者 陈宜木 张万旗 +1 位作者 钟颖颖 周群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为提高三角梅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以′中闽1号′三角梅组培生根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炼苗时间、杀菌剂浓度、基质、生根液浓度对三角梅组培苗移植移栽成活率、新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炼苗时间、杀菌剂浓度、基质和生根液浓度... 为提高三角梅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以′中闽1号′三角梅组培生根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炼苗时间、杀菌剂浓度、基质、生根液浓度对三角梅组培苗移植移栽成活率、新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炼苗时间、杀菌剂浓度、基质和生根液浓度对三角梅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和新叶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三角梅组培苗′中闽1号′移栽的最佳处理组合为:三角梅组培苗移栽前进行强光闭瓶炼苗10 d,出瓶后清洗干净培养基、蘸ABT 1000倍液后栽植于泥炭土∶椰糠=4∶1的栽培基质中,管护期间每隔20 d喷洒1次1500倍液的异菌脲杀菌剂。研究结果可为三角梅组培苗工厂化育苗及移栽抚育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组培苗 移栽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移栽对山矾野生苗木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辉 朱旭华 +2 位作者 黄明文 周文彬 钟子龙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加快山矾资源恢复,以野生山矾幼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人工移栽和自然生长,以及移栽种植地的坡位对野生山矾苗木的存活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第三年的苗木存活率为92.22%,比不移栽自然生长的83.89%提高了8.33%,苗木的... 为加快山矾资源恢复,以野生山矾幼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人工移栽和自然生长,以及移栽种植地的坡位对野生山矾苗木的存活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第三年的苗木存活率为92.22%,比不移栽自然生长的83.89%提高了8.33%,苗木的平均侧枝数量达4.80个、地径1.61 cm、新梢41.05 cm,比自然生长的侧枝数量增加了134.15%,地径粗度增加了65.98%,新梢生长量增加了44.54%。种植在山体上坡位的当年苗木存活率相比中、下坡位减少了4.20%、6.20%,侧枝数量减少了1.17个和2.00个,地径粗度减少了0.10 cm和0.30 cm,新梢长度减少了7.90 cm和10.37 cm,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山矾野生苗木经人工移栽后存活率得到提高,促进了生长,移栽坡位宜选择下坡位,其次为中坡位。研究结果对加快山矾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山矾资源保护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矾 野生苗木 人工移栽 存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柳树无性系生物学特性对比试验
10
作者 崔长健 肖杰 +1 位作者 翟禹涵 赵凌全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33-35,46,共4页
对齐齐哈尔适生的4种无性系垂柳(CL14、CL26、CL21、CL17)1年生苗的物候、株高、形态特征、成活率及繁殖率进行了观测研究,分析4种垂柳无性系1年生苗木物候期及生长节律,结果表明:4个柳树无性系均在4月上中旬芽开始膨大,4月下旬芽开放,... 对齐齐哈尔适生的4种无性系垂柳(CL14、CL26、CL21、CL17)1年生苗的物候、株高、形态特征、成活率及繁殖率进行了观测研究,分析4种垂柳无性系1年生苗木物候期及生长节律,结果表明:4个柳树无性系均在4月上中旬芽开始膨大,4月下旬芽开放,速生期为7—8月,9月下旬生长基本停止,叶变色期为9月中旬,落叶期为10月中旬;CL26当年生扦插苗平均高1.50 m,分别比对照品种CL14和CL21大3.4%和22.4%,1年生苗期CL26株高生长与CL14有显著差异,与CL21有极显著差异。CL26苗期树高生长出现3个高峰,在垂柳生长速生关键期加强水肥管理,可促进苗木快速生长;CL14、CL26的成活率均为95%,CL21和CL17的成活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物候期 生长节律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木荷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建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74-77,共4页
为快速建成高质量木荷防火林带,本研究以木荷人工林带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了不同造林抚育方式下木荷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和胸径等数据,分析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木荷林生长的影响,核算不同造林抚育方式的资金投入并进行比较,为木荷防... 为快速建成高质量木荷防火林带,本研究以木荷人工林带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了不同造林抚育方式下木荷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和胸径等数据,分析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木荷林生长的影响,核算不同造林抚育方式的资金投入并进行比较,为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处理Ⅰ和处理Ⅱ苗木成活率更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栽植3年,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木荷苗木保存率更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栽植7年,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木荷苗木胸径和树高均更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造林抚育处理方式苗木费相同,处理Ⅰ的人工费和肥料费投入相对较高。结合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木荷林生长的影响,选择处理Ⅱ营造木荷防火林带较为适宜,即全面劈除杂灌并块状铲草,不残留针叶树;挖小穴(50 cm×40 cm×30 cm),每穴施45%氯基复合肥250 g,苗木打浆;第2年全面劈除杂灌,块状扩穴,每株施45%氯基复合肥250 g;第3年全面劈除杂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造林抚育 成活率 树高 经济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栝楼主栽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2
作者 韩飘 储转南 +3 位作者 彭星星 熊瑞 梁华 李卫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27-31,共5页
以栝楼的3个主栽品种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组培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皖蒌9号和皖蒌17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一致,分别为MS+0.2 mg/L 6-BA+0.15 m... 以栝楼的3个主栽品种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组培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皖蒌9号和皖蒌17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一致,分别为MS+0.2 mg/L 6-BA+0.15 mg/L IAA和MS+0.5 mg/L IBA+0.05 mg/L NAA;皖蒌20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0.2 mg/L 6-BA+0.05 mg/L IAA和MS+0.2 mg/L IBA+0.30 mg/L NAA。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34%、90.56%和9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组织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移栽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乔木全冠苗移植
13
作者 卢艺菲 王陀陀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9期50-51,共2页
结合多年项目应用实践,找出影响珠三角地区乔木全冠苗移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移植苗木成活率,针对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不断探究技术提升,总结出土球及断根处理、乔木植株叶片抗蒸腾、安全运输、种养管理等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及保证... 结合多年项目应用实践,找出影响珠三角地区乔木全冠苗移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移植苗木成活率,针对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不断探究技术提升,总结出土球及断根处理、乔木植株叶片抗蒸腾、安全运输、种养管理等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及保证成景效果的方法措施,以期对全冠移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乔木全冠苗 移植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高寒地区大型白桦树反季节栽植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鹏 沈围刚 +2 位作者 李健 裴仲勋 赵发强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本工程为冬奥核心区重点工程,按工期要求,大型白桦树需反季节栽植,但反季节栽植成活率低。为提高成活率,选用正常季节提前囤苗、反季节移栽的方法。通过休眠期预选囤苗,在坝上高寒地区实施大型白桦树反季栽植,可以提高白桦成活率,减少... 本工程为冬奥核心区重点工程,按工期要求,大型白桦树需反季节栽植,但反季节栽植成活率低。为提高成活率,选用正常季节提前囤苗、反季节移栽的方法。通过休眠期预选囤苗,在坝上高寒地区实施大型白桦树反季栽植,可以提高白桦成活率,减少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型丛生白桦树生长周期至少在十年以上,降低白桦树死亡率,避免了生态资源浪费,同时保证了工程项目景观效果,也为同类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白桦树 成活率 反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箬竹母竹和鞭段育苗效果分析
15
作者 范伟青 石兴华 +5 位作者 黄明文 蓝本宽 毕雅莹 潘军 曾剑 钟子龙 《竹子学报》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目的】揭示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母竹和鞭段育苗对育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探索阔叶箬竹有效的无性繁育技术,为阔叶箬竹推广应用提供优质种苗。【方法】以阔叶箬竹母竹移栽和鞭段移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母竹不同留枝节数(1... 【目的】揭示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母竹和鞭段育苗对育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探索阔叶箬竹有效的无性繁育技术,为阔叶箬竹推广应用提供优质种苗。【方法】以阔叶箬竹母竹移栽和鞭段移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母竹不同留枝节数(1、2、3、4、自然株)和不同鞭段长度(30、40、50 cm)繁育的存活率、新竹数量和基径粗度的差异。【结果】随着留枝节数的增多,母竹移栽存活率逐渐降低,3节枝成活率87.4%,4节枝成活率83%处于造林技术标准的临界点,但新竹数量和基径逐渐增大,3~4个节枝新竹数量达2.5株以上,新竹基径达0.87 cm以上。鞭段长度在30~50 cm之间新竹数量和基径粗度没有明显变化,成活率40、50 cm的明显高于30 cm的。【结论】采用留养3~4个节枝的母竹和长度为40~50 cm的鞭段进行阔叶箬竹无性繁育均可以取得较好的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箬竹 母竹移栽 鞭段移栽 成活率 新竹数量 新竹基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杉在鲁南地区引种移栽试验研究
16
作者 袁涛 邢亚萍 +1 位作者 孟凡松 李路文 《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种间杂交良种,有突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引进邻近地区江苏等地中山杉良株在鲁南地区连续多年观察物候期,开展异地栽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季解冻后,移栽...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种间杂交良种,有突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引进邻近地区江苏等地中山杉良株在鲁南地区连续多年观察物候期,开展异地栽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季解冻后,移栽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2月20日前后是鲁南地区最适宜时间。在生根粉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沙壤地成活率(95.67%)高于粘壤地和棕壤地成活率(92.67%和87.00%);沙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45μg/kg,粘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7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杉 引种 移栽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西县连翘移栽时间和定植密度的选择
17
作者 贺彩霞 毛正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时间连翘幼苗成活率和不同定植密度连翘青翘鲜果的产量,得出适合陇西县连翘移栽的最佳时间为春季3月中旬—4月中旬,移栽平均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连翘定植幼树期(3~6年)应选择株距为1.5 m,行距为2.0 m,密度为222株/667 m^... 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时间连翘幼苗成活率和不同定植密度连翘青翘鲜果的产量,得出适合陇西县连翘移栽的最佳时间为春季3月中旬—4月中旬,移栽平均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连翘定植幼树期(3~6年)应选择株距为1.5 m,行距为2.0 m,密度为222株/667 m^(2),进入盛果期(7~8年)后需要减小定植密度,将连翘株距变为2.0 m,行距变为3.0 m,密度变为111株/667 m^(2),即可保证连翘的丰产和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移栽时间 定植密度 成活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木地肤成活率及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林盛锐 艾比布拉·伊马木 +2 位作者 李陆斌 孙朝宏 哈里木拉提·努热合买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65-68,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木地肤的种植方式,设置撒播、裸根苗移栽和穴盘苗移栽3个处理,研究其对木地肤成活率、冠幅、分枝数、株高、生长速率、产量和幼苗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中,穴盘苗移栽的成活率、单株鲜草产量、单株干草产量、单... 为筛选出适宜木地肤的种植方式,设置撒播、裸根苗移栽和穴盘苗移栽3个处理,研究其对木地肤成活率、冠幅、分枝数、株高、生长速率、产量和幼苗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中,穴盘苗移栽的成活率、单株鲜草产量、单株干草产量、单株种子产量和幼苗密度均取得最高值,分别为60.40%、206.10 g、125.72 g、50.81 g、203.67株/m^(2);冠幅、分枝数也最高。说明穴盘苗移栽是木地肤最佳种植方式,更有利于建植群落,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地肤 种植方式 直播 移栽 成活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大树移植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红星 王飞 巩雪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西北地区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与步骤。以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绿化为例,进行了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案例分析,并对大树移植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树移植 西北地区 园林绿化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藻移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栋 张沛东 +2 位作者 张秀梅 柳杰 曾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探索适宜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移植修复方法,2008年10~11月,利用沉子法、枚钉法、直插法、夹苗法和整理箱法,在山东荣成俚岛近岸海域进行了大叶藻移植试验,监测了移植后1个月内大叶藻的生长、存活与渗透压的变化,比较了天然大叶... 为探索适宜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移植修复方法,2008年10~11月,利用沉子法、枚钉法、直插法、夹苗法和整理箱法,在山东荣成俚岛近岸海域进行了大叶藻移植试验,监测了移植后1个月内大叶藻的生长、存活与渗透压的变化,比较了天然大叶藻和移植大叶藻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移植海区主要环境因子与大叶藻生长与存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种移植方法大叶藻的平均存活率为沉子法(100%)>枚钉法(86.7%)>直插法(66.7%)>夹苗法(20%)>整理箱法(0%);移植大叶藻的平均绝对生长率为沉子法(0.358 cm/d)>直插法(0.242 cm/d)>对照组(0.211 cm/d)>枚钉法(0.083 cm/d)>夹苗法(0.067 cm/d);与天然大叶藻相比,移植后大叶藻根的渗透压显著升高,而茎和叶的渗透压则显著降低(P<0.01);移植后大叶藻的生长与存活和移植海区水流、光照、底质等主要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研发适宜的低成本大叶藻受损生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移植 存活率 绝对生长率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