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永敢 赵娟 +3 位作者 张玉洁 吴婷 吴孝兵 郑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64-5574,共11页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和Csp6I对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00个白色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其分为324个OTUs,并对38个优势OTUs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包括alpha、beta、gamma、detla亚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等11类细菌,此外还包含了3个未归类的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7.34%和14.36%,其中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和Arthrobacter sp.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根际土壤 细菌 多样性 ARD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与日本牡丹杂交试验
2
作者 唐英 王忠斌 +2 位作者 方亮媛 邢震 许建昌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我国9个牡丹原生种之一,为西藏特有植物。挖掘大花黄牡丹的基因潜能,筛选优质杂交父本,可为进一步培育株型高大的黄色系牡丹新品种提供实践依据。以大花黄牡丹为母本,‘皇嘉门’('Kokamon')、‘... 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我国9个牡丹原生种之一,为西藏特有植物。挖掘大花黄牡丹的基因潜能,筛选优质杂交父本,可为进一步培育株型高大的黄色系牡丹新品种提供实践依据。以大花黄牡丹为母本,‘皇嘉门’('Kokamon')、‘芳纪’('Hoki')、‘岛大臣’('Shimadaijin')、‘日暮’('Higurashi')、‘新日月锦’('Shin-jitsugetu')、‘八千代椿’('Yachiyotsubaki')和‘花竞’('Hanakisoi')7个日本牡丹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测定结实率、饱满种子率和出苗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从109朵杂交授粉花朵中,获得杂交种子219粒,饱满种子22粒,出苗10株,平均结实率为13.61%,平均饱满种子率为10.05%,平均出苗率为4.57%。7个日本牡丹品种与大花黄牡丹杂交均具有一定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为‘新日月锦’>‘皇嘉门’>‘八千代椿’>‘岛大臣’>‘花竞’>‘芳纪’>‘日暮’。结合结实率和出苗率,以‘新日月锦’和‘八千代椿’2个品种为父本,杂交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大花黄牡丹 日本牡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13个牡丹品种耐热性评价
3
作者 余昕 陈法志 +3 位作者 刘忠 陈志伟 戢小梅 李秀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13个牡丹品种的LT50为51.31~59.73℃,其中B24的LT50最高,为59.73℃,而海黄的LT50最低,为51.31℃。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13个牡丹品种分为3个类群,B24、太平红、B10、凤丹荷和凤丹白属于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7.70℃;香玉、莲鹤、五星玉、岛锦和垫江红属于中度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6.32℃;ZB1、泼墨紫和海黄属于不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细胞伤害率 LOGISTIC方程 高温半致死温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栽培品种群花粉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秋生 万卉敏 +1 位作者 孙俊娅 龚双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994;王伏雄,1995;赵先贵等,1999;冯立国等,2007;周兰英等,2008)。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36个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和日本牡丹品种群的花粉形态,为优良品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选择提供孢粉学依据,并通过对牡丹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器官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建立牡丹花粉形态的量化指标,探讨其与品种演化、分类的关系,进行品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品种群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文娟 成仿云 +1 位作者 于晓南 汪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GA3) 生根粉(ABT) 牡丹 促成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与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雪梅 成仿云 +3 位作者 唐立红 朱月 袁军辉 鞠志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0,共7页
从甘肃兰州引入赤峰地区紫斑牡丹11个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和5年生实生苗,进行了3年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并与中原牡丹‘洛阳红’对比,开展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能够适应赤峰地区的气候环境,经适当防寒后能够正常露地越冬生... 从甘肃兰州引入赤峰地区紫斑牡丹11个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和5年生实生苗,进行了3年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并与中原牡丹‘洛阳红’对比,开展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能够适应赤峰地区的气候环境,经适当防寒后能够正常露地越冬生长,其生长量从引种后第2年迅速增加,第3年除个别品种外均能正常开花,与原产地相比,萌动期(3月末至4月中旬)晚近1个月,开花期(5月中下旬)晚20d左右,从萌动至开花时间缩短,休眠期(11月上旬至次年3月末、4月中旬)明显加长;2)紫斑牡丹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与抗寒性关联,可作为鉴别品种抗寒性的解剖学指标;3)紫斑牡丹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升高,电导率低的品种抗寒性强;4)紫斑牡丹的适应性与抗寒性均较中原牡丹‘洛阳红’强,但明显存在品种差异,供试品种适应性与抗寒性依次为‘蓝荷’>‘玫瑰红’>‘紫冠玉珠’>‘青春’>‘紫楼闪金’>‘桃花三转’>‘玉瓣绣球’>‘高原圣火’>‘和平莲’>‘雪里藏金’>‘红莲’>‘洛阳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引种 适应性 抗寒性 赤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遮荫改善大田牡丹叶片光合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郑国生 何秀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2,共6页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羧化效率(C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观量子效率(AQY)中午降低,下午逐渐回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荧光Fm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与夏季自然光下相比,夏季遮荫处理(遮光50%)的牡丹叶片Pn、AQY、CE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叶温(tl)降低;Fv/Fm和Fm中午下降幅度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下,牡丹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发生了可逆失活,PSⅡ功能下调,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明显发生,遮荫可减轻光抑制,改善光合功能以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光合作用 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 遮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技术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军娥 巩振辉 李新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2-286,共5页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2,4-D 2.0 mg/L+6-BA1.0 mg/L+NAA1.0 mg/L+TDZ0.5 mg/L+CH300 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最佳激素组合:2,4-D 0.25 mg/L+TDZ 0.5 mg/L;继代周期以愈伤组织接种30 d为宜;不定芽在IBA浓度为2.0 mg/L时生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愈伤组织 诱导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凤丹白’为母本的杂交及其育种潜力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韩欣 成仿云 +4 位作者 肖佳佳 王越岚 张栋 王莹 钟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508粒杂交种子。结果表明:1)‘凤丹白’自然授粉结实率高(19.13粒/朵),且明显高于自花授粉结实率(0.4粒/朵),属于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凤丹白’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紫斑牡丹杂交结实率(18.44、23.84、26.62粒/朵)均较高,表明‘凤丹白’的杂交亲和性较强;3)结实率受父本花型影响,皇冠型最低(10.42粒/朵)且与其他花型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与雄蕊高度瓣化而花粉减少且生活力下降有关;4)‘凤丹白’与‘贵妃插翠’‘黑龙锦’等39个品种杂交结实率(33.33、35.89粒/朵等)高于其自然授粉结实率,对提高油用牡丹种子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总之,‘凤丹白’的育性强、亲和性高,是一种育种潜力巨大的优良牡丹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白’ 牡丹 杂交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群体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庞利铮 成仿云 +2 位作者 钟原 蔡长福 崔虎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10个分类性状变异类型丰富,表型变异在紫斑牡丹中具有代表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枝芽性状和叶片长度是主要的性状变异,表型变异在群体内分布均匀、无明显层次结构,但性状间存在不同层次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该群体是进行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研究的理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关联分析 关联群体 表型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WD40类转录因子基因PsWD40-1和PsWD40-2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超 高树林 +2 位作者 杜丹妮 吴凡 董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利用已构建的牡丹‘洛阳红’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2个与植物花青素苷合成WD40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sWD40-1和PsWD40-2。利用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sWD40-1和PsWD40-2最大阅读框(OR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 利用已构建的牡丹‘洛阳红’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2个与植物花青素苷合成WD40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sWD40-1和PsWD40-2。利用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sWD40-1和PsWD40-2最大阅读框(OR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果表明PsWD40-1序列包含一个1 035 bp的ORF,编码一个344 aa的肽链;PsWD40-2序列包含一个1 032 bp的ORF,编码一个343 aa的肽链。牡丹PsWD40-1和PsWD40-2基因推测所编码蛋白序列均具有典型的WD40结构域。PsWD40-1蛋白序列与葡萄VvWDR2相似性为96%,PsWD40-2蛋白序列与葡萄VvWDR1相似性为87%。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sWD40-1与葡萄VvWDR2、拟南芥AtAN11、陆地棉GhTTG2等序列聚在MP1分支,而PsWD40-2与葡萄VvWDR1、矮牵牛PhAN11、紫苏PfWD40等序列聚在另一分支TTG1/PAC1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青素苷合成 调节基因 WD4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参与低温诱导的牡丹内休眠解除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玉喜 张文超 +3 位作者 李玉娥 刘春英 郑国生 盖树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为明确在花芽内休眠进程中牡丹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与内源GA3含量的相关性,以454测序筛选到的PsGA20ox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基础,经RACE扩增和序列拼接后得到1 391 bp全长cDNA序列,包括16 bp 5'UTR区,212 bp 3'UTR区,17 bp的... 为明确在花芽内休眠进程中牡丹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与内源GA3含量的相关性,以454测序筛选到的PsGA20ox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基础,经RACE扩增和序列拼接后得到1 391 bp全长cDNA序列,包括16 bp 5'UTR区,212 bp 3'UTR区,17 bp的PolyA和1 146 bp编码区,编码区编码381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PsGA20ox与杨树GA20ox同源性最高,为77.6%。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内休眠的前期阶段,PsGA20ox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低温处理天数增加而升高,低温处理14 d时PsGA20ox基因表达量最高。酶联免疫反应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的牡丹花芽内源GA3的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sGA20ox基因表达模式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在鲁荷红休眠解除过程中PsGA20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内源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低温累积可诱导PsGA20ox基因的表达,PsGA20ox基因通过调节内源赤霉素含量促进花芽休眠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PsGA20ox基因 内源赤霉素 低温 内休眠解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会超 郭丽娟 贾文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39-3042,共4页
从牡丹休眠与解除、催花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开展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牡丹 花期调控 休眠 催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皖两地牡丹的栽培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艳伟 范义荣 +2 位作者 郭晨瑛 范庆君 张庆宝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5-841,共7页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牡丹 浙皖地区 资源分布 栽培应用 品种资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牡丹花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萍 常云霞 +4 位作者 丁义峰 韩德果 赵乐 徐克东 刘海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4-776,共3页
在牡丹花绿蕾期全株喷洒0.2、0.5和0.8 mmol·L-1的亚精胺(Spd)水溶液,其中0.2和0.5 mmol·L-1的Spd溶液使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以0.2 ... 在牡丹花绿蕾期全株喷洒0.2、0.5和0.8 mmol·L-1的亚精胺(Spd)水溶液,其中0.2和0.5 mmol·L-1的Spd溶液使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以0.2 mmol·L-1Spd的处理效果较好;而0.8 mmol·L-1Spd溶液处理降低了花瓣SOD活性,并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亚精胺(Spd)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天彭牡丹(红丹兰、丹景红)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甘娜 陈其兵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3-56,共4页
施用氮肥是天彭牡丹栽培过程中养分调节的重要环节。以红丹兰和丹景红为供试材料,研究外源施氮CK(对照,不施尿素)、N1(施尿素1.4 g/盆)、N2(施尿素2.8 g/盆)对其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丹兰和丹景红植物株高、冠幅、叶柄和顶小叶... 施用氮肥是天彭牡丹栽培过程中养分调节的重要环节。以红丹兰和丹景红为供试材料,研究外源施氮CK(对照,不施尿素)、N1(施尿素1.4 g/盆)、N2(施尿素2.8 g/盆)对其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丹兰和丹景红植物株高、冠幅、叶柄和顶小叶面积均显著增加,表现为N2>N1>CK。除营养生长外,适当增加氮肥(N1)可以显著提高天彭牡丹花朵大小,延长花期,增加牡丹的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彭牡丹 红丹兰 丹景红 形态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牡丹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德 李露 +1 位作者 薛淑静 方祥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97-4100,共4页
探讨了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方向,综述了牡丹花、牡丹子油和牡丹子饼粕等的品质特性与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为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综合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牡丹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30
18
作者 樊金玲 朱文学 +1 位作者 沈军卫 陶冠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7-371,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5-O-二葡萄糖苷;比较了六个牡丹品种的花色苷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色苷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遮阴对凤丹白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汤正辉 沈植国 +1 位作者 丁鑫 程建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凤丹白(牡丹)苗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自然光照条件下,凤丹白苗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凤丹白(牡丹)苗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自然光照条件下,凤丹白苗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遮阴处理;当年生苗遮阴7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2年生苗遮阴6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自然光照条件下,2年生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高于1年生苗。经过遮阴处理的F_v/F_m均显著高于全光照植株。试验结果说明:夏季大田中午强光、高温条件下,凤丹白幼苗光合作用受光抑制显著,遮阴可有效减轻光抑制,综合比较各参数可知,遮阴60%最适合凤丹白播种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白(牡丹) 苗期 遮阴 光合特性 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40个引入的牡丹品种观赏价值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艳梅 段琳 +1 位作者 杨瑞娟 杨英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78-3982,共5页
在建立了洛阳市引入的40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选取花径、花色、花型等13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阁、海黄、皇嘉门、岛锦、白神、白王狮子和... 在建立了洛阳市引入的40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选取花径、花色、花型等13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阁、海黄、皇嘉门、岛锦、白神、白王狮子和五大洲等品种的观赏价值极高,寓所樱、八千代椿、群乌、时雨云等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该模型为牡丹品种在洛阳市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观赏价值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