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 |
张永敢
赵娟
张玉洁
吴婷
吴孝兵
郑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
2
|
基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13个牡丹品种耐热性评价 |
余昕
陈法志
刘忠
陈志伟
戢小梅
李秀丽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
0 |
|
|
3
|
牡丹栽培品种群花粉形态的比较 |
杨秋生
万卉敏
孙俊娅
龚双军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
4
|
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
张文娟
成仿云
于晓南
汪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
5
|
夏季遮荫改善大田牡丹叶片光合功能的研究 |
郑国生
何秀丽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6
|
|
|
6
|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
刘会超
郭丽娟
贾文庆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
7
|
牡丹WD40类转录因子基因PsWD40-1和PsWD40-2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
张超
高树林
杜丹妮
吴凡
董丽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8
|
浙皖两地牡丹的栽培及应用现状 |
郑艳伟
范义荣
郭晨瑛
范庆君
张庆宝
|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9
|
油用牡丹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杨德
李露
薛淑静
方祥亮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
7
|
|
|
10
|
洛阳市40个引入的牡丹品种观赏价值评价 |
李艳梅
段琳
杨瑞娟
杨英军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
9
|
|
|
11
|
亚精胺对牡丹花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刘萍
常云霞
丁义峰
韩德果
赵乐
徐克东
刘海英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2
|
施氮对天彭牡丹(红丹兰、丹景红)形态特征的影响 |
甘娜
陈其兵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13
|
H_2O_2对牡丹愈伤组织分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贺丹
毛仓仓
陈颖
王政
何松林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
4
|
|
|
14
|
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现状分析及健康发展的建议 |
许淼
仝铸
孙中海
何秀娟
赵天宇
冷英
邱文明
徐育海
肖翠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
2
|
|
|
15
|
土壤pH对三个牡丹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
王莉莉
阿日文
孙晓刚
郭太君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
4
|
|
|
16
|
三个紫斑牡丹新品种 |
成仿云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17
|
秋季次开花的牡丹新品种‘傲霜’ |
成仿云
赵第轩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8
|
牡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生化指标研究 |
贾小平
孔祥生
范凤平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9
|
不同牡丹品种群组合引种武汉的花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韩艳妮
刘艳玲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
2
|
|
|
20
|
不同基质对无土盆栽牡丹花径的影响 |
张述景
智利红
许文营
李亚静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