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通商口岸儿童游戏场与儿童游憩研究
1
作者 张亦弛 秦晴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在儿童游戏场国际发展史中,中国的儿童游戏场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各国因解决自身城市问题而出现的儿童游戏场不同,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欧美风景园林思想与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碰撞。旨在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上海、... 在儿童游戏场国际发展史中,中国的儿童游戏场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各国因解决自身城市问题而出现的儿童游戏场不同,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欧美风景园林思想与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碰撞。旨在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上海、天津和广州3个近代中国最重要通商口岸内儿童游戏场的发展历程,以期考察中国儿童游戏场和儿童游憩观念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在20世纪前,这些通商口岸的儿童常被视为“缩小的成人”,并采取成人的休闲活动进行游憩;而随着“安全”“教育”“体育”等欧美思潮在20世纪的传播,这些城市的儿童游戏场也先后引入了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增长见闻的图书馆及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等一系列游乐设施,并衍发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和社交需求等一系列休憩功能,使得儿童游戏场成为功能复合的特色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城市居民提升了对于儿童游憩重要性的认知,将儿童游戏场视为能够培养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游戏场 儿童游憩 儿童发展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一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40,共8页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一批城市被强行开埠通商,由此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使这些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城市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农业时代的城市向工业时代的城市转型。
关键词 开埠通商 城市 早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95,共8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 ,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 ,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 ,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 ,应...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 ,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 ,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 ,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 ,应对涉及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历史的既有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分析评价 ,强调历史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实证”与“描述”的方法 ,提出自开商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学术问题 ,以期构筑一个框架来支撑和规范正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自开商埠 通商口岸 历史研究 条约口岸 综述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商口岸体系的形成与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基于人口史的考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24,共9页
近代城市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传统政区的深入探讨。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通商口岸体系与以北京为代表的传统政区体系分庭抗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性写照。通商口岸体系形成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说,应... 近代城市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传统政区的深入探讨。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通商口岸体系与以北京为代表的传统政区体系分庭抗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性写照。通商口岸体系形成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说,应是城市体系的“近代化”,而不是所谓的“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体系 城市体系 人口史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外部市场研究——以近代福州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水海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关于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研究,学界一般强调开埠通商后外部国际市场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着重关注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的有效互动。然而,从长时期的角度来看,近代口岸城市的发展是与其参与海洋亚洲的建构息息相关的。以福州为例... 关于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研究,学界一般强调开埠通商后外部国际市场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着重关注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的有效互动。然而,从长时期的角度来看,近代口岸城市的发展是与其参与海洋亚洲的建构息息相关的。以福州为例,长久以来,借着亚洲内部的贸易关系,琉球与台湾成为福州城市与港口发展最深刻的历史记忆。然而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开埠通商,与更大的国际市场建立联系,福州的发展反而形成了一种偏离。在丧失传统亚洲外部市场之后,福州及其腹地都被迫转向"内在",表现出极大的内向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城市 外部市场 近代福州 海洋亚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口通商时期的银元风潮与近代中国金融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日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7,共10页
五口通商时期的银元风潮,是这一时期金融风潮的核心问题。它的产生与解决是中外有关各方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博弈的结果。外国中小洋行,大洋行与外国银行,中国钱庄,中国贸易商等中外商人,以及中国、美国、英国等国有关当局都卷入了这场风... 五口通商时期的银元风潮,是这一时期金融风潮的核心问题。它的产生与解决是中外有关各方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博弈的结果。外国中小洋行,大洋行与外国银行,中国钱庄,中国贸易商等中外商人,以及中国、美国、英国等国有关当局都卷入了这场风波。他们从不同的利益角度提出了银元改革的主张。银元问题的解决,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一件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口通商 银元 近代中国 金融风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与清末民初汉口的城市生活 被引量:5
7
作者 方秋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自来水的使用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而且积极促进了汉口城市消防、社会组织、城市居家卫生乃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在汉口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自来水 清末民初 汉口 城市社会发展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进述论
8
作者 戴鞍钢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
前近代的中国社会,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并无质的差异,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鸦片战争后,这种局面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受到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直接或间接辐射的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支... 前近代的中国社会,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并无质的差异,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鸦片战争后,这种局面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受到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直接或间接辐射的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支撑和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变革。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符合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要求,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明显制约了这种关系的地域范围和实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城乡经济关系 农村经济 通商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近代化动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忠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近代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 (主要指南通、无锡、常州 )的发展是由几种力量所推动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长江下游区域市场化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商业化 ;近代工业的兴起等。前三种力量是外部推动力 ,后两种是内部推动力 ... 近代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 (主要指南通、无锡、常州 )的发展是由几种力量所推动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长江下游区域市场化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商业化 ;近代工业的兴起等。前三种力量是外部推动力 ,后两种是内部推动力 ,有关城市的近代化是内、外部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其中工业化、商业化动力决定了近代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的性质——近代工商业城市 ,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则是这类城市近代化动力中最关键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 近代化 发展动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区域市场化 商业化 工业化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竹枝词看条约口岸知识者民族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07,154-155,共7页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洋"等涉及民族观念词汇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则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这批条约口岸知识者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如何由直呼为"夷",到"夷""洋"混用,再到去"夷"用"洋",表达出自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心境,由此也可看到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嬗变的一个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竹枝词 晚清民初 条约口岸 知识者 民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