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ation of chlorine and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of algae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志刚 陈卫 +1 位作者 李磊 曹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979-984,共6页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MIEX) for the treatment of Hongze Lake water in China was evaluated, The kinetic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removal at various MIEX doses and contact tim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MIEX) for the treatment of Hongze Lake water in China was evaluated, The kinetic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removal at various MIEX doses and contact time, multiple-loading experiments, impacts of MIEX prior to coagulation on coagulant demand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of MIEX, pre-chlorination and coag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Kinetic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80% UV254 and 67%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from raw water can be removed by the use of MIEX alone. 94% sulfate, 69% nitrate and 98% bromide removals are obtained after the first use of MIEX in multiple-loading experim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MIEX can be loaded up to 1 250 bed volume (BV, volume ratio of tested water to resin) or more without saturation when regarding organics removal as a target. MIEX can remove organics to a greater extend than coagulation and lower the coagulant demand when combining with coagulation. Chlorin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IEX can remove 57% chlorine demand and 77%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for raw water. Pre-chlorination followed by MIEX and coagulation can give additional organic and THMFP remova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EX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solve thc problem algae re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natural organic matter pre-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LG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材料除磷研究综述
2
作者 翟俊 何文韬 刘文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威胁着饮用水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水体中磷(以磷酸盐为主)的过量排放是引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特别是磷酸盐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锰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磷酸盐去除潜力,但目前缺...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威胁着饮用水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水体中磷(以磷酸盐为主)的过量排放是引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特别是磷酸盐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锰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磷酸盐去除潜力,但目前缺乏对其系统性的归纳,是一种没有得到重视的金属基材料。对锰基材料在磷酸盐去除领域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锰氧化物发展到混合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金属-载体复合材料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等,同时,电辅助吸附法、等离子体法等新兴方法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能力。综述了不同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效果与机理,并对不同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从提高pHpzc或加强静电效应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强化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方法;基于现有研究内容,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锰基材料去除磷酸盐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锰基材料 吸附 饮用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厂消毒中微塑料的赋存、去除及潜在风险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思凯 刘沅鑫 +7 位作者 梁越 刘聪 李家杰 陈士凌 陈曦 吕露 李北雁 余薇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08-2219,共12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厂消毒工艺中微塑料(MPs)的赋存特征和丰度情况,分析了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对MPs的去除效果,并深入探讨了MPs的存在对消毒的影响及其二次污染.结果发现,不同水厂消毒中MPs丰度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以纤维、碎片形状存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厂消毒工艺中微塑料(MPs)的赋存特征和丰度情况,分析了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对MPs的去除效果,并深入探讨了MPs的存在对消毒的影响及其二次污染.结果发现,不同水厂消毒中MPs丰度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以纤维、碎片形状存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为主,粒径大部分小于1.0mm,颜色多呈黑白和透明.氯消毒单元去除率在0~71.38%,但在部分水厂的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后,MPs丰度反而上升.消毒工艺对MPs的去除机制仍有待研究.此外,其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MP-DOM)在氯消毒过程中生成三氯甲烷的潜能(THMFP)最高可达453.3μg/mg,高于典型水生天然有机物和藻类有机物的生成潜力,显示出更大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处理消毒 去除效果 灭菌影响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微滤膜预处理技术膜污染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惠 程丽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微滤膜技术因过滤精度高、滤速快、操作压力低等特点,在高品质饮用水生产中作为纳滤的预处理工艺逐渐得到应用,但膜污染一直是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生产性微滤-纳滤双膜法饮用水处理工艺试验,通过特征污染物... 微滤膜技术因过滤精度高、滤速快、操作压力低等特点,在高品质饮用水生产中作为纳滤的预处理工艺逐渐得到应用,但膜污染一直是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生产性微滤-纳滤双膜法饮用水处理工艺试验,通过特征污染物截留能力与膜解剖表征分析,对微滤膜的膜污染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行初期,膜污染主要为微滤膜的机械截留作用以及驱动压力作用,导致原水中的颗粒性污染物在膜表面发生中间/完全孔堵,形成松散堆积的滤饼层;后期因滤饼层的形成促进了有机污染、生物污染以及结垢性污染的形成与发展,最终造成了致密性膜污染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为微滤膜处理单元的膜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微滤 膜解剖 膜污染 膜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草甘膦、氨甲基膦酸、高氯酸盐和5种消毒副产物的含量
5
作者 徐广洲 韩进 +3 位作者 张美 李晓芸 晁建磊 刘华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0-986,共7页
为实现生活饮用水中草甘膦(GLY)、氨甲基膦酸、高氯酸盐(ClO_(4)^(-))和5种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三氯乙酸(TCAA)、溴酸盐(BrO3-)、亚氯酸盐、氯酸盐(ClO_(3)^(-))]的绿色、快速、高灵敏同时检测,进行了题示研究。生活饮用水样经0.22μ... 为实现生活饮用水中草甘膦(GLY)、氨甲基膦酸、高氯酸盐(ClO_(4)^(-))和5种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三氯乙酸(TCAA)、溴酸盐(BrO3-)、亚氯酸盐、氯酸盐(ClO_(3)^(-))]的绿色、快速、高灵敏同时检测,进行了题示研究。生活饮用水样经0.22μm聚醚砜(PES)滤膜过滤后,滤液直接进入离子色谱-串联质谱仪,8种目标物在Ionpac AS20阴离子分析柱上采用由在线淋洗液发生器产生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电离,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8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和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1.0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1.1%~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6.5%。方法用于61份生活饮用水的分析,检出了ClO_(4)^(-)、ClO_(3)^(-)、BrO3-、TCAA、GLY,检出量为0.6~38.5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 草甘膦 高氯酸盐 消毒副产物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过氧有机酸消毒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6
作者 宁雨阳 李微 +2 位作者 董紫君 方晶云 孙世昌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3-2663,共11页
紫外/过氧乙酸(UV/PAA)是一种新兴联合消毒技术,可有效克服单独UV和PAA的技术不足,减少消毒剂的投量、接触时间和操作成本,达到高效去除病原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目的.本文总结了过氧有机酸的消毒特性,梳理了UV/PAA的氧化作用机理,综述... 紫外/过氧乙酸(UV/PAA)是一种新兴联合消毒技术,可有效克服单独UV和PAA的技术不足,减少消毒剂的投量、接触时间和操作成本,达到高效去除病原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目的.本文总结了过氧有机酸的消毒特性,梳理了UV/PAA的氧化作用机理,综述了UV/PAA技术在消毒以及污染物去除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UV/PAA在水处理领域的潜在优势,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UV/PAA绿色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过氧乙酸 水处理 消毒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系统中GB 5749—2022新增指标的赋存和去除研究
7
作者 张笑寒 白天宇 +2 位作者 谭浩强 张颖 张怡然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5-985,共11页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2023年4月1日起,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正式实施,新增高氯酸盐、乙草胺、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4项指标.针对供水系统全过程中4项新增指标赋存情况不明、现有净水...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2023年4月1日起,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正式实施,新增高氯酸盐、乙草胺、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4项指标.针对供水系统全过程中4项新增指标赋存情况不明、现有净水工艺对其适用性不清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某净水厂为例,首先,于2023年对2个水源地和3种典型处理工艺的原水、各工艺环节出水、出厂水、末梢水的4项新增指标进行了监测,其中高氯酸盐和乙草胺未检出,嗅味物质在部分季节的原水中检出;其次,针对在水源地检出嗅味物质的情况,基于中试工艺研究了去除嗅味物质的强化工艺,结合嗅味物质质量浓度、浊度、耗氧量综合评估了不同工艺的适用性;最后,在2024年夏季发生嗅味问题时,根据嗅味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基于中试结果选取了不同的强化工艺进行实际应用,发现“活性炭-预臭氧-混凝”和“预臭氧-混凝”两种强化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嗅味物质.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地区某净水厂大多时间原水即满足新国标的4项新增指标要求,且在后续未引入二次污染;而在发生嗅味问题时,采取强化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嗅味物质.综合而言,现有工艺保障了出厂水和末梢水满足新国标的要求,其对新增指标的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质标准 水处理 嗅味 中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强化混凝机制
8
作者 李春波 黄晓江 +3 位作者 李萍 赵子昂 张志强 卢金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0-1297,共8页
为进一步补充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混凝效能机制及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探究了钙离子(Ca^(2+))浓度响应对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去除腐殖酸(H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可以强化HA的去除效果,但不... 为进一步补充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混凝效能机制及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探究了钙离子(Ca^(2+))浓度响应对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去除腐殖酸(H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可以强化HA的去除效果,但不同循环时间下强化效果有所不同.当微细气泡循环时间恒定为1min时,混凝过程中微细气泡的参与可以通过强制聚合氯化铝(PACl)水解,提升溶液电位至等电点位以及促进HA与Ca^(2+)之间的络合作用来强化HA的去除效能,且HA的去除效能随着Ca^(2+)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可相较于没有微细气泡存在时的常规混凝工艺提升约42%.此外,随着微细气泡循环时间的延长,溶液Zeta电位逐渐提升,影响了HA的强化去除效能.上述研究结论为微细气泡强化混凝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气泡 混凝效能 铝形态 络合作用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析饮用水处理厂水样中7种香豆素
9
作者 矫文美 杨晶铭 +5 位作者 徐策 高福康 沈璐瑶 元宇博 郭志芬 黄光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析饮用水处理厂水样中7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采用HLB小柱进行固相萃取,然后采用超纯水(含025%甲酸)淋洗,最后经甲醇(含025%甲酸)洗脱。萃取液用Phenomen...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析饮用水处理厂水样中7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采用HLB小柱进行固相萃取,然后采用超纯水(含025%甲酸)淋洗,最后经甲醇(含025%甲酸)洗脱。萃取液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100 mm×20 mm,3μm)分离后,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以饮用水原水和出厂水为基质考察方法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和准确度。7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MDL)为067~112 ng/L。不同加标水平(20、50、100 ng/L)下7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回收率为614%~915%,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112%。利用该方法分析了饮用水处理厂不同处理阶段的水样,其中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香豆素的检出率为100%,含量为021~279 ng/L。6-羟基-4-甲基香豆素在原水、混凝后水样、炭滤后水样中均未检出,只在砂滤后水样和出厂水中被检出,而且出厂水中的含量(469 ng/L)高于砂滤后水样(179 ng/L)。8-氯-7-羟基香豆素只在出厂水中被检出(028 ng/L)。本方法分析时间短,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在监测实际水样中香豆素的含量及评估饮用水处理过程对于水样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去除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 香豆素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振博 孙香莹 +1 位作者 许秋瑾 王玉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19,共7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世界各地区的饮用水源中广泛存在,饮用水处理厂通过多种处理工艺对饮用水源地的进水进行处理,从而生产供人类生活生产的饮用水。然而饮用水处理厂的一系列处理流程无法完全清除微塑料,同时,供水管网的运输...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世界各地区的饮用水源中广泛存在,饮用水处理厂通过多种处理工艺对饮用水源地的进水进行处理,从而生产供人类生活生产的饮用水。然而饮用水处理厂的一系列处理流程无法完全清除微塑料,同时,供水管网的运输、水箱水桶的蓄水存储等过程也可能会将微塑料引入水体中,导致微塑料在饮用水中不断被检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文中针对微塑料在水体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近年来微塑料在饮用水源地和饮用水中的污染特征和可能的污染来源,分析了不同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于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对微塑料的去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当前饮用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淡水 饮用水 处理工艺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甲酸预处理与紫外联合消毒真菌效能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静怡 吴戈辉 +2 位作者 万琪琪 黄廷林 文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4-6173,共10页
本文探讨预暴露过氧甲酸(PFA)与紫外光(UV)联合PFA处理对真菌孢子灭活效能及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PFA作为一种有效的消毒剂,在低压紫外光激活下能够产生强氧化作用,破坏真菌孢子的细胞壁结构,进而达到灭活目的.结果表明,PFA的预处理能... 本文探讨预暴露过氧甲酸(PFA)与紫外光(UV)联合PFA处理对真菌孢子灭活效能及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PFA作为一种有效的消毒剂,在低压紫外光激活下能够产生强氧化作用,破坏真菌孢子的细胞壁结构,进而达到灭活目的.结果表明,PFA的预处理能够加强后续的UV/PFA联合消毒过程,在相同的UV和PFA剂量条件下,经过12min的PFA预处理后再联合UV灭活,黑曲霉和黄曲霉的灭活率分别提升至3.67-log和2.51-log,是直接UV/PFA处理效果的1.21和1.17倍.此外,研究还考察预处理时间、PFA浓度、p H值以及腐殖酸浓度等因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增大预处理时间和PFA浓度能显著提高灭活效率,而碱性条件下和高腐殖酸浓度不利于灭活效果.流式细胞仪分析揭示PFA-UV/PFA联合处理对细胞膜的破坏更为严重,且活性氧水平显著提高.更多的羟基自由基生成量及更强的协同作用是灭活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此外,PFA-UV/PFA处理对于未彻底灭活的真菌孢子的再生能力抑制效果优于单纯的UV/PFA处理.相较于PAA-UV/PAA体系,PFA-UV/PFA联合灭活体系在灭活真菌孢子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潜力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孢子 过氧甲酸 羟基自由基 联合消毒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单体调控分离层结构制备高性能净水用纳滤膜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艺文 吕晓龙 +4 位作者 任凯 陈向上 张慧莹 刘慧丽 王晨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为了制备高效净化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在哌嗪(PIP)水相溶液中混入小分子的多羟基第二单体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两者同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反应,利用BIS-TRIS的羟基与PIP的氨基产生竞争作用来调控纳滤... 为了制备高效净化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在哌嗪(PIP)水相溶液中混入小分子的多羟基第二单体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两者同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反应,利用BIS-TRIS的羟基与PIP的氨基产生竞争作用来调控纳滤膜的分离层结构,制备净水用纳滤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Zeta电位研究了膜的化学结构及表面荷电性,并对膜的分离性能与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纯PIP和TMC制备的聚酰胺膜相比,BIS-TRIS的加入将膜孔径分布从0.3~0.9 nm提升至0.4~1.0 nm,成膜截留分子量从223提高到267,分离层厚度由135 nm减小到115 nm,渗透通量从93.6 L/(m^(2)·h·MPa)增加为220 L/(m^(2)·h·MPa),Na_(2)SO_(4)截留率由最初的95.6%提升至98%,盐酸四环素截留率由94%提升至98.4%,并且膜的抗污染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本研究提出利用水相溶液中羟基、氨基与TMC的竞争交联作用来调控分离层结构,为高效去除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制备提供了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BIS-TRIS 饮用水处理 去除微污染物 调控膜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厂生物活性炭微生物解析和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永节 翁晓姚 +2 位作者 张薇薇 李泽星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4-1879,1885,共7页
系统梳理了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类群和优势物种,其中原核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常为其中的优势菌门,真核生物以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为主;并对某些优势菌群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总结,大多数为好氧的化能有机异养... 系统梳理了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类群和优势物种,其中原核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常为其中的优势菌门,真核生物以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为主;并对某些优势菌群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总结,大多数为好氧的化能有机异养微生物。还探讨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微生物,水源性耐氯细菌病原体属于放线菌亚纲、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并归纳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包括载体、水质条件、剩余臭氧和进水流向。研究结果有望为净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精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微生物 生物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中微塑料的分布、危害及去除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帅 张悦 +1 位作者 张旭柳 刘鹏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69,74,共5页
对自来水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危害进行了介绍,对过滤、臭氧-活性炭、混凝沉淀以及电絮凝4种去除微塑料的工艺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微塑料 饮用水 去除 吸附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超滤-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5种消毒副产物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波 刘塞纳 +3 位作者 胡超 易瑜琪 万鑫 李崇香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5种消毒副产物DCAA,TCAA,ClO_(2)^(-),BrO_(3)^(-)和ClO_(3)^(-)的含量,旨在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在线超滤-离子色谱法。通过使用Metrohm metrosep a supp18-250型色谱柱,淋洗液结合浓度为14 mmol/L NaOH淋洗液... 为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5种消毒副产物DCAA,TCAA,ClO_(2)^(-),BrO_(3)^(-)和ClO_(3)^(-)的含量,旨在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在线超滤-离子色谱法。通过使用Metrohm metrosep a supp18-250型色谱柱,淋洗液结合浓度为14 mmol/L NaOH淋洗液,流速0.6 mL/min,以及质量分数为1%H_(2)SO_(4)抑制器再生液,运用英蓝在线超滤技术,可有效地对生活饮用水中的三氯乙酸(CCl_(3)COO^(-))(TCAA)、二氯乙酸(CHCl_(2)COO^(-))(DCAA)、亚氯酸盐(ClO_(2)^(-))、氯酸盐(ClO_(3)^(-))、溴酸盐(BrO_(3)^(-))进行分离检测,且同时进行其方法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及加标回收率的检测。通过试验发现,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远高于0.995,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3%。此外,加标回收率介于96.7%~102.7%,在37 min内,就能够完成5种生活水体中的消毒副产物的分析,每个物质组分检测灵敏度极高,检测周期极短,分析效率很高,因此适用于大规模的生活饮用水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离子色谱法 5种消毒副产物 三氯乙酸 二氯乙酸 亚氯酸盐 氯酸盐 溴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帘式超滤膜技术在畜禽养殖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程泽三 《福建农机》 2024年第2期34-36,53,共4页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饮用水的水质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康的畜禽饮用水能提升畜禽的生长质量和养殖效益。文章以超滤膜技术基本概述为基础,介绍了帘式超滤膜设备的主要结构、工艺流程及控制系统组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试...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饮用水的水质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康的畜禽饮用水能提升畜禽的生长质量和养殖效益。文章以超滤膜技术基本概述为基础,介绍了帘式超滤膜设备的主要结构、工艺流程及控制系统组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帘式超滤膜技术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饮用水 帘式超滤膜技术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宝贞 王欣泽 +1 位作者 李冰 张广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8-482,共5页
饮用水中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液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和膜消毒等 .分析了各种消毒工艺的机理、运行特点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处理效率 .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能够很好地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及病原微生物 ,提出以氯胺或... 饮用水中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液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和膜消毒等 .分析了各种消毒工艺的机理、运行特点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处理效率 .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能够很好地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及病原微生物 ,提出以氯胺或二氧化氯作为最终的消毒剂 ,而臭氧氧化可以作为预处理的处理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深度净化 饮用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消毒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焦中志 陈忠林 +3 位作者 陈杰 刘丽君 卢伟强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6-1488,1495,共4页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好;氯胺消毒增加接触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三氯乙酸的生成量4 h后基本稳定,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的生成量24 h后基本趋于稳定;升高pH有利于降低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副产物的种类,当pH至8时没有检测到一溴二氯甲烷,三卤甲烷的总量也比pH=7时减少82.3%,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都降低,二氯乙酸减少程度比三氯乙酸减少的程度略大;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的控制自由氯消毒所产生的溴代消毒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氯胺 消毒 消毒副产物 卤乙酸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红兰 张克峰 王永磊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2,65,共4页
阐述臭氧在水处理中的氧化消毒机理,其强氧化性能破坏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将一部分有机物彻底分解,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改变了有机物性质,提高了其可生化性。介绍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预氧化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无... 阐述臭氧在水处理中的氧化消毒机理,其强氧化性能破坏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将一部分有机物彻底分解,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改变了有机物性质,提高了其可生化性。介绍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预氧化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无机物、藻类及颗粒物的去除,以及对饮用水消毒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水处理 消毒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在应急净化饮用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田一平 周新颖 +2 位作者 袁晓莉 俞哲 张芝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2-1799,共8页
为解决常规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处理时间长、处理量有限等问题,促进等离子体技术在饮用水应急净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了基于微流注与微辉光的强电离放电快速水处理技术。实验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协同水力空化技术,在水中产生高浓... 为解决常规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处理时间长、处理量有限等问题,促进等离子体技术在饮用水应急净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了基于微流注与微辉光的强电离放电快速水处理技术。实验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协同水力空化技术,在水中产生高浓度活性氧自由基,进行水中大肠杆菌的杀灭剂效、时效关系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水质水源水的灭菌效果和水质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当强电离放电功率为120~130 W、空化进气体积流量为0.1 L/min时,可100%杀灭水中l04~106 mL^(–1)的大肠杆菌,消耗的活性氧自由基体积质量为0.5~0.7 mg/L,灭菌时间仅需3~10 s;当放电功率为140~160 W、活性氧自由基体积质量为0.8~1.2 mg/L时,处理水库水源水中的微生物指标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水体色度降至15度以下,水中有机物含量(UV254)去除率达68%~76%,且未检出甲醛等氧化消毒副产物,处理结果符合应急情况下饮用水的消毒净化要求。此外,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可在水中高效生成体积质量>8 mg/L的活性氧自由基,能满足大流量水体的快速消毒净化需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放电等离子体在饮用水应急消毒、医疗废水净化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离放电 等离子体 活性氧自由基 饮用水应急消毒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