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实宜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1
作者 刘鑫 于游 +2 位作者 张欢 郭鹤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0,共4页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榜首,给社会的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榜首,给社会的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脉痹”“血痹”等不同病证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出的“血实宜决”理论可认为是对瘀血阻络所致病证治则的高度概括,活血化瘀类中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在抗炎、抗氧化、调节代谢通路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从“血实宜决”理论探讨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实宜决 动脉粥样硬化 胸痹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痰祛瘀法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沈爱娟 张峰 +1 位作者 胡健 孙雪渊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COPD痰热郁肺证的9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45例试验组和47例对照组。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了口服清肺化痰祛瘀汤药联合外用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75%~25%pred、最大呼气流量(maximum expiratory flow,MEF)50%pred、MEF75%pred),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or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3.28±2.75)分vs(16.16±2.18)分,P<0.01]。②肺功能: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EV1/pred有明显改善[(45.70±16.63)分vs(52.59±13.67)分,P<0.05],而对于FEV1/FVC、MMEF75%~25%/pred、EF50%/pred、MEF25%/pre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③血清炎症因子IL-6水平: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11.04±8.53)pg/mL vs(16.29±14.68)pg/mL,P<0.05]、TNF-α[(3.34±2.20)pg/mL vs(4.95±2.11)pg/mL,P<0.01];而血清PCT降低水平两组治疗后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提示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采用清肺化痰祛瘀法+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可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炎症反应水平降低,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安全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祛瘀法 穴位贴敷 AECOPD 痰热郁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3
作者 杜鸿瑶 范智媛 +3 位作者 韩佳 鲁瑛 鲁静 潘晔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的基础上),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血清Caspase-3、Bax、Bcl-2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血清Bcl-2、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且B组更高(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spase-3、Bax水平、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机能功能状态,增强心功能,并下调血清凋亡分子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心功能 凋亡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相关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珺涵 咸楠星 +8 位作者 张世祺 高诗岳 王基实 马新宇 李相泽 李腾 刘悦 杨关林 张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2,I0010,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其舌象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210例患者的舌象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其舌象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210例患者的舌象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分为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年龄分段标准将痰瘀互结证组分为中年组(27例)、低龄老年组(40例)、高龄老年组(17例)。对不同年龄组的痰瘀互结证患者HSV(Hue,Saturation,Value)、RGB(Red,Green,Blue)参数等舌象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与增龄相关的舌象变化规律。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不同年龄组间舌质、舌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舌色特征:中年组多红舌,低龄老年组多淡紫舌,高龄老年组多绛舌和紫舌(P<0.05);中年组舌质尖部H值小于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P<0.05),中年组舌质尖部V值大于其他两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质左部、右部、中部S值大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V值小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质左部、右部、中部的R+B/R+G+B值大于其他两组;舌形特征:中年组多胖大、齿痕舌,高龄老年组多瘦薄舌,且高龄老年组多裂纹舌、老舌、嫩舌(P<0.05);舌苔特征:中年组舌苔多白腻如豆腐脑铺舌,高龄老年组患者舌苔淡黄黏糊状如鸡子黄覆盖,腻苔比例逐渐减少,以高龄老年组腻苔比例最低(P<0.05)。中年组舌苔左部、右部、中部V值大于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左部、右部、中部的S值大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根部的V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中部、根部的R+G/R+G+B值大于其他两组。结论(1)中年组易痰瘀热化。(2)伴随增龄瘀血程度逐渐加重。(3)高龄老年组痰瘀之邪易伤及营阴。(4)高龄老年组易虚实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年龄 舌象 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高金辉 王芷乔 +1 位作者 李辉斌 李亚洲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 考察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活血清热方安慰剂,观察组给予活血清热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RR... 目的 考察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活血清热方安慰剂,观察组给予活血清热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RR、中医证候评分、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3、IL-1β)、生化指标[Ca^(2+)、25(OH)D、CRP]、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12个月,2组VRR升高(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P<0.01)。术后第7、30天,2组中医证候评分、细胞因子降低(P<0.05,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P<0.01)。术后第30天,2组Ca^(2+)降低(P<0.01),25(OH)D升高(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1)。术后第7天,2组CRP升高(P<0.01),以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术后第30天降低(P<0.05,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1)。2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结节VRR,减轻不适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清热方 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 痰结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气散精”理论探讨线粒体和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彤 李善政 +3 位作者 周铖 尚东方 刘素彤 赵文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中医学认为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键病机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中医之脾通过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和津液输送全身,二者在生理上都... 中医学认为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键病机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中医之脾通过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和津液输送全身,二者在生理上都与机体的能量代谢相关;在病理上脾不散精产生的痰湿病理产物与线粒体障碍产生的氧化应激代谢产物存在契合之处。当痰湿堆积日久,久病化瘀,NAFLD会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痰瘀互结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导致NAFLD进展为NASH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的代谢产物与NLRP3炎症小体产生的炎症介质同样存在契合之处。因此,通过探究“脾气散精”与线粒体和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可以为NAFLD/NASH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脾气散精 痰瘀互结 线粒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活性氧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痰-瘀-虚理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概述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晓曼 李雄 +1 位作者 姜宏儒 周锋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1,共3页
旨在探讨痰-瘀-虚理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类型之一,以“虚”为本,“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古代医学为出发点阐述痰瘀虚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基于痰-瘀-... 旨在探讨痰-瘀-虚理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类型之一,以“虚”为本,“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古代医学为出发点阐述痰瘀虚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基于痰-瘀-虚理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治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痰瘀虚理论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窠囊理论”探讨泻窠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朱银杏 陈琰 +1 位作者 朱丹丹 于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20,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窠囊理论”组方的泻窠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潜在机制,分析其潜在作用靶点,为“窠囊理论”治疗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CTD和GEO等数据库检索泻窠汤的成分及潜在作... 目的探讨基于“窠囊理论”组方的泻窠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潜在机制,分析其潜在作用靶点,为“窠囊理论”治疗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CTD和GEO等数据库检索泻窠汤的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阐释其作用机制。采用LASSO和Wilcoxon检验筛选及验证有效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有效靶点的结合能力。收集临床样本,通过ELISA实验验证预测靶点。结果共鉴定出29个治疗靶点,GO富集分析涉及炎症反应、代谢调节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通路;KEGG富集分析涵盖“癌症通路”“炎症通路”“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通路”等。最终筛选并验证了5个有效靶点:CTSL、FABP5、HMOX1、PIK3CD和MMP9。核心成分槲皮素对MMP9具有较强亲和力。临床研究显示,泻窠汤治疗组的获卵数和卵泡液中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泻窠汤治疗PCOS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并经分子对接和临床研究验证,为其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窠囊理论”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窠囊理论 泻窠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临床研究 痰瘀互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
9
作者 王玮 周翘楚 +1 位作者 陈浩波 马大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247,共5页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观察组使用抑亢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干预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测定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雌二醇(estradiol, E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IR,HOMA-I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L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HOMA-IR、BMI和W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PCOS疗效确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分泌,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 N-乙酰半胱氨酸 PCOS 炎症因子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脉合精”理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诊疗
10
作者 孙月 刘陆阳 +7 位作者 李汇博 苏克雷 顾晓通 周凯龙 杨漪 仲伟伟 梁帅 孙慧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多种肺系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病机虚实夹杂,病程迁延难愈,病情复杂多变。缓解期的治疗决定疾病的转归预后,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毛脉合精”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指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多种肺系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病机虚实夹杂,病程迁延难愈,病情复杂多变。缓解期的治疗决定疾病的转归预后,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毛脉合精”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指气血相合。肺主气,心主血,生理情况下气血相关、心肺互用;病理情况下毛脉失和,气血不畅,正气亏虚,病情渐重。日久致心肺重构,表现出一系列心肺功能失常的症状。基于CPHD缓解期核心病机,治宜扶正化痰祛瘀。补气养血、益气滋阴、培元固本以扶正;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以祛邪。如此,通调毛脉,则气血和,心肺畅,病可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 肺胀 毛脉合精 气血相合 扶正化痰祛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宝金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证经验
11
作者 尚璐 郑广达 +3 位作者 任娟霞 孟令涵 李东滔 鲍艳举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5,共4页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宝金教授把脾胃虚弱,脏腑组织失荣引起的“正虚”当作是癌痛发生的内在根本,气滞、瘀血、痰湿互结产生的“癌毒”当作发病的直接因素,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时,扶正兼祛邪,在温补脾胃扶助正气的同时加以行气通瘀,化痰散结,标本兼治,结合现在药理研究选药,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在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健脾益气 行气通瘀 化痰通络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合小肠”探讨肠道菌群驱动TMA/FMO3/TMAO通路影响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机制
12
作者 张妮 陈彦熹 +1 位作者 李馨雅 陈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2,I0019-I0023,共12页
目的基于中医“心合小肠”理论探讨肠道菌群驱动TMA/FMO3/TMAO通路影响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45只SPF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痰瘀互结... 目的基于中医“心合小肠”理论探讨肠道菌群驱动TMA/FMO3/TMAO通路影响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45只SPF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组(TYACS),每组15只。八通道多导心电图记录大鼠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血脂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光电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花生四稀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最大聚集率。LC/MS技术检测大鼠血浆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含量,Realtime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脏含黄素单氧化酶3(Flavin 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基因及蛋白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TMAO与血小板AA、ADP最大聚集率的相关性。宏基因组技术检测大鼠肠道微生物组特征。结果ACS组及TYACS组大鼠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TYACS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符合痰瘀互结证饮食不节改变。HE染色显示CON组大鼠心肌排列整齐、胞质丰富。ACS组及TYACS组大鼠缺血区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核丢失,心肌细胞呈空泡样变,心肌组织紊乱。ACS组和TYACS组大鼠血小板AA和ADP最大聚集率均显著升高(P<0.01)。LC/MS技术检测发现ACS组大鼠TMA、TMA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TYACS组大鼠TMA含量呈上升趋势,TMAO含量显著升高(P<0.001)。ACS组和TYACS组大鼠肝脏FMO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小板AA、ADP最大聚集率与TMAO水平呈正相关。宏基因组技术发现ACS组和TYACS组大鼠肠道微生物组特征发生明显改变。CON组大鼠显著差异的物种标志物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ACS组大鼠显著差异的物种标志物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TYACS组大鼠显著差异的物种标志物是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KEGG富集分析发现痰瘀互结证ACS大鼠尤其以花生四烯酸代谢、核黄素的新陈代谢等通路富集的菌群最多,差异最明显。ACS大鼠尤其以花生四烯酸代谢、胰岛素抵抗和核黄素的新陈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痰瘀互结证ACS大鼠和ACS大鼠肠道微生物组发生显著特征性改变,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过程可能与多种差异菌群共同驱动TMA/FMO3/TMAO通路,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核黄素的新陈代谢通路等有关。这一发现可能为探索通过调节菌群森林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预防ACS的新手段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中医“心合小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合小肠 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肠道菌群 TMA/FMO3/TM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分析
13
作者 潘晔 杜鸿瑶 +3 位作者 范智媛 韩佳 鲁瑛 鲁静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目的 评价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分为A组与B组,各51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参照《... 目的 评价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分为A组与B组,各51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西医标准治疗》制定西医治疗方案,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化痰祛瘀方,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WF)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血清GMP-140、M-CSF、WF及LVEDD、LVESD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且B组更短;LVEF、CI水平及SAQ得分升高,且B组更高(P<0.05)。结论 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降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结镇痛胶囊对痰瘀互结子宫腺肌病患者雌孕激素及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李霞 沈珊 +1 位作者 许起琴 吴安源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曼月乐治疗,治疗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曼月乐治疗,治疗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雌孕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_(2))、孕酮(progesterone,P)]、血管相关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related growth factors,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_(1))]、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86例,试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②治疗组经行小腹刺痛或胀痛、腰骶酸痛、肛门胀痛、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血清FSH、LH、E_(2)、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血清VEGF、Ang-2、IGF-1、TGF-β_(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总有效率84.09%(37/44)高于对照组64.29%(27/42)(χ^(2)=4.728,P<0.05)。⑥治疗组不良反应13.64%(6/44)低于对照组33.33%(14/42)(χ^(2)=4.671,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能够改善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抑制雌孕激素、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痰瘀互结 散结镇痛胶囊 曼月乐 雌孕激素 血管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激素抗体及氧化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素荣 张新颖 +1 位作者 李丽 黄延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患者激素抗体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6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患者激素抗体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6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各项激素水平)、氧化应激因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舌脉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上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高于对照组;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用于甲亢患者的治疗取得确切治疗成果,可以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通过调控甲状腺激素水平、TRAb、TPOAb以及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以改善病情,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甲亢 甲状腺功能 激素抗体 氧化应激因子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促甲状腺受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指标筛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敬轩 陈文娜 +1 位作者 宋囡 贾连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3,I0004,共5页
目的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分析,寻找两种证型的差异性指标,为筛选CHD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前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分析,寻找两种证型的差异性指标,为筛选CHD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前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痰瘀互结证和69例气虚血瘀证CHD患者的静脉全血用于外周全血细胞分析计数,血液离心取上清检测凝血7项、心肌酶、生化指标,检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差异指标,并分析两证型间差异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CHD的诊断效能。结果将两证型CHD患者血液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的定量指标对比发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血清葡萄糖水平(glucose,GLU)、主动脉根部内径(aortic root internal diameter,AAO)、血小板压积(platelet pressure product,PCT)、D-二聚体水平(D-Dimer)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MCH与PCT具有相关性(P<0.05);气虚血瘀证MCH与AAO具有相关性(P<0.05)。AAO、GLU及D-Dimer对CHD的诊断效能较好,AAO联合GLU检测CHD的诊断性能最佳。结论MCH、PCT、D-Dimer、GLU、AAO可作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分型诊断指标,有可能成为CHD辨证的标志物,对于CHD的中医分型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证 气虚血瘀证 冠心病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中瑞 燕树勋 +6 位作者 邵明义 韩景辉 潘研 朱蓉 甄倩 李真 符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内热 陈气 痰瘀 癥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篓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痰瘀互结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梦豪 张晓丹 +3 位作者 杨慰 余思思 蔡艳 李家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 考察丹篓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痰瘀互结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篓片,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管... 目的 考察丹篓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痰瘀互结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篓片,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VEGF、ET-1)、血脂相关指标(TC、TG、HDL-C、LDL-C、脂蛋白a、ApoB/A1)、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缺血发作次数、最长持续时间、心脏缺血总负荷)、SAQ评分、安全性指标(AST、ALT、Scr、BUN)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ET-1、TC、TG、LDL-C、脂蛋白a、ApoB/A1、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降低(P<0.05),NO、VEGF、HDL-C、SAQ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篓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痰瘀互结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临床症状,调节血脂,减轻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篓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稳定性心绞痛 痰瘀互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津液代谢探讨对痴呆症的防治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江平 阳勇 +1 位作者 张小梅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5-901,共7页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了调控津液代谢相关脏腑与津液病变衍化及痴呆症退行性病理衍变的对应关系,强调津液代谢障碍是痴呆症形成的核心病机。归纳出在早期阶段应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预防调理方法;中期阶段则重在调理脾运,辨证用药;后期在强健脾运的基础上要扶助病脏,分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津液代谢 痴呆症 痰浊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欣 王安琪 +4 位作者 王思宇 潘乐芯 汪佳颖 邹璐 杨爱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3-1251,共9页
目的探索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地塞米松组、咳喘六味合剂组),每组12只。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哮喘疾病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联合冰水... 目的探索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地塞米松组、咳喘六味合剂组),每组12只。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哮喘疾病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联合冰水浴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通过动物行为学观察、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指标检测、气道反应性测定评估哮喘疾病模型;通过体重测定,证候观察,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以及咳喘六味合剂干预后效果观察评估痰瘀互结证模型。结果(1)OVA诱导后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喘息,腹部翕动,烦躁不安,易激惹等现象;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见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排列紊乱,局部脱落,基底膜增厚,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血清中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各浓度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激发后较正常组均表现出气道阻力(enhance pause,Penh)值增高(P<0.05)。(2)造模结束后,病证结合组大鼠出现寒颤、蜷缩少动、爪甲紫暗,尾部可见紫黑瘀斑、便溏,肛周不洁等证候表现;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体重上升(P<0.05);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升高(P<0.05),凝血酶时间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P<0.05),低、中、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升高(P<0.05);咳喘六味合剂组以上各项指标较病证结合组有改善。结论通过OVA诱导及高脂饮食联合冰水浴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指标检测、以方测证综合评价该病证结合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痰瘀互结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以方测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