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
1
作者 杜治昆 司小萌 +1 位作者 王卓 裴金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80-258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术中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麻醉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麻醉后HR和M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较好麻醉效果,但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 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的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春亮 辛群 徐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55-1057,1064,共4页
2009年5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5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4例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瘘口,1例行瘘口旷置+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端侧吻合+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4例分别随访3、5、3、3年,无复发;1例腔内治疗时第1枚覆膜支架未能... 2009年5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5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4例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瘘口,1例行瘘口旷置+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端侧吻合+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4例分别随访3、5、3、3年,无复发;1例腔内治疗时第1枚覆膜支架未能有效隔绝瘘口,再次释放第2枚支架时未能成功,随访2年,左下肢、会阴部肿胀,色素沉着呈逐渐加重趋势。腔内覆膜支架隔绝瘘口是可靠的治疗方法,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通过翻山技术隔绝对侧肢体瘘口,当瘘口位置较低,同时左右髂动脉分叉角度较小时,有无法成功释放覆膜支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外伤性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武夷 许文湘 +2 位作者 宁卫权 罗能建 周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3期163-164,共2页
目的:总结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9年我院收治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5~12分)下肢骨折患者136例,其中,保守治疗76例(保守治疗组),积极的手术方案内固定治疗60例(... 目的:总结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9年我院收治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5~12分)下肢骨折患者136例,其中,保守治疗76例(保守治疗组),积极的手术方案内固定治疗60例(手术治疗组)。结果:采用积极手术内固定组在ICU时间、住院时间、卧床并发症、死亡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且该组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积极手术治疗组后期的康复在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积极地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不但有利于患者脑外伤的康复,而且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中重型颅脑外伤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术中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玉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术中血压变异性(IBP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49例和无DVT组... 目的探索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术中血压变异性(IBP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49例和无DVT组14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DVT与IBPV的相关性。结果与无DVT组,DVT组年龄、BMI、全身麻醉比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变异系数(DBPCV)、脉压变异系数(PPCV)等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SBPCV和PPCV是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SBPCV和PPCV与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与SBPCV和PPCV等IBPV指标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需密切监测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IBPV,以期通过降低IBPV预防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下肢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中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颜武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患者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疗法。比...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患者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量表(HSS)及生活质量量表(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的效果显著,能够优化手术操作,降低术后风险,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而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钢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