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极化电流和脱陷电流的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劣化表征方法
1
作者 王思宇 周凯 +2 位作者 朱光亚 杨帅 张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5-299,共15页
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热应力的作用,其内部的环氧树脂会发生后固化和劣化等过程。劣化会降低主绝缘体系的绝缘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文采用一种基于极化电流和脱陷电流的陷阱电... 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热应力的作用,其内部的环氧树脂会发生后固化和劣化等过程。劣化会降低主绝缘体系的绝缘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文采用一种基于极化电流和脱陷电流的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检测方法来评估绝缘的后固化和劣化状态,该方法能够表征热应力作用下的发电机主绝缘劣化状态和劣化机理。首先制备环氧-云母薄片样本,分析脱陷电流提取方法,明确了利用脱陷电流表征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的相关理论,采用针-板电极对样本进行陷阱电荷的注入,讨论并确定了脱陷电流测试过程中采用极化-去极化电流(PDC)法测试电场强度、电荷注入时间和电荷注入电压;其次,对热老化的样本进行脱陷电流的测试,通过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的演变过程,明确了热老化初期绝缘后固化和热老化后期绝缘劣化的机理;最后,进行击穿场强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和局部放电测试,进一步佐证了通过脱陷电流表征环氧-云母绝缘劣化状况的结论,证明了通过脱陷电流来表征环氧-云母劣化程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电流 脱陷电流 环氧-云母绝缘 陷阱电荷密度 陷阱深度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2
作者 周远翔 王宁华 +3 位作者 王云杉 孙清华 梁曦东 关志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5,共10页
随着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在近30年的巨大进步,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从有损发展到无损的过程,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压力波法和电声脉冲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空间电荷... 随着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在近30年的巨大进步,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从有损发展到无损的过程,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压力波法和电声脉冲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研究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从预电压效应、形态效应、空间电荷包现象、空间电荷的动态测量等方面论述了空间电荷效应对电介质电气性能的综合影响,对利用空间电荷进行固体电介质陷阱深度等性能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空间电荷在电介质材料的开发和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应用领域对空间电荷特性的不同要求。指出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进步为固体电介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但仍需更多的深入研究,以完善电介质理论和促进空间电荷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固体电介质 预电压 形态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对硅橡胶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远翔 郭绍伟 +2 位作者 聂琼 刘睿 候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5-1611,共7页
为研究硅橡胶的空间电荷特性,开展了纳米氧化铝对硅橡胶空间电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制备纳米氧化铝(Al2O3)改性液体硅橡胶,利用电声脉冲法(pulse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法)测量了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对硅橡胶空间电荷特性的... 为研究硅橡胶的空间电荷特性,开展了纳米氧化铝对硅橡胶空间电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制备纳米氧化铝(Al2O3)改性液体硅橡胶,利用电声脉冲法(pulse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法)测量了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对硅橡胶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空间电荷消散过程计算了不同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硅橡胶的陷阱深度,并分析了空间电荷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的提高,相同外加场强下,硅橡胶试品的空间电荷积聚量增加,撤压后消散也更为迅速,迁移率随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的提高而增大,陷阱深度则随之逐渐减小。分析认为,空间电荷特性随着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的增加而呈现变化归因于纳米界面效应导致的陷阱能级分裂,浅陷阱密度增大,从而使得硅橡胶中空间电荷积聚量减少,消散更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硅橡胶 电声脉冲(PEA) 空间电荷 迁移率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改性聚乙烯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研究(Ⅱ)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锴 陈曦 +2 位作者 王霞 成永红 屠德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6,共9页
在电缆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提高其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为深入了解此纳米粒子作用机理,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和充电-放电电流法,分别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纳米含量时聚乙烯纳... 在电缆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提高其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为深入了解此纳米粒子作用机理,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和充电-放电电流法,分别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纳米含量时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极化/去极化特性。用PEA方法得到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和陷阱深度,结果表明,20~40°C下,纯聚乙烯及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试样内的陷阱以浅陷阱分布为主;80°C下,当聚乙烯中纳米粒子质量分数>3%时,会增加复合材料陷阱深度。用充电-放电电流法计算得到材料的迁移率,可知在20~60°C内,不同试样迁移率的变化主要由纳米粒子和温度共同作用产生,而在60~80°C内,迁移率的变化则是温度起主要作用。分析认为,电荷输运受到陷阱与温度的影响是导致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温度梯度场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正温度系数趋势是抑制材料内空间电荷积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 温度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变压器绝缘试样活化能与热老化程度的关联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鑫 王伟 +2 位作者 马昊 张蔚 李庆民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6,共8页
干式变压器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环氧树脂的本征特性与老化程度的关联规律还不甚明确。活化能是电介质内部微观运动单元在运动时克服的能量势垒,是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的微观本征反映。为研究干式变压... 干式变压器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环氧树脂的本征特性与老化程度的关联规律还不甚明确。活化能是电介质内部微观运动单元在运动时克服的能量势垒,是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的微观本征反映。为研究干式变压器用环氧树脂的活化能及其他特性表征参数与热老化程度之间的关联规律,本文对干式变压器用环氧树脂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热老化,测量试样的不同温度下的介电谱和电气强度。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试样的界面极化松弛活化能呈现减小-增加-略有减小-最终增加的变化趋势,原因是老化过程中极性基团、自由基的增加和减少会使陷阱深度加深或降低。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因数呈现减小-增加-略有减小-最终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在老化后期相同老化时间时,温度越高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因数越高,击穿场强随着老化时间呈现上升-下降-略有上升-最终下降的趋势,介电参数与电气参数随老化的变化表明温度越高试样老化越严重。本文研究发现活化能、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因数、击穿场强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相关性,建立了热老化这一缓慢化学反应与松弛活化能之间的作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热老化 活化能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电位衰减法表征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 被引量:33
6
作者 高宇 杜伯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97-2103,共7页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XLPE中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电缆绝缘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厚200μm的XLPE薄膜为试样,通过表面电位...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XLPE中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电缆绝缘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厚200μm的XLPE薄膜为试样,通过表面电位衰减(surface potential decay,SPD)法测量其陷阱能级分布、载流子迁移率和体电导率。结果表明,电子陷阱能级深度分布在0.8~1.07eV,在1.01eV处存在陷阱密度中心;空穴陷阱能级深度分布在0.71~1.06eV,分别在0.89eV和1.01eV处存在陷阱密度中心。正、负电荷的迁移率分别为1.5×10-14 m2/(V.s)、1.7×10-15 m2/(V.s)。体电导率随场强降低而减小,逐渐达到稳定值约5×10-17 S/m。研究表明: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受热分解形成的副产物苯乙酮和α-甲基苯乙烯,是导致浅能级空穴陷阱密度显著大于电子陷阱密度、从而使正电荷具有较高迁移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XLPE) 电荷输运特性 陷阱能级分布 电荷迁移率 电导率 表面电位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改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电荷入陷与传输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霞 陈少卿 屠德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31,共6页
聚合物的电性能与其物理、化学、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共混物平均电荷体密度... 聚合物的电性能与其物理、化学、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共混物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陷阱深度分布及阈值场强。结果表明,1%MPE与LDPE共混,能有效减少深陷阱密度,增加浅陷阱密度,提高电荷迁移率和阈值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测量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及分布 阈值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与浅陷阱能级分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家齐 李兰地 +5 位作者 何霞霞 杨文龙 迟庆国 张昌海 谢志滨 雷清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均苯型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并对该薄膜、3M和杜邦公司生产的纯PI薄膜进行热激电流测试。结果表明:3M纯PI的γ峰对应峰温和陷阱能级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其较高的聚合度,导致分子链的运动困难造成的,自制纯PI过...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均苯型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并对该薄膜、3M和杜邦公司生产的纯PI薄膜进行热激电流测试。结果表明:3M纯PI的γ峰对应峰温和陷阱能级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其较高的聚合度,导致分子链的运动困难造成的,自制纯PI过程中适当提高聚酰胺酸粘度,有利于提高聚合度进而改善其性能;3M和杜邦纯PI薄膜β峰对应峰温比自制PI的峰温高35 K,这也是3M和杜邦纯PI的聚合度高,导致侧基运动困难造成的。β峰与偶极取向松弛有关,非晶PI的β峰峰温大约为345 K,比玻璃化转变温度略小,此温度下大分子链迁移困难,只有如羰基等极性基团的迁移。另外,只有杜邦纯PI有αC峰,这与薄膜内的晶区或界面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热激电流 陷阱深度 松弛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热释光曲线同时确定电子复合与俘获之比及陷阱深度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伟 徐征 +3 位作者 滕枫 张福俊 孟立建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比来表示。加热发光是在变化温度下的发光弛豫,它既与复合与俘获之比有关,还是陷阱深度的函数,因此在利用加热发光曲线测定陷阱深度时,要同时确定这两个参数。利用热释光动力学模型及其原理,对其发光过程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热释光过程既不是一个单分子过程也不是一个双分子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是两个极端情形,都是近似。文章同时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具体计算了ZnS:Cu,Co的陷阱深度及电子复合与俘获概率之比,精确的计算了这些参数,得-n0=2.6,ε=0.8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衰减动力学 单分子过程 双分子过程 热释光曲线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荷测量表征聚乙烯中电荷输运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霞 陈少卿 屠德民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1期61-63,68,共4页
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了聚乙烯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陷阱深度分布及阈值场强。结果表明聚乙烯中的陷阱或缺陷,即其... 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了聚乙烯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陷阱深度分布及阈值场强。结果表明聚乙烯中的陷阱或缺陷,即其微观形态与宏观上空间电荷的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测量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及分布 阈值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陶琰 高振敏 +1 位作者 金景福 曾令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95,242,共13页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 古新世 ,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 ,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 酸性岩脉群 ,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 ,还有周缘一些中 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 ,据之 ,提出湘中锡矿...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 古新世 ,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 ,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 酸性岩脉群 ,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 ,还有周缘一些中 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 ,据之 ,提出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锑矿床 (点 )基本上都产出于两组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点附近 ,3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对应于最主要的锑矿床 (点 )。矿体具体受断裂交汇部位附近的次级短轴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及其翼部被纵向陡倾角断裂构造所切穿的部位控制 ,是断裂导矿与背斜构造圈闭的体现。岩性组合控矿表现为易于硅化蚀变交代的砂质碳酸盐岩与隔挡层泥质岩所构成的岩性圈闭。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定成果 ,推算成矿压力为 (2 0 0~ 3 0 0 )× 1 0 5Pa ,成矿深度约为 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山式锑矿床 构造-岩浆活化 成矿时代 构造-岩性圈闭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深度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太阳辐照度仪的光谱扫描测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恩超 李新 +2 位作者 张艳娜 李文伟 郑小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13,共5页
为了实现对太阳辐射的绝对测量和大气特性的精确反演,研制了光谱覆盖范围在0.4~1.0μm的高精度太阳光谱辐照度仪。太阳辐照度仪采用Fery棱镜实现入射太阳光的色散,闭环控制光谱扫描机构的方法实现光谱扫描。论文详细介绍了太阳辐照... 为了实现对太阳辐射的绝对测量和大气特性的精确反演,研制了光谱覆盖范围在0.4~1.0μm的高精度太阳光谱辐照度仪。太阳辐照度仪采用Fery棱镜实现入射太阳光的色散,闭环控制光谱扫描机构的方法实现光谱扫描。论文详细介绍了太阳辐照度仪光谱扫描测量部分的设计。给出了Fery棱镜的设计要求,实现单一元件完成光谱色散;利用陷阱探测器进行光谱采集,保证了测量精度;结合探测器的性能参数,说明了温控的需求和方法;介绍了光谱扫描结构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精确的波长定位;给出了音圈电机的参数、稳定性和供电要求,实现了0.025%的波长定位误差。开展室外观测实验,实现了0.4~1.0μm波段的太阳细分光谱扫描测量,并分别与可见-短波红外光谱仪和自动太阳光度计(CE318)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辐照度仪的光谱扫描测量结果的吸收峰波长值吻合,与C E318全天测量数据的相对偏差小于0.13%,可见波段的光学厚度的相对偏差小于2%,近红外波段的相对偏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度仪 Fery棱镜 音圈电机 陷阱探测器 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浅层圈闭与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对比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顾兆峰 张志珣 刘怀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海底浅层圈闭条件是决定浅层气反射特征的重要因素,根据海底浅层圈闭条件的分析、国内外浅层气分布区反射特征与底质类型对比分析和南黄海西部地区浅部断层分析,得出结论:(1)浅层气的圈闭条件主要受海底底质类型与浅部断层控制,常见圈... 海底浅层圈闭条件是决定浅层气反射特征的重要因素,根据海底浅层圈闭条件的分析、国内外浅层气分布区反射特征与底质类型对比分析和南黄海西部地区浅部断层分析,得出结论:(1)浅层气的圈闭条件主要受海底底质类型与浅部断层控制,常见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断层圈闭;(2)底质类型是决定浅层气反射特征的重要因素。分析认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泥砂含量决定了圈闭中盖层封闭能力,进而决定了浅层气聚集能力和储集量,形成不同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3)某些现代三角洲地区,受潮流或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影响,表层底质经常与整个浅层的物质组成差别较大。由于其内部一般含有较厚的细颗粒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封闭能力较强,可封闭较多浅层气,能形成大规模的声学空白反射,但常观察到浅层气反射顶界面局部突起呈旗舰状;(4)浅部断层既可形成断层圈闭,也可充当浅层气的运移通道。断层圈闭通常较少见且难以识别,浅部断层在第四纪松散地层中更多地充当了浅层气运移的通道;(5)浅部地层存在多套含泥较多的地层且形成圈闭时,浅层气被多次圈闭,会在不同深度形成"楼层式"的多个强反射界面、声学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浅层 浅层气 圈闭 地震反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陷阱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导航路径蚁群规划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明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6-300,共5页
在多陷阱复杂环境下规划机器人导航路径,蚁群算法容易掉入陷阱而降低运算效率和路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种群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使用栅格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0~1)矩阵模型,使用路径长度和路径平滑度建立了路径评... 在多陷阱复杂环境下规划机器人导航路径,蚁群算法容易掉入陷阱而降低运算效率和路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种群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使用栅格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0~1)矩阵模型,使用路径长度和路径平滑度建立了路径评价函数。针对蚂蚁回退策略陷入陷阱时反复回退、标记、判断而降低算法运行效率,提出了陷阱深度标记策略,使蚂蚁能够跳跃出陷阱而提高效率;提出了多种群搜索策略,对不同的蚂蚁种群使用不同的启发信息,兼顾了算法随机性、目的性与收敛性。经仿真验证,在多障碍物复杂环境下,多种群蚁群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和平滑度明显优于基本蚁群算法;且多种群蚁群算法寻到最优路径的收敛次数也远少于基本蚁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导航路径 多种群蚁群算法 陷阱深度标记策略 多种群搜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释光谱的ZnS:Cu,Pb,Mn材料陷阱深度研究
15
作者 吴先权 华文深 +2 位作者 赵莉君 谢大兵 李晓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1-703,707,共4页
利用热释光计量仪测得ZnS:Cu,Pb,Mn样品的热释光谱,以Gauss函数拟合的方式,对样品的热释光谱进行分析。并依据热释光动力学原理和Chen的峰形法,分别计算出各分峰谱线的陷阱深度E和频率因子s的具体数值。结果表明,ZnS:Cu,Pb,Mn材料中存在... 利用热释光计量仪测得ZnS:Cu,Pb,Mn样品的热释光谱,以Gauss函数拟合的方式,对样品的热释光谱进行分析。并依据热释光动力学原理和Chen的峰形法,分别计算出各分峰谱线的陷阱深度E和频率因子s的具体数值。结果表明,ZnS:Cu,Pb,Mn材料中存在4个电子陷阱,E和s的值分别为:0.7969 eV、1.0745 eV、1.3999 eV、1.6593 eV;1.3800×1011 s-1、1.0385×1014 s-1、2.3186×1017 s-1、3.2718×1019 s-1。此计算结果与材料红外激励谱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对进一步研究ZnS:Cu,Pb,Mn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微观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 ZnS:Cu Pb Mn样品 红外激励发光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驻极体的研究
16
作者 周漪琴 许海燕 章吉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实验观察到双轴拉伸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γ-辐射诱导我流子品种转变现象,检测到发生转变的剂量范围,在γ-辐射诱导陷阱变浅的实验基础上讨论了载流子品种转变的实质,研究了非晶及双拉PEN热驻极体在γ-辐射激励下电荷储存、迁... 实验观察到双轴拉伸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γ-辐射诱导我流子品种转变现象,检测到发生转变的剂量范围,在γ-辐射诱导陷阱变浅的实验基础上讨论了载流子品种转变的实质,研究了非晶及双拉PEN热驻极体在γ-辐射激励下电荷储存、迁移机理及解驻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PEN 载流子品种 输运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发光材料中掺杂中心参数的理论估算
17
作者 李新政 郑滨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采用复合体模型,探讨了长余辉晶体Y2O2S∶Eu中碱土金属离子M2+和Ti4+离子对Y3+离子的取代,离子间价电子数的差异,会造成掺杂中心的净电荷效应,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正时,掺杂中心起电子陷阱作用;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负时,掺杂中心起空... 采用复合体模型,探讨了长余辉晶体Y2O2S∶Eu中碱土金属离子M2+和Ti4+离子对Y3+离子的取代,离子间价电子数的差异,会造成掺杂中心的净电荷效应,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正时,掺杂中心起电子陷阱作用;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负时,掺杂中心起空穴陷阱作用。利用量子力学变分原理获得了碱土金属离子M2+和Ti4+掺杂中心的势阱深度和捕获半径的对应关系,利用所得结论估算出共掺杂的空穴陷阱[MgY]-和电子陷阱[TiY]+的有效捕获半径分别为0.117 nm和0.0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原理 掺杂中心 陷阱深度 捕获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方程组的多维投影算法
18
作者 顾阿伦 孙永广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分析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维投影算法即最小剩余法。定义了长轴陷阱及陷阱深度,用它们刻划了该算法迭代过程中锯齿现象的几何特征。本文给出了基于残差序列的避开长轴陷阱的扰动技巧,即多维投影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投影算法要优于... 本文分析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维投影算法即最小剩余法。定义了长轴陷阱及陷阱深度,用它们刻划了该算法迭代过程中锯齿现象的几何特征。本文给出了基于残差序列的避开长轴陷阱的扰动技巧,即多维投影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投影算法要优于现在流行的主要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数学 线性方程组 投影算法 长轴陷阱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下行过坝相关工程措施综述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海峰 刘流 +5 位作者 路波 罗佳 王煜 乔晔 刘德富 石小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37,共5页
为保护洄游性鱼类,各国在修建大坝和堤堰的同时,根据工程的特点及鱼类保护的需求修建了各种类型的过鱼设施。首先简要介绍了鱼类下行过坝的一些途径,如:溢洪道、水轮机、鱼道、集运鱼系统、船闸等。其次,详细介绍了国外目前关于鱼类下... 为保护洄游性鱼类,各国在修建大坝和堤堰的同时,根据工程的特点及鱼类保护的需求修建了各种类型的过鱼设施。首先简要介绍了鱼类下行过坝的一些途径,如:溢洪道、水轮机、鱼道、集运鱼系统、船闸等。其次,详细介绍了国外目前关于鱼类下行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如:水表面集鱼技术、全水深集鱼技术、下行旁路、集运鱼系统、鱼类友好型水轮机以及相关辅助技术等。最后针对我国的下行过鱼工程需求,指出应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特别关注国外集鱼导鱼技术,加强我国鱼类下行过程的基础研究,以期实现我国鱼类下行过坝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下行洄游 水电工程 过鱼设施 鱼类下行过坝技术 全水深集鱼技术 集运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顶盖衬砌渠道、涵管及卧管的最佳宽深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首军 武永昌 +2 位作者 朱德兰 高保山 王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8-91,94,共5页
淤地坝放水工程中的卧管及涵管,可视为有顶盖的衬砌渠道。认为水力最佳断面不能适用于有顶盖的衬砌渠道,提出了有顶盖衬砌渠道最佳宽深比的定义,并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最佳宽深比的公式。该公式可用于矩形断面、有顶盖(平顶... 淤地坝放水工程中的卧管及涵管,可视为有顶盖的衬砌渠道。认为水力最佳断面不能适用于有顶盖的衬砌渠道,提出了有顶盖衬砌渠道最佳宽深比的定义,并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最佳宽深比的公式。该公式可用于矩形断面、有顶盖(平顶及拱顶)的衬砌渠道。当净高分别是均匀流水深的4/3倍和3.5倍时,平顶衬砌渠道的最佳宽深比分别为1.445和3.134,拱顶为1.745,所建公式可应用于类似的建筑物,例如集水廊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卧管 涵管 最佳宽深化 放水工程 顶盖 衬砌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