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束流下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靶传热特性
1
作者 胡耀程 范晶晶 +8 位作者 谢宇鹏 李晓博 李竞伦 张凡曦 苏浩泉 孙秋宇 杨一帆 李海鹏 王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3,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脉冲束流频率下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靶的传热特性及其热动态响应,通过调整脉冲束流的频率或脉宽对背部冷却微通道靶的传热性能进行模拟,并通过分析靶内部结构的热沉积分布,探究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靶的热负载上限以及制约束流的... 为了研究不同脉冲束流频率下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靶的传热特性及其热动态响应,通过调整脉冲束流的频率或脉宽对背部冷却微通道靶的传热性能进行模拟,并通过分析靶内部结构的热沉积分布,探究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靶的热负载上限以及制约束流的因素。选用能量为2.5 MeV、峰值流强为10 mA的束流开展模拟,结果表明:当束流占空比保持在3%不变时,靶的最高温度呈周期波动,且存在上下包络;随着束流频率的上升,每个脉冲周期内靶的上包络温度逐渐下降,这是由于每个脉冲期间的热冲击下降所导致的;频率上升时,每个周期内加热时间与冷却时间同时缩短,导致其下包络温度在最开始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靶的最高温度随着束流频率增加出现从锂层到中间层钽层的转移。该研究对于车载加速器中子源的束流参数选择和靶冷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靶 脉冲束流 传热特性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车载加速器中子源的边缘冷却靶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博 胡耀程 +8 位作者 范晶晶 李竞伦 乔朝蓬 谢宇鹏 马宝龙 吕永盛 刘蕴韬 李玮 王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为解决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锂靶出射中子衰减的问题,提出了冷却水在侧面流动的边缘冷却靶结构,研究其辐照损伤、冷却效果和出射中子品质等性能。在靶结构中引入由钒制成的中间层,从氢原子扩散和辐照损伤的角度分析了质子对靶结构材料的影响... 为解决车载加速器中子源锂靶出射中子衰减的问题,提出了冷却水在侧面流动的边缘冷却靶结构,研究其辐照损伤、冷却效果和出射中子品质等性能。在靶结构中引入由钒制成的中间层,从氢原子扩散和辐照损伤的角度分析了质子对靶结构材料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不同质子束流轰击下的共轭传热模型来预测锂靶温度,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比较了靶结构的前冲方向中子产额,并对边缘冷却靶结构的感生放射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钒中间层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氢原子的扩散和容纳过程,减轻氢脆对铜基板的影响;对于功率为250W、半径大于0.75cm的高斯分布质子束斑,边缘冷却靶结构的最高温度可以控制在140℃以下,冷却模拟结果相比于实验结果更为保守;边缘冷却靶结构在前冲方向的中子产额损失更小,具有10%左右的优势。边缘冷却靶结构在保证高效冷却的基础上,提高了前冲方向的中子产额,在车载加速器中子源上具有长寿且可靠运行的潜力,可为靶结构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靶 车载加速器中子源 中子衰减 边缘冷却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中子碰撞非线性输运的确定论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凯 傅学东 +2 位作者 应阳君 李金鸿 竹生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6-153,共8页
从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确定论方法的计算精度:首先,中子输运计算的相空间离散采用间断有限元处理方法,并使用较大的角度离散数和散射阶数;其次,使用蒙特卡罗直接统计方法得到高精度多群截面;最后,引入收敛于真解的中子-中子碰撞源迭代。数... 从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确定论方法的计算精度:首先,中子输运计算的相空间离散采用间断有限元处理方法,并使用较大的角度离散数和散射阶数;其次,使用蒙特卡罗直接统计方法得到高精度多群截面;最后,引入收敛于真解的中子-中子碰撞源迭代。数值算例验证表明,经过改进的确定论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能以可靠的精度求解考虑中子-中子碰撞过程的非线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中子碰撞 确定论 非线性输运 碰撞源迭代 间断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输运方程的源项反演问题(英文)
4
作者 马军 朱静涛 马逸尘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8,共8页
本文讨论了中子输运方程的解的存在性。使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中子输运方程,并使用Landweber方法求解源项反演问题。给出了算法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子输运方程 Landweber方法 源项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源包装容器抗冲击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刘庭 张光亮 +3 位作者 赵晓鑫 朱加雷 苏玉昆 徐钰鑫 《包装工程》 2025年第17期342-350,共9页
目的以A型放射性容器为对象,通过容器冲击试验与模拟冲击仿真模型相结合来验证容器性能的可靠性,并最终构建一套试验与模拟相互印证的高效分析方法,为A型放射性容器的安全设计与性能评估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方法基于SolidWorks三维... 目的以A型放射性容器为对象,通过容器冲击试验与模拟冲击仿真模型相结合来验证容器性能的可靠性,并最终构建一套试验与模拟相互印证的高效分析方法,为A型放射性容器的安全设计与性能评估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方法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中子源运输容器Johnson-Cook模型,对自主设计的中子源容器进行抗冲击性能仿真分析,验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结果对中子源放射性容器顶面进行贯穿试验和容器跌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棒的冲击对容器未产生较大的塑性形变,应力及应变范围以冲击点为中心呈圆形状向周围递减,对称位置数值相近,实际试验与仿真模拟之间的平均误差率为11.6%;两者变形位置与变形位移大小非常接近,实际试验的最大变形位移约为13 mm,仿真模型试验的最大位移约为10.5 mm;在容器跌落仿真试验中,底面、顶面、侧面和45°角跌落的4种情况下,跌落受到的冲击能量因容器保护缓冲作用被分散吸收。结论中子源运输容器结构设计合理,作为主要储存放射源的容器内部结构受到的最大应力均在安全范围,不会造成放射性内容物的泄漏,试验结合仿真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中子源容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性能,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源 运输包装容器 抗冲击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