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阴运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1
作者 秦董怀 顾振宁 薛益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滋阴运脾法联合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干燥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上联合滋阴运脾方中药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滋阴运脾法联合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干燥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上联合滋阴运脾方中药治疗。检测2组外分泌腺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干扰素-α(IFN-α)、B细胞刺激因子(BAFF)蛋白水平,评估2组干燥综合征疾病自我感受(ESSPR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周后唾液流量、自然唾液流率及左侧/右侧泪液分泌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12周后相关外分泌腺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IgA、IgM、IgG及ESR、IFN-α、BAFF蛋白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2周后除IgM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周后C3、C4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12周后C3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周后ESSPR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ESSDAI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运脾法联合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可减轻患者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免疫功能和外分泌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运脾法 干燥综合征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外分泌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晶日教授辨治功能性腹泻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阁 艾宗雄 谢晶日(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谢晶日教授认为功能性腹泻病机主要以脾虚为本,传导失司为标,兼有肝郁气结、肾阳不足和食积不化之证,治疗当以健脾除湿、运脾消积为本,止泻生津为标,疏肝化积、温肾助阳为辅,同时配合针灸佐助,开路祛邪,共同调理患者机体气血阴阳,提高... 谢晶日教授认为功能性腹泻病机主要以脾虚为本,传导失司为标,兼有肝郁气结、肾阳不足和食积不化之证,治疗当以健脾除湿、运脾消积为本,止泻生津为标,疏肝化积、温肾助阳为辅,同时配合针灸佐助,开路祛邪,共同调理患者机体气血阴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运脾化湿 止泻生津 疏肝温肾 针灸 谢晶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统四脏”辨治功能性便秘
3
作者 黄雅滢 刘启鸿 +5 位作者 柯晓 杨欣怡 杨正宁 林湖灿 胡露楠 林梦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6,共2页
功能性便秘作为常见功能性肠病之一,可归为中医“便秘”范畴,其病位虽在大肠,但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功能紊乱,其余四脏皆受累而病,即会发为便秘。现基于“脾统四脏”理论,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并以调节中土脾胃为核... 功能性便秘作为常见功能性肠病之一,可归为中医“便秘”范畴,其病位虽在大肠,但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功能紊乱,其余四脏皆受累而病,即会发为便秘。现基于“脾统四脏”理论,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并以调节中土脾胃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加以补益气血、温补肾阳、升清降浊、疏肝理气而达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从脾论治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脾统四脏 脾失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脾理论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证治特点 被引量:22
4
作者 贡钰霞 王浩 谷云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69,共3页
从脾胃角度探析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和诊治策略。现代临床研究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气弱,肠运失司,结合运脾理论,以运脾通便为治则,用生白术70g配伍枳实30g为主方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 运脾 辨证论治 生白术 枳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小肠黏膜损伤对大鼠结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转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夏翠锋 李云峰 +4 位作者 杨之斌 沈焘 张旋 陈鑫 李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757-761,767,共6页
目的:探究双氯芬酸小肠黏膜损伤对大鼠结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转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体质量240~280 g,随机分为三组各20只:对照组、T1组和T2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T1组大鼠双氯芬酸7.5 mg/kg灌胃后处死;T... 目的:探究双氯芬酸小肠黏膜损伤对大鼠结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转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体质量240~280 g,随机分为三组各20只:对照组、T1组和T2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T1组大鼠双氯芬酸7.5 mg/kg灌胃后处死;T2组双氯芬酸15 mg/kg灌胃后处死。根据小肠损伤程度病理评分,对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价。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研究大鼠肠黏膜中白蛋白跨细胞转运的情况。测量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表面积和小肠黏膜CD3^(+)、CD4^(+)、CD8^(+)和IgA+细胞数。结果:①小肠损伤程度病理评分结果:双氯芬酸能够引起大鼠小肠黏膜严重损伤,可见糜烂、溃疡、红斑,局部的肠腔见囊样扩张,T1、T2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T2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大于T1组(P<0.05)。②T1组大鼠血清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T2组大鼠血清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T1、T2组大鼠血清白蛋白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T2组较T1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P<0.05)。③荧光标记蛋白结果: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提高肠血管壁对荧光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T2组较T1组的效果显著(P<0.05)。T1、T2组大鼠相关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④T1、T2组大鼠小肠黏膜CD3^(+)、CD4^(+)、CD8^(+)和IgA+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性损伤诱发的结肠黏膜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清中的NO含量在大鼠双氯芬酸性损伤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双氯芬酸性损伤可使大鼠血清中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同时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说明双氯芬酸性损伤会影响大鼠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的转运,从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性损伤 肠黏膜 白蛋白 跨细胞转运 肠道屏障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运化”探讨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防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东兴 王艺璇 +4 位作者 杨永净 王卫芳 李鹏飞 盛瑜 刘士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14-717,共4页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以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关键物质通过代谢或非代谢途径参与CRC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通过调整“脾胃运化”对防治CRC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均具有积极作...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以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关键物质通过代谢或非代谢途径参与CRC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通过调整“脾胃运化”对防治CRC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脾胃运化”、肠道菌群、CRC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认识,从“脾胃运化”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CRC的关系,为中医药从“脾胃”论治CRC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为CRC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脾胃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湿与2型糖尿病辨治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晓旭 李敬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89-90,共2页
2型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痰湿日久闭阻经络,阴津失于输布,肌体失去濡养,发为消渴。阴虚燥热、气阴两伤为糖尿病公认病因病机,近年来痰湿内阻型糖尿病亦占较大比例。痰湿影响脾胃气机,运化失常,为发病之本,《内经》认为"肥贵人&qu... 2型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痰湿日久闭阻经络,阴津失于输布,肌体失去濡养,发为消渴。阴虚燥热、气阴两伤为糖尿病公认病因病机,近年来痰湿内阻型糖尿病亦占较大比例。痰湿影响脾胃气机,运化失常,为发病之本,《内经》认为"肥贵人"易患。治当祛瘀化湿,明确辨证,针对不同兼症辨证施治,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原因,临证尚需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灵活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祛痰化湿 脾失健运 内经 肥贵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崔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手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展急诊手术)和观察组(采取DCS手术),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手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展急诊手术)和观察组(采取DCS手术),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中肾素(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术前和术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观察术后近期病死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R、E、NE以及AT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R、E、NE以及AT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R、E、NE以及AT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gA、IgG、IgM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手术对外伤性肝脾破裂疗效确切,能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病死率,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减轻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肝脾破裂 损伤控制外科 外科手术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亏虚终末期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亚平 何泽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功能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Twardowski腹膜平衡试验(PET),PET前夜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透液...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功能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Twardowski腹膜平衡试验(PET),PET前夜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透液存留8~12h;取坐位,引流出前腹透液,完成引流后卧位,将2L 1.5%葡萄糖腹透液注入腹腔;分别在0h、2h、4h留取腹透液并2h留取血液,检测尿素氮、肌酐、葡萄糖,最后放出腹透液,称量腹透液排出量;治疗前后行PET试验,测定4h腹透液肌酐与2h血肌酐比值(D/P0);超滤量(UF):充分引流透出液,准确计算每一透析周期透出液量与入液量差值为净出超量,观察净超滤量变化;留取24h尿液及24h腹透液,查尿肾功能、腹透液肌酐、尿素,称量体重,尿量、脱水量,根据尿素清除指数(总KT/V)和每周肌酐清除率(TCcr)(L/周)及各组腹膜转运功能;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等,根据肾功能、水肿及24h出入水量,调整腹膜透析的剂量及浓度。白天只在更换透析液的短暂时间内不能自由活动,其他时间可自由活动或从事日常工作。对照组18例维持透析及常规血透用药。治疗组18例静注参麦注射液,50m L/次,1次/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b、ALB、Cr、PTH、D/P0比值、超滤量、总KT、总Ccr、尿量、腹膜转运功能改变、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Hb、Cr、Alb、PTH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D/P0比值、超滤量、总KT/V、总Ccr、尿量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膜溶质清除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功能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腹膜转运功能 参麦注射液 脾肾亏虚 Hb ALB Cr PTH D/P0比值 超滤量 总KT 总Ccr 尿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