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文明的现代使命与学科建设
1
作者 李运富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98,共6页
汉字与中华文明相依相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形态和核心基因。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汉字成为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核心密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汉字文明学”新的学科范式。汉字文明学以汉字作为文化... 汉字与中华文明相依相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形态和核心基因。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汉字成为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核心密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汉字文明学”新的学科范式。汉字文明学以汉字作为文化符号和文明基因,融合多学科思维方法,主要研究作为文化符号的汉字本体、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和文明因素、“汉字”与“文明”的互动关系,包括汉字文明的材料、属性、传承、传播和应用等多方面内容。汉字文明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系统阐释基础理论、合理构架内容体系、全面总结研究方法、科学优化课程体系。河南作为汉字文明的发源地,有义务率先承担汉字文明学科建设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汉字文明 汉字文明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人物学
2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在改革开放年代,人物塑造被视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主要局限之所在。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弃此而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很少塑造出能与“红色经典”相媲美的艺术形象。今日学界有必要重新发现该时代文艺的可作为优秀艺术遗产的人物学。道德... 在改革开放年代,人物塑造被视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主要局限之所在。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弃此而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很少塑造出能与“红色经典”相媲美的艺术形象。今日学界有必要重新发现该时代文艺的可作为优秀艺术遗产的人物学。道德与阶级的双重的“区分的辩证法”,自我克服型抑或双赢型正面人物成长机制,以及他者化、正剧化、喜剧化反面人物叙述机制,共同构成了此时代文艺塑造人物形象的系统方法,并共同承担了社会类型/定型系统所需完成的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正面人物 反面人物 人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出发,重构中国汉字学学科体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运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204,205,共14页
以20世纪初为界,汉字研究可以分为传统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传统文字学已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因兼有其他学科内容而比较繁杂,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代汉字学受国外语言文字理论影响,往往生搬硬套,无视传统,在汉字性质、汉字起源、汉字... 以20世纪初为界,汉字研究可以分为传统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传统文字学已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因兼有其他学科内容而比较繁杂,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代汉字学受国外语言文字理论影响,往往生搬硬套,无视传统,在汉字性质、汉字起源、汉字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产生一些不合汉字实际的认知,导致现代汉字学内容贫乏,学术性减弱,学科地位下降。新时代汉字学既不能像传统文字学那样用文字包含语言,也不宜像现代汉字学这样用语言吞没文字,应该立足汉字本体,注重文字与语言的互助互证关系,把形体、结构、职用看作汉字的三维本体属性,继承传统而超越传统,重新建立中国自主的“三维汉字学”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实现学科体系自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字学 现代汉字学 自主知识 继承超越 三维属性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站牌汉字字体易读性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王静艳 许光辉 朱史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9-254,351,共7页
目的对公交站牌所用汉字字体的易读性进行实证研究,为公交站牌文字信息的阅读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让字体更加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从而提高乘客公交出行换乘效率。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公交站牌使用汉字字体为研究对象,对公交站牌用汉字... 目的对公交站牌所用汉字字体的易读性进行实证研究,为公交站牌文字信息的阅读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让字体更加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从而提高乘客公交出行换乘效率。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公交站牌使用汉字字体为研究对象,对公交站牌用汉字字体的易读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由被试从符合要求的12款黑体字中选择6款字体作为实验用字体,形成实验用样本;其次,此样本进一步实验比较几款黑体字的易读性;然后,在实地环境中检验结论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分析易读性较高字体的特征,总结公交站牌字体设计实现高易读性的要件。结论不同黑体在易读性上具有差异性。笔形特征简练平直、笔画粗高比在1/10~1/9.5、中宫大小接近汉仪旗黑60s的黑体字在公交站牌应用环境中具有较高易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字体 易读性 公交站牌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字频统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国英 周晓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50,共6页
字频统计是研究实际使用中汉字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往的字频统计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汉字规范、汉字教学、汉字字典编纂、汉字信息处理以及汉字理论研究都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基于语料库统计字频造成字频统计结果失真;统计缺乏统... 字频统计是研究实际使用中汉字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往的字频统计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汉字规范、汉字教学、汉字字典编纂、汉字信息处理以及汉字理论研究都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基于语料库统计字频造成字频统计结果失真;统计缺乏统一而明确的统计单位,统计结果不科学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满足文字统计要求的字料库,必须明确界定统计单位,划分不同层级的汉字统计单位,根据不同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分层的字频统计。以印刷楷书为例,可以从描写、规定两个方面区分汉字单位。字的单位确定了,字频统计则可以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规定统计单位,便于统计数据的使用以及不同统计数据的比较,使得字频统计的科学性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频 字料库 字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译用字的文字学考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龚雪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了音译用字的情况,认为音译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假借”机制,音译用字实现了汉字记录功能的扩展和完善。文章还对音译用字的“汉化”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有助于人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理解翻译用字和汉...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了音译用字的情况,认为音译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假借”机制,音译用字实现了汉字记录功能的扩展和完善。文章还对音译用字的“汉化”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有助于人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理解翻译用字和汉字文化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 文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汉字数码输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顾平 朱巧明 +1 位作者 李培峰 钱培德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针对数字编码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编码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改进输入规则,结合语言模型,实现汉字数字编码的智能输入技术。文章首先讨论了怎样设计字词码本结构,使之能够满足灵活多样的输入方式,继而设计了一种动态自学习语言模型... 针对数字编码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编码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改进输入规则,结合语言模型,实现汉字数字编码的智能输入技术。文章首先讨论了怎样设计字词码本结构,使之能够满足灵活多样的输入方式,继而设计了一种动态自学习语言模型,重点分析了数据平滑算法在语言模型中的应用与改进,最后通过一个输入法示例程序,对改进前后不同情况下的输入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这种输入技术不但降低了输入法的平均码长,而且显著地提高了首字命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汉字输入 数字编码 智能输入 动态自学习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假借”学说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党怀兴 王亚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假借作为六书之一,在整个六书研究历史中是争议颇多的话题。清代人"假借"学说继承、发展了宋元明学者的"四体二用"说,主要有假借为用字、造字、兼体用三种观点。在主张假借兼体用说的学者中,一派以本字的有无作为... 假借作为六书之一,在整个六书研究历史中是争议颇多的话题。清代人"假借"学说继承、发展了宋元明学者的"四体二用"说,主要有假借为用字、造字、兼体用三种观点。在主张假借兼体用说的学者中,一派以本字的有无作为造字假借和用字假借区分的标准,并用"通假"来指称用字的假借,另外一派则从字形结构上寻找造字假借的因素。其次,清人对假借与引申的关系有三种主要观点,其中段玉裁的"真假借"理论和朱骏声对假借概念的重新界定影响深远。在实践中,清人的假借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引申与假借的关系纠缠不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字学 六书学 假借 通假 引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上)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耀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3,共10页
在诸多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中,工尺谱是被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试图对其类别和总体特色、音高时值唱奏手法的记写、谱字的乐学内涵等作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工尺谱 总体特色 谱字 音高时值记写 乐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隋唐之际”由我国传入 被引量:9
10
作者 舒大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存唐宋时期所传“古孝...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存唐宋时期所传“古孝经”字形情况,证明日传“古文”与唐宋“古文”在文字上缺少同一性,不是同一传承系统,看不出系“由我国隋唐之际传入”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孝经》 古文字 文献研究 经学 日本 《汗简》 《古文四声韵》 字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下)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耀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94,共10页
在诸多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中,工尺谱是被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试图对其类别和总体特色、音高时值唱奏手法的记写、谱字的乐学内涵等作一初步的探讨。(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07年第1期)
关键词 工尺谱 总体特色 谱字 音高时值记写 乐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美学研究刍议:以若干词学核心概念用字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汉字美学"是汉字学与文艺美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综合。"汉字美学"概念的提出,是希望打破"专业"的门墙,在更高层面上恢复中国学术研究"文史哲"一体化的传统。其研究对象,是美学视阈中的"汉... "汉字美学"是汉字学与文艺美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综合。"汉字美学"概念的提出,是希望打破"专业"的门墙,在更高层面上恢复中国学术研究"文史哲"一体化的传统。其研究对象,是美学视阈中的"汉字"和汉字学视阈中的"文学话语"。汉字美学研究包括理论与应用这两方面的内容,其前者主要包括汉字美学的理论前提、在场背景、概念范畴体系、逻辑起点、理论观点等;后者主要包括"汉字谱系学"、"汉字图像学"、"汉字叙事学"、"汉字情感学"、"汉字的感性显现"等内容。词学核心概念证所用的"雅"、"婉"、"约"等汉字及其家族谱系,可以作为汉字美学研究的个案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美学 学科交叉 汉字学 文艺美学 文学话语 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音到汉字自动转换技术的改进与实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佳 韩秀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4期6348-6352,共5页
拼音到汉字转换一直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他们所使用的数据平滑算法,给出了两种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公式,使得在结果中能够得到不同要求的解。同时,给出了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设计实现这样一种转... 拼音到汉字转换一直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他们所使用的数据平滑算法,给出了两种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公式,使得在结果中能够得到不同要求的解。同时,给出了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设计实现这样一种转换,并且利用Viterbi算法来对模型进行求解的设计细节与方法。最后利用随意选择的语料库来对计算机进行训练学习并给出了测试结果,同时分析了错误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音汉字转换 隐马尔可夫模型 VITERBI 语料库学习 数据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思维与汉字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与文化语言学研究之间的增值性交集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乃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5,共10页
文化语言学研究者提出汉字思维与汉字构型呈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其结构规则具有文化元编码的性质,汉语在书写的形态上是由语素文字构成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把由语素文字书写的文学现象定义为汉字文学。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者或汉... 文化语言学研究者提出汉字思维与汉字构型呈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其结构规则具有文化元编码的性质,汉语在书写的形态上是由语素文字构成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把由语素文字书写的文学现象定义为汉字文学。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者或汉学家如何能够在自己的中国学术研究中,使自己的思维观念紧贴着由汉字书写与编码的民族文化地面阅读与行走,如何能够准确地走进由汉字思维观念书写与编码的汉字历史和汉字文学中,这是值得反思的。不同的语言必然铸就其不同文字书写的思维观念,也正是不同文字书写的思维观念在跨界中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与汉学研究最为敏感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思维 汉字文学 文化语言学 比较文学研究 汉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的国学概念及其品格与精神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3,164,共7页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国学 语言文字 小学 国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婉”:词学核心概念的字源学谱系分析样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转"等义;"宛"从宀从夗,由宀(馆室)这一部件,增加并引申有"深、幽、凄、清"等义;"婉"从女从宛,增加了"顺、丽、娈、媚"等义。"宛、婉、惋、怨"等夗族字,可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组成诸多双音节词,并进一步组成四音节词组,用以形容描写对象,或用以评论词人词作,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选择出"婉约"一词,作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夗族字所组成的词语及词组,其分布及使用情况,提示"宛"、"婉"等字的构形,与该字实际使用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 字源学 汉字美学 谱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字字形文化的早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52,共4页
汉字与文化同构,因而自有文字开始,就应该有字形文化的研究。许慎及其之前为无意识研究时期的早期,其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许慎之前为萌芽阶段,许慎时期为雏形阶段。这两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值得我们去做追溯性的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 汉字字形文化 萌芽阶段 雏形阶段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布尼茨与门策的汉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晓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莱布尼茨认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和原始记录,人类语言历史远超人类历史记载,因此研究语言可知民族起源和关系。所以,莱布尼茨研究汉字,其实要解决的是人类和哲学的问题。莱布尼茨如此热衷于东西方交流,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他人... 莱布尼茨认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和原始记录,人类语言历史远超人类历史记载,因此研究语言可知民族起源和关系。所以,莱布尼茨研究汉字,其实要解决的是人类和哲学的问题。莱布尼茨如此热衷于东西方交流,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思想",理解西方与中国的思维形式有别。他说中国在形象思维方面领先西方(甚至认为中医长于西医),而西方在抽象思维方面强于中国。在莱布尼茨的思想中,中欧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他的汉字研究亦是如此。在莱布尼茨的汉字研究中,他与门策的通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汉字研究 门策 中文之钥 中德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评述 被引量:13
19
作者 詹鄞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7,共7页
汉字性质问题关系到对于汉字所处发展阶段的论定 ,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是在西方文字学关于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下来思考的 ,跟 2 0世纪关于汉字评价的争论是联系在一起的。5 0年代以后 ,才开始从文字记写语言中哪个单位层次的角度来看... 汉字性质问题关系到对于汉字所处发展阶段的论定 ,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是在西方文字学关于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下来思考的 ,跟 2 0世纪关于汉字评价的争论是联系在一起的。5 0年代以后 ,才开始从文字记写语言中哪个单位层次的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考察 2 0世纪汉字性质讨论的进展 ,可比较清楚地揭示汉字性质问题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汉字性质 评述 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 语素文字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的士"及其相关词语的读音规范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中富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的士"是一个来自粤方言的音译词。由于"的"字的多音性和粤方言语音的影响,"的士"的读音产生了严重分歧,并造成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词语的读音混乱,亟待规范。规范应在不增加"的"字读音的前提... "的士"是一个来自粤方言的音译词。由于"的"字的多音性和粤方言语音的影响,"的士"的读音产生了严重分歧,并造成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词语的读音混乱,亟待规范。规范应在不增加"的"字读音的前提下进行,建议采用"d姫sh尙"作为规范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词 译音字 粤方言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