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和相应Stone-ech扩充动力系统之间的关系
1
作者 刘方略 王延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和相应Stone-ech扩充动力系统之间的关系,尝试将紧致动力系统中的结论推广至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中。方法利用Stone-ech紧化研究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结果得到了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和相应Sto... 目的研究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和相应Stone-ech扩充动力系统之间的关系,尝试将紧致动力系统中的结论推广至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中。方法利用Stone-ech紧化研究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结果得到了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和相应Stone-ech扩充动力系统在几乎周期点、极小集、拓扑传递等方面的关系。结论利用这些结果将紧致动力系统中的部分定理推广至Tychonoff拓扑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ne-Cech扩充 几乎周期点 拓扑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伸展构造转换控制金矿形成:以山东鑫泰金矿为例
2
作者 李欢 谢一鸣 +6 位作者 朱博文 陈原林 徐俊杰 魏兴亮 吴晨曦 秦余端 蒋永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8-2290,共13页
胶东金矿形成于挤压—伸展构造转换阶段,然而,目前对该构造转换在典型矿床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金矿体形成的控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胶东鑫泰金矿进行构造填图,对变质岩及花岗岩露头中不同期次构造变形开展系统识别和测量... 胶东金矿形成于挤压—伸展构造转换阶段,然而,目前对该构造转换在典型矿床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金矿体形成的控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胶东鑫泰金矿进行构造填图,对变质岩及花岗岩露头中不同期次构造变形开展系统识别和测量,对断层、岩石面理、节理等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研究构造的叠加、置换、改造过程,并进行多期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解析,基于经典反演法恢复各构造期次的构造应力场,揭示矿区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鑫泰金矿构造轮廓主要由NE—SW走向的褶皱与断层构成,矿区存在与成矿活动密切相关的两期构造活动:早期沿NW—SE向挤压,晚期沿NW—SE向伸展,挤压活动应力大于伸展活动应力,金矿体产于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多期构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张性断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构造,大多发育于前期褶皱的转折端,表现为构造角砾多、规模大,品位高,是矿区重要的找矿目标,据此,圈定了土堆、东刘家矿床的找矿靶区,取得了良好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 挤压—伸展 金矿床 胶东矿集区 龙口—土堆—东刘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东闯金矿成矿作用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强之 陈衍景 +4 位作者 钟增球 李文良 李绍儒 郭晓东 金宝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小秦岭地区的东闯金矿是中国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被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但其成矿时间有争议。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分为粗粒黄铁矿—石英、细粒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石英四个阶段。笔者分别于两个... 小秦岭地区的东闯金矿是中国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被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但其成矿时间有争议。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分为粗粒黄铁矿—石英、细粒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石英四个阶段。笔者分别于两个实验室测定了第Ⅰ、Ⅲ和Ⅱ阶段的氩氩年龄,测定结果表明,Ⅰ阶段石英氩氩坪年龄为142.9±2.9Ma;Ⅱ阶段绢云母氩氩坪年龄为132.2±2.6Ma,等时线年龄为132.6±2.7Ma;Ⅲ阶段石英氩氩坪年龄为128.3±6.2Ma,与地质实际吻合并可相互印证。本文结果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143~128 Ma,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显示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环境是造山带型矿床最为有利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闯金矿 小秦岭 氩氩坪年龄 造山带型金矿 挤压伸展转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 被引量:257
4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2 位作者 张复新 Franco PIRAJNO 李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52,共19页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中,以泥盆系和三叠系为主,主要岩性为潟湖—浅海相的含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即碳硅泥岩系;成矿元素为 Au—As—Sb—Hg—Ag,缺乏 Tl,共生矿种为 Sb,Hg,Ag,U和重晶石等;成矿温度为160~300℃,流体盐度为4%~10%(NaCl_(eq)),压力为5~50 MPa,深度约0.5~5 km,属于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与内华达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一致。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特点,C_2H_6 含量较高,显示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成矿同位素年龄介于 220~100 Ma之间,以170 Ma 为高峰,地球动力学背景属碰撞造山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成矿构造模式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陆陆碰撞过程中,沿龙门山、阿坝—黑水—平青、若尔盖—文县、玛曲—勉县—略阳、白龙江、双河—公馆、凤县—镇安、安康等大型断裂带的陆内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西秦岭地壳缩短增厚隆升,而且使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派生成矿流体和相关熔体,流体和熔体的上升到仰冲板片次级构造带,形成了卡林—类卡林型和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挤压向伸展转变期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靳涛 踪家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2,共5页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模式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和线索。中国已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生和锁定...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模式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和线索。中国已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生和锁定。中国只有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经济转型,当然也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完成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转型期 粗放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问题 经济转型 集约式增长 市场主导型 研究视角 政府命令 转型过程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61
6
作者 陈衍景 陈华勇 +2 位作者 K.ZAW F.PIRAJNO 张增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83,共27页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型金矿 大规模成矿作用 碰撞造山作用 挤压-伸展转变期 CM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周期永磁聚焦系统过渡区的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邓光晟 吕国强 +3 位作者 陈增泉 杨蕾 黎泽伦 蔡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87-1191,共5页
分析了过渡区中电子注调节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渐变式的过渡区结构,其注腰半径为0.8mm,周期均匀磁场峰值为0.29 T,周期为4.5 mm,压缩比为22。该结构能够在减小电子枪压缩比的情况下对电子注进行再压缩,得到符合互作用要求的电子注。... 分析了过渡区中电子注调节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渐变式的过渡区结构,其注腰半径为0.8mm,周期均匀磁场峰值为0.29 T,周期为4.5 mm,压缩比为22。该结构能够在减小电子枪压缩比的情况下对电子注进行再压缩,得到符合互作用要求的电子注。将采用渐变式过渡区结构的电子注匹配与采用传统方法的电子注匹配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渐变式过渡区结构匹配电子注不仅能有效改善电子注的层流性(波动性为8%),还能够提高电子光学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此方法对Ku波段6 kW行波管的电子光学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良好的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永磁聚焦 过渡区 压缩比 软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拉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和前陆冲断褶皱带对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控制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2 位作者 鲁佳 李天成 贾润幸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912,共32页
塔西地区是我国典型盆山原镶嵌构造区,乌拉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为铜铅锌-石膏-天青石-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区。这种特色陆内成矿单元因复杂构造形成演化史,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矿内在关系不明。在对塔西地区构造岩相学垂向相序结... 塔西地区是我国典型盆山原镶嵌构造区,乌拉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为铜铅锌-石膏-天青石-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区。这种特色陆内成矿单元因复杂构造形成演化史,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矿内在关系不明。在对塔西地区构造岩相学垂向相序结构研究基础上,经原型盆地恢复、盆地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与构造变形史等综合研究,将构造-岩石地层系统划分为元古宙中高级变质断块(下基底构造层)、晚古生代地层(上基底构造层),下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为盆地充填地层体,认为乌拉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早三叠世-早侏罗世山体隆升与山前断陷山盆转换、早-中侏罗世主成盆期、中-晚侏罗世构造反转期、白垩纪-古近纪挤压-伸展转换主成盆期、新近纪陆内周缘山间盆地等五个主要期次。其中早侏罗世康苏期和中侏罗世杨叶期为聚煤期,形成了半环状煤矿带和煤系烃源岩。燕山早期(J2-3)和燕山晚期(K1-E1a)两次前陆冲断作用导致盆地发生构造反转,构造沉降-沉积中心从NW向转为近EW向。白垩纪-古近纪挤压-伸展转换成为主成盆期,盆地动力学为受同生断裂带控制。挤压走滑抬升隆起形成乌拉根半岛;走滑拉分断陷的构造扩容空间形成了乌拉根局限海湾瀉湖盆地,为克孜勒苏群和古近系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阿尔塔什组底部热卤水沉积交代-改造型天青石矿床和石膏矿床形成于古近纪初。石膏岩-含膏泥岩-含膏泥质白云岩不但为区域滑脱构造面,也是阿克莫木天然气田良好的盖层。始新世伊普里斯阶-普利亚本阶(55.8~33.9 Ma)为铅锌-铀-天然气成藏成矿高峰期,与喜山早期三幕区域挤压构造环境和相关海退过程有显著的时间-空间耦合关系。中新世阿启坦阶-布尔迪加尔阶(23.03~15.97 Ma)形成天然气充注成藏事件。安居安组砂岩型铜矿床与该期天然气充注和西南天山隆升事件关系密切,主要与喜山中期区域挤压应力场、干旱气候环境下,在物质-时间-空间上耦合关系显著。综合研究认为,我国塔西盆山原耦合与转换的特色陆内成矿单元内,铜铅锌、石膏、天青石、煤、铀等矿床储矿层位和天然气田储集层形成于中-新生代陆内走滑拉分断陷成盆动力学背景下。铅锌-铀-天然气成藏成矿高峰期与喜山期多幕次的陆内挤压收缩体制关系密切。挤压应力场驱动了煤系烃源岩发生生排烃事件、成矿流体大规模运移和聚集。冲断褶皱带和向斜构造为圈闭构造。帕米尔北缘南倾北向冲断褶皱岩片与西南天山南缘北倾南向冲断褶皱岩片组成了对称型薄皮式冲断褶皱带。南天山深部盲冲型冲断带为叠瓦状后展式基底卷入型前陆冲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盆共存富集 原型盆地 盆地动力学 挤压-伸展转换走滑作用 陆内转换盆地 超大型铅锌矿床 乌拉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超 陈衍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 ,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 ,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 :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 2 4 0~ 2 0 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6~ 16 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 ;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 ,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 ;超高压变质岩p T 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 ,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 ,初步确定在 2 0 0~ 10 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 ,并集中在 15 0~ 10 0Ma为主 (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 ) ,高峰时间为 130Ma左右 ;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 ,且滞后于根据变质岩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 ,伸展作用被抑制 ;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 ,导致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大别山地区 中生代 岩石圈 拆沉 岩石学证据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音的基音周期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飞 覃爱娜 赖旭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6-789,共4页
针对传统的基音估计算法不能适用于过渡音的问题,提出中心偏离函数及基于中心偏离函数的基音周期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划分语音子带来搜索最小中心偏移量,较准确地确定过渡音的基音周期。介绍了该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并给出... 针对传统的基音估计算法不能适用于过渡音的问题,提出中心偏离函数及基于中心偏离函数的基音周期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划分语音子带来搜索最小中心偏移量,较准确地确定过渡音的基音周期。介绍了该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并给出代表性的实验结果,将其结果与MBE算法所检测到的基音周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中心偏离函数和时域削波方法相结合来搜索基音周期,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降低误判率,提高基音周期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音 基音周期 语音压缩 中心偏离函数 时域削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矛盾调处与“大调解”解纷模式的完善——基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语境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喜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0,共8页
"大调解"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为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纠纷而创设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调解"一脉相承,在特征上相区别。大调解在纠纷解决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但也... "大调解"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为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纠纷而创设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调解"一脉相承,在特征上相区别。大调解在纠纷解决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但也存在着容易扭曲变形,侵损司法规律等诸多局限。因此,以转型时期为语境,我国在完善大调解机制方面应确立实效性、普适性、试点性的基本原则,并以处理司法与非司法之关系为支点,致力于构建纠纷预防与纠纷消解的双重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调解 社会主义新时期 转型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转换背景下应力与流体相互作用控制华南朱溪超大型W-Cu矿床成矿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晓龙 张达 +10 位作者 吴淦国 狄永军 张志辉 李芳 胡擘捷 霍海龙 李宁 张鑫明 蔡梦颖 欧阳永棚 魏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5-1159,共25页
朱溪W-Cu矿床是近年来在江南斑岩-矽卡岩W矿带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其成矿作用特点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下逐渐明朗,但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尚未明确。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的观察,对与蚀变和矿化有关的构造进行解析,依据矿脉(... 朱溪W-Cu矿床是近年来在江南斑岩-矽卡岩W矿带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其成矿作用特点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下逐渐明朗,但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尚未明确。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的观察,对与蚀变和矿化有关的构造进行解析,依据矿脉(体)的穿切关系,主要厘定出5种具先后次序的控矿构造类型:早期挤压背景下形成的近水平贫矿热液脉(H脉),挤压向伸展转换背景下形成的陡倾波状张剪性含矿脉(R脉),水压致裂主导的流体逃逸构造和近直立平直白钨矿-石英-白云母脉(F脉),以及晚期伸展拆离背景下形成的角砾构造。其中,R脉为矽卡岩型W-Cu矿体的主要赋存形式,F脉为白钨矿-石英-白云母脉型矿体的主要赋存形式。结合前人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提出研究区经历了161 Ma以前的挤压,153~145 Ma期间挤压向伸展转换,145 Ma以后的伸展构造背景。其中,挤压向伸展转换时期的断层阀行为控制了朱溪W-Cu成矿作用。据此,文章将朱溪W-Cu矿床的断层阀模型划分为破裂前、断层阀(地震破裂)、流体充填(地震泵吸)、自愈合和再循环等5个阶段。矿化主要发生在断层阀模型的流体充填阶段,表现为压力骤降和流体沸腾,对应矽卡岩成矿期的退蚀变作用和浸染状W-Cu矿化,白钨矿-石英-白云母脉成矿期与白云母密切共生的细脉浸染状W-Cu矿化。朱溪W-Cu矿床的形成与燕山中晚期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沿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结合部位撕裂(156~135 Ma)导致岩石圈挤压向伸展转换并形成壳源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浆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W-Cu成矿作用 挤压向伸展构造转换 应力 断层阀与流体相互作用 朱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延长线过渡期的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班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6,共3页
地铁延长线三权移交后到正式接入既有线路通常会有过渡期。为解决过渡期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对延长线供电系统和机电系统相关设备的调度管理问题,分析比较了软件屏蔽方案、独立主干网方案及远程连接技术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了远程连接技... 地铁延长线三权移交后到正式接入既有线路通常会有过渡期。为解决过渡期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对延长线供电系统和机电系统相关设备的调度管理问题,分析比较了软件屏蔽方案、独立主干网方案及远程连接技术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了远程连接技术的实现原理。远程连接技术利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和静态路由技术,将既有线和延长线划分为不同的局域网。不仅隔离了既有线和延长线的综合监控网络,而且成功避免了延长线网络不稳定或调试期间产生的设备报警及故障事件过多对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应用实例表明,远程连接技术成功实现了广州地铁6号线一期浔峰岗运营控制中心对6号线二期供电系统和机电系统相关设备的监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延长线 过渡期 综合监控系统 调度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管新规延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4
作者 卜振兴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5,共9页
资管新规的延期有利于处置存量资产,有助于减轻银行表内压力,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爆发概率,有利于平滑理财产品收益,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冲击。但是资管新规延期后,仍然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难、新产品发行接受度不高、机构转型动力... 资管新规的延期有利于处置存量资产,有助于减轻银行表内压力,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爆发概率,有利于平滑理财产品收益,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冲击。但是资管新规延期后,仍然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难、新产品发行接受度不高、机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避免资管新规一延再延,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监管部门应提出退出路径、加强预期管理、明确奖惩措施、统一监管规则,并实行宽严相济、灵活有度的政策,保证资产管理行业转型真正落地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管新规 过渡期延长 产品转型 资产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