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波段全频带微带探针过渡结构设计
1
作者 祝思雨 朱华利 +1 位作者 张月肖 张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67-170,共4页
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在毫米波电路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全频段的过渡更具有通用性。本文设计并仿真了一种W波段矩形波导-微带线的过渡结构,该结构采用E面探针的形式,使用高低阻抗微带线进行匹配,最终实现了波导与悬置微带的场耦合。该过渡结... 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在毫米波电路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全频段的过渡更具有通用性。本文设计并仿真了一种W波段矩形波导-微带线的过渡结构,该结构采用E面探针的形式,使用高低阻抗微带线进行匹配,最终实现了波导与悬置微带的场耦合。该过渡结构具有插入损耗小,回波损耗低,加工简单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在75-110GHz频带内插入损耗低于0.1dB,回波损耗优于24dB,背靠背仿真,插入损耗低于0.2dB,回波损耗优于17dB。该结构全频段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过渡 微带线 W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随钻通信中天线激励TE_(11)模的结构研究
2
作者 吴泓威 过方舟 陈实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5-127,共3页
本文针对钻杆衰减测量,设计了一种圆波导TE_(11)模激励结构。该装置能够直接插入钻杆内部,避免了钻杆因形状非理想引起的对接问题。提出的激励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微带线到共面线的过渡结构和三段式的八字天线激励结构。其中,前种结构... 本文针对钻杆衰减测量,设计了一种圆波导TE_(11)模激励结构。该装置能够直接插入钻杆内部,避免了钻杆因形状非理想引起的对接问题。提出的激励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微带线到共面线的过渡结构和三段式的八字天线激励结构。其中,前种结构使微带线能够顺利过渡到共面线,并实现阻抗匹配。此外,八字天线采用三段渐变结构,能够拓宽天线带宽。对结构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1.9 GHz~2.5 GHz频带范围内回波损耗优于15 dB,插入损耗低于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井下通信 微带线到共面线过渡 TE_(11)模 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W的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勇 余厚全 +2 位作者 戴家才 刘国权 陈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6-1515,共10页
为了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各油田越来越多地采用注水采油的措施和水平井开采的方法。这对井下油水两相持水率的在线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要求传感器在高持水条件下具有与低持水段一样高的检测精度,其二要求单支传感器体积结构小,便... 为了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各油田越来越多地采用注水采油的措施和水平井开采的方法。这对井下油水两相持水率的在线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要求传感器在高持水条件下具有与低持水段一样高的检测精度,其二要求单支传感器体积结构小,便于在油井截面上布置多支传感器形成检测阵列,提供水平井或大斜度井油水截面上持水率分布的差异信息,提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为此,提出基于共面微带传输线的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检测方法。通过保角变换法分析了共面微带传输线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与电磁波传播特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片状双面S形布线结构,在小型化传感器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动态范围。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信号在传输线上的相移与持水率间具有近似线性的关系,传感器在持水率0%~100%全程范围内具有小于3%的分辨率,该方法弥补了电容法和电导法仅适合于低持水率和高持水率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面微带传输线 油水两相 持水率 传感器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集成传输线──共面耦合线、共面耦合带线及矩形微屏蔽的共面耦合线的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乃昌 何建国 +3 位作者 赫崇俊 戴晴 刘克成 毛均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12,共8页
本文首次提出将一些新型的微加工共面传输线用于MMIC设计。这些共面传输线分别是共面耦合线(CCL)、共面耦合带线(CCS)、矩形微屏蔽共面耦合线(RMCCL)、共面耦合矩形微屏蔽线(CCRML)。推导出用于计算这些传... 本文首次提出将一些新型的微加工共面传输线用于MMIC设计。这些共面传输线分别是共面耦合线(CCL)、共面耦合带线(CCS)、矩形微屏蔽共面耦合线(RMCCL)、共面耦合矩形微屏蔽线(CCRML)。推导出用于计算这些传输线的TEM参数的解析公式,其推导方法为基于TEM模假设,用精确的保用变换。数字结果显示了各种共面耦合传输线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传输线 共面耦合线 单片集成传输线 微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微带与槽线过渡结构的超宽带功分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自强 陈涛 +2 位作者 彭浩 杨涛 刘宇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7-90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与槽线过渡结构的超宽带180°型3 dB功分器,采用扇形过渡结构替代传统的圆形过渡结构,拓展了功分器的工作带宽.该功分器仿真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在3.1~10.6 GHz频带内实现了插入损耗小于1.5 dB,两输出口的幅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与槽线过渡结构的超宽带180°型3 dB功分器,采用扇形过渡结构替代传统的圆形过渡结构,拓展了功分器的工作带宽.该功分器仿真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在3.1~10.6 GHz频带内实现了插入损耗小于1.5 dB,两输出口的幅度误差小于0.8 dB,相位误差小于1°,输入端口反射系数小于-1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分器 超宽带 微带槽线过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频段微带-波导转换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勇 何庆国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研究了W波段微带到波导的转换技术。通过对波导-同轴以及同轴-微带转换的研究,给出了转换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及计算公式。为了提高转换性能,采用了两截2/4阻抗变换段进行微带与绝缘子探针的阻抗匹配,有效改善了驻波系数。这种方式具... 研究了W波段微带到波导的转换技术。通过对波导-同轴以及同轴-微带转换的研究,给出了转换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及计算公式。为了提高转换性能,采用了两截2/4阻抗变换段进行微带与绝缘子探针的阻抗匹配,有效改善了驻波系数。这种方式具有密封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被广泛采用。在75~77GHz的频带范围内,两个转换的总插入损耗≤2.5dB,回波损耗≤-1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波段 微带-波导转换 同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超导平面传输线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家宗 王蕴仪 陈忆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2-84,共3页
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析了高温超导平面传输线。通过共轭偶延拓和逆傅利叶变换,使得具有频域表示式的超导二流体模型能够引入到时域分析中,并建立起稳定的差分格式,应用这一方法分析了超导微带传输线及共面波导的衰减特性和... 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析了高温超导平面传输线。通过共轭偶延拓和逆傅利叶变换,使得具有频域表示式的超导二流体模型能够引入到时域分析中,并建立起稳定的差分格式,应用这一方法分析了超导微带传输线及共面波导的衰减特性和色散特性,计算结果和已发表的准静态分析方法比较,一致性较好,说明了该方法对分析超导体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法 微带线 共面波导 超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带-槽线转换接头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旭春 谢军伟 王积勤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0-392,共3页
提出并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微带线-槽线转换接头,分别由微带T型分支、槽线T型分支构成,接头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低特性阻抗(Z0)微带线至高特性阻抗(近似于4Z0)槽线之间的转换.实际制作了X波段槽线型背对背接头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6%的... 提出并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微带线-槽线转换接头,分别由微带T型分支、槽线T型分支构成,接头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低特性阻抗(Z0)微带线至高特性阻抗(近似于4Z0)槽线之间的转换.实际制作了X波段槽线型背对背接头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6%的频带内插入损耗小于1.7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线 槽线 转换接头 特性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带/共面波导混合结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成际镇 程崇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4-1208,共5页
提出一种微带/共面波导混合结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利用微带/槽线的不同耦合结构来实现同相耦合和反相耦合,并将其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宽带的定向耦合器。利用电磁仿真软件IE3D进行了仿真设计,制作了实验样品,给出了... 提出一种微带/共面波导混合结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利用微带/槽线的不同耦合结构来实现同相耦合和反相耦合,并将其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宽带的定向耦合器。利用电磁仿真软件IE3D进行了仿真设计,制作了实验样品,给出了样品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该定向耦合器具有接近一个倍频程的工作带宽,在工作频带内有着良好的幅相输出,同时两隔离端口之间具有良好的隔离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耦合器 宽带 微带线 共面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微带转换器的准静态CAD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昌青 王强 李英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0-312,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同轴 -微带转换器。该转换器通过椭圆截面微带线实现各种型号同轴线 -微带的平滑过渡 ,可由 PC设计并控制制造 ,具有反射系数小且操作方便的特点。
关键词 同轴线 微带 转换器 准静态CAD 传输线 微波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带微带线-悬置微带线过渡电路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赫一 吴景峰 王志强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22期23-26,共4页
基于悬置微带电路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宽频带微带线-悬置微带线过渡电路,过渡结构采用"V型开槽地"结构实现微带线到悬置微带线电场方向的过渡转换,并使用渐变信号线进行阻抗匹配以拓展带宽。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结... 基于悬置微带电路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宽频带微带线-悬置微带线过渡电路,过渡结构采用"V型开槽地"结构实现微带线到悬置微带线电场方向的过渡转换,并使用渐变信号线进行阻抗匹配以拓展带宽。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0~40 GHz的频带范围内回波损耗优于15 dB,插入损耗小于0.165 dB,并且电路性能对电路尺寸的敏感性较低。该设计将具有超低损耗的悬置线与最常用的微带线电路相结合,并且具有宽频带、插损低、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等优势,改善了悬置微带电路的应用范围,可以更好地同其它电路或系统进行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微带线 过渡电路 阻抗匹配 宽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带波导过渡接头的谱域线积分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峰 方大纲 李思放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1-295,共5页
本文从分析和设计两个方面分别对E-面耦合和H-面耦合微带被导过渡接头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中,首先应用反应的概念得到输入阻抗的谱域表达式,对谱域积分分别用留数法和变换路径积分法进行计算,经比较发现交换路径积分法是一个更加有效... 本文从分析和设计两个方面分别对E-面耦合和H-面耦合微带被导过渡接头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中,首先应用反应的概念得到输入阻抗的谱域表达式,对谱域积分分别用留数法和变换路径积分法进行计算,经比较发现交换路径积分法是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用遗传算法对微带波导过渡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波导 过渡接头 面耦合 谱域线积分 留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置微带线的过渡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明君 白锐 《电讯技术》 2008年第2期97-100,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带-悬置微带线和波导-悬置微带线的过渡结构。此过渡模型工艺简单、尺寸紧凑、加工精度不高,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实现了较好的过渡特性。这种过渡设计可以改善悬置微带电路的应用范围,同其它电路或系统可以更好地综合应...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带-悬置微带线和波导-悬置微带线的过渡结构。此过渡模型工艺简单、尺寸紧凑、加工精度不高,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实现了较好的过渡特性。这种过渡设计可以改善悬置微带电路的应用范围,同其它电路或系统可以更好地综合应用。通过仿真设计和样品测试,在整个Ka频段,波导-悬置微带线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0.7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悬置微带线 微带-悬置微带线过渡 波导-悬置微带线过渡 插入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带·共平面组合传输线性能分析及初始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天惠 林宝龙 盛振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1-6,17,共7页
把微带线和共平面线组合在一起,设计了组合传输线。导出了相速及特性阻抗计算式。用屏蔽式的共平面线 s- cps[1]的计算机数据作为相近似的特例,进行了间接的校核,并用手工制作的 2~ 8GHz滤波器作了初始实验研制,期望测定审核后能... 把微带线和共平面线组合在一起,设计了组合传输线。导出了相速及特性阻抗计算式。用屏蔽式的共平面线 s- cps[1]的计算机数据作为相近似的特例,进行了间接的校核,并用手工制作的 2~ 8GHz滤波器作了初始实验研制,期望测定审核后能供微波工程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线 共平面线 相带 特性阻抗 滤波器 微滤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36GHz平衡二倍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15
作者 杨盼盼 汪海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8-161,共4页
主要进行了34-36GHz平衡二倍频器的设计与仿真。倍频电路采用平衡式结构,输入、输出端分别只有奇次和偶次谐波,有良好的隔离性,便于在输入、输出端分别进行阻抗的匹配[1]。采用CPW作为安装并联器件的平衡电路,为了与CPW配合,使用槽线到... 主要进行了34-36GHz平衡二倍频器的设计与仿真。倍频电路采用平衡式结构,输入、输出端分别只有奇次和偶次谐波,有良好的隔离性,便于在输入、输出端分别进行阻抗的匹配[1]。采用CPW作为安装并联器件的平衡电路,为了与CPW配合,使用槽线到微带的过渡实现Balun电桥[2]。此设计中包含了微带-CPW过渡,槽线-微带过渡结构以及微带-波导过渡结构,信号经SMA接头输入,由WR-28标准波导输出。得到的平衡二倍频器,在输入频率17-18GHz,输出频率34-36GHz的频带内,变频损耗在5.507dB-6.503dB之间,倍频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二倍频 微带-CPW过渡 槽线-微带过渡 BALUN 微带-波导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