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金属离子活化地下水厂泥饼除氨效能及机理
1
作者 刘晓丹 殷芳青 +4 位作者 程亚 黄廷林 熊子康 文刚 丁正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2-1281,共10页
因地下水厂泥饼含锰氧化物能够回收作为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氨的潜力材料,而过渡金属元素能使锰氧化物提高催化活性,故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5种过渡金属离子(Mn^(2+)、Fe^(2+)、Cu^(2+)、Co^(2+)、Ni^(2+))对泥饼催化氧化除氨活性形成(活... 因地下水厂泥饼含锰氧化物能够回收作为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氨的潜力材料,而过渡金属元素能使锰氧化物提高催化活性,故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5种过渡金属离子(Mn^(2+)、Fe^(2+)、Cu^(2+)、Co^(2+)、Ni^(2+))对泥饼催化氧化除氨活性形成(活化)的影响,并将活化效果最佳的泥饼负载石英砂滤料,考察其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同时投加2种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及单独投加Cu^(2+)、Co^(2+)、Ni^(2+)时会抑制泥饼形成除氨活性,而单独投加Mn^(2+)或Fe^(2+)时会促进其形成良好除氨活性。其中每克泥饼投加0.5 mg Fe^(2+)能够使泥饼形成最好活性,在该条件下泥饼催化氧化除氨的能力提高近30%,氨去除速率可达0.234 mg/(g·h)。将该活化条件下泥饼负载滤料后,可使滤柱启动时间缩短近10 d,连续运行13 d后氨去除率稳定达到96.7%,且滤料在实际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下均适用。通过表征分析,泥饼经过Fe^(2+)活化后生成更多以Fe_(2)O_(3)和FeOOH形态为主的铁物相,其中FeOOH中的氧原子活性位点活跃,利于与反应体系中的氨反应;Mn(Ⅲ)、金属—O及金属—OH的含量上升,增强了泥饼催化氧化活性。活化后泥饼及其反应后溶液中均不含有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元素未超标,将其负载滤料应用后出水水质良好。该技术为高效利用废物资源及提高水厂除氨效率提供新思路,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厂泥饼 过渡金属离子 催化氧化 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及产业现状
2
作者 吴凡 魏鹏 +3 位作者 吴韶杨 梁康 李建斌 任玉荣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8,共14页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已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并逐步走向产业化。然而它们在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包括相变、结构退化和电压平台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已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并逐步走向产业化。然而它们在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包括相变、结构退化和电压平台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主要的3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以及普鲁士蓝,分别阐明了各类材料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以及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同时列举了一系列目前已经证实可以用来解决钠离子电池容量低、能量密度低等缺点的改进方法和手段。此外又通过调研各公司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投资和布局,分析了目前3种体系的产业化路线和发展现状并对目前的总体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总结和讨论。未来钠离子电池随着基础研发的逐渐完善,工业化程度逐步加深,有望逐步走进日常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 产业 过渡金属氧化物 聚阴离子 普鲁士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提升策略及产业化进程
3
作者 张继国 吴田 +3 位作者 赵旭 杨钒 夏天 孙士恩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8-362,共15页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优势与可持续的资源供应,被看作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现阶段主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以及普鲁士蓝化合物。然而,正极材料存在不可逆相转化、Jahn-Tel...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优势与可持续的资源供应,被看作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现阶段主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以及普鲁士蓝化合物。然而,正极材料存在不可逆相转化、Jahn-Teller效应及界面不稳定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文系统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提升策略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进程。首先,详细分析了正极材料的结构、优缺点,并对比了结构稳定性、成本以及循环性能等。其次,详细阐述了结构优化与化学元素掺杂策略在提升正极材料循环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索了结构稳定性、电子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等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归纳总结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与近年来国内外的产业化进展。最后,梳理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体系仍需关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过渡金属氧化物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普鲁士蓝化合物 循环稳定性 产业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0.6)Fe_(0.4)PO_(4)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范芬 吴婷婷 +3 位作者 温圣耀 高建行 陈勐 李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采用扣电比容量恢复率测试、XRD及EIS测试进行循环初期(BOL)和循环末期(EOL)正、负极片性能表征,结果表明,LMFP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结构相对稳定,容量损失主要发生在负极。LMFP正极溶出的少量Mn2+迁移并沉积至负极,催化电解液和锂盐分解,导致大量活性锂损失,同时负极阻抗增加,最终表现出循环容量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循环性能 活性锂损失 界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简单的浆料添加剂调整电极-电解液界面以实现稳定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
5
作者 黄奥羽 许君 +6 位作者 黄玉 储圭 王卯 王黎丽 孙永奇 蒋臻 朱晓波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5 V级LiNi_(0.5)Mn_(1.5)O_(4)(LNMO)作为无钴正极材料,满足了对廉价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IBs)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由于高工作电位,LNMO在与商用电解液的界面上存在不稳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使用硅酸四乙酯作为LNMO正极浆料添加剂。这种... 5 V级LiNi_(0.5)Mn_(1.5)O_(4)(LNMO)作为无钴正极材料,满足了对廉价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IBs)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由于高工作电位,LNMO在与商用电解液的界面上存在不稳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使用硅酸四乙酯作为LNMO正极浆料添加剂。这种简单的方法能够在电极制备过程中在正极表面原位形成乙氧基官能化的聚硅氧烷薄膜。它不仅有助于形成稳固的人工正极-电解液界面,还能清除氢氟酸(HF)以抑制有害的化学串扰影响。因此,与原始正极相比,优化后的LNMO正极在半电池中表现出显著提高的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6%vs.51.4%),在与商用石墨负极配对的全电池中也是如此(500次循环后保持率为83.3%vs.53.4%),并在50℃的高温测试环境下和软包电池中进一步得到验证,这一简单策略有望为开发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5)Mn_(1.5)O_(4) 高电压 正极-电解质界面 浆料添加剂 过渡金属溶解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CoMn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6
作者 于镇洋 马金虎 +1 位作者 孙琦 张志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1-2008,共8页
采用熔炼甩带和化学脱合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CuCoMn过渡金属氧化物(NiCuCoMn@TMOs),并通过热处理进一步制备R-NiCuCoMn@TMO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 采用熔炼甩带和化学脱合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CuCoMn过渡金属氧化物(NiCuCoMn@TMOs),并通过热处理进一步制备R-NiCuCoMn@TMO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R-NiCuCoMn@TMOs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00次循环后具有394.9 mAh/g的高比容量,并且表现出97.53%的优异容量保持率。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的材料具有更丰富的氧空位、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38Ω)和更优异的倍率性能(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41.1 mAh/g)。其独特的纳米多孔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反应活性位点;不同半径、价态和反应电位的多种金属阳离子的协同效应使得该材料有很好的体积容忍度以适应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该电极材料原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易于实现批量化制备。该工作为设计多组元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 过渡金属氧化物 热处理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MgGa_(2)O_(4):Ni^(2+)近红外二区发光材料制备、表征及其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琳 杨健 +5 位作者 李胜男 王帅 祝汉成 严端廷 徐长山 刘玉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1324,共14页
通过水热法结合后期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Zn_(x)Mg_(0.993-x)Ga_(2)O_(4):0.7%Ni^(2+)(x=0~0.5)(ZMGO:Ni^(2+))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粉。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ZMGO:Ni^(2+)粉体样品的粒子尺寸... 通过水热法结合后期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Zn_(x)Mg_(0.993-x)Ga_(2)O_(4):0.7%Ni^(2+)(x=0~0.5)(ZMGO:Ni^(2+))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粉。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ZMGO:Ni^(2+)粉体样品的粒子尺寸逐渐变大。在635 nm激光激发下,可观测到粉体样品位于~1279 nm处的宽带发射峰,其可被归属为Ni^(2+)的特征发射。此外,Zn^(2+)掺杂使样品荧光猝灭的热激活能由244 meV减小到224 meV。采用发光强度最强的ZMGO:Ni^(2+)粉体样品与620 nm红光LED芯片封装成NIR-Ⅱ荧光粉转换LED(NIR-Ⅱpc-LED),并基于NIR-Ⅱ光穿透能力强和不产生生物组织自荧光的特性,以NIR-Ⅱpc-LED为光源,分别研究了其在有遮挡情况的夜视成像和生物组织成像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过渡金属离子 近红外二区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促进煤自燃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福生 孙玮 +3 位作者 张渝 张朝阳 高东 卓建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7-2359,共13页
为研究低温氧化条件下典型过渡金属离子对煤自燃的影响,对褐煤(HM)、气煤(QM)、肥煤(FM)进行过渡金属离子的测定,选取过渡金属离子中含量较多且氧化性较强的Fe(Ⅲ)、Mn(Ⅲ)和Cu(Ⅱ)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了电荷分布、... 为研究低温氧化条件下典型过渡金属离子对煤自燃的影响,对褐煤(HM)、气煤(QM)、肥煤(FM)进行过渡金属离子的测定,选取过渡金属离子中含量较多且氧化性较强的Fe(Ⅲ)、Mn(Ⅲ)和Cu(Ⅱ)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了电荷分布、前线轨道和拉普拉斯键级,证明了活性位点的存在。探究了有无过渡金属离子情况下,Ar—CH_(2)—CH_(3)到Ar—CO—CH_(3)的2种反应历程进行模型优化、过渡态计算和IRC验证,得到热力学相关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无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反应决速步的活化能垒为164.18 kJ/mol,有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决速步活化能垒为158.72 kJ/mol,过渡金属离子对总反应速度影响效果不显著。Fe(Ⅲ)、Mn(Ⅲ)和Cu(Ⅱ)参与下,反应的总放热量分别为1535.52、1834.97、365.93 kJ/mol,其数值均大于氧气分子氧化脂肪烃所放出的热量(319.93 kJ/mol),氧化脂肪烃中C—H的自由能垒分别为42.79、4.30、117.29 kJ/mol,其值都小于氧气分子氧化C—H反应的活化能值(146.38 kJ/mol),过渡金属离子对C—H氧化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为Mn(Ⅲ)、Fe(Ⅲ)和Cu(Ⅱ),反应过程中伴随着·OH和H_(+)的生成,在后续反应中,会进一步与煤结构发生反应,加快煤自燃过程;为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仪对4种不同煤样的CO气体产物出现的时间和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发现4种煤样出现CO气体产物的温度点相近,添加锰离子的煤样在90℃时产生了CO,其余3种煤样在100℃出现CO气体产物,CO气体产物体积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n(Ⅲ)、Fe(Ⅲ)、Cu(Ⅱ)和原煤样,这与计算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Mn(Ⅲ)对于提高CO生成速率效果逐渐减弱,铁离子和铜离子催化煤自燃效果逐渐显著,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比于氧气分子,煤中过渡金属离子更容易与C—H发生氧化反应,不仅使自由基链式反应更早发生,还增加了反应的放热量和·OH和H_(+)的生成量,从而促进煤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煤自燃 量子化学 活化能 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汽油气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洋 李恩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0-205,21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空白TiO_(2)及过渡金属离子(Ni、Fe、Ag、Zn)改性的光催化剂,利用FT-IR、XRD和SEM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汽油气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光催化剂降解汽油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TiO_(2)相比,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空白TiO_(2)及过渡金属离子(Ni、Fe、Ag、Zn)改性的光催化剂,利用FT-IR、XRD和SEM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汽油气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光催化剂降解汽油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TiO_(2)相比,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的光催化剂晶粒尺寸明显减小,表面分散均匀且羟基数量增加,其中Zn离子改性的光催化剂对汽油气具有最佳的催化降解效果;在Zn/TiO_(2)摩尔比为0.2%、煅烧温度为550℃、汽油气初始质量浓度为14042.55 mg/m^(3)、光催化剂质量为30 g、光照强度为36 W/m^(2)的最佳降解条件下,3 h内对汽油气的降解效率达到了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过渡金属离子 光催化降解 汽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过渡金属硒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明醒 朱建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原材料来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负极材料是制约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众多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硒化物(TMSs)有着高理论容量、低成本和环境...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原材料来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负极材料是制约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众多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硒化物(TMSs)有着高理论容量、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点,被认为是有希望的候选材料。首先,阐明了TMSs的钠储存机制。然后,阐述了TMSs目前存在的首次库仑效率低、体积膨胀大、导电性差和多硒化物穿梭效应等问题。随后,讨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并详细介绍了TMSs在纳米结构设计、碳包覆、构建异质结和其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进行了对TMSs的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过渡金属硒化物 纳米结构设计 碳包覆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与分子筛的匹配性对乙烷催化脱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健鹏 胥月兵 +1 位作者 刘冰 刘小浩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共9页
开发廉价、环境友好且高效的过渡金属分子筛体系用于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反应,对补充传统石油路线生产烯烃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离子锚定在分子筛中Br nsted酸位点上可表现出独特的C—H键和C—C键选择性活化能力,利用离子交换法考察了一系... 开发廉价、环境友好且高效的过渡金属分子筛体系用于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反应,对补充传统石油路线生产烯烃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离子锚定在分子筛中Br nsted酸位点上可表现出独特的C—H键和C—C键选择性活化能力,利用离子交换法考察了一系列过渡金属(Fe,Co,Ni,Cu,Zn,Mn)与不同类型分子筛(MOR,β,Y,MCM-22,MCM-41,SAPO-11,SAPO-34,USY,ZSM-5)间的匹配性对乙烷催化脱氢反应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H 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揭示落位于Br nsted酸位点上的金属离子具有高度分散和抗还原性质。试验结果及自旋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o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活化C—H键的潜力,但产物分布仍依赖于分子筛的类型和性质。在孔径适宜的分子筛上乙烯选择性可接近100%,否则脱氢产物易在剩余Br nsted酸位点发生二次反应生成芳烃和积炭等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分子筛 离子交换 乙烷催化脱氢 C—H键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SiO_(2)负载磷钼酸催化氧化碘离子性能研究
12
作者 卢林 郭军 +2 位作者 张丹 邱双艳 张以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42-10150,共9页
将Cu取代的磷钼酸(PMo_(12))通过静电作用锚定在氨基功能化的SiO_(2)(NH_(2)-SiO_(2))表面,制备出非均相催化剂PMo_(11)Cu/NH_(2)-SiO_(2)。运用PXRD(X射线粉末衍射)、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 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SEM... 将Cu取代的磷钼酸(PMo_(12))通过静电作用锚定在氨基功能化的SiO_(2)(NH_(2)-SiO_(2))表面,制备出非均相催化剂PMo_(11)Cu/NH_(2)-SiO_(2)。运用PXRD(X射线粉末衍射)、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 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X(X射线能谱仪)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探索了其催化过氧化氢(H_(2)O_(2))氧化碘离子(I^(-))性能,结果表明,在T=25℃,c(I^(-))=2.5×10^(-3)mol/L,c(H_(2)O_(2))=2.0×10^(-3)mol/L,pH=2.4,PMo_(11)Cu/NH_(2)-SiO_(2)催化碘离子反应速率v=8.87×10^(-6)mol/L·s,比空白实验提高了616倍,且在前10次循环中都能保持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 改性SiO_(2) 非均相催化 碘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非石墨类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迁迁 吕辉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9-733,共5页
综述合金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及硅基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合金负极材料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面临库仑效率低和容量损失大的问题。通过形态改善和材料结构调控的方式,电池可实现高达99.7%的库仑效率,并在150~200次循... 综述合金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及硅基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合金负极材料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面临库仑效率低和容量损失大的问题。通过形态改善和材料结构调控的方式,电池可实现高达99.7%的库仑效率,并在150~200次循环内保持稳定。过渡金属化合物负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和磷化物等,存在体积膨胀和电解质连续分解等问题。通过纳米工程技术和复合材料设计,可提升电化学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高,但存在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的问题。通过微纳米架构设计、硅合金结构控制和预锂化等方法,可提高循环性能和初始库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非石墨类负极材料 合金材料 过渡金属化合物 硅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元素替位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舒伟平 赵淑宁 +1 位作者 汪丽莉 刘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87,共4页
为提高钠离子电池锰基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相变的发生,采用过渡金属位替代(M′-M)、碱金属位Li替代(Li-A)、过渡金属位以及碱金属位Li双取代(Li-M、A)的锰基TMO制备过程,利用较低线性有序性对... 为提高钠离子电池锰基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相变的发生,采用过渡金属位替代(M′-M)、碱金属位Li替代(Li-A)、过渡金属位以及碱金属位Li双取代(Li-M、A)的锰基TMO制备过程,利用较低线性有序性对锰基TMO材料进行结构稳定改性。综合分析表明,锰基TMO材料经过不同元素过渡金属位替代、碱金属位替代、过渡金属位以及碱金属位Li双取代均不同程度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改性后的锰基TMO中过渡金属层间距和Na+扩散速率增大,容量保持率和结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其中经碱金属Li元素掺杂后的锰基TMO容量保持率最高升至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替位掺杂 锰基过渡金属氧化物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高士元 张树祥 +7 位作者 薛胜凡 张波 董捷 王金梅 蔡运功 韩婷婷 钱门祥 杜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2-805,共14页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SIBs)由于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钠离子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和较慢的动力学速率,成为制约储钠材料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发展高性能的嵌钠正极材料是提高钠离子电池比能量和推进其...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SIBs)由于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钠离子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和较慢的动力学速率,成为制约储钠材料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发展高性能的嵌钠正极材料是提高钠离子电池比能量和推进其应用的关键。围绕近几年氧化物类嵌钠正极材料体系方面的研究工作,综述了SIBs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并探讨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提高电化学性能的关系,分析了提高正极材料可逆容量、电压、结构稳定性的可能途径,为SIBs电极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锰基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改性与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淑宁 刘烨 +1 位作者 汪丽莉 李兴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4-1748,共5页
综述了锰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现状,聚焦其结构特性、掺杂改性及优化策略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锰基材料因成本低廉、资源丰富而备受关注,但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仍需提升。研究揭示,通过精细调控材料结构、引入掺杂元素及优... 综述了锰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现状,聚焦其结构特性、掺杂改性及优化策略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锰基材料因成本低廉、资源丰富而备受关注,但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仍需提升。研究揭示,通过精细调控材料结构、引入掺杂元素及优化制备工艺,可显著增强材料导电性、结构稳定性及钠离子扩散动力学,从而提升电池性能。总结了当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推动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基层状金属氧化物 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修饰MnO_(2)的储锂性能
17
作者 李淑敏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46,共6页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防止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并减小充放电期间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25 C倍率在0.01~3.00 V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624 mAh/g;倍率增加至3.00 C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3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锰(MnO_(2)) 聚3 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7
18
作者 吴树新 马智 +2 位作者 秦永宁 齐晓周 梁珍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r、Mn、Fe、Co、Ni、Cu六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为探针,评价了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借助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掺...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r、Mn、Fe、Co、Ni、Cu六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为探针,评价了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借助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掺杂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光催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程度按Cr、Co、Ni、Fe、Mn、Cu递增.掺杂后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活泼性、金属离子的价态及得电子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离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掺杂改性 光催化性能 浸渍法 催化剂 过渡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晓春 刘晓端 +3 位作者 杨永亮 申庆华 罗松光 李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93-2699,共7页
作为一种高量子产率的荧光分子,罗丹明常常被选作荧光母体用于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该文对近年来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重金属与过渡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包括作用机理、检测离子、应用范围及检测水平都进行了详细... 作为一种高量子产率的荧光分子,罗丹明常常被选作荧光母体用于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该文对近年来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重金属与过渡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包括作用机理、检测离子、应用范围及检测水平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另外,提出了罗丹明类重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导致的丝素蛋白的构象转变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贵阳 周平 +6 位作者 孙尧俊 姚文华 宓泳 YAO Hui-ying 姚惠英 邵正中 于同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60-862,共3页
How the silkworm spins out such an excellent silk fiber has been a hot topic. The issue here is to know how the coil chains in the gland of silkworm transform to β sheet in silk fiber. We used the regenerated silk fi... How the silkworm spins out such an excellent silk fiber has been a hot topic. The issue here is to know how the coil chains in the gland of silkworm transform to β sheet in silk fiber. We used the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to imitate the silk fibroin of the gl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tal ion(Ca 2+ . Cu 2+ ) on the silk spinning process of Bombyx mori silkworm. The solutions or gel obtained from hte mixture of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and metal ions were dried for mimicking the gradual loss of water in the spinning process. The 13 C NMR spectrum simulation for C β nucleus of alanine quantitative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is dominantly of silk Ⅰ, whereas the fibroin with metal ions has more silk Ⅱ conformation. Raman spectroscopies show the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at of NMR. The binding of metal ion with carbonyl and amide in protein backbone allows the protein chain to array regularly, therefore leading to the β sheet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构象转变 金属离子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