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岩体破坏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钟钰 蒋永超 +2 位作者 贾若彤 姜骜鹏 陈忠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26,共8页
针对鞍钢眼前山铁矿东帮区域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边坡岩体破坏及塌陷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基底摩擦模型试验分析其边坡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开采阶段塌陷角变化情况,并从裂隙角度总结塌陷区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矿体开采深度... 针对鞍钢眼前山铁矿东帮区域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边坡岩体破坏及塌陷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基底摩擦模型试验分析其边坡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开采阶段塌陷角变化情况,并从裂隙角度总结塌陷区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矿体开采深度不断延深,受开采扰动塌陷角不断减小;塌陷区域的形成分为四个时期:裂隙富集时期、时效变形时期、滑移面贯穿时期和塌陷形成时期;眼前山铁矿东帮边坡的破坏机制为滑移-拉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山铁矿 露天转地下 岩体破坏 塌陷 裂隙发展 边坡失稳 基底摩擦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地下楔形转接过渡诱导冒落控制边坡岩移危害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颖鹏 谭宝会 +3 位作者 丁航行 张洪昌 李云涛 崔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露天地下楔形转接过渡模式的安全管控是利用崩落法开采挂帮矿形成的塌陷坑阻止边坡岩移威胁露天采场,但地采扰动下的高陡边坡破坏过程不易控制,因而制约了楔形转接过渡模式在大型深凹露天矿山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极限平衡分析方... 露天地下楔形转接过渡模式的安全管控是利用崩落法开采挂帮矿形成的塌陷坑阻止边坡岩移威胁露天采场,但地采扰动下的高陡边坡破坏过程不易控制,因而制约了楔形转接过渡模式在大型深凹露天矿山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揭示出崩落法开采扰动下的高陡边坡渐进破坏规律,提出了边坡滑移体体积计算方法,以及通过调控回采顺序控制边坡滑移进程以实现塌陷坑完全承接边坡滑移体的边坡岩移危害控制技术。研究表明:边坡岩体不会随挂帮矿向下开采而发生持续破坏,只有当挂帮矿开采至关键分段时,边坡岩体受力状态超过极限平衡状态才发生滑移破坏,可通过滞后回采关键分段上盘三角矿延缓边坡滑移,以及通过滞后回采关键分段下盘矿体和采用下向阶梯状回采工作面增大塌陷坑容积,最终实现塌陷坑有序承接边坡滑移体。研究成果完善了大型深凹露天矿楔形转接过渡的安全管控方法,提高了楔形转接过渡模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挂帮矿 诱导冒落 边坡滑移 灾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充填法开采护顶矿柱防渗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良兵 冷建勇 +2 位作者 张妨 何祥 王少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攀枝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背景,通过采场贮排平衡分析,预测50年一遇暴雨时露天采坑积水最大深度为5 m,采坑积水对护顶矿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对坑底存在断层条件下积水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是护顶矿柱的主要导... 以攀枝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背景,通过采场贮排平衡分析,预测50年一遇暴雨时露天采坑积水最大深度为5 m,采坑积水对护顶矿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对坑底存在断层条件下积水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是护顶矿柱的主要导水通道。采取针对性封堵措施可显著减小护顶矿柱的渗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充填法开采 渗流 护顶矿柱 渗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强降雨入渗特征分析及降雨入渗量预测
4
作者 张艺山 何祥 +3 位作者 张妨 王少泉 东龙宾 兰舟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7,共5页
针对露天转地下崩落法开采强降雨入渗量估算问题,以海南石碌铁矿北一采区露天转地下工程为例,借助现场调查、塌陷区数值模拟,分析了北一采区崩落法开采过程覆岩沉陷“三带”特征;采用覆盖层非饱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覆盖层形态对... 针对露天转地下崩落法开采强降雨入渗量估算问题,以海南石碌铁矿北一采区露天转地下工程为例,借助现场调查、塌陷区数值模拟,分析了北一采区崩落法开采过程覆岩沉陷“三带”特征;采用覆盖层非饱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覆盖层形态对降雨渗入系数的影响;结合矿山实测降雨和排水数据,对冒落带渗入系数、地表径流系数等进行了统计和反演分析。计算得到北一采区露天转地下强降雨入渗量为225 386 m^(3),可为露天转地下开采防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降雨入渗 崩落法 渗入系数 渗透系数 入渗量预测 涌水量 裂隙带 冒落带 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露天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进学 王家臣 +1 位作者 董卫军 吉兆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眼前山铁矿深部矿体的合理开采方式,并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生产能力的衔接,开采方式的平稳过渡,地下开采首采区的选择,矿山生产规模的确定,采矿方法的选择以及边坡下压帮矿量的回采进行了论证,得到了眼前山铁矿... 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眼前山铁矿深部矿体的合理开采方式,并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生产能力的衔接,开采方式的平稳过渡,地下开采首采区的选择,矿山生产规模的确定,采矿方法的选择以及边坡下压帮矿量的回采进行了论证,得到了眼前山铁矿深部矿体开采的系统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技术 金属矿山 开采方式 露天转地下 系统研究 深部矿体 生产能力 开采过程 平稳过渡 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 采矿方法 优化方案 矿体开采 首采区 铁矿 回采 压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协同开采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任凤玉 李海英 +1 位作者 周胜利 王春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10,共4页
在我国冶金矿山露天转地下的过渡期,由于露天与地下开采相互干扰,造成过渡期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过渡期露天开采境界内底部矿量、地下开采挂帮矿量的常用开采模式,提出了挂帮矿地下... 在我国冶金矿山露天转地下的过渡期,由于露天与地下开采相互干扰,造成过渡期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过渡期露天开采境界内底部矿量、地下开采挂帮矿量的常用开采模式,提出了挂帮矿地下诱导冒落法开采方案,并从扩展露天地下同时开采时间与空间的需要出发,研究了露天境界细部优化方法以及露天地下协同生产技术,由此研发出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法。理论分析与海南铁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有效提高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协同开采 诱导冒落 境界细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世国 张玉娟 +2 位作者 苗子臻 王佳 解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174,共4页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边坡失稳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覆岩应力重分布,并引起岩体的移动和变形,岩体强度降低,影响边坡稳定。为了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实际开采工程为例,运用MID...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边坡失稳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覆岩应力重分布,并引起岩体的移动和变形,岩体强度降低,影响边坡稳定。为了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实际开采工程为例,运用MIDAS,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地下采区位于边坡的坡脚、坡中和坡外区3种条件下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得出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处开采会导致坡覆岩边坡滑移区范围最大,边坡失稳概率大;位于坡外区开采因上覆岩层沉陷使整体坡角减小,有利于边坡稳定;而位于坡中区开采时,边坡稳定状态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对该工程实例分析得到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坡中区时边坡安全系数不足,在坡外开采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地下开采 数值模拟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最佳开采模式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新民 赵建文 +1 位作者 张钦礼 吴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4-1439,共6页
建立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综合评判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多种开采模式进行评判优选。评判优选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的动态、静态、定量、非定量指标,如技术、经济指标及边坡稳定程度等;将待选择方... 建立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综合评判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多种开采模式进行评判优选。评判优选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的动态、静态、定量、非定量指标,如技术、经济指标及边坡稳定程度等;将待选择方案指标转换成隶属度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权重向量;从而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出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以石人沟铁矿为例,4种开采模式的优越度分别为45.82%,84.32%,89.88%,80.75%,从而确定第3种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开采模式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卢宏建 南世卿 +3 位作者 甘德清 陈超 张亚宾 高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共6页
合理确定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庙沟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系统分析露天开采终了阶段,境界外矿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矿体开采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其基建时间节点与逐... 合理确定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庙沟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系统分析露天开采终了阶段,境界外矿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矿体开采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其基建时间节点与逐年产能;然后依据矿山开采现状与计划,结合挂帮矿体开采及覆盖层形成方案,分析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阶段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4种可行过渡方案;最后以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为目标,结合现有规范、标准,提出方案优化的评价指标为投资、资源利用可靠系数、产能平稳系数和开采安全系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可行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为:北端帮挂帮矿体采用崩落法、西边帮挂帮矿体采用平硐溜井联合开拓和回填形成覆盖层的过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山 露天转地下 过渡方案 优化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乔国刚 李占金 +2 位作者 杨丹丹 李睿 王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6,共3页
对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覆盖层合理厚度的确定一直是困扰矿山的难题。从覆盖层的功用入手,在分析覆盖层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覆盖层厚度和采矿工艺及矿山防排水的关系,并推导得出了放矿椭球体和松动体高度的关系模型,还通过... 对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覆盖层合理厚度的确定一直是困扰矿山的难题。从覆盖层的功用入手,在分析覆盖层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覆盖层厚度和采矿工艺及矿山防排水的关系,并推导得出了放矿椭球体和松动体高度的关系模型,还通过试验测得了散体矿岩所形成的覆盖层的渗漏系数,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确定合理的覆盖层厚度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覆盖层厚度 放矿椭球体 散体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转型煤矿井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新方向探讨 被引量:73
11
作者 刘峰 李树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05-2213,共9页
随着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采矿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矿面临关闭或已关闭。目前针对废弃煤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以致遗留许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且造成了矿区井上下资源的严重浪费。因... 随着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采矿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矿面临关闭或已关闭。目前针对废弃煤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以致遗留许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且造成了矿区井上下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解决煤矿关闭后的资源利用问题,实现矿山的成功转型利用,对煤炭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转型煤矿资源类型,介绍了我国转型矿山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废弃工业广场建筑物、废弃土地(工业广场土地、沉陷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及建设矿山公园等。并指出国内废弃煤矿资源利用存在开发利用不充分、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特别是井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如井筒、巷道、硐室等井下空间资源,在封井后几乎全部浪费。因此,针对转型煤矿井下空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重点分析探讨了煤矿井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新方向,如利用煤矿井下空间资源储存石油、天然气,建设蓄能站以及地下城市等等,为我国关闭矿山的转型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煤矿 井下空间 开发利用 资源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井下开采境界顶柱参数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天辉 杨天鸿 +3 位作者 赵兴东 张永彬 唐春安 林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针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突冒危险性,结合唐山石人沟铁矿的具体地质条件、采矿体条件、岩体的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质测试,借助MSC.PATRAN和MSC.NASTRAN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确定出岩体力学参数,从而对矿床进行稳定性分析,最... 针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突冒危险性,结合唐山石人沟铁矿的具体地质条件、采矿体条件、岩体的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质测试,借助MSC.PATRAN和MSC.NASTRAN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确定出岩体力学参数,从而对矿床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总结得出合理的境界顶柱厚度,提出确保顶柱稳定的采矿方案、措施、建议以及有效的防止矿体突冒控制技术措施。为其他矿山露天转井下开采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井下 境界顶柱 突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的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新民 柯愈贤 +1 位作者 张钦礼 罗怡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3-1279,共7页
为了确定合适的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建立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基本理论建立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的AHP-TOPSIS综合评判模型。从经济、技术、安全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 为了确定合适的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建立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基本理论建立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的AHP-TOPSIS综合评判模型。从经济、技术、安全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的评判指标体系,通过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结合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原理构建AHP-TOPSIS综合评判指标模型,利用TOPSIS原理计算各方案基于评判指标的综合优越度。以黄麦岭磷矿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为例,得到各拟选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分别为67.39%、46.45%、52.14%,从而确定方案I为最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采矿方案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 综合评判模型 评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嵌入式复合型人工境界矿柱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凤鹏 刘建坡 +1 位作者 安龙 王立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70-1773,共4页
针对传统方法处理露天坑底的矿量损失大、隔离效果差等缺陷,提出采用地下开采方法对露天坑底的矿体进行回采,铺设底部结构,使用混凝土充填采空区,构建露天转地下矿山嵌入式复合型境界矿柱的新方法.利用嵌入式复合结构对充填体进行连接,... 针对传统方法处理露天坑底的矿量损失大、隔离效果差等缺陷,提出采用地下开采方法对露天坑底的矿体进行回采,铺设底部结构,使用混凝土充填采空区,构建露天转地下矿山嵌入式复合型境界矿柱的新方法.利用嵌入式复合结构对充填体进行连接,在完成进路假底铺设、进路充填、进路与围岩间、进路与进路间、进路与沟槽间的锚固连接后,形成完整的覆盖矿体的10m厚的人工境界矿柱.数值计算表明,嵌入式复合型人工矿柱的施工过程对于边坡的应力场与塑性区影响不大,不会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工程实践表明,嵌入式复合型人工矿柱铺设的同时对矿体进行回收,回收率可达95%,铺设的境界矿柱密闭性良好,具有隔水、防洪、承压能力,能很好地隔离露天地下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嵌入式复合型人工矿柱 钢筋混凝土假底 地下采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人沟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力 王新民 赵建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3,共5页
针对石人沟露天转地下这一特殊开采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多种采矿方法进行评判优选。评判优选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影响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的各项指标,如技术、经济指标及边坡稳定程度等;将待选择方案指标转换成隶属... 针对石人沟露天转地下这一特殊开采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多种采矿方法进行评判优选。评判优选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影响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的各项指标,如技术、经济指标及边坡稳定程度等;将待选择方案指标转换成隶属度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权重向量,从而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出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从而确定第3种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采矿方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转露天矿山复杂采空区探测工程实践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谭卓英 钟文 +1 位作者 胡天寿 冯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在地下转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境界内存在的各种复杂采空区对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通过现场勘察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各种复杂采空区的组成,并按照其成因、形态等特征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归纳出规划开采形成的采空区、... 在地下转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境界内存在的各种复杂采空区对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通过现场勘察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各种复杂采空区的组成,并按照其成因、形态等特征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归纳出规划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古代开采和非法盗采形成的采空区、充填不充分或充填体沉降形成的采空区以及二次垮塌形成的采空区4种类型。同时结合工程现场实例介绍了利用GPR法对地下转露天开采矿山境界内典型的浅地表复杂采空区进行探测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包括现场数据采集、后期数据一体化实时处理和资料可视化解译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R法探测地下转露天开采过程中赋存的复杂采空区方便快捷且探测效果明显,值得在相关领域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转露天矿山 采空区探测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口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产能平稳过渡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代碧波 陈顺育 +1 位作者 孙丽军 李何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共7页
过渡期的产量衔接是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以峨口铁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矿山资源、露天生产现状、露天采剥进度计划以及地下开采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产能配合露天产能生产衔接和露天产能配合地下产能生产衔接... 过渡期的产量衔接是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以峨口铁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矿山资源、露天生产现状、露天采剥进度计划以及地下开采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产能配合露天产能生产衔接和露天产能配合地下产能生产衔接两大过渡方案,并将其应用到矿山得出了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产能平稳过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露天采剥进度 地下分区 产能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诱发高边坡滑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孙世国 郭炜晨 +2 位作者 刘文波 郭珮 董彦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5,共4页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难题之一。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选取合适的力学参数,运用3DEC、Matlab等软件系统,分析了地下开采对高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滑移特点和后续变形发...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难题之一。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选取合适的力学参数,运用3DEC、Matlab等软件系统,分析了地下开采对高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滑移特点和后续变形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受露天与地下开采两者的复合采动作用的影响,滑移变形产生了叠加作用,地表的下沉曲线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下沉盆地,导致不同区域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程度也不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地下采区的不同开采阶段诱发的移动角大小不同,开采厚度不同,上覆岩体的破坏程度也不同。所以,露天转地下开采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到采空区处理方式和开采厚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边坡稳定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具体开采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露天转地下 离散元 3DEC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龙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甘德清 张云鹏 白颖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9,共4页
建龙铁矿正处于露天开采、地下一期斜井开采、边角矿平硐开采 ,以及地下二期工程建设共同存在的过渡时期。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和稳产过渡要求 ,提出了 5种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推荐建龙铁矿采用露天扩圈开采、不改... 建龙铁矿正处于露天开采、地下一期斜井开采、边角矿平硐开采 ,以及地下二期工程建设共同存在的过渡时期。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和稳产过渡要求 ,提出了 5种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推荐建龙铁矿采用露天扩圈开采、不改造斜井、主副井分期建设、先期副井提升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过渡期 联合开采 铁矿 斜井 剥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模式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彬 王新民 +3 位作者 张钦礼 南世卿 苏明 宋爱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69,共4页
针对唐钢石人沟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模式评价问题,提出了1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露天和地下开采在时间、空间、综合产能及开采工艺系统上的衔接程度,实现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石人沟铁矿露天和地下开采时间结合程度低,空间上联系较紧密... 针对唐钢石人沟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模式评价问题,提出了1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露天和地下开采在时间、空间、综合产能及开采工艺系统上的衔接程度,实现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石人沟铁矿露天和地下开采时间结合程度低,空间上联系较紧密,矿床综合产能可能利用程度很小,露天和地下开采工艺系统的联系较为薄弱,缺乏统一、全面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过渡模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