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安奕 李丽霞 +8 位作者 李中嘉 梁传玉 王沛 贾雪菲 宋宏怡 崔珂 罗荟方 王天龙 赵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7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BMI 18.5~32.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 目的探讨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7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BMI 18.5~32.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6例。Q组在麻醉诱导前接受前路QLB,C组于术毕接受切口局部浸润麻醉,使用药物均为0.5%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手术结束即刻、术后2、4、6、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评估术后4 h内中重度疼痛(NRS疼痛评分≥4分)的发生情况。记录补救镇痛例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电话随访术后3、6个月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Q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延长(P<0.05);手术结束即刻、术后2、4、6、8、1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路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术后短期内患者活动时手术部位疼痛,镇痛效果可延长至术后12 h,不影响术后3、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肾移植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樊纪彩 朱贵芹 +1 位作者 刘岳鹏 岳冬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0-946,共7页
目的分析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胸部微创手术患者158例,男77例,女81例,年龄50~7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围术期可能对术后疼痛产... 目的分析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胸部微创手术患者158例,男77例,女81例,年龄50~7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围术期可能对术后疼痛产生影响的资料,尤其是围术期急性疼痛相关资料。采用Boruta算法进行变量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围术期急性疼痛指标预测术后慢性疼痛的效能,采用XGboost+Shapley加性解释(SHAP)分析方法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具体描述术后动肩疼痛与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性。结果Boruta法筛选出与术后慢性疼痛相关的指标为术后动肩疼痛、术后疼痛轨迹、术后咳嗽疼痛、经肋缝合、手术入路、背阔肌保留和瘢痕长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动肩疼痛(OR=1.69,95%CI 1.32~2.17)和经肋缝合(OR=0.28,95%CI 0.09~0.91)与术后慢性疼痛相关。术后动肩疼痛与术后慢性疼痛相关且在各种围术期急性疼痛指标中具有最大的AUROC为0.714(95%CI 0.678~0.749)。SHAP分析显示术后动肩疼痛评分3分以上才会导致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且术后动肩疼痛评分3分以上对术后慢性疼痛贡献的线性回归拟合显示β值为0.291(95%CI 0.242~0.341),同时,SHAP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在导致术后慢性疼痛方面,术后动肩疼痛与瘢痕长度和手术入路之间可能有弱协同作用(0.1<交互值<0.5)。结论各种围术期急性疼痛指标中,动肩疼痛评分3分以上是胸部微创手术后慢性疼痛的良好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微创手术 术后慢性疼痛 围术期急性疼痛 独立危险因素 Shapley加性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咖啡摄入与疼痛的关系:基于NHANES数据库的大样本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闻蓓 朱贺 +1 位作者 许力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 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3个周期受试者的咖啡摄入、疼痛及11个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构建3种模型评估日常咖啡摄入与疼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3428名,其平均年龄为(49.79±19.06)岁,男女比例为0.9∶1。每日咖啡摄入情况:无咖啡摄入7794名(58.0%),>0~2杯咖啡摄入2077名(15.5%),>2杯咖啡摄入3557名(26.5%);每日咖啡因摄入情况:无咖啡因摄入7794名(58.0%),>0~200 mg咖啡因摄入3152名(23.5%),>200 mg咖啡因摄入2482名(18.5%)。疼痛情况:无疼痛或疼痛持续时间<24 h 10202名(76.0%),急性疼痛910名(6.8%),亚急性疼痛369名(2.7%),慢性疼痛1947名(14.5%)。经权重估算,13428名受试者预计可代表1.9亿(190709157名)年龄≥20岁的美国公民,该期间美国人群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总体患病率分别为8%、3%、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对任何协变量进行校正时,相较于每日无咖啡/咖啡因摄入者,每日咖啡摄入>2杯(OR=1.354,95%CI:1.187~1.544)或咖啡因摄入>200 mg(OR=1.372,95%CI:1.185~1.587)人群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当校正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后,可得到相近结果,OR值分别为1.243(95%CI:1.083~1.427)和1.249(95%CI:1.072~1.456);当对11个协变量均进行校正时,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及咖啡因摄入量与慢性疼痛具有明显相关性。3种模型均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咖啡因摄入量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相关性。结论与不摄入咖啡者相比,每日大量摄入咖啡者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高,但此种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现日常咖啡摄入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明显相关性。仍需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咖啡摄入与慢性疼痛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确切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 亚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咖啡 咖啡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边缘系统参与急性疼痛慢性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韦东方 周瑜 +1 位作者 潘翔宇 曹君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急性疼痛避免机体过度受伤,而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超过15%的世界人口,严重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进步,急性疼痛慢...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急性疼痛避免机体过度受伤,而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超过15%的世界人口,严重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进步,急性疼痛慢性化的神经回路机制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从神经影像学和动物实验模型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疼痛的感觉-识别(丘脑)和情绪-情感(边缘系统)相关大脑区域在急性疼痛慢性化中的潜在变化,为开发理想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案提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慢性化 神经影像学 感觉系统 丘脑-边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外周神经元PAR2-PKA/PKCε通路对痛转化模型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房军帆 王思思 +4 位作者 孙海榉 邵晓梅 梁宜 方剑乔 杜俊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元蛋白酶激活受体2-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ε(PAR2-PKA/PKCε)通路在痛转化中的作用,寻找同时干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可能方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诱发组、诱发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除空白组和假诱发组,...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元蛋白酶激活受体2-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ε(PAR2-PKA/PKCε)通路在痛转化中的作用,寻找同时干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可能方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诱发组、诱发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除空白组和假诱发组,所有大鼠均通过先后足部注射角叉菜胶和前列腺素E2(PGE2)建立痛觉敏化诱发模型。PGE2于角叉菜胶注射后7 d进行足部注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大鼠于PGE2注射前/后,分别给予PAR2抑制剂。观察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注射前、注射后5 h、3 d、6 d、7 d 0.5 h、7 d 4 h和7 d 24 h大鼠机械痛阈(PWTs)的变化,检测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中PAR2、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PKCε)表达。结果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建立成功。角叉菜胶注射后7 d给予PGE2,显著延长了PGE2诱发疼痛的存在时间,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假诱发组大鼠PWTs与同期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诱发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和假诱发组大鼠(P<0.01)。诱发组大鼠造模侧DRG中PAR2和PKCε表达在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明显提升,高于同期假诱发组和空白组(P<0.05)。给予PAR2抑制,不论时间均能显著翻转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诱发组大鼠由PGE2诱发的疼痛(P<0.05),并抑制DRG中PKCε表达。但,给予PAR2抑制剂不能影响PGE2诱发的急性疼痛和调制DRG中PKA含量。结论抑制PAR2表达能阻断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这可能与其抑制DRG中PAR2-PKCε通路激活有关。但抑制PAR2并不能干预急性痛,这可能是因为DRG中PAR2相关通路未参与急性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转化 慢性痛 背根神经节 酶激活受体2 蛋白激酶CΕ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腹症与慢性脊神经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金山 冯金花 +3 位作者 安建雄 罗非 金书铭 李仲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研究急、慢性疼痛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急腹症和慢性脊神经痛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取血样,对其β-内啡肽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无痛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1)急腹症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 为研究急、慢性疼痛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急腹症和慢性脊神经痛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取血样,对其β-内啡肽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无痛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1)急腹症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正常无痛者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疼痛消失后,虽然降低了20%,但与治疗前及正常无痛组对照,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脊神经痛组病人的血浆β-内啡肽含量显著低于无痛对照组(P<0.001);经治疗后,疼痛NRT-11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β-内啡肽含量亦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脊神经痛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的降低值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降低值呈正相关(P<0.05)。我们认为,血浆β-内啡肽含量偏低可能是慢性脊神经痛患者罹患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浆β-内啡肽可能与机体的抗痛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脊神经痛 疼痛 血浆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疼痛病人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杰芳 靳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和慢性疼痛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特点,以便选用适宜的电针参数进行镇痛治疗。方法:测定正常人、急性疼痛病人和慢性疼痛病人三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均低于正常人(均P... 目的:了解急性和慢性疼痛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特点,以便选用适宜的电针参数进行镇痛治疗。方法:测定正常人、急性疼痛病人和慢性疼痛病人三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均低于正常人(均P<0. 01),明显低于慢性疼痛病人(均P<0. 01)。结论:急、慢性疼痛病人有不同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基础,急性疼痛病人相对较低,慢性疼痛病人相对较高。电针镇痛治疗时,电针强度的运用应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病人 感觉阈 痛阈 急慢性 镇痛治疗 电针参数 因人而异 电针强度 正常人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迪胶囊与芬必得胶囊镇痛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东莺 冯瑞晶 +3 位作者 刘延青 张莹 王平 宋宝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将通迪胶囊与芬必得胶囊用于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镇痛疗效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 10 0例急慢性颈、肩、腰、腿痛和骨性膝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通迪组和对照组 ,每组为 5 0例患者。通迪组口服通迪 0 .92 g/次 ,3次 /日 ;对照组... 目的 :将通迪胶囊与芬必得胶囊用于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镇痛疗效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 10 0例急慢性颈、肩、腰、腿痛和骨性膝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通迪组和对照组 ,每组为 5 0例患者。通迪组口服通迪 0 .92 g/次 ,3次 /日 ;对照组口服芬必得 0 .3g/次 ,2次 /日 ,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 4天后、治疗 8天后的VA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无差异。结论 :通迪胶囊用于急慢性颈、肩、腰、腿痛和骨性膝关节炎的镇痛治疗有明显疗效 ,与芬必得胶囊镇痛作用相似 ,副作用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迪胶囊 芬必得胶囊 镇痛疗效 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体表电刺激促使慢性痛患者脊髓中释放强啡肽 被引量:1
9
作者 安建雄 罗非 +3 位作者 苏心镜 吴芬 陈小红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4-88,共5页
本工作将皮肤电极置于人体穴位表面,用不同频率的方波脉冲进行电刺激,观察脑脊液中甲啡肽(MEK)代谢片段MEK1-4和MEK2-4以及强啡肽A(Dyn-A)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如下:(1)急性和慢性疼痛患者脑脊液中ME... 本工作将皮肤电极置于人体穴位表面,用不同频率的方波脉冲进行电刺激,观察脑脊液中甲啡肽(MEK)代谢片段MEK1-4和MEK2-4以及强啡肽A(Dyn-A)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如下:(1)急性和慢性疼痛患者脑脊液中MEK1-4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但急性痛患者脑脊液中MEK2-4及Dyn-A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2)对照刺激或2/15Hz变频刺激对患者脑脊液中上述神经肽片段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2/100Hz变频刺激后,慢性痛患者脑脊液中Dyn-A含量显著增加。韩济生实验室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低频电针刺激可分别使大鼠脊髓释放Dyn-A和MEK,并参与电针镇痛过程。本工作在疼痛患者身上也观察到不同频率的电刺激确可引起不同种类阿片肽的释放。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特定参数的电刺激对特定癌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依赖性 强啡肽 甲啡肽 慢性痛 急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珠英教授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洋 刘晓鹰 陈爱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99-103,共5页
芍药甘草汤乃仲景为治伤寒误汗伤阴,筋脉失濡而致脚挛急所设,尔后古今医家常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倪珠英教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守病机选投加减,将该方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如小儿咳喘、小儿腹痛、肌张力增高等病症,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芍药甘草汤乃仲景为治伤寒误汗伤阴,筋脉失濡而致脚挛急所设,尔后古今医家常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倪珠英教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守病机选投加减,将该方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如小儿咳喘、小儿腹痛、肌张力增高等病症,临床应用卓有成效,展现了活用经方、异病同治的思想,彰显了中医药疗效及特色。列举倪珠英教授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减辨治儿科经典案例,浅谈应用心得,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类百日咳综合征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枢性协调障碍 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 肌张力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茂 徐艳 +2 位作者 林海明 姜春玲 周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0-983,共4页
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延缓术后康复,也降低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围术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并促进术后康复。本文将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镇痛机制、... 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延缓术后康复,也降低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围术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并促进术后康复。本文将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镇痛机制、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以及静脉利多卡因的输注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术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国辽 林辉 +5 位作者 吕俊瑾 刘镇 程娇娇 唐雷雷 莫睿文 远立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808,共10页
术后慢性疼痛病因十分复杂,迄今发生机制尚未明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模型解析术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的相关物质,以期找到引发术后疼痛的关键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分析大鼠术后急性疼痛和慢性坐骨神... 术后慢性疼痛病因十分复杂,迄今发生机制尚未明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模型解析术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的相关物质,以期找到引发术后疼痛的关键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分析大鼠术后急性疼痛和慢性坐骨神经紧缩损伤疼痛的相关物质,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经分析后得到224种代谢物,其中,35种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VIP>1,P<0.05,∣log_(2) FC∣≥2),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45条潜在相关代谢通路(P<0.05)。分析表明,N-乙酰天冬氨酸(NAA)、泛酸、天冬氨酸、3-羟基丁酸、β-丙氨酸、葡萄糖等差异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可能与术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密切相关。解析出术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的相关物质,这为术后疼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术后疼痛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急性疼痛 术后慢性疼痛 转化 关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奖赏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沛菡 张火垠 +2 位作者 张旭凯 李红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5,共14页
疼痛和奖赏能够为个体提供不同的行为动机和主观价值体验,寻求奖赏和避免疼痛对于生存都很重要。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奖赏可区分为预期阶段的动机成分和体验阶段的享乐成分。奖赏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已经被广泛证实,但关于疼... 疼痛和奖赏能够为个体提供不同的行为动机和主观价值体验,寻求奖赏和避免疼痛对于生存都很重要。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奖赏可区分为预期阶段的动机成分和体验阶段的享乐成分。奖赏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已经被广泛证实,但关于疼痛对奖赏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区分并探究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奖赏加工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两种疼痛对奖赏加工产生不一致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奖赏加工能力缺陷有关。未来可以考虑从改善奖赏加工能力缺陷的角度进行检测和治疗,提前预防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奖赏 动机成分 享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