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NH_(4)^(+)—N冲击后投加碳源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1
作者 王帆 崔秦 +3 位作者 蒋维卿 刘轩彤 艾胜书 边德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适碳源投加量.结果表明,系统经过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后,C/N比从8.5下降到3.9,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效果,TN和NH_(4)^(+)—N出水浓度升高.通过投加有机物改变进水C/N比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调控,当C/N比增加至6.1时,TP去除效果变化显著,并能在1.5 h实现完全去除,出水浓度为0.11 mg/L;当C/N比增至8.3时,NH_(4)^(+)—N去除率明显提高,出水为3.76 mg/L;当C/N比增至10.5时,COD降解速率达到151.90 mg/(L·h),TP浓度在单周期运行前期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在后期完全去除.3种有机物投加量下出水COD、NH_(4)^(+)—N、TN、TP浓度值均能达标.SBR在面临瞬时NH_(4)^(+)—N冲击C/N比下降至3.9时,最适碳源投加量选用C/N比为8.3,经济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nh_(4)^(+)—n冲击 脱氮除磷 去除率 C/n 投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NH_(4)^(+)-N冲击对SBR系统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2
作者 王帆 肖乐天 +3 位作者 艾胜书 蒋维卿 刘轩彤 边德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探究了瞬时NH_(4)^(+)-N冲击对SBR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反应运行的第19、33、45天,通过提高单周期瞬时NH_(4)^(+)-N质量浓度至41.05、60.02、80.15 mg/L,对SBR系统进行冲击。结果表明,进水NH4+-N质量浓度从41.05 mg/L增加到80.15... 探究了瞬时NH_(4)^(+)-N冲击对SBR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反应运行的第19、33、45天,通过提高单周期瞬时NH_(4)^(+)-N质量浓度至41.05、60.02、80.15 mg/L,对SBR系统进行冲击。结果表明,进水NH4+-N质量浓度从41.05 mg/L增加到80.15 mg/L时,COD、TP、NH_(4)^(+)-N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变化,TN出水质量浓度从10.25 mg/L增加到21.49 mg/L,TN的出水变高主要受碳源不足的影响。三次瞬时NH4+-N冲击负荷下,NH4+-N降解速率基本不变。三次瞬时NH_(4)^(+)-N冲击负荷下,SBR系统中EPS总量对比常负荷运行时,均有所提高,且PN的含量在增加,PS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PN和PS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活性污泥的絮凝造成影响,导致活性污泥粒径逐渐减少。系统在受到瞬时NH_(4)^(+)-N冲击后,TN出水会有所提高,但是经过一个周期的运行便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反应器 ^nh_(4)^(+)-n浓度 瞬时冲击 EPS 粒度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H_(4))_(2)SO_(4)标记堆肥的研究
3
作者 赵伯善 李辉桃 许牡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9-23,共5页
小型堆腐试验的结果表明:堆腐材料的C/N比和含N量,不影响堆肥有机N累积的比例,也不影响堆肥有机N组分的变化趋势。堆腐后,富含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N和酸解铵态N的比例增加;富合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材料,提高未知态N和非酸... 小型堆腐试验的结果表明:堆腐材料的C/N比和含N量,不影响堆肥有机N累积的比例,也不影响堆肥有机N组分的变化趋势。堆腐后,富含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N和酸解铵态N的比例增加;富合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材料,提高未知态N和非酸解N的比例。加入的15N主要构成有机组分中的氨基酸N。在降温阶段加入(15NH4)2SO4,能使氨基酸N比例增加。用15N直接标记堆肥,比用15N标记有机物料制造的堆肥,减少了15N损失,且提高了15N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15nh_(4))_(2)SO_(4) C/n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和畜禽粪便添加对黑土氮初级转化和固持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郎漫 钟文 +4 位作者 张君岳 毛涛 李梦 张馨予 李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6-1094,共9页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施用对农田土壤氮初级转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土壤中氮素的供应和固持机理,对于合理施用有机物料和培肥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供试土壤为黑土,供试有机物料为猪粪、鸡粪和玉米...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施用对农田土壤氮初级转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土壤中氮素的供应和固持机理,对于合理施用有机物料和培肥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供试土壤为黑土,供试有机物料为猪粪、鸡粪和玉米秸秆,以不添加有机物料处理为对照。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在25℃和60%WHC(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最大持水量)水分条件下进行培养,在培养开始后的0、1、2、4、7天,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无机氮、有机氮含量及其15N丰度,并采用FLUAZ数值优化模型计算有机氮初级矿化速率、初级硝化速率、铵态氮固定速率和硝态氮固定速率。【结果】猪粪、鸡粪和秸秆处理土壤有机氮初级矿化速率分别为N 7.86、6.23、6.79 mg/(kg·d),分别较对照[N 2.12 mg/(kg·d)]增加了2.71、1.94和2.20倍;氮初级固定速率分别为N 2.85、4.11、10.65 mg/(kg·d),分别较对照[N 1.23 mg/(kg·d)]增加了1.32、2.34和7.66倍。猪粪和鸡粪处理土壤有机氮初级矿化速率高于无机氮固定速率,表现为净氮矿化;秸秆处理土壤有机氮初级矿化速率小于无机氮固定速率,表现为净氮固定。土壤微生物对铵态氮的固定速率显著大于对硝态氮的固定速率,其对无机氮固定总速率的贡献达到72%~99%。添加猪粪和鸡粪后铵态氮固定速率分别增加至对照的2.36和3.40倍,但是对硝态氮固定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秸秆显著促进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生物固定,其中铵态氮固定速率和硝态氮固定速率分别增加至对照的6.35和101倍。添加猪粪和鸡粪后土壤初级硝化速率分别增加至对照的2.13和1.35倍,而添加秸秆后土壤初级硝化速率降低至N 0.68 mg/(kg·d)。添加猪粪和鸡粪处理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铵态氮固定速率之比GN=I_(NH_(4)^(+))大于1,分别为4.36和1.92,而秸秆处理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铵态氮固定速率之比(0.09)小于1。【结论】秸秆虽然能够促进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但同时也能显著促进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固定,由于秸秆对有机氮初级矿化率的提升幅度小于无机氮的固定速率,因此有利于无机氮的固持。而施用猪粪和鸡粪时,土壤氮的初级矿化速率高于无机氮(尤其是铵态氮)的生物固定速率,最终表现为氮的净矿化,且由于GN=I_(NH_(4)^(+))值大于1,可能会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向环境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猪粪 鸡粪 ^^(15)n标记 有机氮初级矿化速率 初级硝化速率 铵态氮固定速率 硝态氮固定速率 ^Gn=I_(nh_(4)^(+))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明俊 毛天广 +1 位作者 傅金祥 于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解决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作用,以硝态氮为直接电子受体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装置,并在回流比优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碳氮、硝态氮与氨氮的比,优化耦合系统的脱氮除碳效率。结果表明,C/N、NO_(3)^(-)-N与N... 为解决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作用,以硝态氮为直接电子受体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装置,并在回流比优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碳氮、硝态氮与氨氮的比,优化耦合系统的脱氮除碳效率。结果表明,C/N、NO_(3)^(-)-N与NH_(4)^(+)-N的比为1.5时,耦合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活性,硝态氮、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99.2%、63.5%、95.8%和95.8%、85.8%、94.5%,达到较好耦合脱氮效果。为厌氧氨氧化的广泛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 ^nO_(3)^(-)-n C/n ^nO_(3)^(-)-n/nh_(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沸石对尿素氮淋失和玉米籽粒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孔柏舒 焦树英 +3 位作者 李永强 林海涛 李烨 付春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08,共6页
在尿素减量施用条件下,探究添加酸化沸石(SF)对氮素淋失及籽粒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结合土柱淋溶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酸化沸石对NH_4^(+)—N和NO_3^(-)—N的吸附性能,以及不同施氮梯度下,酸化沸石对氮素淋失和氮肥利用... 在尿素减量施用条件下,探究添加酸化沸石(SF)对氮素淋失及籽粒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结合土柱淋溶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酸化沸石对NH_4^(+)—N和NO_3^(-)—N的吸附性能,以及不同施氮梯度下,酸化沸石对氮素淋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N)、氮肥减量15%(CN1)、氮肥减量30%(CN2)3个施氮梯度并分别添加土重0.2%的酸化沸石(CN+SF、CN1+SF、CN2+SF)。结果表明,酸化沸石对NH_4^(+)—N和NO_3^(-)—N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44,31.59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较好拟合。在减氮15%和30%时,添加酸化沸石,使NH_4^(+)—N累计淋失量较CN1、CN2分别降低7.10%,8.76%。在减氮30%时,酸化沸石可有效降低NO_3^(-)—N累计淋失量,较CN2处理减少15.90%。酸化沸石可有效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和玉米籽粒氮肥利用率,添加酸化沸石(CN+SF、CN1+SF、CN2+SF)较单施尿素(CN、CN1、CN2)籽粒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0.37%,20.79%,47.14%。综上,酸化沸石在减施尿素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素淋失,提高玉米籽粒氮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农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沸石 等温吸附 ^nh_4^(+)—n淋失 ^nO_3^(-)—n淋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