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中锰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振 赵爱民 +1 位作者 曹佳丽 唐荻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4,80,共4页
设计了一种中锰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利用全新的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并对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TRIP钢退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均在39%以上,且奥氏体在变形过程... 设计了一种中锰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利用全新的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并对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TRIP钢退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均在39%以上,且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绝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提高了钢的塑性和强度;在630℃退火可使该钢的抗拉强度大于1 000 MPa,伸长率大于30%,强塑积大于30GPa.%,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残余奥氏体 显微组织 退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状态对TRIP钢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单体坤 张卫刚 +1 位作者 李淑慧 沈丹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91-1693,1698,共4页
通过单向拉伸、平面应变和双向等拉实验研究了宏观应力状态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残余奥氏体在不同应变量的体积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量,并引入应力三维度水平来表征不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不管何种... 通过单向拉伸、平面应变和双向等拉实验研究了宏观应力状态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残余奥氏体在不同应变量的体积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量,并引入应力三维度水平来表征不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变形模式,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含量都随塑性应变的增大而减少,而且应力三维度水平越高,TRIP钢的相变速率越快,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越差.基于此,给出了能够表征不同应力状态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钢 残余奥氏体 相变 应力三维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成分DP钢和TRIP钢部分力学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继诚 符仁钰 +1 位作者 张梅 李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3-16,共4页
对同一种钢板进行不同热处理分别制成具有相同铁素体含量的双相钢(DP钢)和相变诱发塑性变形钢(TRIP钢),并对其部分力学性能进行对比。比较发现,铁素体基体上不同的第二相使得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巨大差异:马氏体使DP钢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 对同一种钢板进行不同热处理分别制成具有相同铁素体含量的双相钢(DP钢)和相变诱发塑性变形钢(TRIP钢),并对其部分力学性能进行对比。比较发现,铁素体基体上不同的第二相使得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巨大差异:马氏体使DP钢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残余奥氏体则赋予TRIP钢优良的伸长率;DP钢拥有更加优良的加工硬化能力,TRIP钢则具有较为理想的烘烤硬化能力。试验还表明,考察DP钢和TRIP钢的烘烤硬化能力时,除柯氏气团外,内应力的消除也应该考虑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钢 trip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 烘烤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高强度钢板成形极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海燕 陈关龙 李淑慧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58-2161,共4页
简要回顾了相变诱发塑性 (TRIP)高强度钢板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了预测成形极限的三种模型 ,对TRIP钢的成形极限进行了预测和实验研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 ,这三种模型都没有准确地预测TRIP钢的成形极限 ,其中NADDRG模型预... 简要回顾了相变诱发塑性 (TRIP)高强度钢板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了预测成形极限的三种模型 ,对TRIP钢的成形极限进行了预测和实验研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 ,这三种模型都没有准确地预测TRIP钢的成形极限 ,其中NADDRG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最接近 ,Swift-Hill模型预测结果偏小 ,而修正的Swift-Hill模型预测结果偏大。对两种高强度钢DP和ZStE1 80的成形极限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trip) 成形极限 高强度钢板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锰合金元素含量对TRIP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壮 王铁利 +2 位作者 曹仁焕 李在先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在不含Cr,Ni的SiMn结构钢中,因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导相变和相变诱发塑性,可得到良好的强度与塑性配合的综合性能·通过对二种成分SiMnTRIP钢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其组织分析,探讨了TRIP效应提高结构钢力学... 在不含Cr,Ni的SiMn结构钢中,因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导相变和相变诱发塑性,可得到良好的强度与塑性配合的综合性能·通过对二种成分SiMnTRIP钢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其组织分析,探讨了TRIP效应提高结构钢力学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含有一定Mn合金元素的TRIP结构钢,当Si含量小于20%时,含Si量愈高,其力学性能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力学性能 合金元素 结构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和固溶温度对TRIP/TW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华英 丁桦 +1 位作者 丁昊 邱春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对不含Nb和含Nb的两种高锰TRIP/TWIP钢进行了固溶处理,通过室温拉伸实验研究了两种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观察实验钢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并分析了含Nb实验钢中Nb析出物的形态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对不含Nb和含Nb的两种高锰TRIP/TWIP钢进行了固溶处理,通过室温拉伸实验研究了两种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观察实验钢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并分析了含Nb实验钢中Nb析出物的形态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两种成分的实验钢抗拉强度均下降.固溶温度为900℃时,含Nb实验钢组织仍有少量的热轧带状组织;固溶温度为1 000℃时,与此时的不含Nb实验钢相比,含Nb钢基体内的晶粒细小;在拉伸实验中,两种实验钢均表现出TRIP/TWIP的特性,不含Nb实验钢的TRIP形变强化机制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TWIP钢 Nb析出物 高锰钢 固溶处理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硅TRIP钢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壮 吴迪 王佳夫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2-455,共4页
无硅TRIP钢采用临界区加热等温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及大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三相组织·通过对其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分析,与高硅TRIP钢力学性能的相互比较,探讨了无硅TRIP钢相变诱发塑性的行为·结果表明:无硅TRIP钢... 无硅TRIP钢采用临界区加热等温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及大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三相组织·通过对其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分析,与高硅TRIP钢力学性能的相互比较,探讨了无硅TRIP钢相变诱发塑性的行为·结果表明:无硅TRIP钢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导相变,相变诱发塑性;其拉伸断口形貌呈韧性断口特征;经790℃加热在400℃等温5min时,抗拉强度达到754MPa,延伸率达到36%,综合性能(强塑积)达到27144MPa%的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硅trip 临界区等温淬火 残余奥氏体 应变诱导相变 相变诱发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A1代Si对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鸿飞 李壮 李平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21,共4页
用A1替代Si的TRIP钢,采用临界区加热等温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及大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三相组织。通过对其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分析,探讨了以A1代Si的TRIP钢的相变诱发塑性的行为。结果表明:以A1代Si的TRIP钢在拉伸变形过程... 用A1替代Si的TRIP钢,采用临界区加热等温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及大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三相组织。通过对其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分析,探讨了以A1代Si的TRIP钢的相变诱发塑性的行为。结果表明:以A1代Si的TRIP钢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导相变,相变诱发塑性,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在400℃等温5min时,抗拉强度达到754MPa,伸长率达36%,综合性能强塑积达到最高值(2714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临界区等温淬火 残余奥氏体 应变诱导相变 相变诱发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锰系TRIP钢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壮 张平礼 +1 位作者 王佳夫 吴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5,共4页
硅 锰系TRIP钢仅含碳、硅、锰等合金元素,采用亚温等温淬火及完全淬火加亚温等温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织,残余奥氏体分别呈块状和针状。该钢在Ms~Md温度之间拉伸试验表明其力学性能提高显著。完全淬火加亚... 硅 锰系TRIP钢仅含碳、硅、锰等合金元素,采用亚温等温淬火及完全淬火加亚温等温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织,残余奥氏体分别呈块状和针状。该钢在Ms~Md温度之间拉伸试验表明其力学性能提高显著。完全淬火加亚温等温淬火试样在50℃拉伸时,伸长率最高值达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温等温淬火 相变诱发塑性 硅-锰系tr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TRIP效应的TRIP型多相钢本构模型及其在冲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单体坤 张卫刚 李淑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提出了一个耦合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和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TRIP型多相钢的本构模型.TRIP效应通过与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相关的马氏体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把所建立的TRIP钢本构模型在商业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 提出了一个耦合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和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TRIP型多相钢的本构模型.TRIP效应通过与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相关的马氏体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把所建立的TRIP钢本构模型在商业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对TRIP型多相钢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成形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由于TRIP效应减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回弹仿真中考虑到弹性模量变化来提高回弹预测的精度,与传统的认为弹性模量在成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仿真结果相比,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说明TRIP钢回弹大的主要原因,为提高TRIP钢的成形性能和精度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钢 本构方程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板料成形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区退火对含磷低硅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蓬 许云波 +1 位作者 沈春豫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62-1565,1588,共5页
在实验条件下对含磷TRIP(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钢进行临界区退火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P元素降低钢中的Si含量,可改善表面质量,解决镀锌问题,且P价格低廉,成本降低.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对含磷TRIP(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钢进行临界区退火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P元素降低钢中的Si含量,可改善表面质量,解决镀锌问题,且P价格低廉,成本降低.结果表明:随等温时间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抗拉强度增加;在两种等温温度下,残余奥氏体量都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80℃等温时在180 s时得到最大的残余奥氏体量22%,800℃等温时在90 s时得到最大的残余奥氏体量20%;780℃等温180 s时获得最佳力学性能,强塑积达22 854 MPa·%,P的加入并未引起力学性能损失,各项力学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临界区退火 含磷 低硅 组织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含稀土TRIP/TWIP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立辉 唐荻 +1 位作者 赵爱民 江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6-188,共3页
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的TRIP/TWIP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退火均热温度780℃时伸长率相对偏低,在800℃时屈服强度最高,退火均热温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对伸长率的影响较大,不同退火均热温度下试验钢均没有明显屈服平台。试验钢... 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的TRIP/TWIP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退火均热温度780℃时伸长率相对偏低,在800℃时屈服强度最高,退火均热温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对伸长率的影响较大,不同退火均热温度下试验钢均没有明显屈服平台。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奥氏体,变形前亚结构有退火孪晶出现,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得粗大,变形后形变孪晶数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因TWIP效应和TRIP效应,试验钢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TWIP效应 trip效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厚管线板控冷时的相变潜热及TRIP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2 位作者 宋鹏 林清华 吕建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7,共6页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使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和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相变潜热、相变膨胀、TRIP效应、热膨胀等机制.用该模型分析了X65厚管线板从860℃至低温的非对称(上下表面...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使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和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相变潜热、相变膨胀、TRIP效应、热膨胀等机制.用该模型分析了X65厚管线板从860℃至低温的非对称(上下表面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1mW/mm2K)控冷过程,定量研究了相变潜热、TRIP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期间,潜热升温52.7℃,并减缓下表面和心部的温降分别为50%,25%;控冷终了,潜热提高板温44℃.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89MPa和130,-170MPa的残余拉、压应力,并通过迁移应力峰来影响残余应力值和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trip) 热力耦合 相变潜热 相变膨胀 X65厚管线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含量对TRIP600钢点焊接头质量和剪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燕 张小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5,79,共4页
对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7%和0.56%的TRIP600钢进行了电阻点焊试验,研究了硅含量对点焊接头质量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4 000~9 000A、电极压力为3 430~4 410N时,高硅TRIP600钢接头的晶粒比低硅TRIP600钢的更细小,... 对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7%和0.56%的TRIP600钢进行了电阻点焊试验,研究了硅含量对点焊接头质量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4 000~9 000A、电极压力为3 430~4 410N时,高硅TRIP600钢接头的晶粒比低硅TRIP600钢的更细小,组织更均匀,而且前者的马氏体含量和抗剪强度也较高;低硅TRIP钢点焊时更易粘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硅含量 点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预应变对TRIP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宇卓 李光耀 刘迪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28,101,共4页
对TRIP 590和TRIP 780两种强度级别的钢板进行了应变量为5%,10%,15%的拉伸预应变,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拉伸预应变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马氏体转... 对TRIP 590和TRIP 780两种强度级别的钢板进行了应变量为5%,10%,15%的拉伸预应变,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拉伸预应变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马氏体转变;拉伸预应变提高了钢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预应变量的增大,强度明显增加,塑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相变诱发塑性 拉伸预应变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TRIP600汽车前翼子板成形研究
16
作者 王圣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对使用新型高强度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板拉深成形的某轿车翼子板进行研究,针对零件的拉深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分析定性地判断成形件的危险区域,并通过调整压边力、拉深筋的布置以及板料的形状等,定量地获... 对使用新型高强度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板拉深成形的某轿车翼子板进行研究,针对零件的拉深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分析定性地判断成形件的危险区域,并通过调整压边力、拉深筋的布置以及板料的形状等,定量地获得拉深成形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实现了拉深成形工艺的优化,并最终得到合格的拉深件制品,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钢板 数值模拟 翼子板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汽车钢板的研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麟 何燕霖 +2 位作者 张梅 符仁钰 史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0-486,共7页
阐述传统相变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在成分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利用偏聚热力学和动力学设计新型TRIP钢的成分.依据扩散动力学估算TRIP钢经亚临界区等温退火后的最慢冷速,取平衡计算和偏平衡所得T_0温度的平均值... 阐述传统相变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在成分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利用偏聚热力学和动力学设计新型TRIP钢的成分.依据扩散动力学估算TRIP钢经亚临界区等温退火后的最慢冷速,取平衡计算和偏平衡所得T_0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过时效温度,依据Hillert模型估算贝氏体增碳所需时间,以上述估算所得的参数通过与大量实验室数据对比后均获证实.以热力学探讨TRIP钢热镀锌的条件,进行系列的焊接性能试验,并在上述基础上进行TRIP钢的大生产.以Dumay所提供参数,估算孪晶诱发塑性(twin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中组元对奥氏体层错能(stacking fault energy,SFE)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分TWIP钢的层错能.根据形成六方马氏体所需层错能,设计TWIP钢的成分,经不同处理后获得应变诱发六方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探讨不同方法获得的马氏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所设计钢经处理后,性能最佳者的抗拉强度达1GPa,延伸率为60%,完全满足第三代汽车用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塑性钢 孪晶诱发塑性钢 偏聚热力学 扩散动力学 层错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钢氢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洁 郭正洪 戎咏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共9页
综述了先进高强度钢氢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孪生诱发塑性钢、淬火-配分钢等材料中的氢脆特征、断裂模式、断口形貌特点以及相关的断裂机制,为揭示先进高强度钢的氢脆机理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氢脆 双相钢 相变诱发塑性钢 孪生诱发塑性钢 淬火-配分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锰钢ART退火过程强塑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通 徐虹 +2 位作者 杨广宇 高开轩 马鹏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5,48,共6页
中锰钢在逆转变奥氏体(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退火处理后具有优异强塑性,符合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ART退火工艺与中锰钢强塑机制的关系,概述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其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并... 中锰钢在逆转变奥氏体(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退火处理后具有优异强塑性,符合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ART退火工艺与中锰钢强塑机制的关系,概述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其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中锰钢(4wt%~8wt%Mn)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主要强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ART 退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 强塑性 trip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的相变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1 位作者 宋鹏 吕建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明确相变效应对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的影响,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X65管线厚板在上下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和1 kW/(m2.K)的非对称控制冷却时... 为明确相变效应对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的影响,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X65管线厚板在上下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和1 kW/(m2.K)的非对称控制冷却时,相变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期间,潜热减缓心部和下表面的冷却速度达50%、25%;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89、-89 MPa,并且130、-170 MPa的应力可减小整体残余应力;相变膨胀产生峰值为723、-479 MPa的组织应力决定了整体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冷却 热力耦合 有限元 相变潜热 相变膨胀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