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分析——基于“985”高校在Web of Science期刊发文引文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乐野 王阿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论文数量、来源期刊、国际合作、国际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是判定"985"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在Web of Science中所发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这5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国际... 论文数量、来源期刊、国际合作、国际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是判定"985"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在Web of Science中所发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这5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其国际学术影响力尚需要努力提高,具体可以从培养科研工作者树立国际化的学术理念、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成果 国际影响力 “985”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
3
作者 刘洁 吴海平 +1 位作者 张志红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78-80,83,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实施产教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及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等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策略 自主创新能力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科技园与高校互动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立业 郭海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160,共7页
聚焦大学科技园发展与高校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互动关系,构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2014—2020年各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西藏)数据实证分析二者综合评价值,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耦合度、协调度及时空... 聚焦大学科技园发展与高校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互动关系,构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2014—2020年各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西藏)数据实证分析二者综合评价值,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耦合度、协调度及时空演进状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综合评价值提升速度明显且整体高于大学科技园发展综合评价值;大学科技园发展与高校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两系统呈现高强度耦合状态,耦合度不断提升;两系统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地区优于中部、东北、西部地区,伴随时间演进,绝大多数省份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研究期内10个省份实现等级跃迁。建议:以高校科技成果创新转化质效带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提升大学科技园发展质效;促进不同区域之间高校、大学科技园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耦合度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面向社会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探索——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晟杰 陈曦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愈来愈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但从转化现状看,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文中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科技特派员下乡支农、百名教授下企业、产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愈来愈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但从转化现状看,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文中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科技特派员下乡支农、百名教授下企业、产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等较好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探索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与思路,以期为高校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特派员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师亚笑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173-176,共4页
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社科联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先天优势。就当前效果而言,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并不明显。该文从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社科联... 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社科联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先天优势。就当前效果而言,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并不明显。该文从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困境,提出从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社科研究转化、建设社科普及基地和加强研究目标导向4个策略,不断明晰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科联 乡村振兴 转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业认证的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桂元 向国红 +3 位作者 刘显军 陈勇 刘泽发 周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在地方本科高校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评价、部分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进行研究,以明确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评价课程体系,构建课... 在地方本科高校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评价、部分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进行研究,以明确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评价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反馈机制,提升毕业要求达成度,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新农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专业认证 农科类专业 人才质量 达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ISCP范式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孙德升 刘峰 陈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148,共7页
本文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中,并运用修正后的ISCP范式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绩效长期表现不佳实际上是制度、结构和行为影响下的必然结果;2在制度... 本文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中,并运用修正后的ISCP范式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绩效长期表现不佳实际上是制度、结构和行为影响下的必然结果;2在制度和结构的影响下,高校及其科研人员、企业更愿意绕开各类限制,采用更为隐蔽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最终导致绩效表现为显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偏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佳的难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来影响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从而最终提升整体绩效和促使隐性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阳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ISCP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力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蒙胜军 李明德 +1 位作者 司国安 苏昕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意义]以实证方法探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及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创新与扩散理论,选取145份陕西省哲社获奖成果及作者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 [目的/意义]以实证方法探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及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创新与扩散理论,选取145份陕西省哲社获奖成果及作者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借助SPSS软件分析影响哲社成果传播力的具体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哲社成果的具体内容和传播范围是影响成果传播力的最关键因素,今后应该加强哲社成果内容建设,扩大成果传播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与扩散理论 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转化 传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美高校知识流动对比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特点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修全 玄兆辉 杨洋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102,113,共6页
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美国高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向社会的知识流动在总体规模上高于美国高校,但显性知识成果转化应用比例过低,知识流动结构失衡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 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美国高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向社会的知识流动在总体规模上高于美国高校,但显性知识成果转化应用比例过低,知识流动结构失衡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流动 测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 被引量:53
11
作者 王维坤 温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3,共4页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经验不足、服务地方能力不强、缺乏实践实训环境、师资整体实力偏弱、缺乏政策扶持等关键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解决当前阶段性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其关键路...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经验不足、服务地方能力不强、缺乏实践实训环境、师资整体实力偏弱、缺乏政策扶持等关键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解决当前阶段性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其关键路径为:高校自身要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化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财政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 应用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研究——以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荣 喻登科 涂国平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10期49-54,共6页
以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的知识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节点中心性测度和凝聚子群分析,研究了江风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的节点重要性和派系结构。结论如下:该团队的核心成员... 以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的知识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节点中心性测度和凝聚子群分析,研究了江风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的节点重要性和派系结构。结论如下:该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团队知识网络中起着主导知识协作关系和引导知识协作行为的关键作用;该团队的知识网络中存在7个派系,其中绝大多数派系由核心成员主导,这反映出该团队具有高度凝聚性。最后,从发展关键节点、连接孤立节点和促进知识团体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团队知识网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社会网络分析 知识网络 科技成果转化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祝铭 宋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8,共9页
为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文章分别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分别测度了我国31个省份2002~2014年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耦合... 为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文章分别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分别测度了我国31个省份2002~2014年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水平极不稳定,波动显著,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比较平稳;在空间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并且耦合协调程度普遍偏低,低度和中度耦合协调省份占全国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与影响因素扎根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74
14
作者 罗茜 高蓉蓉 曹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1,共9页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江苏省32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4年间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有显著提高,虽然成果产出是转化的基础,但产出并不必然实现转化,也不能决定转化成效;经济发达且...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江苏省32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4年间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有显著提高,虽然成果产出是转化的基础,但产出并不必然实现转化,也不能决定转化成效;经济发达且科教资源密集区域高校的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高;地方高校相较985与211高校更具成果转化优势;工科类、综合类与农林类高校间的成果转化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医药类高校的转化劣势较明显。最后,针对转化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扎根研究,提取出3个核心范畴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国家政策、区域环境与组织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MALMQUIST指数 影响因素 扎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爱民 马玲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思路,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校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依托技术为地方经济建...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思路,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校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依托技术为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开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守文 黄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3-18,共6页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基层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科技服务错位、利益机制缺失是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发性障碍因素。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一个多主体合作博弈的过程,表现为各合作主体通过科技成果收益...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基层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科技服务错位、利益机制缺失是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发性障碍因素。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一个多主体合作博弈的过程,表现为各合作主体通过科技成果收益来满足各方利益追求。在分析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激励机制、合作管理、投入力度、市场环境以及分配制度的创新策略,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专家 基层科技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 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主体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史万兵 曹方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探究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主体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对于规范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管理、推动大学学科整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厘清各评价主体的具体权力、内在逻辑,总结当前存... 探究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主体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对于规范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管理、推动大学学科整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厘清各评价主体的具体权力、内在逻辑,总结当前存在的学术权力缺失、评价机构喧宾夺主,以及学术共同体"自律性"滑坡、评价主体"一身多职"、监督问责机制缺失等现象,进而提出确立共同体核心地位、合理发挥评价机构主体权力、唤醒各评价主体的内在自觉,完善"回避"制度和健全监督机制等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管理效能,推动高校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科学 教师 科研评价 主体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库参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素仙 何义珠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意义]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转化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创新的需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实践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转化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原因。[结果/结论]从目标诉求一致... [目的/意义]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转化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创新的需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实践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转化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原因。[结果/结论]从目标诉求一致性和成果价值一致性的角度,对智库介入高校社科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智库与高校社科成果转化的深度协同和广度协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高校社科成果转化 评价体系 “话语体系” 协同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华伟 杨端光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80,共8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其中年度项目是主体部分,申报和立项数最多、覆盖面最广、资助金额最大,学界关注度最高。高校是社科研究的主力军,立项年度项目的多少和项目研究质量,体现了研究水平和实力。分析&q...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其中年度项目是主体部分,申报和立项数最多、覆盖面最广、资助金额最大,学界关注度最高。高校是社科研究的主力军,立项年度项目的多少和项目研究质量,体现了研究水平和实力。分析"十二五"期间高校系统的立项情况,发现高校社科发展的一些现状和规律。(1)东部立项多、中西部立项少,东部地区省均立项数是中部地区的近1.5倍,是西部地区的近3倍。同比增幅最大的是立项数相对偏少的中西部地区,重点高校多的地区立项数多。(2)部属高校实力雄厚,地方高校潜力较大。(3)高校部分学科实力相对较强。高校在体育学、外国文学、统计学、语言学、中国文学、世界历史、法学、新闻传播学等8个学科立项占比高,相对其他系统实力强;在党史党建、考古学、国际问题、人口学、宗教学、政治学等6个学科立项占比低,实力相对较弱。相对其他系统,高校在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立项比例偏低。(4)行业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各有优势。经济、管理、法学、中国文学、语言学、民族学、体育等7个学科排名前三都为行业类高校,其他学科排名前三的基本上是综合性大学。有30所部属高校的57个学科进入前三名,有16所地方高校的20个学科进入前三名。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高校要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为契机,以年度项目为抓手,提高项目质量,多出高质量成果,培养优秀人才,打造新型高校智库品牌。第二,国家社科基金继续加大对西部项目的投入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整体提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第三,项目立项的覆盖面扩大,本科高校占有绝对优势,专科院校实力有待提升。地方高校有一定进步,但与部属高校还有较大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这些高校的研究实力。第四,加大项目的申报质量,提高高校的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率。同时加大对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支持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术竞争力。第五,文科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和部属行业类文科高校优势特色明显,建议各高校保持学科特色,发挥已有优势,在各自领域内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高校 学科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转化路径 被引量:9
20
作者 关朝阳 周娜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探究成果转化路径。研究认为:思想观念约制、内容形而上学、转化机制欠缺、结果检验风险、评价不甚健全等原因...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探究成果转化路径。研究认为:思想观念约制、内容形而上学、转化机制欠缺、结果检验风险、评价不甚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条件相对弱势,转化效果不甚理想。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需要通过解放思想,强化认知;打牢成果转化前期基础;找准成果转化策略等路径来推动成果转化,并以此推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科学成果 成果转化 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