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代宫廷音乐的历史衍化与多元文化建构研究
- 1
-
-
作者
符沁瑜
-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5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乐教思想涵育高校教师教育家精神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JY24)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宫廷音乐自周代确立以来,始终是统治阶层维护政治秩序与文化权威的重要载体,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礼乐制度建构中占据核心地位。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终章,清代虽以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却非常重视礼乐体系的建设,展现出高度的制度传承性与文化适应性。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下,清代宫廷音乐形成双轨制功能体系,于外用于重大典礼,于内满足皇室娱乐。其音乐风格既复兴雅乐,又接纳民间俗乐,还吸纳外来音乐文化,融合多民族音乐元素,呈现出政治教化、礼制规范与审美娱乐的多重功能属性。文章基于史料考证,从历史衍化与多元文化双重视角出发,剖析清代宫廷音乐在制度沿革、族群交融、雅俗嬗变中的艺术特质,为探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从单一性向多元性演变的内在逻辑提供新视角。
-
关键词
宫廷音乐
清代音乐
礼乐制度
多民族音乐文化
雅俗嬗变
-
Keywords
Court music
music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itual and music System
Multi-ethnic music Cultur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Elegance and popularity
-
分类号
J602
[艺术—音乐]
-
-
题名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乐人诗的新开拓
- 2
-
-
作者
柏红秀
张梦锦
-
机构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扬州大学文学院
扬州大学中国俗文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3,I0005,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唐代诗歌传播研究”(21BZW09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唐雅乐建制整体处于停滞状态,俗乐却因为君王喜好及朝廷鼓励与政策支持、宦官集团的高度重视及藩镇的着力追求而走向全面活跃,这种发展格局带来了中唐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由于诗歌的创作与表演是中国古代社会宴会的传统内容,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对中唐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此风气的影响,作为中唐音乐诗重要类别的乐人诗有了新开拓:就内容而言,淡化了乐人的容貌描写,重视刻画他们的表演神态,并以容貌来反衬精湛的技术;注重乐人的技艺描写,详及表演的过程、曲目和歌辞等;全方面描绘乐人的生活,包括拜师学艺、受雇表演、日常生活和人生归宿等;深入乐人的精神世界,涉及其对音乐的热爱精通、丰富情思、文学才华及对友谊爱情的珍视等。就情思而言,不但表达对宴会主人或乐人雇主的感谢,而且涉及诗人的自我人生感怀、对社会弊端的批判以及对过往历史的反思等。全面考查音乐雅俗流变、宴乐之风及中唐乐人诗三者的关联,对于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程的丰富及审美风尚的变迁等有重要的价值。
-
关键词
音乐雅俗流变
宴乐之风
中唐乐人诗
唐代诗歌
-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elegant and popular music
vogue of banquet music
music poetry in the mid-Tang Dynasty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管子》的音乐观——兼与儒家音乐观作比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鹿建柱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8-251,共4页
-
文摘
《管子》的音乐观与儒家音乐观相比较有其相同之处,表现为两者都重视雅乐的教化作用,但《管子》更重视探讨最高境界的雅乐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对待俗乐方面,两者又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俗乐的危害。但《管子》接受了俗乐兴起的客观事实,承认了俗乐的部分作用,如统治阶级在不沉湎于俗乐的情况下,可以欣赏俗乐;亦曾巧妙地利用俗乐帮助自己脱离困境。《管子》的音乐观体现了它的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学术特点。
-
关键词
《管子》
音乐观
雅乐
俗乐
-
Keywords
Guanzi
music views
elegant music
popular music
-
分类号
J639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