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涉水工程对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河势影响分析
1
作者 杨阳 孙亚婷 邹振华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涉水工程的建设对河床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受多种涉水工程叠加影响的河段,其河床演变规律较天然情况更为复杂。以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为例,基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在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江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 涉水工程的建设对河床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受多种涉水工程叠加影响的河段,其河床演变规律较天然情况更为复杂。以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为例,基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在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江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实施后河段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上游水利枢纽蓄水运用后,河段发生以冲刷为主的再造床过程;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水流逐渐归槽,总体河势趋于稳定;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汇流口下游局部易形成浅滩。研究成果可为汉江河段河道治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近坝段 引江济汉 兴隆水利枢纽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鞠连义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均以长江为水源,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在保障国...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均以长江为水源,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两者联系紧密,互促共生。文章通过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以及在国家水安全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梳理的基础上,对共同推进南水北调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长江经济带 国家水网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3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及其空间转移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申梦姝 刘悦忆 +1 位作者 郑航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36,共10页
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转移是流域上下游之间进行横向生态补偿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然而,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移依赖于流域的水文循环路径和河流的水量输送。现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量评估方法缺乏对水源涵养服务转移... 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转移是流域上下游之间进行横向生态补偿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然而,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移依赖于流域的水文循环路径和河流的水量输送。现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量评估方法缺乏对水源涵养服务转移中水文特征的描述,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有待加强。针对此问题,从转移方向和转移路径2个方面改进断裂点-场强模型,通过引入河流方向系数判断流域上下游以及干支流地区之间的水力联系,在水源涵养服务转移评估中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在长江流域应用,提高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可用性。结果表明,2020年长江流域水源涵养量为11 538.45亿m3,水源涵养服务的价值量为11 953.83亿元。相比现有模型的评估结果,研究改进的断裂点-场强模型突出了水源涵养服务价值从流域上游向下游转移的特征、增加了转移强度和范围。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出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四川>江西>湖南>贵州>湖北>安徽>重庆>云南>浙江>青海>陕西>广西>西藏>河南;各省份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入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云南>安徽>湖北>重庆>江苏>湖南>四川>上海>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服务 空间转移 断裂点-场强模型 InVEST模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5
作者 郭媛媛 郭英 +3 位作者 刘峰贵 申一林 李开梅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6-864,908,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水足迹 黄河上中游 能-水关联关系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进京后典型区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新动态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凌鹏 范子训 +3 位作者 王新惠 毕然 罗勇 杨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87,共6页
将地下水超采严重但受南水回灌影响的潮白河地下水库中心区、地面沉降发育但目前已实施地下水压限采行动的顺义天竺和朝阳王四营3个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南水北调进京后典型地区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初... 将地下水超采严重但受南水回灌影响的潮白河地下水库中心区、地面沉降发育但目前已实施地下水压限采行动的顺义天竺和朝阳王四营3个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南水北调进京后典型地区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南水进京后不同地区产生不同地质环境效应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潮白河地下水库中心区对南水回灌的响应快,回灌期内中心区地下水位上升快,但停止回灌补给后其水位下降,目前仍是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区;顺义天竺沉降敏感区,2015年、2016年潜水水位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各层承压水水位平均下降幅度约1 m,地面沉降速率减小为34 mm/a;朝阳王四营地区潜水水位2006—2016年总体保持在同一水平,各层承压水水位2015年、2016年仍呈下降趋势,其中浅层承压水水位变幅小于0.5 m,深层承压水水位变幅约为1.0 m,该地区地面沉降发展速率由64 mm(2014年)减小为55 mm(201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进京 地下水 水位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背景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水环境工程为例,研究引长江水改善水环境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的可行性,运用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计算各种引水方案,并进行引水效果预测评估,确定了张家港市区河网的引水量和引水方案,为"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河网 水环境 污染物稀释 “引江济太”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吉余 陈沈良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调水效益评估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晓晶 金科 +1 位作者 梁忠民 常文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38,共4页
为了解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生产率变动法、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等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对调水效益进行量化,初步评估2010年引江济太调水为太湖流域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各种效益和影响... 为了解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生产率变动法、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等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对调水效益进行量化,初步评估2010年引江济太调水为太湖流域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各种效益和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度引江济太调水综合效益约44.4亿元,工程调水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 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太湖流域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综述及在汉江上游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常福宣 陈进 黄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3,17,共4页
对引江济渭入黄工程水源区,汉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存在许多种方法,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和实际条件,初步确定选用Tennant法、Q90法和湿周法等3种方法来计算引江济渭入黄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 对引江济渭入黄工程水源区,汉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存在许多种方法,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和实际条件,初步确定选用Tennant法、Q90法和湿周法等3种方法来计算引江济渭入黄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并通过比较综合确定最终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南水北调 引江济渭入黄工程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婷婷 张万顺 +2 位作者 彭虹 朱齐艳 张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将在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及河流综合水质生态模型从水文、水质、鱼类、藻类及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论述了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将在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及河流综合水质生态模型从水文、水质、鱼类、藻类及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论述了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江济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位和流量,降低了汉江中下游水体的污染物(COD)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华"现象,改善鱼类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汉 汉江中下游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淮北水资源情势及缺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猛 王怡宁 李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3,共5页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水资源日益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情势 缺水对策 引江济淮工程 沿淮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婷婷 张万顺 +2 位作者 彭虹 王艳 朱齐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40-43,共4页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将在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及河流综合水质生态模型,从水文、水质、鱼类、藻类及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论述了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将在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及河流综合水质生态模型,从水文、水质、鱼类、藻类及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论述了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江济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位和流量,降低了汉江中下游水体的污染物(COD)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华"现象,改善鱼类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汉 汉江中下游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对区域产业用水系统协调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常文娟 梁忠民 冯晓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9-22,共4页
采用系统协调理论分析调水工程对受水区产业用水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受水地区产业用水结构特征,以及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应用灰色有序度定量描述产业用水系统的有序性;对产业用水协调度模型加以修正,构建调水影响下系统协调度评价... 采用系统协调理论分析调水工程对受水区产业用水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受水地区产业用水结构特征,以及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应用灰色有序度定量描述产业用水系统的有序性;对产业用水协调度模型加以修正,构建调水影响下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分级标准,分析协调度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研究调水工程对产业用水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以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流域受水区(分别为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和杭州)产业用水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实施以来,太湖流域受水区产业用水系统总体呈协调发展趋势,然而距离非常协调还有一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 产业用水系统 协同学 协调度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优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阳书敏 邵东国 +2 位作者 刘丙军 许明祥 林德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重要的补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改善汉江兴隆梯级以下河道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使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合理的修复,以期实现“南北互利”。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规...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重要的补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改善汉江兴隆梯级以下河道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使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合理的修复,以期实现“南北互利”。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规模,是影响工程量、投资费用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对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系统工程、渠道设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以供水量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缺水量最小和工程规模利用率最大为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渠道规模多目标优选模型,首次提出了不同频率组合控制流量的多目标边际优选法,对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满意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规模 水资源优化配置 多目标 边际指标 南水北调 引江济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调水对平原河网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小雪 王腊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8-1055,共8页
为了加速水的流动和改善水环境,2006年12月3日至2007年1月7日开展引江水入里下河地区的试验。在流域内设置了55个监测点,对监测点水样的p H、水温、透明度、电导率、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共8个水质参数进行现场监测... 为了加速水的流动和改善水环境,2006年12月3日至2007年1月7日开展引江水入里下河地区的试验。在流域内设置了55个监测点,对监测点水样的p H、水温、透明度、电导率、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共8个水质参数进行现场监测或实验室分析,并借助Arc GIS分析调水前后的水环境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里下河地区主要的污染物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调水对氨氮浓度的影响最明显;调水对里下河地区水质的改善存在时空异质性,调水结束后水质又恢复到调水前水平。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及面源污染等人类活动是造成本地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了解调水过程中的水质变化,以及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调水 水质 时空差异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汉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明祥 刘克传 +2 位作者 林德才 刘家明 余骐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4-26,49,共4页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汉 规划设计 关键技术 研究成果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的引江济太水量水质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跃龙 朱佳丽 +3 位作者 李士进 吴浩云 陆铭锋 陈方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分析引江过程中水质水量关系时,先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判断水质与水量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建立初始水质情况与达标时所需引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望亭立交闸下的水质会受到望虞河... 在分析引江过程中水质水量关系时,先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判断水质与水量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建立初始水质情况与达标时所需引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望亭立交闸下的水质会受到望虞河干流各站点水质的影响,因此在考察水质水量的关系时,初始水质情况由各站点的初始水质共同决定,达标时所需的引水量由各站点水质均达标时流经望亭立交闸下的累计引水量决定.在对水质水量建立回归模型时,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因素以及异常值的影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来确定最终模型,从而保证水质水量关系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水质水量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模型 望虞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湖泊调蓄的引江济淮工程旬水量调度方案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超 孔令仲 +4 位作者 朱双 陈广明 陈曦 孙嘉辉 雷晓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9-1116,共8页
为挖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湖泊调蓄能力在保障供水、降低泵站输水能耗方面的潜力,开展考虑湖泊调蓄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旬水量调度研究,构建考虑湖泊调蓄的泵站-湖泊多目标旬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制定满足用水单元缺... 为挖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湖泊调蓄能力在保障供水、降低泵站输水能耗方面的潜力,开展考虑湖泊调蓄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旬水量调度研究,构建考虑湖泊调蓄的泵站-湖泊多目标旬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制定满足用水单元缺水量最少、泵站能耗最小和湖泊不平衡量最小的泵站-湖泊联合调度方案。分析引江济淮工程调度运行的不同典型运行工况,以自流引江工况为例讨论考虑湖泊调蓄的旬水量调度方案的优势。结果表明,考虑湖泊调蓄的调度方案能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泵站总输水能耗,可为引江济淮工程运行调度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 湖泊调蓄 泵站输水能耗 跨流域调水工程 旬水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上海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翠梅 陶涛 刘遂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1,共3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江枯水期对其污水自净能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目前上海市污水排放会对长江口湿地和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发生微妙的变化。通过分析近10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上海市污水排放和治理现状,研...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江枯水期对其污水自净能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目前上海市污水排放会对长江口湿地和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发生微妙的变化。通过分析近10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上海市污水排放和治理现状,研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后对上海地区生态环境新的主要影响,并针对污水排放及长江口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性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生态环境 长江 污水自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