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偏相干方法的车内路噪噪声源识别
1
作者 刘志恩 胡宇航 +3 位作者 卢炽华 程灿 李晓龙 陈弯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09,共7页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和偏相干分析法进行结构路噪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以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分析结果为基准验证偏相干分析法的可靠性,最终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基于分析结果确定车内结构路噪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进行改进,通过对左右后悬架衬套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204 Hz频率点处噪声峰值显著降低,车内驾驶员右耳处的噪声总声压级降低3.09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结构路噪 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 偏相干分析法 衬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的GMAW短路过渡工艺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宇杰 陈昌荣 +2 位作者 王乾廷 练国富 梁卫抗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目的探究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以提高Q235钢短路过渡焊接成形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短路过渡焊接工艺参数对成形件宽高比... 目的探究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以提高Q235钢短路过渡焊接成形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短路过渡焊接工艺参数对成形件宽高比、稀释率、驼峰数量以及硬度梯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计算主成分的加权综合评价值,并以宽高比最大、稀释率最小、驼峰数量最少和硬度梯度最低为优化目标,对焊道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提取的响应值的信息为原始数据信息的89.428%,通过对加权主成分综合评价值的信噪比进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最优工艺参数如下:焊接电流为120 A、焊接电压为22 V、焊接速度为60 cm/min、行进角度为60°,通过试验对得到的最佳焊接条件进行了验证,发现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采用加权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在保留绝大部分原始数据的情况下,有效地对GMAW短路过渡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短路过渡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 田口法 短路过渡 主成分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水北调工程输水干流水质的时空变化
3
作者 滕姣 郭志阳 +1 位作者 陈盛 谭茜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蚌埠闸中监测断面连续9年的5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何巷闸下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COD Cr)在2011年、2012年、2016年及2019年超地表水Ⅲ类标准;整体来看,宿州闸上、四铺闸上监测断面近九年的COD Cr、高锰酸钾指数(COD Mn)、氨氮(NH_(3)^(-)N)及总磷(TP)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溶解氧(DO)随时间呈升高趋势;汛期DO、NH_(3)^(-)N下降,其余指标在汛期均升高;②4个监测断面的WQI整体平均值为59.40,表明水质属于“良”等级;WQI值以2014年为拐点先降后增;汛期WQI值变小,水质变差;主成分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OD Cr、COD Mn、TP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指标;③Daniel趋势检验表明,监测断面WQI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9年来监测断面水质有变好的趋势。监测断面空间上表现为水质从南到北逐渐变差,而水质污染以入河支流沟渠输入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为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水北调工程 水质评价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 Daneil趋势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成分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雪 王子文 +4 位作者 张广月 马铁民 陈争光 衣淑娟 王长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13-3221,共9页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由于光谱数据采集设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已有模型在使用到不同设备或不同环境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的现象。为了增强定量分析模型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转移方法(TM...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由于光谱数据采集设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已有模型在使用到不同设备或不同环境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的现象。为了增强定量分析模型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转移方法(TM-TCA)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模型构建策略。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二次校正策略,通过对从机光谱数据的两次校正,改善由于仪器偏移、漂移或不稳定性引起的光谱差异性,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消除仪器不同或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偏差,使校正后的从机光谱数据特征尽可能接近主机光谱,以此增强模型对从机光谱的预测能力。首先求出主机与从机光谱转换矩阵,通过转换矩阵进行待测样品的一次校正,缩小主机与从机样品间受外界条件因素产生的差异性。将经过转换矩阵转换后的主机-从机光谱数据矩阵作为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的输入。接下来,基于多指标综合迭代优化选择迁移学习中的核函数和特征值个数的基础上构建定量分析通用模型。为了验证迁移成分分析改进效果,与多种方法的转移效果进行比较。通过优化分析选择RBF核函数,特征值个数为52,实验表明,基于TM-TCA的光谱校正率达到97.1%,光谱平均差异(ARMS)与转移前相比下降了82.9%,比TM和TCA方法分别降低了46.5%和30.2%。为了验证模型构建策略的有效性,构建基于TM-T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玉米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并对不同设备条件下的模型通用性进行分析。TM-TCA-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与TCA-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相比较,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达到了0.8729,提升了4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543和0.1159,均降低了90%以上,并且TM-TCA-PLSR模型相对分析误差(RPD)值超过了2.5,模型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表明了TM-TCA转移方法能有效减少主机和从机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基于TM-TCA和PLSR的主机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模型转移 迁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成分分析的火星LIBS光谱数据定量分析方法
5
作者 吴敏浩 陈靖 +3 位作者 郑子宇 李宣佑 王爽 丁宇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火星土壤中的元素成分及其含量是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记录载体,可以反映火星环境、气候等信息,因此对火星土壤进行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迁移成分分析(TCA)结合随机森林(RF)的LIBS定量分析方法,用于预测火星在轨标样... 火星土壤中的元素成分及其含量是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记录载体,可以反映火星环境、气候等信息,因此对火星土壤进行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迁移成分分析(TCA)结合随机森林(RF)的LIBS定量分析方法,用于预测火星在轨标样的K_(2)O质量分数。选取了383种标样在模拟火星环境下的光谱数据作为训练集,6种在轨标样在真实火星环境下的光谱数据作为测试集。使用训练集建立决策树为250棵的RF模型,其平均绝对误差(E_(MA))、均方根误差(E_(RMS))和平均相对误差(E_(MR))分别为1.117、1.148和10.104,预测性能较差。为了缩短训练集和测试集光谱数据之间的分布距离,建立TCA-RF模型并调整参数。相较于RF模型,TCA-RF模型的E_(MA)、E_(RMS)和E_(MR)分别降低了90.7%、88.1%和94.1%。而与参考模型MOC(一种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独立成分分析的模型)对比,TCA-RF模型在预测测试集中K_(2)O质量分数≥0.15%的样品时,其准确性高于MOC模型。因此TCA-RF模型可以为探测火星土壤元素含量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火星探测 迁移成分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模型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振荡 预报方法
6
作者 覃子宇 王欣尧 +1 位作者 韩啸 林宇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89,共8页
为促进实现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燃烧振荡预报,提出一种结合预训练和迁移学习的研究思路。在预训练阶段,开展短火焰筒和长火焰筒下两类火焰图像的对比学习以完成编码器的自监督预训练。在迁移阶段,除了对特征编码构建线性分类器的直接迁移... 为促进实现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燃烧振荡预报,提出一种结合预训练和迁移学习的研究思路。在预训练阶段,开展短火焰筒和长火焰筒下两类火焰图像的对比学习以完成编码器的自监督预训练。在迁移阶段,除了对特征编码构建线性分类器的直接迁移,本文还提出将工况参数作为先验条件的贝叶斯迁移学习。结果表明,在两种迁移学习方式下预训练模型相比传统监督学习模型具有4.6%左右的性能提升。同时基于贝叶斯推断的迁移学习相比直接迁移鲁棒性更好。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验证预训练模型能够提取火焰图像更为通用的热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烧室 燃烧振荡 预训练模型 迁移学习 主成分分析 分层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成分分析结合直接校正的模型传递方法
7
作者 李灵巧 王卓健 +4 位作者 陈江海 卢丰 黄殿贵 杨辉华 李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99-3405,共7页
近红外光谱因快速、不破坏样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仪之间存在一致性现象会导致主机模型预测其从机仪器光谱时准确度不够,如果重新建模则会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迁移成分分析直接校正算法(TCADS),首先采用改... 近红外光谱因快速、不破坏样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仪之间存在一致性现象会导致主机模型预测其从机仪器光谱时准确度不够,如果重新建模则会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迁移成分分析直接校正算法(TCADS),首先采用改进后的TCA算法对服从不同分布的主机光谱和从机光谱进行变换,将其映射到高维的再生核希伯尔特空间,再将两者的光谱矩阵进行降维,最后对经过TCA变换后的主机光谱和从机光谱再次采用直接校正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传递性能。该算法将非线性校正与线性校正相结合,相比于传统的线性校正算法有效缓解了过校正问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为验证算法有效性,在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与传统的直接校正法(DS)、分段直接校正法(PDS)、斜率偏差校正法(SBC)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所提出的TCADS算法有效降低了不同仪器之间的光谱差异,相比于传统的模型传递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模型传递效果,实现了主机上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在从机上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传递 迁移学习 迁移成分分析 直接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炮制前后质量一致性的清半夏炮制新工艺评价
8
作者 颜雨豪 殷莉丽 +5 位作者 黎智 蒋孟莲 杨转珍 万子玉 赖月月 李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8,共14页
为研究半夏与清半夏的质量传递关系,并评价新工艺蒸法所得炮制品与清半夏的质量一致性,本研究检测了生半夏及3种炮制品的浸出物、有机酸、多糖、核苷、蛋白质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3种炮制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半夏相比,浸... 为研究半夏与清半夏的质量传递关系,并评价新工艺蒸法所得炮制品与清半夏的质量一致性,本研究检测了生半夏及3种炮制品的浸出物、有机酸、多糖、核苷、蛋白质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3种炮制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半夏相比,浸、煮制清半夏的浸出物减少,而蒸制品浸出物增加了264.76%;总酸、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蒸制品的增幅最大;核苷、蛋白质含量均大幅降低;综合分析方法均表明蒸制品与传统方法所得清半夏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由此可知,浸、煮制清半夏质量一致性较好,而蒸法炮制品仍需对其加工工艺、药效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清半夏 炮制工艺 质量传递 主成分分析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工况下辅助数据集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被引量:22
9
作者 段礼祥 谢骏遥 +1 位作者 王凯 王金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108,116,共6页
针对变工况下齿轮箱监测数据重用性低,受复杂工况影响大和已训练模型经常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不同工况下辅助数据集的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设备故障诊断。迁移成分分析(Transfer Component Analysis,TCA)通过核函数将训练样本与测试样... 针对变工况下齿轮箱监测数据重用性低,受复杂工况影响大和已训练模型经常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不同工况下辅助数据集的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设备故障诊断。迁移成分分析(Transfer Component Analysis,TCA)通过核函数将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映射到潜在空间,进而减小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的分布差异性。重点对比分析训练数据中不同工况下辅助数据所占比例对迁移成分分析算法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相比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明显地减小了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的分布差异,具有更高的监测数据重用率与更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了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不同工况 辅助数据集 故障诊断 迁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迁移学习的变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55
10
作者 康守强 胡明武 +2 位作者 王玉静 谢金宝 V.I.Mikulovich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4-772,955,共10页
针对滚动轴承尤其是变工况条件下很难或无法获取大量带标签的振动数据,以致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decomposition,VMD)及多特征构造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VMD对滚... 针对滚动轴承尤其是变工况条件下很难或无法获取大量带标签的振动数据,以致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decomposition,VMD)及多特征构造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VMD对滚动轴承各状态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对其构成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求奇异值及奇异值熵,再结合振动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构造多特征集。同时引入半监督迁移成分分析方法(semisupervised transfer component analysis,SSTCA),并对其核函数进行多核构造,将不同工况样本特征共同映射到一个共享再生核Hilbert空间,进而提高数据类内紧凑性和类间区分性。采用最大均值差异嵌入法选择更有效的数据作为源域,将源域特征样本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进行训练,测试映射后的目标域特征样本。实验表明,所提多核SSTCA-SVM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在变工况下滚动轴承多状态分类中具有更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工况 滚动轴承 半监督迁移成分分析(SStca) 迁移学习 变分模态分解(V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提取在遥感FTIR谱图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兰萍 张琳 +4 位作者 李燕 张黎明 任翌博 于佰华 王俊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93-2196,共4页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遥感FTIR谱图解析方法。针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训练时间过长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输入ANN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主成分提取,使ANN分析时间从30多分钟...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遥感FTIR谱图解析方法。针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训练时间过长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输入ANN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主成分提取,使ANN分析时间从30多分钟缩短为10多秒钟;模型传递技术的引入,克服了遥感FTIR谱图分析中反复建模问题。经过优化的方法,实现了用EPA数据建模,对大气中的四组分混合体系——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的遥感、实时、准确测定,PLS-ANN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对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043,0.031,0.034,0.051,保证了遥感FTIR对大气中有毒气体混合物实时、准确、快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传递 多组分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迁移学习的轴件表面缺陷实时检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冯毅雄 赵彬 +3 位作者 郑浩 高一聪 杨晨 谭建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99-3208,共10页
针对轴件表面缺陷分析过程中存在小样本和实时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迁移学习的轴件表面缺陷实时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相似领域图片的迁移学习,减少对人工大规模标注数据的经验性依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表面缺陷的降维和关键... 针对轴件表面缺陷分析过程中存在小样本和实时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迁移学习的轴件表面缺陷实时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相似领域图片的迁移学习,减少对人工大规模标注数据的经验性依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表面缺陷的降维和关键特征向量提取,建立轴件表面缺陷的特征空间,并利用空间位置求解迁移学习的源领域,降低领域间距离度量的复杂度;其次通过训练源领域图片的特征提取器,将特征提取器的网络权值迁移至YOLO V3目标检测模型中,完成相似领域的知识迁移,建立高速生产状态下的轴件表面缺陷实时检测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在轴件生产现场的实时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鲁棒性,集成后的算法模型各类缺陷正检率达97%以上,平均精度均值的方差值缩小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件表面缺陷 主成分分析 集成迁移学习 YOLO V3目标检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三要素与MTF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尤建洁 胡晔 +3 位作者 戴奇燕 刘兆军 王怀义 夏德深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89-96,共8页
中低分辨率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监测一直是研究的难题。现提出的方法解决了中低分辨率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器MTF监测的关键技术。考虑到卫星遥感器的最终产物是遥感图像,从图像信息... 中低分辨率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监测一直是研究的难题。现提出的方法解决了中低分辨率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器MTF监测的关键技术。考虑到卫星遥感器的最终产物是遥感图像,从图像信息理解的三要素出发,即灰度、纹理和边缘,分析图像三要素与遥感器MTF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不仅对多组原始数据进行了简化,而且对图像参数进行了降维。通过与其它方法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维的有效性;同时实验结果亦表明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建立了图像单个综合参数与MTF的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说明,此模型能较好地表达图像参数与MTF之间的关系,这将为在轨运行条件下的建模提供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要素 调制传递函数(MTF) 主成分分析(PCA)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外加速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及声源识别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四发 郝鹏 +2 位作者 李西朝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9-442,共4页
提出了一种描述汽车主要声源、振源与车外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根据行驶中汽车的主要声源、振源参考点信号和车外加速噪声测量点信号,通过传递特性分析,定量确定了运动车辆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高声源识别精度... 提出了一种描述汽车主要声源、振源与车外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根据行驶中汽车的主要声源、振源参考点信号和车外加速噪声测量点信号,通过传递特性分析,定量确定了运动车辆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高声源识别精度。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递特性模型可以确定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振源、声源及其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外加速噪声 传递特性模型 声源识别 主成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迁移学习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邱宁佳 王晓霞 +2 位作者 王鹏 周思丞 王艳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8,共6页
针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训练集与测试集分布不同时分类精度较低且标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结合迁移学习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使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源域数据进行无监督降维,同时结合自编码机算法对目标数据集降维,使源域和目... 针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训练集与测试集分布不同时分类精度较低且标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结合迁移学习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使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源域数据进行无监督降维,同时结合自编码机算法对目标数据集降维,使源域和目标数据集在低维度下具有相似的特征分布;根据卷积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特点,利用JS散度来判别卷积池层能否迁移,并使用初始化的隐藏层补全trCNN模型;使用少量带标注的目标数据集进行训练,完成分类模型的构建。设计实验验证分类模型能够在使用少量标注数据情况下准确地完成分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自编码机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纹理图像对兵马俑褪色的复原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娜 耿国华 +1 位作者 龚星宇 王小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32,170,共7页
针对兵马俑表面褪色纹理的色彩复原问题,在Welsh算法上作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邻域标准差混合色彩距离颜色迁移匹配算法.在lαβ颜色空间中,快速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分别对灰色源图像和彩色目标图像做独立成分分析分析,使变... 针对兵马俑表面褪色纹理的色彩复原问题,在Welsh算法上作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邻域标准差混合色彩距离颜色迁移匹配算法.在lαβ颜色空间中,快速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分别对灰色源图像和彩色目标图像做独立成分分析分析,使变换后的两类图像在颜色数据内部呈非高斯分布,各行向量相互独立;然后通过邻域标准差建立混合色彩距离测度函数来比较确定最佳的像素匹配色彩,完成彩色目标图像到灰色源图像的颜色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改善Welsh算法在不同颜色在同一亮度点上的颜色迁移问题,能较好地复原兵马俑灰度纹理图像的色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迁移 独立成分分析 邻域标准差 数字化保护 兵马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中转停留时间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余少鹤 李夏苗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原始数据的成分数据变换和中心化对数比变换,对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线性"改进。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有调中时、无调中时、无调比对中时的影响,发现有调中时和无调比是影响中时的重要因素,改进的主成分分析... 基于原始数据的成分数据变换和中心化对数比变换,对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线性"改进。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有调中时、无调中时、无调比对中时的影响,发现有调中时和无调比是影响中时的重要因素,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比传统方法具有原始变量降维效果好、主成分代表意义易解释的优点;选取办理车数、有调中转车数、货物列车到发列数、无调比、折角车流量和运用车保有量等6个因素指标,使用正、负、零关联度对影响因素与中时进行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办理车数、有调中转车数和货物列车到发列数等技术作业量的增长是中时减少的主要因素,提高无调比、减少折角车流和降低运用车保有量对压缩中时有重要作用;点关联分析比绝对值关联分析更能准确地分析各种因素对中时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中转停留时间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点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荣昌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小波 彭春艳 +2 位作者 魏丽 吕祥 周宝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5,191,共5页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盘活土地存量,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途径。为分析重庆市荣昌县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明晰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该文对重庆市荣昌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盘活土地存量,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途径。为分析重庆市荣昌县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明晰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该文对重庆市荣昌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流转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具有潜力较大、价格偏低、租赁为主、区域差异明显等特征。非农业人口比例、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城镇化率成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因素,将其归纳为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两大方面。为此,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应成为今后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荣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研主体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俊德 李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天津市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存在于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人员投入不足、激励不足以及... 以天津市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存在于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人员投入不足、激励不足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几个主要方面。据此,文章针对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中产生上述问题的症结,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组建专业化团队;完善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投放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主成分分析 制约因素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木材缺陷近红外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广宇 曹军 张怡卓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针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硬木表面缺陷分类检测中,由于样本数量有限、数据代表性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分类器泛化能力不足、精度仍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适应成分分析与深度迁移前馈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其他树种光谱与缺陷对应知识... 针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硬木表面缺陷分类检测中,由于样本数量有限、数据代表性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分类器泛化能力不足、精度仍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适应成分分析与深度迁移前馈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其他树种光谱与缺陷对应知识至目标分类器,提高分类器性能。以色木样本为源域,柞木样本为目标域,根据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在900~1 700 nm光谱波长范围内采集了色木、柞木样本表面无瑕、活节、死节等3种近红外光谱数据。经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Savitzky-Golay平滑进行原始光谱去噪预处理后投入建立的基于适应成分分析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将测试样本投入完成的分类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柞木训练集占总样本比例超过30%后,模型对3种类型缺陷的识别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木缺陷 近红外光谱 定性分析 光谱去噪 适应成分分析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