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T-TPRK与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可预测性的研究
1
作者 张欧阳 李彦 +3 位作者 杨华 闫海波 严泽宇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SPT-TPRK组(21例37眼)和FS-LASIK组(18例32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VA)、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并计算切削偏差值,同时观察基质厚度变化,分析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的相关性。结果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U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UCVA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周FS-LASIK组患者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术后各时间点实际基质切削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预测基质切削量相比,术后各时间点SPT-TPRK组患者角膜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个月FS-LASIK组切削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3个月FS-LASIK组患者切削偏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周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个月基质厚度变化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患者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SPT-TPR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1、3个月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SPT-TPRK与FS-LASIK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良好效果;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FS-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较SPT-TPRK预测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脉冲技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基质厚度 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 被引量:14
2
作者 杜玉芹 周春阳 +2 位作者 文龙 袁晓辉 谢艾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3-975,979,共4页
目的研究智能脉冲技术(smart pulse technology,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使用1050 Hz切削频率和SPT... 目的研究智能脉冲技术(smart pulse technology,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使用1050 Hz切削频率和SPT辅助的Trans-PR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9例(75眼)的临床资料,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无一例下降超过一行,46.67%(35/75)的患眼无变化,37.33%(28/75)的患眼提高一行,16.00%(12/75)的患眼提高两行。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100.00%(75/75)的患眼达到20/20或更好,88.00%(66/75)的患眼达到20/16或更好,60.00%(45/75)的患眼达到20/13或更好,8.00%(6/75)的患眼达到20/10。术后6个月,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球差、高阶像差、彗差分别为(0.25±0.14)μm、(0.45±0.15)μm和(0.23±0.11)μm,均较术前(0.19±0.07)μm、(0.33±0.07)μm和(0.19±0.09)μm增加(均为P<0.05)。结论SPT辅助的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像差 智能脉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PRK联合0.02% MMC对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裴天序 靳琳 +7 位作者 于春晶 牟亚男 闫春晓 宁吉良 陈若语 邢泽群 孙思宇 张立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5-1351,共7页
目的: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0.02%丝裂霉素C(MMC)对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我院2021-01/06行Trans-PRK手术治疗的中度近视患者28例56眼,MMC组28眼术中联合使用0.02%MMC 20s;... 目的: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0.02%丝裂霉素C(MMC)对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我院2021-01/06行Trans-PRK手术治疗的中度近视患者28例56眼,MMC组28眼术中联合使用0.02%MMC 20s;对照组28眼术中未使用MMC。于术前,术后14d, 1、3mo分别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不同直径范围及不同厚度分层范围内角膜光密度值。结果:MMC组总角膜光密度值术前为16.60(15.70,17.10),术后14d为16.63(15.90,17.50)、术后1mo为16.57(15.10,16.70),术后3mo为16.04(14.60,16.60);对照组总角膜光密度值术前为16.30(15.50,17.30),术后14d为16.20(15.20,17.10)、术后1mo为16.08(14.90,16.40)、术后3mo为15.60(14.60,16.40)。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以角膜顶点为中心0~2mm直径范围术后14d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01),在直径2~6mm内术后1、3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01),在直径6~10mm内角膜光密度术后14d, 1、3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1);两组患者角膜前120μm厚度角膜光密度值术后1、3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降低(P<0.01),在中部厚度术后1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降低(P<0.01)。结论:术中使用0.02%MMC可在术后早期一定程度上降低角膜光密度值,增加角膜通光性。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不同范围内角膜光密度值变化可有效量化haze的发生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 丝裂霉素C(MMC)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和TransPRK及FS-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方薇 孙冉 +1 位作者 张伟 陈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70-875,共6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12在我院择...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12在我院择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232例464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SEK组70例140眼、TransPRK组76例152眼、FS-LASIK组86例172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3 mo时裸眼视力(UCVA)、视觉质量、生物力学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3 mo三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改善,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均升高,生物学稳定性均降低(均P<0.05)。术后3 mo, TransPRK组、LASEK组生物学稳定性均高于FS-LASIK组(均P<0.05),TransPRK组生活质量评分较LASEK组及FS-LASIK组高(P<0.05)。手术前后三组患者BUT、SⅠt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LASEK、TransPRK、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在改善裸眼视力和提高视觉质量方面结果相似,但TransPRK、LASEK较FS-LASIK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且TransPRK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力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治疗近视患者效果及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宝军 史芳荣 华剑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患者的效果及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01/2021-12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SMILE组64例128眼...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患者的效果及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01/2021-12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SMILE组64例128眼,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组56例11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 d,1、3、6 mo,1 a的裸眼视力、角膜生物力学、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表面规则指数、手术并发症。结果:SMILE组患者术后1、7 d,1 mo裸眼视力均优于TransPRK组(均P<0.001),但两组术后3、6 mo,1 a均无差异(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角膜补偿眼压、模拟Goldmann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SMILE组术后1、7 d,1 mo角膜补偿眼压、模拟Goldmann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均高于TransPRK组(均P<0.05),但术后3、6 mo,1 a均无差异(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无差异(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比TransPRK,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较小,早期视力恢复效果更好,两种手术的远期视力无差异,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生物力学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辅助的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和光密度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6
作者 牛世阳 杨华 +5 位作者 李彦 代志强 李新民 周予兰 张欧阳 王保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和光密度(CD)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02/08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SPT-TPRK手术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和光密度(CD)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02/08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SPT-TPRK手术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评估术前、术后1 wk,1、3 mo CET与CD的变化。结果:纳入患者失访14例28眼,术后出现haze 3例6眼,均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43例86眼。术后1 wk,CET高于术前(P<0.05),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明显增厚(P<0.05);术后1 mo,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明显变薄(P<0.05);术后3 mo,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基本达术前水平。术后CD值升高,术后3 mo,0-2 mm区域CET与0-2 mm区域全层CD值呈正相关(r=0.256,P<0.05),2-5 mm区域CET与2-6 mm区域前层CD值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角膜中央2 mm以内区域角膜上皮重塑需要3 mo时间;CET较薄的区域,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更快,术后早期增厚更多;术后早期CD值较术前均增加,且部分区域CET与CD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 智能脉冲技术(SPT) 角膜上皮厚度 角膜上皮愈合 角膜光密度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晓宁 单武强 +2 位作者 金丽娟 张晓晗 巨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34-213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Trans 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 PRK术组60例120眼,LASEK术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 haze的发病率、术后1a... 目的:对比观察Trans 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 PRK术组60例120眼,LASEK术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 haze的发病率、术后1a屈光度等。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第1d Trans PRK组无刺激症状者:86眼(71.7%),视物清楚,睁眼来医院复查。LASEK组术后81眼(67.5%)无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Trans PRK组109眼(90.8%),LASEK组87眼(72.5%);术后3mo haze的发病率,Trans PRK组0级113眼,LASEK组0级109眼。结论:Trans PRK组刺激症状明显轻于LASEK组,Trans PRK组比LASE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Trans PRK组比LASEK组术后haze的发病率低,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两组1、3、6、12mo两组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激光 TransPRK 表层手术 高度近视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患者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张颖 马志兴 张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2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00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功能性光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角膜前表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丽君 张亚丽 +2 位作者 徐湘辉 刘蕾 李招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87,共4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环曲率,Q值和角膜像差。结果:1~8mm范围,角膜曲率术后比术前各范围均有显著性降低。术后3mm环曲率39.20±1.99D,手术目标曲率39.51±1.99D,两者呈显著相关(r=0.98)。术前术后Q值分别为-0.44^-0.30、0.34~0.66(P<0.05)。术前和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41±0.10、0.17±0.08、-0.07±0.23和0.72±0.23、0.41±0.17、-0.24±0.32,术后有显著性增加;手术前后水平彗差分别为-0.03±0.12、-0.03±0.30(P>0.05)。结论:TPRK手术后角膜曲率显著性降低,3mm区域的变化量最大;术后Q值、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垂直彗差均显著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曲率 Q值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近视患者优先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安全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普蔼君 曾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探讨对术前发现合并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的近视患者优先进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屈光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6例65眼术... 目的:探讨对术前发现合并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的近视患者优先进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屈光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6例65眼术前检查发现有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外)的患者进行Trans-PRK治疗,其中先行眼底激光治疗后行Trans-PRK的21例33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先行Trans-PRK后行眼底激光治疗的25例32眼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均对患者术后视网膜情况、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进行随访,观察并分析。结果:研究组Trans-PRK术后2wk及视网膜光凝后1mo检查,均未发现视网膜裂孔增大,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变性区范围无扩大,程度未加深。对照组于视网膜光凝后1mo及Trans-PRK后1mo检查见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均稳定,未见扩大及加深。结论: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近视患者先行Trans-PRK或者先行视网膜光凝均未对视网膜病变造成影响;对术前检查发现合并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优先进行Trans-PRK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为患者争取了尽快恢复裸眼视力、参加体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激光凝固术 全激光表层切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角膜光密度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与TransPRK术后早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易允娣 王静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0-873,共4页
目的:比较SMART和TransPRK术矫正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08于我院行SMART和TransPRK术的近视伴散光患者各60例12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视觉质量、主观疼痛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角... 目的:比较SMART和TransPRK术矫正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08于我院行SMART和TransPRK术的近视伴散光患者各60例12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视觉质量、主观疼痛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d,1、3mo两组患者UCVA≥1.0眼数所占比例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5d SMART组患者视觉质量优于TransPRK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视觉质量逐渐提高。术后1、3d,TransPRK组和SMART组患者主观疼痛评分(3.56±0.96分vs 3.07±1.07分;1.22±0.61分vs 0.84±0.59分)均有差异(P<0.01)。术后5d,TransPRK组患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低于SMART组(69.2%vs 83.3%,P<0.05)。术后1、3mo,两组患者haze发生率(5.0%vs 5.0%;8.3%vs 10.0%)均无差异(P>0.05)。结论:SMART与TransPRK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和稳定性无明显差别,但SMART术后早期疼痛较轻,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快,视觉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 智能脉冲技术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角膜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其琴 王静 +2 位作者 陶玉林 何照辉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价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屈光中心行TPRK治疗的65例(127只眼)患者。术后1~3 d对患者行疼痛评分问卷调查。记... 目的评价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屈光中心行TPRK治疗的65例(127只眼)患者。术后1~3 d对患者行疼痛评分问卷调查。记录术前术后视力、术后残余屈光度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的变化。术后1年对患者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手术前后视力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平均为(2.29±0.71)(1~3)。术后1年UCVA达到1.0为65只眼(98.5%),所有眼均达到0.8(100%)。术后1年UCVA优于术前BCVA(t=6.11,P﹤0.001),Haze值为(0.08±0.20)。术后1年平均等效球镜为(-0.25±0.57)D。结论 TPRK治疗近视合并散光疗效明确,为安全、有效、精确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角膜上皮 激光角膜切削术 近视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2-725,共4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手术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10/2018-12在我院眼科行FS-LASIK术和SMART术的患者...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手术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10/2018-12在我院眼科行FS-LASIK术和SMART术的患者各50例100眼,手术前后使用OQAS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两组患者的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SR)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mo两组患者OSI均升高,MTF cut off和SR均降低(P<0.05)。术前、术后1mo,两组患者客观视觉质量指标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3mo FS-LASIK组患者OSI高于SMART组(0.88±0.28 vs 0.70±0.27,P<0.001),SR低于SMART组(0.21±0.05 vs 0.24±0.05,P=0.002)。结论:FS-LASIK与SMART术后均会造成眼内散射指数的升高及客观视觉质量的降低,但SMART术后视觉质量总体较FS-LASIK术后恢复更好,长期视觉质量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2 位作者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TPRK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宁宁 卢成戎 樊郑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性研究。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接受SPT辅助的TPRK手术的近视患者260例508眼,术后随访3mo,检测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和等效球镜度...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性研究。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接受SPT辅助的TPRK手术的近视患者260例508眼,术后随访3mo,检测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和等效球镜度,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估患者的疼痛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5d内在配戴角膜绷带镜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日常生活及一般工作,术后1、3moUCVA(-0.080±0.0798、-0.108±0.089)均达到甚至优于术前BCVA(-0.050±0.0561)。术后5d,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均完全修复,术后1、3mo随访,仅3例4眼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影响视力的haze(0~1级)。本组患者208例术后当天感觉疼痛,均于1d后缓解,3d后完全消失。术后3mo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93.0%患者非常满意。结论:SPT辅助的TPRK术治疗近视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上皮重塑时间短,能很好地缓解表层手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手术 飞秒激光智能脉冲技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辅助的1050Hz切削频率TransPRK与SMILE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正 周春阳 +1 位作者 周跃华 李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视觉质量。方法:纳入2020-07/2021-01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 目的: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视觉质量。方法:纳入2020-07/2021-01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138例248眼患者,按术式分为TransPRK组(64例123眼)和SMILE组(74例125眼)。术后随访6mo,记录LogMAR视力,使用Sirius眼前节综合分析仪测量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6mm瞳孔直径下斯特列尔比值(SR)和高阶像差。结果:与SMILE组相比,术后1wk,1mo,TransPRK组UCVA更差(均P<0.05);术后6mo,TransPRK组UCVA更优(P<0.05)。术后1wk,1mo,TransPRK组SR值比SMILE组低(均P<0.05);术后3、6mo,两组间SR值无显著差异(P=0.968、0.433)。术后1wk,两组间彗差无显著差异(P=0.554);术后1、3、6mo,TransPRK组彗差比SMILE组更低(均P<0.05)。术后1wk,1、3mo,TransPRK组三叶草像差比SMILE组更高(均P<0.05);术后6mo,两组间三叶草像差无显著差异(P=0.167)。术后6mo,TransPRK组和SMILE组UCVA分别为-0.13±0.05、-0.11±0.08,均优于各组术前的BCVA(-0.07±0.05、-0.07±0.05)(均P<0.05);且各组SR值较术前更高(均P<0.05)。结论: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TransPRK与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术后均可获得较好的视力,SMILE术后1wk,1mo的视觉质量更好,但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TransPRK术后6mo的视力优于SMILE,且角膜彗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觉质量 智能脉冲技术(SPT)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RK与SMILE矫正低度近视的视觉质量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敏 姚浩英 +3 位作者 张浩润 王锐 赵静静 付梦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8-654,共7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低度近视的角膜像差变化及视觉质量特点。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04/2022-04于潍坊眼科医院行T-PRK手术32例32眼及SMILE手术45例45...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低度近视的角膜像差变化及视觉质量特点。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04/2022-04于潍坊眼科医院行T-PRK手术32例32眼及SMILE手术45例45眼的低度近视患者,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角膜高阶像差(HOAs)及客观视觉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mo,T-PRK组与SMILE组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13±0.16和1.16±0.17(P=0.48),有效指数分别为1.10±0.20和1.15±0.18(P=0.27)。T-PRK组和SMILE组UCVA(LogMAR)≤0的占比分别为94%和98%。两组残余SE在±0.50D内的占比分别为88%和87%。两组患者HOAs和球差均显著升高(P≤0.01),且两组间增加量无差异(P=0.31、0.89)。两组患者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垂直三叶草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SMILE组垂直彗差显著升高(P<0.001),而T-PRK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SMILE组的增加量明显大于T-PRK组(P<0.001)。两组间OSI、MTF_(cut off)、SR、VA100%、VA20%、VA9%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T-PRK与SMILE矫正低度近视均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视觉质量,SMILE手术与T-PRK手术相比诱导更多的垂直彗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低度近视 角膜像差 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散光患者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海波 张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评估术前近视散光大小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8例130眼应用TransPRK治疗,根据柱镜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柱镜度0D;中... 目的:评估术前近视散光大小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8例130眼应用TransPRK治疗,根据柱镜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柱镜度0D;中度散光组,柱镜度-0.50~-2.00D;高度散光组,柱镜度>-2.00~<-6.00D。测量并比较术后6mo三组FOZ大小,分析拟矫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角膜像差变化、Q值变化与FOZ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mo,对照组平均FOZ为5.16±0.12mm,中度散光组为5.29±0.23mm,高度散光组为5.49±0.23mm(P<0.001)。高度散光组FOZ明显大于中度散光组和对照组(P<0.05,<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等效球镜度变化量、角膜总高阶像差(HOAs)变化量、彗差变化量、球差变化量与FOZ均呈负相关(均P<0.05);陡峭曲率(K2)、平均曲率(Km)、角膜散光变化量、Q值变化量与FOZ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去除其他危险因素后,术前K2仍与FOZ呈正相关(P<0.001)。结论:高度散光患者在TransPRK后获得较大FOZ和引入较少彗差。术前陡峭曲率高近视散光眼将取得较大FO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光学区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 近视散光 角膜前表面曲率 角膜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