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e Tennant Biomodulator to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 in military service members 被引量:3
1
作者 Kimberly S.Peacock Erika Stoerkel +6 位作者 Salvatore Libretto Weimin Zhang Alice Inman Michael Schlicher John D.Cowsar Jr David Eddie Joan Walter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Backgroun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ested the efficacy of the Tennant Biomodulator,a novel pain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at uses biofeedback-modulat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to reduce chronic pain and its psychosoc... Backgroun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ested the efficacy of the Tennant Biomodulator,a novel pain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at uses biofeedback-modulat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to reduce chronic pain and its psychosocial sequelae in a sample of current and former military service members.The Tennant Biomodulator used on its most basic setting was compared to two commonly used,non-pharmacological pain treatments—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in a comparative efficacy,randomized,open-label trial.Methods:Participants included 100 active duty and retired service men and women with chronic pain undergoing treatment at the Brooke Army Medical Center in Texas,USA,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six,weekly sessions of either Tennant Biomodulator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or TENS,in addition to usual care.Recruitment was conducted between May 2010 to September 2013.Outcome measures were collected at intake,before and after each treatment session,and at a 1-month follow-up.Intent-to-treat analyses were used throughout,with mixed models used to investigate main effects of group,time,and group×time interactions with consideration given to quadratic effects.Outcomes measured included ratings of chronic pain,pain-related functional disability,and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and depression.Results:On average,regardless of their treatment group,participants exhibited a 16%reduction in pain measured by the Brooke Army Medical Center’s Clinic Pain Log[F(1,335)=55.7,P<0.0001]and an 11%reduction in pain-related disability measured by the Million Visual Analog Scale[MVAS:F(1,84)=28.3,P<0.0001]from baseline to the end of treatment,but no one treatment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other,and the reductions in pain and pain-related disability were largely lost by 1-month follow-up.Symptoms of PTSD and depress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s a function of time or group.Conclusions:Findings build on previous work suggesting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TENS can reduce pain and its functional sequelae without risks associated with pharmacological pain management.The Tennant Biomodulator used on its most basic setting performs as well as these other interventions.Based on the present findings,larg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Tennant Biomodulator are indicated.Future work should test this device using its full range of settings for pain-related psychological health.Trial registration:Clincialtrials.gov(NCT01752010);registered December 14,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nant biomodulator ACUPUNCTUR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Chronic pain Military service memb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尚文雅 黄靖(综述) 任亚锋(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脊髓损伤(SCI)导致神经通路中断,引发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SCI患者康复的关键目标。然而如何在临床康复中实现更有效和精准神经修复,是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副作用... 脊髓损伤(SCI)导致神经通路中断,引发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SCI患者康复的关键目标。然而如何在临床康复中实现更有效和精准神经修复,是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副作用少的技术,能够诱发脊柱上结构及脊髓神经回路有益的适应性变化,为SCI患者恢复失去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希望。文章就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SCI的研究证据进行综述,并依据技术类别,从参数设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未来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刺激参数的优化,并实现多靶点、多模式的治疗策略,使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以造福更多的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无创神经调控 经皮脊髓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
3
作者 朱立 赵学田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ENS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肌肉力量值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KOA患者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 等速离心训练 疼痛程度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注射联合TEN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晓 余生源 +1 位作者 吴梅 程莉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TENS,n=40)和对照...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TENS,n=40)和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复方倍他米松痛点注射,n=40),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3个月的VAS值、疗效评定及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TENS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膝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光照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季琦 徐秀清 +2 位作者 蔡娟 李薇 姚玉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红外偏振光照射(IPLI)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IPLI治疗,观... 目的:分析红外偏振光照射(IPLI)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IPL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TEN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触压痛指数(PI)、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I、PI、CM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I联合TENS治疗TM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光照射 经皮神经电刺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慧 侯瑾 +7 位作者 盛颖 杜小滢 孔德敏 李娜 任晓勇 梁建民 王正辉 闫静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接受选择性喉神经电刺激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喉神经电刺激在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既往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接受选择性喉神经电刺激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喉神经电刺激在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既往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并经频闪喉镜及喉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42例,病程为15 d~6年,喉肌电图检查时给予喉神经电刺激治疗,检查前后均完善频闪喉镜及主客观嗓音参数检查,并录音频保存,于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评估患者声嘶恢复情况。结果电刺激治疗后,28例患者声嘶立刻改善,自觉发音费力明显缓解,且声门闭合较前改善,频闪喉镜下可观察到黏膜波。嗓音评分ΔR、ΔB、ΔH的改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较刺激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长发音时间(maximum pronunciation time,MPT)较刺激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频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未见明显改变。电刺激治疗后1年随访,失访6例,随访36例,痊愈为58.3%(21/36),好转13.9%(5/36),未愈27.8%(10/36)。电刺激治疗有效28例,失访2例,随访时痊愈19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88.5%(23/26)。结论喉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嘶,对其神经恢复期间的声音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经皮神经电刺激 外科手术 喉返神经 喉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关节滑液免疫细胞的影响
7
作者 陈转艮 陈志 廖敦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及对关节滑液免疫细胞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KO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及对关节滑液免疫细胞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KO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A予TENS治疗,对照组B予通络祛痹膏外敷+扶他林治疗,观察组予通络祛痹膏外敷+TENS治疗,各组均治疗6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v)、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膝关节康复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评分评估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TNF-α、IFN-γ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MDA表达水平降低,SOD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治疗KOA疗效明显,止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 通络祛痹膏 扶他林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徐渐 薛满松 +1 位作者 吕帆 张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8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EA)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于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自愿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和TENS联合EA组(B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EA)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于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自愿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和TENS联合E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EA进行分娩镇痛,B组在合谷穴,足三里穴进行TENS,同时联合EA进行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硬膜外镇痛泵药量使用情况,分娩镇痛前和分娩镇痛后5、30、60 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爆发痛次数、产时发热和胎心率异常的情况,同时记录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分娩镇痛前,且分娩镇痛后30、60 min VAS评分低于分娩镇痛后5 min(P<0.05)。镇痛后5、30 min时,B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爆发痛、产时发热和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硬膜外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ENS联合EA进行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能减少硬膜外麻醉药物用量,有利于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9
作者 黄佳莉 何杨 +2 位作者 刘静兰 王妮 邓红艳 《巴楚医学》 2024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8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采用Cochr...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8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1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5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ENS可以提高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评估(FMA-UE)量表评分(MD=5.77,95%CI:3.12,8.42)、降低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MAS)量表评分(MD=-0.38,95%CI:-0.65,-0.11)、提高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MD=10.68,95%CI:8.28,13.0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偏瘫不是产生异质性的来源。结论:TENS可以提高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FMA-UE量表和MBI评分,降低MAS量表评分,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章权 章建华 童培建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行膝关节腔周围注射,术后口服塞来昔布、硫酸吗啡控释片。试验组术后增加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患者于术后24 h开始做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角度、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39±0.69,2.79±0.51,2.16±0.52,1.07±0.5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86,3.22±0.58,2.53±0.54,1.38±0.52。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别为(30.67±3.65)°,(39.17±3.96)°,(47.83±4.86)°,(93.67±7.30)°,(107.67±7.51)°;术后72 h及1、2周主动活动角度分别为(29.83±5.33)°,(78.33±8.24)°,(95.17±5.94)°;均高于对照组的(28.67±3.92)°,(36.83±4.25)°,(45.17±5.17)°,(89.83±7.25)°,(103.17±7.37)°和(24.17±10.26)°,(73.83±9.07)°,(91.33±7.42)°。试验组19例膝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环形瘀血性压迹,5例出现局部水泡。结论: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逯霞 艾克拜尔.哈里克 +4 位作者 许健 闫宝锋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买尔阿芭 栾新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9期51-54,共4页
目的评估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腓总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未... 目的评估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腓总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未接受肌电图仪电刺激;短程组24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疗程为2周;长程组21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三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趾短伸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运动电位潜伏期(MEPLP)等腓总神经肌电生理数据。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三组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优良率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NCV、CMAP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MEPLP均较治疗前减短(P<0.05),且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的恢复,长疗程患者恢复程度更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肌电图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涵 吕亚楠 李亦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37-440,共4页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尤其多见于未婚年轻女性,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及生活。其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E_2(PGE_2)及PGF_(2α)水平的异常升高,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和腹部肌肉的紧张、僵硬甚至纤维条索的...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尤其多见于未婚年轻女性,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及生活。其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E_2(PGE_2)及PGF_(2α)水平的异常升高,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和腹部肌肉的紧张、僵硬甚至纤维条索的形成有关;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影响PD的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口服复方避孕药为主,但其存在消化、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因而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提出了多种非药物方法治疗PD,均具有一定的疗效。综述PD的发病机制、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PD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PD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前列腺素 运动疗法 行为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 冲击波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评分、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武永富 庞江娜 +4 位作者 赵欣 赵林芳 田晓宾 王江泳 冯建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7期86-9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根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疼痛评分与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120例LD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经椎间孔...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根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疼痛评分与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120例LD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经椎间孔入路行神经根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行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PGE_(2)、5-HT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胫神经、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SCV快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采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电刺激治疗LDH能获得更佳的效果,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修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神经根封闭 经皮神经电刺激 神经传导 视觉模拟评分法 前列腺素E_(2)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穴位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妍 甘华秀 +1 位作者 卢乐群 邓绮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62-76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白环俞穴位与口服及通安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PPH术后口服及通安,治疗组采用经皮神...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白环俞穴位与口服及通安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PPH术后口服及通安,治疗组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白环俞穴位进行止痛治疗,通过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RS)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评估及疼痛改善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为中度,分别为(6.1±1.1)分,(6.2±1.3)分,治疗后疼痛评分为轻度分别为(1.9±1.5)分,(1.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改善效果明显,减轻疼痛效果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 147)。结论在缓解PPH术后疼痛方面,两种方法均能达到止痛效果,经皮电刺激白环俞穴位无任何毒副反应,可以作为口服止痛药外的另一种替代止痛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吻合器库术黏膜环切钉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一楠 周薇娜 +3 位作者 于林凤 奚晓菁 王琛 张静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min双侧TMJ机械痛阈值(MPT)、压力痛阈值(PPT),无痛最大开口度(opening range,OR)和有痛OR。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患者PPT、无痛OR及有痛OR低于对照组(PPPT=0.034,P_(无痛)<0.001,P_(有痛)<0.001)。患者组疼痛侧MPT及PPT低于对照侧(P_(MPT)<0.001,P_(PPT)<0.001)。rTENS后MPT、PPT、无痛OR、有痛OR均有差异(P_(MPT)=0.003,P_(PPT)<0.001,P_(无痛)<0.001,P_(有痛)<0.001)。结论:TMJ疼痛患者的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TENS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开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相关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晓云 贲凌燕 谢瞻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ous stimulation,TENS)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相关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12月某院眼科住院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需...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ous stimulation,TENS)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相关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12月某院眼科住院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需保持面向下体位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面向下体位2h后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30min。治疗前后采用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s pain scale,FPS)对两组患者相关疼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面向下体位2.5h,观察组面部疼痛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改善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相关疼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玻璃体切除术 面向下体位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针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大鼠相应腰髓节段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和与疼痛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慧 杨连雪 +4 位作者 刘霞 高秀来 杨琳 田捷 戴建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85-989,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电针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相应腰髓节段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清素(5-HT)的影响和与疼痛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A正常对照组(6只),B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组(18只),C经皮电针治... 目的研究经皮电针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相应腰髓节段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清素(5-HT)的影响和与疼痛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A正常对照组(6只),B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组(18只),C经皮电针治疗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组(18只),其中从B、C组各挑选基础痛域基本相似的6只大鼠,隔日进行痛域的测定,并于2周同A组随机选出的2只大鼠共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余28只分别于术后2 d,1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取大鼠相应L4-L6脊髓阶段组织,进行GFAP和5-HT的特异性染色。结果①痛域变化:造模第2天开始出现痛敏,且痛域与术后时间呈负相关,C组经TENS治疗6 d后,痛域比B组有显著性的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2 d时,B、C组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较A组显著性的增加;1和2周时,B组较A、C组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数均显著性的增加,C组较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的活化率的减少可能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降低CCD模型疼痛的可能机制之一,且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血清素 经皮神经电刺激 背根节慢性压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文哲 高宏 +2 位作者 曹燕飞 李小玲 王嗣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22-523,共2页
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电刺激与常规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受试者随机分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常规耳穴压豆组,两组均为30例。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应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刺激耳甲区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电刺激与常规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受试者随机分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常规耳穴压豆组,两组均为30例。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应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刺激耳甲区进行治疗;常规耳穴压豆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受试者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耳穴压豆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相较于常规耳穴压豆组治疗后PSQI评分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在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常规耳穴压豆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失眠症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耳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药物的低频电疗联合超短波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琼 李丽 +2 位作者 邵粟 魏轶 邱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联合常规药物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腰部疼痛并骨密度低下或疏松的年龄在55~65岁的已绝经5年的妇女分成3组,均在碳酸钙和1,25双羟维生素D3药物干预下分别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联合常规药物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腰部疼痛并骨密度低下或疏松的年龄在55~65岁的已绝经5年的妇女分成3组,均在碳酸钙和1,25双羟维生素D3药物干预下分别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超短波和两者结合进行物理因子治疗,15 d/周期,经6周期治疗后采用美国Lunar iDX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L1~4)骨密度(g/cm^(2))值。结果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超短波治疗和两物理因子联合治疗后三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L1、L1~4为代表,但单纯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和超短波分别治疗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物理因子联合治疗的第Ⅲ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绝经期女性在常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物理因子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超短波治疗可以不同程度上使骨密度增加,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物理因子对机体无特殊不良作用,操作简便,并能缓解骨质疏松造成的疼痛症状,容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超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玉 卢丹 +2 位作者 郑萍 段爱红 刘冰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68例盆腔炎性疾病(PID)导致的C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TENS治疗组(20例)...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68例盆腔炎性疾病(PID)导致的C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TENS治疗组(20例),药物治疗组(26例),联合治疗组(22例)。TENS治疗组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药物治疗组使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McCormack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观察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McCormack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McCormack评分低于TENS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精神健康总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精神健康总评分高于TENS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对PID导致CPP患者躯体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TENS及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症状体征评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