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
1
作者 王孝东 杨再珍 李玉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57-256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接受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两组患儿均随访1 a,记录并统计患儿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临床总有效率(90.91%)较A组(72.22%)高(P<0.05);B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A组(P<0.05);术后1 a,两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儿术后1 a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儿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均下降(P<0.05),且术后3 d B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1%)较A组(22.22%)低(P<0.05)。结论应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高危VSD患儿,效果明确,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高危 食管超声 经胸微创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联合术中房角镜下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思佳 闻郁 +2 位作者 万茜茜 刘贺婷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的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5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2眼行PEI+GSL+GT,对照组32例33眼行PEI+GS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1 wk, 1、3、6 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前和术后6 mo时分别评估视野、杯盘比、前房角开放范围、前房深度、RNFL平均厚度。结果:PEI+GSL+GT组术后6 mo眼压和平均眼压降幅(16.68±2.65、11.12±8.53 mmHg)与PEI+GSL组(18.71±2.51、8.32±4.17 mmHg)有显著差异(P<0.05),眼压降幅率无差异(44.57%±21.79%和35.20%±17.94%,P>0.05)。术后6 mo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BCVA、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PEI+GSL+GT组术后6 mo的药物减少数量和房角开放范围均大于PEI+GSL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6 mo的视野平均偏差、杯盘比及RNFL平均厚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PEI+GSL+GT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26/32),手术条件成功率为94%(30/32);PEI+GSL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8%(19/33),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6%(25/33)。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均有差异(完全成功率χ^(2)=4.275,P=0.039;条件成功率χ^(2)=4.040,P=0.044)。两组患者均未见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PEI+GSL+GT治疗比PEI+GSL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白内障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 前房角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公斤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丽映 陈海生 +3 位作者 张雄 邹增晓 刘盛华 李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总结43例10k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方法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cm,切开皮肤、胸骨下段及心包,在右心室表面定点,穿刺置入导丝,经VSD送入输送鞘及对称型封堵器封堵VSD。结果本组无死亡,... 目的总结43例10k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方法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cm,切开皮肤、胸骨下段及心包,在右心室表面定点,穿刺置入导丝,经VSD送入输送鞘及对称型封堵器封堵VSD。结果本组无死亡,无Ⅲ度传导阻滞,手术时间[(75.5±14.1)min比(136.0±31.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70.1±88.9)min比(773.8±515.4)min]、术后引流量[(61.5±19.7)ml比(110.6±36.0)ml]、术后住院时间[(9.2±2.2)d比(10.9±3.0)d]及输血率低于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10kg以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婴幼儿,能减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封堵 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食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友洋 严中亚 +6 位作者 吴一军 卢中 雷虹 徐健 孙云 郑理 陈鸿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单纯继发孔型ASD69例资料,其中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修补37例(小切口组),行介入封堵32...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单纯继发孔型ASD69例资料,其中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修补37例(小切口组),行介入封堵32例(介入组)。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小切口组37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45.86±27.84)min,体外循环时间(35.11±8.45)min,住院时间(15.46±3.09)d,发生主要并发症2例、次要并发症6例,住院费用(2.19±0.36)万元。介入组2例封堵失败,余30例成功,手术时间(88.59±7.75)min,住院时间(10.81±5.02)d,发生主要并发症1例、次要并发症2例,住院费用(2.78±0.39)万元。小切口组随访3~12个月20例、12~30个月17例,介入组随访3~12个月16例、12~30个月14例,均无残余分流。结论两种微创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纯继发孔型ASD的治疗,微创小切口方法的费用低,成功率高,适应证广,而介入封堵方法的住院时间短,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介入封堵 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先球 韦武利 王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总结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60例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从各组... 目的 总结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60例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从各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效果,同时使用对数曲线拟合学习曲线,得出学习曲线相关模型.结果 各组病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手术例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手术时间(min)=143.5-16.7×ln(手术例数),转机时间(min)=77.5-13.0×ln(手术例数).结论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学习曲线约为30例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微创切口 房间隔缺损修补 心脏不停跳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霭仪 谢少波 +4 位作者 方剑 孙婷 陆国梁 李婷 廖丽斯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4例TEE初筛可进行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行TEE全程监测封...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4例TEE初筛可进行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行TEE全程监测封堵过程,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224例VSD患者中成功实行封堵术206例,成功率为92%。手术时间30~255 min,平均时间(70.2±35.3)min。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出现中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术后第一次复查时,左室舒张末内径为(29.3±5.9)mm,左室射血分数为(63.5±6.7)%,均较术前的(33.8±6.7)mm和(71.6±5.6)%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病例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疗效均有重要而可靠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婴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及中长期随访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丽映 陈海生 +4 位作者 叶东挺 张雄 李彬 邹增晓 朱大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评价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婴儿行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 目的评价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婴儿行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中,25例封堵成功,1例术中置入封堵器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而转外科修补手术,封堵成功率为96.15%,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VSD修补手术的1岁以下39例患儿对比,手术时间[(81.50±13.53)min比(129.62±29.2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94.55±102.94)min比(655.41±370.37)min]、术后引流量[(59.12±20.10)ml比(93.54±27.22)ml]、术后住院时间[(9.68±2.81)d比(11.03±1.9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封堵组无输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66个月,平均随访(34.76±24.55)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如健康同龄儿童.2例术后早期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半年随访已恢复,无新发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儿膜周部VSD,与同期常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封堵 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阳玉晶 雷芳 +2 位作者 周宏正 蒋雅群 王玮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3,共5页
探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效果。以8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经皮组)和对照组(右胸组)。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观察组采用经皮封堵术,对照组采用经右胸封堵术,对比两组患... 探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效果。以8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经皮组)和对照组(右胸组)。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观察组采用经皮封堵术,对照组采用经右胸封堵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肺动脉直径、三尖瓣反流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ICU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LVSD降低、LVEF、6 min步行距离升高(P<0.05)。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术治疗ASD疗效较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引导 不同路径微创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心病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德理 秦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组68例简单先心病患儿,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在胸骨右旁第四肋间切口3~4cm,切开心包并悬吊,缝双荷包并切开,将输送导管插入右心腔内,通过...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组68例简单先心病患儿,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在胸骨右旁第四肋间切口3~4cm,切开心包并悬吊,缝双荷包并切开,将输送导管插入右心腔内,通过缺损口入左心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全程监测封堵过程,引导封堵器的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68例先心病中66例成功实施封堵术,其中3例残余少量分流。其余2例房间隔缺损改行体外循环修补术。术后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均无封堵器明显移位和脱落,未见明显异常分流。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术 封堵器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手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乔云圣 陈君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3-1538,共6页
晶状体因素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浅前房、瞳孔阻滞和前房角拥挤等均与晶状体厚度、位置等参数改变有关。晶状体摘除术作为PACG的治疗手段由来已久,而白内障手术与传统青光眼手术的结合也是目前常用的治... 晶状体因素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浅前房、瞳孔阻滞和前房角拥挤等均与晶状体厚度、位置等参数改变有关。晶状体摘除术作为PACG的治疗手段由来已久,而白内障手术与传统青光眼手术的结合也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及其与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应用对于PACG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总结讨论,评价PE手术在PACG治疗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滤过性手术 微小切口青光眼手术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