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列车主动垂向减振器多目标控制方法
1
作者 张耀洵 石怀龙 +2 位作者 曾京 刘佳宁 周俊屹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以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速度为目标,设计了转向架二系垂向减振器主动悬挂控制构型,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实现了车体垂向振动和主动倾摆的多目标协同控制.建立车辆垂向简化动力学模型,设计兼顾车体... 以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速度为目标,设计了转向架二系垂向减振器主动悬挂控制构型,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实现了车体垂向振动和主动倾摆的多目标协同控制.建立车辆垂向简化动力学模型,设计兼顾车体浮沉、点头和侧滚模态振动的滑模面,基于滑模控制原理推导了主动力表达式;构建扰动观测器实现部分状态反馈量的估计,并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基于SIMPACK搭建车辆全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控制器和主动执行机构,实现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分析主动倾摆控制效果,以及典型轨道不平顺激励下车体振动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所设计的主动垂向悬挂构型和滑模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车体10 Hz以内的垂向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优于传统天棚阻尼控制和被动悬挂工况;利用滑模控制还可实现曲线线路上车体主动倾摆,能够降低离心力对旅客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可达到摆式列车的作用效果;车体主动倾摆控制会略微增大脱轨系数等安全性指标,但仍在安全限值范围内并具有足够裕量.主动垂减控制可以同时兼顾车体垂向振动与倾摆控制,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在直线和曲线线路上运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辆 动力学 主动悬挂 主动倾摆 运行平稳性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车辆间油压减振器特性及对高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忠发 王文林 +1 位作者 樊友权 陈文韬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优化车端悬挂及其核心部件对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动车组车辆间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阀片式阀系的流量-压力特性,建立了其阻尼特性的参数化模型,并通过产品台架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优化车端悬挂及其核心部件对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动车组车辆间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阀片式阀系的流量-压力特性,建立了其阻尼特性的参数化模型,并通过产品台架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基于SIMPACK软件环境建立了该动车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车辆间减振器阻尼系数对动车组动力学包括会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间减振器能明显地抑制车辆正常运行期间车端的复杂横向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还能极大地抑制会车期间车体的大幅复杂横向晃动尤其是车体侧滚,并减小轮轴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增强高速列车的整体性和安全性。所获得的车辆间减振器参数化数学模型、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该车辆间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动力学优选以及减振器产品本身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间减振器 阻尼特性 参数化建模 高速动车组 多体动力学 横向振动 会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沈钢 周劲松 任利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95-1498,共4页
研究了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 ,给出了列车系统状态矩阵的构成及其计算方法 ,采用Simulink仿真工具 ,建立了多车编组的垂向和横向列车模型 .分别对列车的垂向和横向列车动力学进行了实例计算 ,说明了在高速动车组中采用列车计算... 研究了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 ,给出了列车系统状态矩阵的构成及其计算方法 ,采用Simulink仿真工具 ,建立了多车编组的垂向和横向列车模型 .分别对列车的垂向和横向列车动力学进行了实例计算 ,说明了在高速动车组中采用列车计算模型分析车间悬挂的作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模型 车间悬挂系统 高速列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横向平稳性主动控制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劲松 任利惠 +1 位作者 沈钢 钟廷修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5,共5页
提高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是机车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由3节车辆组成的车组横向动力学模型,并将作动器放置在车端构成车端主动悬挂系统。采用轨道不平顺高速谱作为输... 提高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是机车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由3节车辆组成的车组横向动力学模型,并将作动器放置在车端构成车端主动悬挂系统。采用轨道不平顺高速谱作为输入,考虑轮轴间时延,运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采用车端主动悬挂系统,运用本文算法,车组的横向运行平稳性得到了提高;当在端部车辆的端部二系悬挂中再并行设置作动器,并采用改进的天棚阻尼器算法后,端部车体的振动得到了有效抑制,整个列车横向运行平稳性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端主动悬挂 主动控制 高速列车 运行平稳性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接式高速列车车间悬挂参数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劲松 任利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0-463,共4页
以列车为研究对象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建立了三车铰接垂向及横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进行了时域和频域仿真计算 .对铰接式高速列车的车间悬挂参数对列车的垂向和横向运行平稳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间悬挂系统 铰接式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钢 周劲松 任利惠 《铁道机车车辆》 2004年第B12期1-5,共5页
 研究了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 ,给出了列车系统状态矩阵的构成及其计算方法 ,采用SIMULINK仿真工具 ,建立了多车编组的垂向和横向列车模型。分别对列车的垂向和横向列车动力学进行了实例计算 ,说明了在高速动车组中采用列车计...  研究了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 ,给出了列车系统状态矩阵的构成及其计算方法 ,采用SIMULINK仿真工具 ,建立了多车编组的垂向和横向列车模型。分别对列车的垂向和横向列车动力学进行了实例计算 ,说明了在高速动车组中采用列车计算模型分析各车辆间悬挂作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模型 车辆间悬挂系统 高速车辆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过电压对车体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嵩 段君璋 +3 位作者 朱涛 刘凯 刘建城 高国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基于现场采集的阻抗参数,建立高速铁路“网-车-轨”牵引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建立包含弓网电弧仿真模型的“网-车-轨”三位一体的牵引供电系统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升弓过电压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将由等效电路模... 基于现场采集的阻抗参数,建立高速铁路“网-车-轨”牵引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建立包含弓网电弧仿真模型的“网-车-轨”三位一体的牵引供电系统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升弓过电压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将由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的电压激励加载在有限元模型上,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和弓网离线时间,分析其对弓网电弧发展的影响,研究弓网中离线和大离线工况下的过电压特性和不同接地方式下的车体电位和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较大且弓网离线时间大于200 ms时,易发生弓网完全离线,并产生较高车体过电压;车速为300 km·h^(-1)时,弓网离线导致的车体过电压达6.45 kV;车底主要区域对地电位高于2 kV,磁感应强度峰值为3.8 mT;通过增加3车保护接地数量,提高车体过电压的泄放能力,使车顶-轴端过电压降至5.47 kV,最大磁感应强度降至2.6 mT,车底区域磁场分布更加均匀,有效地抑制了车体过电压,改善了车载设备的电磁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弓网离线电弧 过电压 电磁感应 接地方式 弓网电弧仿真模型 “网-车-轨”牵引供电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座椅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光伟 殷盛福 +1 位作者 王凯平 陈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8,89,共4页
综合考虑悬架、车体、座椅及人体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高速列车座椅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加速度阻尼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 综合考虑悬架、车体、座椅及人体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高速列车座椅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加速度阻尼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架座椅,采用基于加速度阻尼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可以明显降低座椅和人体的最大加速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座椅 半主动悬架 数学模型 加速度阻尼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