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和铁路新型列控系统工程设计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7,共6页
新型列控系统作为CTCS列控体系的新成员,具备卫星定位、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特征,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了标准体系,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并在若和铁路全线试用。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应用的重难点,... 新型列控系统作为CTCS列控体系的新成员,具备卫星定位、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特征,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了标准体系,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并在若和铁路全线试用。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应用的重难点,研究提出新技术应用、多种应用场景适应性设计、无线通信系统配套设计等创新方案,梳理总结在工程设计及实施流程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开展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旨在为新型列控系统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科研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若和铁路 列控联锁一体化 工程设计 实施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多列车运行态势推演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荣笙 袁志明 +2 位作者 闫璐 吕宜生 丁舒忻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7-1079,共13页
多列车运行态势是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分别调整运行图和列车驾驶策略的关键信息和重要依据,表征各列车在未来运行各位置处的速度、加速度、通过时刻等信息.然而,由于高铁信号系统的交互信息利用率较低,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只能凭经验推演多列... 多列车运行态势是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分别调整运行图和列车驾驶策略的关键信息和重要依据,表征各列车在未来运行各位置处的速度、加速度、通过时刻等信息.然而,由于高铁信号系统的交互信息利用率较低,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只能凭经验推演多列车运行态势,基于此给出的运行图和列车驾驶策略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铁路运营效率.为此,针对多列车运行态势推演问题,构建多列车运行态势推演系统架构及模型.以单列车运行态势的离线推演和在线推演方法为基础,提出多列车运行态势微观推演方法,以及基于虚拟编队模式的多列车运行态势宏观实时推演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微观推演方法能在420 s内计算多列车超速防护曲线和运行图调整的安全下界.宏观推演方法针对任意临时限速场景,都能在7 s内为列车调度员和司机分别实时提供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和辅助驾驶策略,有效降低铁路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高铁运营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多列车运行态势 列车运行调整 列车速度曲线优化 高速铁路调度控制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索驱动航天员下肢训练机器人柔顺性控制策略
3
作者 王砚麟 安宗文 +3 位作者 黄华 王克义 李竞航 王燕卓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80,共14页
为满足不同航天员的不同训练任务对人机交互柔顺性的个性化需求,本文设计了模块化绳索驱动航天员下肢训练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的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具有系统安全评价与监督的模糊滑模变导纳柔顺协调控制策略以实现辅... 为满足不同航天员的不同训练任务对人机交互柔顺性的个性化需求,本文设计了模块化绳索驱动航天员下肢训练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的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具有系统安全评价与监督的模糊滑模变导纳柔顺协调控制策略以实现辅助训练对象开展运动训练。利用UG/ADAMS/matlab软件建立了机器人系统的联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可以满足不同训练任务的柔顺性和训练强度的个性化需求。将其控制策略应用到绳索驱动航天员下肢训练机器人系统中,可以实现由被动训练模式向具有不同训练强度的主动训练模式自动切换,保证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绳索驱动 航天员训练 人机共融 柔顺性控制 滑模控制 导纳控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离散积分终端滑模预测控制
4
作者 李中奇 孙鹏昕 +1 位作者 杨辉 周靓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针对重载列车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的传统控制方法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离散积分终端滑模预测控制方案,该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切换控制的离散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律,为提高重载列车系统跟踪精度,将模型预测控制与离散... 针对重载列车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的传统控制方法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离散积分终端滑模预测控制方案,该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切换控制的离散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律,为提高重载列车系统跟踪精度,将模型预测控制与离散积分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并推导出离散积分终端滑模预测控制方案.并且还对重载列车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未知扰动、系统离散化误差进行了延时估计,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精度和算法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质点1速度跟踪误差在±0.2 km/h以内,各质点控制力变化平稳且小于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离散积分终端滑模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自适应控制 速度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综合试验关键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郜新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长大坡道多、长大隧道多,新型列控系统减少轨旁设备,实现移动闭塞、列车自主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西部铁路维护少、运输效率高的运营需求。阐述新型列控系统总体架构及核心功能,提炼该系统综合试...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长大坡道多、长大隧道多,新型列控系统减少轨旁设备,实现移动闭塞、列车自主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西部铁路维护少、运输效率高的运营需求。阐述新型列控系统总体架构及核心功能,提炼该系统综合试验关键测试方法,并先后在环行铁道、格库铁路、若和铁路3个试验场地,对新型列控系统多型号设备功能和性能、互通兼容性等进行全面验证,实现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的工程示范应用。通过对综合试验梳理与总结,完善我国列控系统综合试验技术体系,可为未来铁路科研试验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综合试验 列车自主定位 列车完整性检查 移动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窦垭锡 贺刚 +2 位作者 蒋志勇 张勇 李月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适应新型列控系统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解决既有方式实时性差及判定手段单一的问题,设计1种应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该装置融合风压采集和多模卫星定位,且风压采集功能满足SIL4安全等级要求。基于新型列控系统对列车... 为适应新型列控系统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解决既有方式实时性差及判定手段单一的问题,设计1种应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该装置融合风压采集和多模卫星定位,且风压采集功能满足SIL4安全等级要求。基于新型列控系统对列车完整性自主检查的安全要求,阐述新型尾部防护装置的核心技术架构,包括无线数据传输子系统、完整性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外围控制子系统等组成部分,并深入探索列车完整性数据安全处理、首尾设备IP化无线数据可靠传输、尾部风压精密检测、多模融合定位、首尾安全通信等关键技术,旨在实现实时、自主且可靠的列车尾部防护功能。通过现场试验与运用考核,新型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协同ATP设备,自动实现列车完整性检查,显著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保障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列尾设备 安全架构 列车完整性检查 融合定位 GS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铁1号线列车网络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实现
7
作者 韩广顺 李思睿 +3 位作者 李洋涛 王兢 王皓 王丽芳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以天津地铁1号线列车关键系统升级改造为背景,从拓扑结构、设备构成、冗余设计及通信网络的角度提出了升级改造的网络系统设计方案。此外,针对网络系统与改造的关键系统和未改造系统的功能兼容和升级,着重介绍了涉及牵引和制动系统的功... 以天津地铁1号线列车关键系统升级改造为背景,从拓扑结构、设备构成、冗余设计及通信网络的角度提出了升级改造的网络系统设计方案。此外,针对网络系统与改造的关键系统和未改造系统的功能兼容和升级,着重介绍了涉及牵引和制动系统的功能逻辑集成优化,既有系统的监视和诊断匹配,以及健康管理智能化运维升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以太网 融合控制 冗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多系统融合控制研究
8
作者 杨伟君 李洋涛 +3 位作者 薛江 孟红芳 李瑮冉 张哲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4,共8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传统控制系统架构存在列车网络拓扑结构与布线复杂、子系统交互需增加延时等待、复杂控制过程容易出现配合不佳等问题。为提高牵引、制动响应速度,实现控制功能的融合,亟须开展列车关键系统的融合控制架构及方案...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传统控制系统架构存在列车网络拓扑结构与布线复杂、子系统交互需增加延时等待、复杂控制过程容易出现配合不佳等问题。为提高牵引、制动响应速度,实现控制功能的融合,亟须开展列车关键系统的融合控制架构及方案研究。[方法]基于列车传统控制系统架构存在的问题,设计面向功能的列车融合控制系统方案,并对系统架构进行优化;基于TSN(时间敏感网络)的实时特性,设计TCMS(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阐明TSN在关键系统控制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融合控制单元对列车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子系统控制功能进行融合,实现关键系统控制功能高度集成,从而简化交互过程;在既有的牵引、制动控制单元基础上进行简化改进,设计功能趋于专一、面向执行的控制单元;结合理论分析,对列车融合控制系统进行实车验证。[结果及结论]列车关键系统控制功能的融合,可简化子系统间的交互,缩短控制响应时间,减少子系统的硬线连接,降低系统复杂度;列车子系统控制器仅面向执行,更为通用化。列车融合控制系统提高了关键系统的协同性,可实现快速响应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 多系统融合控制 时间敏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enkins的高铁列控仿真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单立彬 张浩 +2 位作者 张宏扬 伍田昊睿 卢佩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3,共7页
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借助实验室环境对列控系统各设备功能及接口关系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在缩短现场验收测试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信号设备正式上道运行前的必要环节。为解决现有实验室列控系统集成测试系统操作繁琐、软... 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借助实验室环境对列控系统各设备功能及接口关系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在缩短现场验收测试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信号设备正式上道运行前的必要环节。为解决现有实验室列控系统集成测试系统操作繁琐、软件架构较为分散、测试效率低下等问题,构建基于Jenkins的高铁列控仿真自动测试系统。系统引入Jenkins持续集成服务器作为架构核心对自动测试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并通过多次重复的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在既有仿真测试系统架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并扩展自动化功能接口,实现测试脚本的自动下发与测试结果的自动反馈,提升系统的完整性;设计了自动测试管理系统作为Jenkins前端界面,简化测试人员操作并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读性。在实验室中以真实车站的线路遍历测试任务为例完成了对本方法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车站遍历测试场景下,测试人员只需对自动测试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测试,同时操作时间相较人工测试时间缩短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控系统集成测试 Jenkins 架构设计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场景的铁路车站列车运行联锁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浩德 陈峰 杨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5-1354,共10页
联锁控制对铁路车站的调度指挥和列车的有序安全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保证铁路车站联锁控制及列车运行演练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提出铁路车站联锁控制及列车运行三维虚拟仿真的总体框架。从铁路车站联锁功能入手,设计车站联锁控制的... 联锁控制对铁路车站的调度指挥和列车的有序安全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保证铁路车站联锁控制及列车运行演练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提出铁路车站联锁控制及列车运行三维虚拟仿真的总体框架。从铁路车站联锁功能入手,设计车站联锁控制的数据结构、功能逻辑和联锁控制仿真算法,实现了铁路车站联锁的逻辑控制及人机交互仿真。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分级法,设计铁路车站设备三维模型的层次结构。通过创建预制体并修改其组件的方式,构建铁路车站列车运行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结合铁路线路逻辑模型,提出了面向联锁控制的列车运行虚拟寻路算法和列车运动驱动算法,利用该算法进行列车各车辆空间位置和姿态的连续计算,实现了在三维场景下铁路列车的启动,加减速运动,定点停车、换道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在Unity引擎环境下开发了基于三维场景的铁路车站列车运行联锁控制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支持铁路车站联锁控制人机交互仿真,并可在铁路车站三维场景中的不同视角下,以可视化方式观察信号设备状态变化以及列车的动态运行情况。通过给定的站内列车调度计划表,利用所开发的系统进行了铁路车站联锁控制及列车运行三维仿真。仿真实例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及技术方案在车站联锁的仿真演练与培训学习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站 列车运行 联锁控制 虚拟仿真 三维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列控数据自动集成与可视化动态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 李华 +2 位作者 李赛飞 牛家祺 吴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192,共9页
为探究在列控数据验证领域中存在的工作量大、可视化效果差以及动态验证支持弱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基于BIM可视化的列控工程数据动态验证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场景构建方法,在Unity平台实现3D站场的自动集成,生成... 为探究在列控数据验证领域中存在的工作量大、可视化效果差以及动态验证支持弱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基于BIM可视化的列控工程数据动态验证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场景构建方法,在Unity平台实现3D站场的自动集成,生成接近真实的铁路站场;然后,基于铁路相关规范,采用连续碰撞检测技术实现列车运行的动态可视化仿真;最后,基于3D站场和列车仿真运行,完成对列控工程数据的动态验证。对于3D站场集成部分,该方案能够自动且迅速调用铁路基础设备模型,准确完成站场的3D构建,构建的设备包括线路轨道、道岔、信号机等。在列车3D模拟运行中,能够自动完成轨道区段占用检测及相应的信号机点灯、行车许可计算与执行、车地通信读取应答器数据等功能,并且能够根据行车许可,执行超速防护,控制列车在3D场景中仿真运行,模拟出铁路联调联试的场景。在模拟列车运行过程中,若出现失常,则判断该数据设计存在风险,验证结束并给出警告。代入黔常线咸丰站站场及相关区间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1)1LQG长度不符合规定,无法满足列车出站时80 km/h的初速度,建议1LQG长度由305 m增加至满足所有型号列车运行要求的525 m;(2)分相区与邻近信号机距离350 m无法满足CRH-200型列车正常运行通过分相区,数据存在问题,建议修正为524 m以上。该研究成果可为BIM方法在列控工程数据验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列控数据 数据验证 参数化集成 可视化 行车模拟 动态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四网融合的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互联互通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力 王冬海 +4 位作者 李雪飞 弓剑 池春玲 温艳辉 李红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四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对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是实现“四网融合”的关键条件。从信号系统应用情况看,近期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列控制式大多数采用CTCS2+ATO,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系统主要采用CBTC,有... 近年来,“四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对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是实现“四网融合”的关键条件。从信号系统应用情况看,近期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列控制式大多数采用CTCS2+ATO,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系统主要采用CBTC,有必要对这两种列控系统互联互通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依托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采用重点内容举例和类比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互联互通土建及设备系统需要具备的工程条件,并对两种典型列控系统情况进行说明;之后,结合国内互联互通线路接驳及车站配线工程需求,阐述互联互通主要设计原则、制式转换最关键的共管区设计要点,以举例分析方式对停车和不停车切换的典型运营场景进行说明;最后,根据不同的设备设置方式,从调度指挥、车载列控和联锁设备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全独立和完全融合两种系统互联互通的建议方案;系统阐述互联互通需要具备的工程条件、共管区结合列控系统统一布置的设计要点,按两套车载设备同时在线和作业流程研究典型运营场景,提出了完全独立和完全融合两种方案的调度信息处理、车辆接口方式和联锁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列车控制系统 四网融合 互联互通 共管区 运营场景 接口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电务维修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晓丹 刘晓峰 +1 位作者 李新新 张小维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是新型列控系统下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电务维修机(TISDM)软件需要与更多接口进行通信,并实时处理大量复杂数据。提出具有分层模块化、多进程、可配置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TISDM软件设计方案,软件分为业务处理层、数据...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是新型列控系统下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电务维修机(TISDM)软件需要与更多接口进行通信,并实时处理大量复杂数据。提出具有分层模块化、多进程、可配置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TISDM软件设计方案,软件分为业务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通信层和界面层,实现维护数据并行处理、数据抽象统一处理、处理过程配置化、界面定制化等功能,较传统方案显著提升了软件的可扩展性、可复用性以及可维护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TISDM软件已在和若铁路成功部署,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 电务维修机 软件设计 分层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4
作者 禹志阳 郜新军 万林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9,共8页
随着我国高铁线路网络化规模持续扩大及列控系统运用需求日趋复杂,仿真测试手段作为高铁现场测试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已成为列控系统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适用于工程化的列控系统仿真测试技术研究,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总体架构;重点... 随着我国高铁线路网络化规模持续扩大及列控系统运用需求日趋复杂,仿真测试手段作为高铁现场测试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已成为列控系统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适用于工程化的列控系统仿真测试技术研究,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总体架构;重点研究平台快速搭建与切换、虚实结合与虚实互换、测试案例编制与序列自动生成等关键测试技术,从而实现仿真平台自动测试功能,并结合实际线路进行广泛验证。应用效果表明,仿真测试平台能有效提高测试的覆盖度和测试深度,并在现场试验前提前发现问题,满足工程化应用需求。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成功研制,为现场联调联试提供了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系统 仿真测试 云平台 虚拟化 联调联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四网融合的列控系统关键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友兵 崔佳诺 +2 位作者 陈志强 王建敏 王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针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采用的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CTCS)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CBTC)系统互不兼容,阻碍四网融合发展和轨道交通系统整... 针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采用的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CTCS)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CBTC)系统互不兼容,阻碍四网融合发展和轨道交通系统整体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支持四网融合的列控系统的车载设备、地面设备、重叠区设计、制式切换过程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列车自动防护技术、列车自动驾驶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列车接口技术的一体化车载设备关键技术,支持列车跨线运行的重叠区地面设备关键技术,支持列车不停车安全、平滑切换制式的重叠区设计技术,并分析列车在重叠区内不停车从CTCS到CBTC制式的互相切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车载设备兼容地面设备实现跨线运行,可以减少地面设备数量,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且具有成本优势;采用一体化车载设备,系统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对安装空间要求较低,是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的兼容CTCS和CBTC的列控系统关键技术可用于指导系统设计、研发和应用,对实现四网融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市域铁路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 互联互通 跨制式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积分滑模预测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中奇 周靓 杨辉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10,共17页
同许多复杂系统一样,动车组(Electric multiple unit,EMU)运行过程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以及非线性等特性,这严重影响着列控系统的性能.针对包含外部扰动的动车组自动驾驶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 同许多复杂系统一样,动车组(Electric multiple unit,EMU)运行过程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以及非线性等特性,这严重影响着列控系统的性能.针对包含外部扰动的动车组自动驾驶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数据驱动积分滑模预测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predictive control,ISMPC)算法.首先,该算法基于与动车组运行过程等效的全格式动态线性化(Full format dynamic linearization,FFDL)数据模型,设计一种离散积分滑模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ISMC)律.为了使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输出跟踪误差精度,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代替ISMC的切换控制,进一步推导出ISMPC算法.同时,通过对FFDL数据模型的未知扰动、参数误差等不确定项进行延时估计,提升了算法的控制性能和对系统的等价描述程度.在提供两种算法的稳定性证明分析之后,以实验室配备的CRH380A型动车组仿真实验台对提出的ISMC和ISMPC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ISMPC算法控制性能较好,动车组各动力单元速度跟踪误差均在±0.132 km/h以内,满足列车的跟踪精度需求;控制力和加速度分别在[-52 kN,42 kN]和±0.9249 m/s2以内且变化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自动驾驶 数据驱动控制 速度跟踪 积分滑模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全格式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锁停电非正常接发车进路准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万兵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联锁是保障车站列车安全控制的重要信号系统。为了解决联锁系统故障停电状态下,办理非正常接发车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人工纸质作业和反复沟通确认作业的问题,提出一种用户通过按钮选排非正常进路、自动获取进路设备状态并生成确认表的改... 联锁是保障车站列车安全控制的重要信号系统。为了解决联锁系统故障停电状态下,办理非正常接发车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人工纸质作业和反复沟通确认作业的问题,提出一种用户通过按钮选排非正常进路、自动获取进路设备状态并生成确认表的改进方案。通过模拟联锁环境,设计系统功能与结构,开发一套能够依据真实数据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系统同时实现将行车安全控制卡电子化的控制流程形式。相比于传统作业方式,所提方案能够减轻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非正常接发车进路的组织效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联锁 故障停电 非正常接发车 行车安全控制卡 电子化流程 进路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红卫 高枫 +1 位作者 穆瑞琦 叶鹏迪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6,共10页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作为动车组典型代表,构建以牵引、制动、网络、安全监测等关键技术为支撑,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监控、节能环保为特征的动车组智能技术体系,持续引领国际高速列车技术发展趋势。下一代智能动车组,将以自主感知...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作为动车组典型代表,构建以牵引、制动、网络、安全监测等关键技术为支撑,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监控、节能环保为特征的动车组智能技术体系,持续引领国际高速列车技术发展趋势。下一代智能动车组,将以自主感知、自运行、自监控、自诊断、自决策、自保护为目标,开展智能感知、智能行车、智能控制、智能监测、智能诊断、智能服务、智能运维等关键技术研究,为智能高速铁路2.0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速动车组 以太网控制 应急自走行 车地传输 PHM 多网融合 运行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件在环的双挂汽车列车高速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艺凡 邓召文 +2 位作者 高伟 孔昕昕 王保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共10页
针对双挂汽车列车在高速超车工况的横向失稳、挂车折叠和甩尾等危险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的直接横摆力矩差动制动控制策略,分别以双挂汽车列车TruckSim非线性模型与四... 针对双挂汽车列车在高速超车工况的横向失稳、挂车折叠和甩尾等危险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的直接横摆力矩差动制动控制策略,分别以双挂汽车列车TruckSim非线性模型与四自由度线性模型的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及其偏差变化率为目标,设计了2种差动制动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分别为仅牵引车控制的单控模式和牵引车加挂车都控制的多控模式,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和TruckSim软件联合仿真以及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平台对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高速超车工况下,相较于无控制车辆和单控模式车辆,多控模式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更能降低车辆的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铰接角和车辆后部放大(Rearward Amplification,RWA)系数,在改善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挂汽车列车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差动制动 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硬件在环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页式教材在数控专业产教融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华良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173-175,共3页
活页式教材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和调整,各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但又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该文以数控专业教学为背景,基于活页式教材的特点... 活页式教材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和调整,各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但又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该文以数控专业教学为背景,基于活页式教材的特点及其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分析活页式教材在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提出活页式教材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页式教材 数控专业 产教融合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