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时及产后评估 被引量:18
1
作者 单丹 胡雅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患者自然临产时及产后的评估及监测。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就诊的成功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患者42例(VBAC组),及同期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50例(CS组)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患者自然临产时及产后的评估及监测。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就诊的成功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患者42例(VBAC组),及同期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50例(CS组)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例(正常分娩组)为研究对象,对3组患者的母儿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妊娠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胎儿双顶径(BPD)小于其他两组(P〈0.05),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正常分娩组比较,VBAC组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多(P〈0.05),但产后2-24小时内出血量和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比较,VBAC组患者24小时出血量少且住院天数短(P〈0.05),而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临产后,胎儿双顶径较小且宫颈成熟度较高的瘢痕子宫患者可以进行阴道试产,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在TOLAC过程中需要动态观察,严密监护,尤其要注意预防产时和产后2小时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 再次剖宫产 产时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胎政策下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海燕 刘学渊 +2 位作者 唐瑶 骆守玲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RCS)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程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海燕 张欢 +5 位作者 骆守玲 余忆 唐瑶 刘学渊 费晨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的产程特点,为临床安全管理其产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然临产的246例足月TOLAC孕妇,以及同时期340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SVB组)...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的产程特点,为临床安全管理其产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然临产的246例足月TOLAC孕妇,以及同时期340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SVB组)的临床资料。研究TOLAC的产程特点,以及前次剖宫产时机、既往阴道分娩史、妊娠间隔(1.5~3年、>3年)等对TOLAC产程的影响。结果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成功率90.2%。伴有阴道分娩史的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产妇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较无阴道分娩史的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wTOLAC)缩短(P<0.05)。前次妊娠临产前和临产后行剖宫产的两组,以及妊娠间隔处于1.5~3年和>3年的两组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差异。wTOLAC组与SVB组比较,两组的产前体质指数、分娩孕周、产程中干预措施、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治疗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产钳助产率均无明显差异。wTOLAC组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新生儿体重较SVB组大(P<0.05),分娩镇痛率较低(P<0.0001)。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上述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两组的产程进展模式类似,第一、总产程时限无明显差异,但第一产程宫口扩张2 cm后,尤其是宫口扩张6 cm后,wTOLAC组产程进展较快(P<0.01);wTOLAC组的第二产程短于SVB组(P<0.001),wTOLAC组内行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亦短于SVB组内行分娩镇痛的(P<0.001);wTOLAC组内行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长于未行分娩镇痛者(P<0.05)。结论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的产程模式与初产妇类似,宫口扩张6 cm后产程进展较快,且整个产程进展较初产妇稍快,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前次剖宫产时机和妊娠间隔对自然临产的足月TOLAC产程的影响较小,既往阴道分娩史是促进TOLAC产程进展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临产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 既往分娩史 妊娠间隔 产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