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raffic congestion propagation boundary due to traffic incid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费文鹏 宋国华 +2 位作者 张凡 高永 于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congestion boundary due to traffic incident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wave theory and Van Aerde single-regime flow model, a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congestion propa...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congestion boundary due to traffic incident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wave theory and Van Aerde single-regime flow model, a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speed for the basic road segment was developed. Historical traffic flow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ime vari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traffic flow for each road type. Then,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was used for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traffic incident on the traversing traffic flow at the congestion area. The bas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speed for each road type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field data, which were provided by the 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s(RTMS), floating car data(FCD) system and screen line survey. According to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spe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ressway, major arterial, minor arterial and collector are de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the traffic incident. Subsequently, the impact of turning movements at intersections on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was considered. The turning ratio was adopted to represent the impact of turning movements, and afte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agation pattern at intersections was analyzed. Finally, an implement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o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platform to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over the network. The valid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ble to capture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n the actual road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wave model Van Aerde model traffic incident congestion propagation on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实时交通流的电动汽车灵活性多速率联合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燕 赖伟彬 +3 位作者 刘杨 易德荣 杨坤 张谦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7,共8页
由于交通网-电网之间的耦合愈加紧密,电动汽车(EV)作为灵活性资源参与调度的潜力愈加明显。针对现阶段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对交通流实时性考虑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计及实时交通流的EV灵活性多速率联合优化(MRCO)策略。构建考虑交通拥堵... 由于交通网-电网之间的耦合愈加紧密,电动汽车(EV)作为灵活性资源参与调度的潜力愈加明显。针对现阶段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对交通流实时性考虑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计及实时交通流的EV灵活性多速率联合优化(MRCO)策略。构建考虑交通拥堵的动态交通模型,基于速度-流量实用模型建立道路实时车流量与等效道路邻接矩阵的关系,提出考虑拥堵的等效最优路径搜索算法;建立以电网侧为主体的EV灵活性实时调度模型,针对交通网-电网的EV调度时间尺度不同的问题,提出基于MRCO的实时滚动优化算法,以适应交通路况实时多变的要求。基于某区域路网及IEEE 33节点系统对所提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在满足用户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提高EV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灵活性 交通拥堵 实时调度 多速率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通拥堵的冷链配送路径动态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菁菁 魏杰 +3 位作者 雷阿会 韩鹏 冯子立 王梦简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4-2373,共10页
针对交通流的不确定性和难预知性导致的交通拥堵,从而影响冷链配送效率的问题,提出考虑交通拥堵的带时间窗的冷链车辆路径问题,建立了0-1整数规划模型;然后,利用变交叉操作和自适应扰动因子对免疫遗传算法(IGA)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变交叉... 针对交通流的不确定性和难预知性导致的交通拥堵,从而影响冷链配送效率的问题,提出考虑交通拥堵的带时间窗的冷链车辆路径问题,建立了0-1整数规划模型;然后,利用变交叉操作和自适应扰动因子对免疫遗传算法(IGA)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变交叉下降的免疫遗传算法(VCD-IGA);最后,利用某生鲜企业配送过程中的实际配送数据和交通流数据进行实验。实验通过自主搭建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并通过VCD-IGA对配送路径进行实时动态优化。实验表明,相较于静态决策,提出的动态决策使得配送总成本降低29.6%,平均物流服务水平提升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配送 免疫遗传算法 动态决策 交通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通回滞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
4
作者 王志建 宋程龙 王久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73-380,共8页
常规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CTM)在表述诸如交通回滞这类复杂的现象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混合交通流CTM与实际观测到的交通回滞现象相结合,引入了反向波折减系数以更好地模拟交通流从拥堵状态恢复... 常规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CTM)在表述诸如交通回滞这类复杂的现象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混合交通流CTM与实际观测到的交通回滞现象相结合,引入了反向波折减系数以更好地模拟交通流从拥堵状态恢复至自由流状态的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基本图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考虑交通回滞的混合交通流CTM,进一步提高了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的精准度。通过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进行了对比表明,在不同的智能网联车比例下,考虑交通回滞的混合交通流CTM绝对误差均在30 s以内,相对误差在4%以内,较普通的混合交通流CTM提高了模型精度,可以较好地描述混合交通流的宏观运行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元胞传输模型 交通回滞 自动驾驶 交通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模型的城市路网拥堵传播分析
5
作者 郑长江 周思达 +3 位作者 郑树康 马庚华 张博 戴津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结合道路网络的复杂网络特征和道路自身的相关属性,引入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相关权重,确定拥堵模型中的传播速率等关键参数。最后,以南京市秦淮区某区域路网为例,构建有69个节点,163条连线的城市路网对偶拓扑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道路节点度和道路饱和度是影响道路拥堵传播的关键因素,道路节点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传播范围增长在5%以内,恢复时间影响在10%左右;道路饱和度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道路饱和度的增长,传播范围增长最大可至40%,恢复时间影响在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模型 城市交通 拥堵传播 道路节点度 道路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适应门控图卷积网络的交通拥堵预测
6
作者 王庆荣 高桓伊 +2 位作者 朱昌锋 何润田 慕壮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47,共17页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交通拥堵程度不断加剧,这种现象对环境保护与城市运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精确预测交通拥堵对于交通管理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在建模交通数据的动态时变特性及复杂路段间交互关系方面...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交通拥堵程度不断加剧,这种现象对环境保护与城市运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精确预测交通拥堵对于交通管理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在建模交通数据的动态时变特性及复杂路段间交互关系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门控时空卷积网络模型,以更有效地刻画和预测交通拥堵状况。首先,通过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拥堵状态类别,并将其作为辅助特征融入预测模型,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然后,引入门控时间卷积网络以捕捉交通数据间的时序特性与动态依赖关系,并构建动态自适应门控图卷积网络,通过信号生成模块与双层调制机制实现特征融合与动态权重分配,从而完成对时空特征的有效提取;最后,引入残差连接以增强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并利用跳跃连接对多层次与多尺度特征进行有效整合。在真实交通数据集PeMS08与PeMS04上对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预测 图神经网络 动态自适应门控 聚类算法 门控时间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边识别的城市微循环路网结构优化研究
7
作者 胡立伟 王兴中 +3 位作者 赵雪亭 杨志莹 胡飞宇 余先林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I0013-I0015,共7页
为研究城市内部路网的微循环组织优化,介绍一种基于关键边组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利用已知数据重新定义路网服务水平;其次,引入最大增流关键边对路网内部支路进行扩容的同时用SMHD移动网格法确定待打通路段具体位置,利用VISSIM... 为研究城市内部路网的微循环组织优化,介绍一种基于关键边组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利用已知数据重新定义路网服务水平;其次,引入最大增流关键边对路网内部支路进行扩容的同时用SMHD移动网格法确定待打通路段具体位置,利用VISSIM对路网中车辆进行仿真后得到支路扩容关键边和待打通路段最优组合;最后基于关键边的最优组合构建路网中以车辆平均运行速度、路网畅通性最优的上层规划模型和交通流均衡分配的下层规划模型,将路网进一步优化。经算例分析得:(1)与原有路网相比,对路网关键路段识别后再次优化的路网结构可使主路及支路车辆的平均运行速度分别提升20.43%和11.29%;(2)主路及支路原有E级服务水平提升到D级,主路及支路原有D级服务水平提升到C级;(3)优化后各级道路的畅通性得到大幅提升,车辆运行更加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城市路网微循环 道路服务水平 路网关建边识别 双层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
8
作者 张锋鑫 陈思曲 +2 位作者 徐大林 唐克双 张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9,共12页
为突破既有研究将交通拥堵溯源问题简化为路径流量估计或拥堵关联分析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全面有效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体系,以路径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融合路径流量估计与拥堵关联分析的统一框架,并提出基于路径的可变... 为突破既有研究将交通拥堵溯源问题简化为路径流量估计或拥堵关联分析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全面有效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体系,以路径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融合路径流量估计与拥堵关联分析的统一框架,并提出基于路径的可变形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RSDC-LSTM)方法。该模型包含3个核心模块:基于历史路径流量数据与短时预测数据构建路径状态特征集;通过多路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与软注意力机制的协同建模,量化各路径对交通拥堵的动态影响权重;采用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捕捉拥堵点段的空间拓扑关联特征,实现时空双维度的路径重要性评估。实证研究表明,RSDC-LSTM能有效识别交通拥堵关键路径并建立影响度排序。通过对前10%高影响路径实施调控,可实现行程速度峰值提升23.36%,停车次数与延误时间最大降幅分别达29.41%与43.82%。RSDC-LSTM方法为动态交通管控策略制定提供了可量化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提升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快速路 交通拥堵 车辆路径 溯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级联失效及韧性评估研究
9
作者 赵雪亭 胡立伟 周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应用信息物理系统,本文对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级联失效过程及量化评估韧性风险大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考虑城市交通拥塞风险的多维耦合特征,建立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真实交通路网和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相互耦合的CPS(Cyber Physical Sys... 应用信息物理系统,本文对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级联失效过程及量化评估韧性风险大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考虑城市交通拥塞风险的多维耦合特征,建立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真实交通路网和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相互耦合的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控制模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交通域进行结构特性分析。其次,重新界定CPS特征参数,定义CPS级联失效4个过程,构建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CPS级联失效模型。然后,以风险因子为介入点,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理论阐述风险扰动机理,通过归一定量化节点连通度、延误时间、平均运行速度和平均拥塞长度等韧性指标检验CPS连通性,采用不同失效-恢复策略,利用鲁棒性、破坏/恢复速率等指标评估CPS受损扰动及韧性恢复能力。案例结果显示:贵阳市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CPS真实交通网由170个交叉口和231条边构成,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网络由21个交通指挥片区和41条边构成。CPS模型最大、最小度值分别为22、1,度值服从幂率分布函数,具备特有无标度网络特征,介数呈现指数分布;度值扰动对贵阳市真实交通路网影响程度最大,介数扰动使贵阳市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影响最大。在t=2时刻,网络性能在介数扰动和度值扰动下网络性能均开始下降,介数扰动相较于度值扰动影响性能更大,均在t=7时达到最低。介数恢复效果均优于度值恢复,在介数扰动下,贵阳市真实交通路网的度值恢复和介数恢复效果均差,韧性值分别为0.01123和0.01252,显著低于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的韧性值0.1355。综上,本文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韧性评估模型可有效实现定量化评价,对启动不同阶段交通拥塞控制策略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级联失效模型 风险扰动机理 交通拥塞风险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背压算法的车辆路线动态规划方法
10
作者 王硕 吴维敏 张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了缓解交通网络中的拥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联车密度和速度背压的车辆调度方法.考虑道路上车辆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通过计算上、下游道路的车辆密度来确定背压值,并使用道路的最大通行速度作为权重.根据背压的比率调整上游车队分配至下... 为了缓解交通网络中的拥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联车密度和速度背压的车辆调度方法.考虑道路上车辆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通过计算上、下游道路的车辆密度来确定背压值,并使用道路的最大通行速度作为权重.根据背压的比率调整上游车队分配至下游道路的车辆数量,从而实现车流的均衡分布.此外,以最小化车队行驶距离为优化目标确定单个车辆路线计划,以减少车辆的平均行驶距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其他基于背压算法的路线动态规划方法,能有效减少交通网络中排队车辆的数量,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同时也缩短了车辆的平均行驶距离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联车 车辆调度 背压算法 车辆路线动态规划 交通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失效下城市交通网络可靠性评价
11
作者 吴志龙 郑长江 +4 位作者 郑树康 马庚华 陈志超 吴非 戴津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9,共8页
为缓解城市交通网络拥堵问题,提高网络可靠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现象进行研究。首先,构建加权双层城市交通网络模型,并在非线性负载-容量模型中引入失效阈值的概念量化节点失效概率,在此基础上将节点分为正常、失... 为缓解城市交通网络拥堵问题,提高网络可靠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现象进行研究。首先,构建加权双层城市交通网络模型,并在非线性负载-容量模型中引入失效阈值的概念量化节点失效概率,在此基础上将节点分为正常、失效和拥堵3种状态;其次,考虑到节点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混合负载重分配策略,将失效负载分配到故障节点的相邻节点和次相邻节点;最后,以南京市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运行质量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攻击方式和失效阈值对城市交通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城市交通网络具有抵抗小规模节点和边失效的能力;攻击高重要性节点会加速城市交通网络崩溃,造成网络可靠性下降;在拥堵传播初期(t=40~65),增大失效阈值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级联失效扩散;当拥堵到达临界时间之后,更大的失效阈值(δ=1.6相较于δ=1.8)将引发更严重的级联失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城市交通网络 级联失效 可靠性 网络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路网结构与交通拥挤度分析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宏伟 宋玉峰 +3 位作者 李帅兵 朱宇辰 康永强 董海鹰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0-1930,I0047-I0050,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随机性,其中路网结构与交通拥挤度是影响负荷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路网结构模型未考虑道路的等级及弯曲特性,且不能较好地反映各路段分时拥挤度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ArcGIS路网结构与交通拥挤...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随机性,其中路网结构与交通拥挤度是影响负荷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路网结构模型未考虑道路的等级及弯曲特性,且不能较好地反映各路段分时拥挤度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ArcGIS路网结构与交通拥挤度分析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通过ArcGIS对道路数据属性进行划分,并使用Python对高德开放平台实时路况图层进行处理,得到每条路段分时段的加权拥挤系数,以此构建出路网模型表达式;其次,分析了区域内城市兴趣点分布特性,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城市功能区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出行链模型分析电动汽车用户出行行为特征,以改进弗洛伊德算法选择耗时最短出行路径,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对区域内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负荷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对兰州某区一天内的电动私家车充电负荷需求进行仿真预测,并与其他文献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较为直观地映该区域内各功能区不同时段的充电负荷需求分布特点,且提高了总体负荷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 路网结构 交通拥挤度 ARCGIS 改进弗洛伊德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拥堵路网异质交通流逐日演化研究
13
作者 孙超 金洋洋 赵思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4,共9页
为刻画车联网环境下出行者路径选择特征和评估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从主观历史经验和客观车载网联设备信息角度分析出行者异质性,运用指数平滑滤波技术推断异质出行者的感知出行时间。根据拥堵路段交通流特征建立拥堵路网行驶时间函数,... 为刻画车联网环境下出行者路径选择特征和评估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从主观历史经验和客观车载网联设备信息角度分析出行者异质性,运用指数平滑滤波技术推断异质出行者的感知出行时间。根据拥堵路段交通流特征建立拥堵路网行驶时间函数,基于随机网络出行理论刻画异质出行者交通流逐日演化均衡状态,提出面向路网均衡的交通流量逐日调整方法,构建车联网环境下面向拥堵路网均衡的异质交通流逐日演化模型,提升拥堵网络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设计迭代算法对模型求解,利用实际路网测试表明:出行者认知出行时间误差、历史出行经验和网联车信息遵从程度对异质交通流逐日演化影响显著,当路径出行时间感知系数值为0.3时,路径均衡流量最大,历史出行经验和网联车信息遵从程度产生的路径交通流量均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9%和16.57%;考虑城市拥堵特性的道路交通网络流能够准确描述道路车辆集散特性,在测试路网的均衡交通状态下,考虑拥堵状况的路径交通流量位于5~20 pcu/h区间,路网流量趋向于均匀分布以分散局部路网压力。研究揭示了拥堵路网出行者路径选择及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提高了车联网环境下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前瞻性和动态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逐日均衡 路径选择 拥堵网络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堵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耗损
14
作者 何慧华 于雪航 方军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30,共18页
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俨然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城市交通拥堵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城市交通拥堵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交... 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俨然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城市交通拥堵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城市交通拥堵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交通拥堵的生产率负效应在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较多和技术性员工占比多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极端天气也会加剧交通拥堵带来的生产率损失。机制检验表明,交通拥堵通过抑制企业创新产出、恶化企业信息环境的途径对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交通拥堵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地铁开通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疏导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揭示了城市交通拥堵所衍生的经济代价,凸显治理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拥堵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地铁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通拥堵和充电站排队的纯电动车辆路径规划问题
15
作者 谢凝 张姝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5,I0021,共9页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纯电动轻卡车辆用于城市物流配送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现实中,由于交通拥堵引起旅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电量消耗不确定性,使得电动车辆需要访问充电站,而充电时的排队等待时间可能是随机的。鉴于...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纯电动轻卡车辆用于城市物流配送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现实中,由于交通拥堵引起旅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电量消耗不确定性,使得电动车辆需要访问充电站,而充电时的排队等待时间可能是随机的。鉴于此,本研究考虑交通拥堵和充电站排队的纯电动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在尽可能满足顾客时间窗的基础上,求解期望总收益最大的动态路径方案。通过构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并设计离线算法和滚动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求解过程中采用先验路径策略近似估计每个决策阶段的期望收益,并通过变邻域搜索算法搜索每个决策阶段的先验路径解。在数值实验中,将滚动算法提供的动态解与离线算法提供的先验解进行对比,验证了研究中采用的滚动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车辆 交通拥堵 充电决策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先验路径 滚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16
作者 姜科楠 孙豪 汪亚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22-124,129,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车路协同、智能调度、自适应巡航及动态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车路协同、智能调度、自适应巡航及动态路径优化等方式可以显著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该文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在提升交通安全、降低碳排放和改善交通管理方面的潜在优势,提出当前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政策法规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机制、车路协同系统及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城市交通拥堵 车路协同 智能调度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and algorithm of optimizing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 scheme in urban traffic network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光明 史峰 +1 位作者 刘冰 黄合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742-4752,共11页
An optimization model and its solution algorithm for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ATR) schemes were introduced in terms of both the restriction distric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stricted automobiles. A bi-level progr... An optimization model and its solution algorithm for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ATR) schemes were introduced in terms of both the restriction distric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stricted automobiles. A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was proposed to model the ATR scheme optimization problem by aiming at consumer surplus maximization and overload flow minimization at the upper-level model. At the lower-level model, elastic demand, mode choice and multi-class user equilibrium assignment were synthetically optimized. A genetic algorithm involving prolonging codes was constructed, demonstrating high computing efficiency in that it dynamically includes newly-appearing overload links in the codes so as to reduce the subsequent searching range. Moreover,practical processing approaches were suggested, which may improve the operability of the model-based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 equilibrium analysis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性能计算的互连网络拥塞控制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岩 张建民 +1 位作者 黎渊 孙舜禹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网络节点数量不断增长,高性能计算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互连网络的拥塞控制面临很大的压力与挑战。针对高性能计算互连网络的特点,研究高效、低开销的拥塞控制方法,是确保高... 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网络节点数量不断增长,高性能计算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互连网络的拥塞控制面临很大的压力与挑战。针对高性能计算互连网络的特点,研究高效、低开销的拥塞控制方法,是确保高性能互连网络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针对高性能计算系统中互连通信的核心问题,对主流的拥塞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实验比较;基于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结构特点和通信特性,设计用于大规模模拟仿真的数据流模型和流文件生成工具,并提出一种拥塞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使用所提出的数据流模型,在较大规模网络中对不同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并基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对几种拥塞控制方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的分析和评估技术可以对高性能互连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更客观和准确的分析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 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 RDMA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行为视角下道路拥堵机制与策略研究——以上海翔殷路隧道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杨 王德 +2 位作者 任熙元 陈子浩 张扬帆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6,共12页
城市道路拥堵是时间与空间交织形成的复杂问题。在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定型的背景下,从往往被忽视的时间维度切入,有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上海翔殷路隧道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时空行为视角深入剖析道路拥堵的形成机... 城市道路拥堵是时间与空间交织形成的复杂问题。在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定型的背景下,从往往被忽视的时间维度切入,有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上海翔殷路隧道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时空行为视角深入剖析道路拥堵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因时因地”的缓堵策略。研究发现,人群活动产生的交通流在局部路段存在复杂的时空叠加和时空转换关系。多组不同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交通流,经过时间和空间等效转换后发生流量叠加,且叠加后的总流量超过道路承载能力,从而形成拥堵高峰。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不同人群出行模式的时空特征,提出刚性错峰和弹性引导等差异化策略,通过多情景设定评估不同策略的优化潜力,为缓堵政策制定提供多情景参考。基于时空行为特征的分析方法和策略思路不仅为道路拥堵治理提供借鉴,也可推广应用于理解和解决城市中的其他复杂问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行为 交通拥堵 时空叠加 时空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街区演替对出行拥堵影响的城市更新启示——以江苏淮安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乐 陈雯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城市街区演替的多维现象是各种城市问题持续劣化的微观成因,探明其中影响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依据。针对江苏省淮安市107处城市街区,利用时空多源数据,采用逻辑降维、关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构建可表征空间规模、交通设施... 城市街区演替的多维现象是各种城市问题持续劣化的微观成因,探明其中影响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依据。针对江苏省淮安市107处城市街区,利用时空多源数据,采用逻辑降维、关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构建可表征空间规模、交通设施、日常出行、社会经济及公共交通等演替现象的多维复合要素体系,揭示城市街区演替对交通出行拥堵的时空影响机理。影响机理表明空间规模与日常出行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正向影响,公共交通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负向影响,交通设施与社会经济的演替则不具显著影响。依循时空影响机理,结合可预见变化、官方指导意见和近期实践经验,情景模拟了全局性交通出行改善下各类街区更新的空间增容阙值,作为城市更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街区演替 交通出行拥堵 多维复合要素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