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教育与国家认同研究
1
作者 朱薇 陈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演变深受王朝政策影响,呈现出初创、鼎盛、衰退三个阶段。在武陵地区书院教育的历程中,通过提升区域社会文化水平,实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依托教育内容...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演变深受王朝政策影响,呈现出初创、鼎盛、衰退三个阶段。在武陵地区书院教育的历程中,通过提升区域社会文化水平,实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依托教育内容形塑主流意识,深化文化认同;利用祭祀仪式凝聚精神信仰,促进情感认同;基于藏书刻书传承民族文化,助推历史认同;经由规章制度维护中央王权,构建政治认同。研究表明,历史上经由国家主导的教育方式是传播主流文化,促进民众形成国家观念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国家认同 武陵地区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书院课艺:联结书院学与科举学的历史文献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峰 赵凯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在上千年的中国书院史上,多数书院都重视以考促学。从流传形态来看,清代书院课艺主要分为课艺原件、编入别集中的课艺和以书院名义选编的课艺总集三大类别;就主课艺内容而言,清代书院课艺大体包括制艺试帖、经史词章、时务西学等门类。... 在上千年的中国书院史上,多数书院都重视以考促学。从流传形态来看,清代书院课艺主要分为课艺原件、编入别集中的课艺和以书院名义选编的课艺总集三大类别;就主课艺内容而言,清代书院课艺大体包括制艺试帖、经史词章、时务西学等门类。书院课艺数量与书院数量、考课次数、书院额数和刊刻频率直接相关。尽管历史上汗牛充栋的书院课艺多已散佚,但其现存数量依旧十分巨大,无法准确估算。清代书院课艺具有一定的经学、文学、史学、书院学和科举学价值,深入挖掘其中的有用元素,可以从书院考课内容与科举考试内容、考课衡文标准与科举衡文标准、书院育人目标与科举取士目标、科举人物的思想观念与关系网络、书院生徒平时成绩与科考录取率等方面,考察书院学与科举学的共生和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课艺 书院学 科举学 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官府主导到官绅共治:清代江西书院文化权力格局的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琦 曹佳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江西自古文教兴盛,书院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清代江西官绅积极创办和修复各级书院,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他们通过监管书院事务、担任书院山长等方式参与书院的日常管理,并兴办地方助学组织。其背后的儒家正统观、行善福报观和... 江西自古文教兴盛,书院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清代江西官绅积极创办和修复各级书院,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他们通过监管书院事务、担任书院山长等方式参与书院的日常管理,并兴办地方助学组织。其背后的儒家正统观、行善福报观和宗族孝道观,包含官绅对声名利益的渴望和关照社会公共事务的自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清代江西书院经历内部权力格局的变化,即由官府主导向官绅共治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争夺地方文教资源、文化权力对于官绅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映清代地方士绅力量的发展,并力图掌握书院等地方公共资源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西 书院 官与绅 文化权力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诗歌对叙事传统的归化与创通
4
作者 杨绪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特质用来概括近代诗歌的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都同样贴切。故在“中国诗歌叙事传统”这一大框架下对“近代诗歌叙事”的核心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其落脚点则在于叙事伦理、叙事主体和叙事艺术诸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诗歌传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叙事传统 近代诗歌叙事 归化 创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至晚清传统书目与新学书目对西学的认知及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贵安 程洋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明末至晚清,受时代变迁和学术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传统书目与新学书目两种目录学著作。两种书目对西书均有著录,并通过提要等方式评判西书,尤其重视对科技类、宗教类和史地类西书的讨论,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科技类西书都较为赞赏... 明末至晚清,受时代变迁和学术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传统书目与新学书目两种目录学著作。两种书目对西书均有著录,并通过提要等方式评判西书,尤其重视对科技类、宗教类和史地类西书的讨论,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科技类西书都较为赞赏,但传统书目多注重其实用性,新学书目更注重其科学性;对宗教类西书的评述都有否定之词,但传统书目多措辞激烈,新学书目则更为理性。和传统书目相比,新学书目更加重视史地、政法类西书的著录,其评语多涉及对国家、民族问题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世界眼光。传统书目作为专制文化与学术体系下的产物,多在实用价值层面上肯定西书,新学书目则将自身的政治诉求贯穿于西书评述之中,有着不同于传统书目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清代 传统书目 新学书目 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明清书院园林空间营造艺术考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铮 王蓓 《广东园林》 2024年第4期73-79,共7页
广西书院滥觞于南宋,经明清发展巅峰逐渐走向衰败,于近代转为现代学堂。书院园林遭受严重破坏至今遗存稀少,文化遗产信息失考。从典籍和稀少的遗存中考证明清广西书院园林空间营造的艺术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选址受到风水观念与士人文... 广西书院滥觞于南宋,经明清发展巅峰逐渐走向衰败,于近代转为现代学堂。书院园林遭受严重破坏至今遗存稀少,文化遗产信息失考。从典籍和稀少的遗存中考证明清广西书院园林空间营造的艺术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选址受到风水观念与士人文化的双重影响,注重环境美景对读书人心性的陶冶与教化作用;空间布局、建筑院落的巧妙处理,形成具有规整的轴线、灵活自由的环境空间,营造“礼乐复合”、整体和谐的书院园林环境,体现“藏修息游”的氛围;碑石楹联、园林植物等要素,文以载道突显尊崇儒学、世俗融通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书院 书院园林 礼乐复合 营造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赓续:论晚清小说批评中的“味”
7
作者 晋海学 王晨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味”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晚清批评家将其用于对新小说的宣传和阐发之中,充实和丰富了它的内涵。晚清小说批评家对“味”范畴的使用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以“味”品评小说文本,主要集中于故事虚构、情节运思和语言使用等层面;其... “味”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晚清批评家将其用于对新小说的宣传和阐发之中,充实和丰富了它的内涵。晚清小说批评家对“味”范畴的使用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以“味”品评小说文本,主要集中于故事虚构、情节运思和语言使用等层面;其二,把“味”当作小说的“原质”之一,或者将其看作是区别小说与其他文体的标识,或者将其提升为衡量国外小说翻译水准的标尺。晚清小说批评家对“味”范畴的理解和使用没有脱离古代文论传统,但也能因时而变,表现出兼有汲古与开新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晚清 小说批评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yh——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正平 朱宗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3-101,共9页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书院的建立和改书院为学堂三个相互交织的嬗变过程 ,走完了现代转化之路。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由此与现代教育建立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资源 晚清书院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代书院的兴衰及其学术活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进 高鹏 白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清代的书院是清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在清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且书院和学术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活动的发展。甲午战争后 ,随着古老的封建制度的衰落 ,书院制度也逐步崩溃。
关键词 书院 学术活动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明清历朝君主与书院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永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君主以各种方式重视、支持书院,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动机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不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以及对儒家所倡导、宣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与治... 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君主以各种方式重视、支持书院,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动机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不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以及对儒家所倡导、宣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与治国理念的认同;三、通过支持书院而对书院产生影响或介入书院内部事务,从而影响书院的发展方向甚至改变书院的性质,最终将书院纳入官方的意识形态控制网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书院 元代书院 明代书院 清代书院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传统书院董事制度及其流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小燕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5,共8页
我国近代校董会存在着制度的本土之源。清代中期开始,在许多民办书院和少量官办书院中出现了董事制度,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董事制度文本。董事由地方士绅担任,在官府掌控之下经营书院,董事职权统括了书院人事、经费、田产、招生、教学、... 我国近代校董会存在着制度的本土之源。清代中期开始,在许多民办书院和少量官办书院中出现了董事制度,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董事制度文本。董事由地方士绅担任,在官府掌控之下经营书院,董事职权统括了书院人事、经费、田产、招生、教学、教务、考试等院务,实际上扮演着书院的"经理人"角色。董事制度产生于书院官学化空前加强、山长聘任与田产管理严重腐败、官府经费拮据与民间资本增加的时代背景,形塑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科举取士的官僚选拔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的士绅治理模式。清代传统书院董事制度在清末以降国人办理的校董会制度中得以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传统书院 董事制度 官学化 近代校董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王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30-35,共6页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该地区融入王朝体系、渐次由"化外生苗"到"王化之区"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蔚文书院的创办,是中央王朝、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当地士绅民苗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它顺应了时代潮流...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该地区融入王朝体系、渐次由"化外生苗"到"王化之区"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蔚文书院的创办,是中央王朝、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当地士绅民苗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它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满足了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对知识文化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清水江流域 碑铭 蔚文书院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湖南乡村书院的社会教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祥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2,共5页
社会教化是维系社会秩序、传承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功能。而书院的社会教化始终围绕着成就儒家理想人格而展开,通过培育士子、表率乡里从而教化社会,其具体途径可分为知识传播、德性培育以及事功建立三项。清代... 社会教化是维系社会秩序、传承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功能。而书院的社会教化始终围绕着成就儒家理想人格而展开,通过培育士子、表率乡里从而教化社会,其具体途径可分为知识传播、德性培育以及事功建立三项。清代湖南经历了从人文凋敝到人才辈出的演进,其中乡村书院的教化之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全文从清代湖南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来分析书院教化具体展开,不仅有助于书院史、地域史的深化,同时也启发着今人对于乡村治理、文化复兴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书院 清代 湖南 社会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初期湖南改制书院兴办学堂的章程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丰 周小喜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清末新政初期湖南改书院兴学堂的过程中,为了使各地兴学育才有章可循,订立办学章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902年初,湖南巡抚俞廉三通过考察比较东西各国学堂制度以及山东学堂章程,制定并推行了《开办大学堂章程》及《开办蒙养小中... 在清末新政初期湖南改书院兴学堂的过程中,为了使各地兴学育才有章可循,订立办学章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902年初,湖南巡抚俞廉三通过考察比较东西各国学堂制度以及山东学堂章程,制定并推行了《开办大学堂章程》及《开办蒙养小中学堂章程》,全省迅速形成有序的学堂体系。随后,清政府先后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与《奏定学堂章程》又成为湖南办学的新标准,先后得到了省府的大力推行。俞廉三不仅重视办学章程的制定,也以各种方式督促地方严格按章程办学,从而使得新政初期湖南书院改制的数量和速度都明显领先于其他各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湖南 学堂 章程 书院改制 湖南书院 大学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宫瓷胎画珐琅彩性质与地位 被引量:6
15
作者 孔六庆 张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181-182,共6页
对于具有对外交流礼品功用的珐琅彩,康熙帝的老师高士奇认为"其成功与否关乎政治",雍正帝力求"内庭恭造之式",乾隆帝像康熙、雍正一样对清宫瓷胎画珐琅彩指导入微。康熙对西方珐琅彩的向往与追求奠定了发展基础,雍... 对于具有对外交流礼品功用的珐琅彩,康熙帝的老师高士奇认为"其成功与否关乎政治",雍正帝力求"内庭恭造之式",乾隆帝像康熙、雍正一样对清宫瓷胎画珐琅彩指导入微。康熙对西方珐琅彩的向往与追求奠定了发展基础,雍正趋向成熟,康、雍画珐琅立足于中国传统题材,乾隆则明显引进西方画面,于是工艺与画面这两者均呈现中西合璧的性质。珐琅彩材质中的"砷"元素对于粉彩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使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有了新转折。也使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状态从自身系统改变到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结合,这条新思路的开端意义,无疑是历史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瓷胎画珐琅彩 院体性 中西合璧性 转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初江南宋遗民书院及其文化特色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汉民 唐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2,共5页
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 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一教育之外独立办学,并不受元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在创办书院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其内部管理也有更多的自主权;江南宋遗民书院不仅帮助宋遗民找到精神寄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宋遗民的生活困境;在宋遗民书院中,从书院的创建者,到延聘的执掌者和生徒也多认同遗民身份,师生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节、趋同的价值取向,使江南宋遗民书院更富遗民文化的气质。宋遗民在书院中讲授程朱、精研理学,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为元代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遗民 书院 江南 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书院的助学制度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劲松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3 127,127,共7页
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运作方式相对成熟并形成一定的模式。清代书院普遍实施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助学制度在保障寒士维持学业,鼓励士子刻苦攻读与科举及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清代书院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书院对... 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运作方式相对成熟并形成一定的模式。清代书院普遍实施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助学制度在保障寒士维持学业,鼓励士子刻苦攻读与科举及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清代书院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书院对生徒的资助包括根据一定标准按时向士子发放膏火费,通过官课、师课等竞争性考试分别甲乙,给予生徒一定奖赏,及在科考年份资助生徒一定的科举应试的卷金、川资、花红等。这些资助措施虽因时因地不同而略有差别,但总体稳定,且运作灵活。清代书院助学制度的出发点多以为科举考试服务为宗旨,在实施过程中对经费的发放有着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既保证了资助对象的普惠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竞争;同时,资助更着眼于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现实激励作用,重视资助对象的回哺。作为清代书院规制重要内容之一的助学制度虽随着书院改制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对改进当前高等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清代 清代书院 经费 助学制度 资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甘肃书院时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尚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化,同时也受甘肃本土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书院的发展和全国书院发展不相一致,因此可以说,甘肃是清代书院发展中一个非代表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甘肃 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书院的知识结构——以阅读指南、课业设置和考课题目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小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清代书院的知识结构,大致包括"俗学"、"古学"、"新学"三个方面,即时文类书等应试之学、传统四部之学、晚清时务泰西之学。具体情形,可由书院的阅读指南和课业设置获知一二。书院士子的知识广度,主要体现... 清代书院的知识结构,大致包括"俗学"、"古学"、"新学"三个方面,即时文类书等应试之学、传统四部之学、晚清时务泰西之学。具体情形,可由书院的阅读指南和课业设置获知一二。书院士子的知识广度,主要体现在古学和新学方面,这在经史词章类、时务西学类课艺的题目中,有具体而直观的呈现。总体看来,清代书院提倡读经典为主、读类书为辅,反对庸烂时文和二手知识,对卑俗的应试学风有纠偏之功,有助于士子建构健全的知识体系;清代书院与科举的关系,是积极的良性互动,而不是消极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书院 科举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7,共6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还包括了从传统松散的、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还包括了从传统松散的、与科举分途的教育组织机构到建立合科举为一途的近代国家教育系统的三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书院改制 学堂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