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裕鸿 王鑫然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基于商务部发布的农业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贸易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大幅下降,自美进口额度降幅大于对美出口,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未来趋势难以预测。同时,贸易摩擦也为中... 基于商务部发布的农业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贸易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大幅下降,自美进口额度降幅大于对美出口,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未来趋势难以预测。同时,贸易摩擦也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促进中美双方和平对话,构建良性贸易环境;二是积极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防范进口集中风险;三是推动农产品贸易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加速农业科研改革与发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 贸易摩擦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农业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曦 帅传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4,共4页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模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FAS-Onlin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农业贸易依...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模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FAS-Onlin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农业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2)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中国入世后两国农业贸易互补性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互利双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农业贸易 互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农产品贸易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海英 胡冰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3,共8页
结合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数据,以受摩擦影响最显著的农产品为切入点,研究显示:拉美在大豆、高粱等少数产品上替代美国的潜力有限,而在食品、水产等产品上潜力较大,在水果、蔬菜、猪肉等产品上潜力巨大。但是,拉美农产品要真正进驻中国市场... 结合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数据,以受摩擦影响最显著的农产品为切入点,研究显示:拉美在大豆、高粱等少数产品上替代美国的潜力有限,而在食品、水产等产品上潜力较大,在水果、蔬菜、猪肉等产品上潜力巨大。但是,拉美农产品要真正进驻中国市场,在产品质量、供应链体系、国际营商环境等方面仍需改进,因此有必要加强进口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中拉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善农产品贸易营商环境,为中国更好地应对经贸摩擦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经贸摩擦 农产品贸易 拉美 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闫逢柱 乔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6,共6页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竞争力提升是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的主要基础,而进口增长则是竞争...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竞争力提升是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的主要基础,而进口增长则是竞争力提升和需求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产品贸易增长的动因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基于这种动因的增长却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国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以促进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 增长动因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仲裁案:美菲联手打舆论战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金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8,共8页
南海仲裁案从表面看是菲律宾向仲裁庭提交的,但真正的幕后推手是美国。美国将之作为制衡中国的一步妙棋,妄图以此来化解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我们从2015年7月8日至13日仲裁庭举行的第一轮口头辩论中就可以看出,美国才是这场仲裁案的主... 南海仲裁案从表面看是菲律宾向仲裁庭提交的,但真正的幕后推手是美国。美国将之作为制衡中国的一步妙棋,妄图以此来化解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我们从2015年7月8日至13日仲裁庭举行的第一轮口头辩论中就可以看出,美国才是这场仲裁案的主角,无论从文件起草,还是法庭辩论,都是由华盛顿律师一手代理。美菲为了使南海仲裁案引起国际上的重视,还广泛制造舆论,极力渲染南海的紧张气氛,将南海问题说成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藉此向仲裁庭施压。菲律宾大法官甚至以"扩充军备竞赛"为由,对仲裁庭进行威胁和恫吓。然而,由于领土主权问题不属于该仲裁庭的管辖范围,即使仲裁庭未来做出裁决,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依然存在,最终还是要通过当事国双方直接谈判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仲裁案 菲律宾 美国 打舆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游伟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61,共4页
基于中美环境规制的差异及近年来中美商品贸易持续顺差的现状,利用实证分析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美环境规制指数与进出口指数存在比较稳定的相关性。美国环境规制的相对严格化使得中国污染密集型行业生... 基于中美环境规制的差异及近年来中美商品贸易持续顺差的现状,利用实证分析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美环境规制指数与进出口指数存在比较稳定的相关性。美国环境规制的相对严格化使得中国污染密集型行业生产的产品在中美贸易顺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而使我国承担了更多的环境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贸易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基于正则化贝叶斯估计的TVECM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双 杨培强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9,共8页
本文采用正则化贝叶斯估计的TVECM模型,分析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对大米和玉米价格而言,在其上、下区制,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传递效应显著,国际大米价格对国内大米价格的传递效应并不显著;... 本文采用正则化贝叶斯估计的TVECM模型,分析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对大米和玉米价格而言,在其上、下区制,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传递效应显著,国际大米价格对国内大米价格的传递效应并不显著;对小麦和大豆价格而言,在其下区制,国际小麦和大豆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并不显著,而在其上区制,国际小麦和大豆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显著.在TVECM模型的中区制,部分国内农产品价格的调整系数显著,意味着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除通过贸易渠道外,信息渠道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正则化贝叶斯估计 TVECM模型 中美贸易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程遥 马禹 宁健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1-316,共6页
受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急剧减少,使得中国大豆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中美贸易争端进展情况及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梳理中国大豆生产、需求及进出口状况,研究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大豆及其相关产... 受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急剧减少,使得中国大豆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中美贸易争端进展情况及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梳理中国大豆生产、需求及进出口状况,研究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大豆及其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大豆生产扩张、大豆加工业萎缩、禽畜业发展受阻和饲料业发展变化等。最后,提出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即加大中国大豆种植、提升国产大豆经济效益、扩大国产大豆市场份额、寻找多元进口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争端 大豆 产业发展 产量 供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新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季风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4,155,156,共18页
中国和日本都进入新时代,而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可能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代,多重的新时代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中日经贸关... 中国和日本都进入新时代,而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可能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代,多重的新时代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中日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中日经济关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的最佳选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变"危"为"机"。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中日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疫情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双边投资、财政金融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极为广阔,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新型传染病防控、应对老龄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更是大有可为,迈向新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会更加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中日经贸合作 美国因素 抗击疫情 第三方市场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初期美国新闻处在华宣传活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翟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保留并扩展了战时对华宣传机构——美国新闻处,开展了以"推销美国方式"为主的"扬美"宣传活动。随着冷战爆发和中国政局的巨变,美国对华宣传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美国新闻处开始了以离间中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保留并扩展了战时对华宣传机构——美国新闻处,开展了以"推销美国方式"为主的"扬美"宣传活动。随着冷战爆发和中国政局的巨变,美国对华宣传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美国新闻处开始了以离间中苏关系为目标的"反苏"宣传活动,宣传手段也逐渐从公开转向更多使用隐蔽手段。最后,迫于政治形势美国新闻处所有站点在1949年全部撤离中国大陆。无论从宣传题目还是宣传手段来说,这个阶段的对华宣传都是为日后美国在亚洲浩大的反对"红色中国"的宣传运动和心理战做了"热身"并为之拉开了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华美国新闻处 美国对华宣传政策 “扬美”宣传 “反苏”宣传 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佘雪锋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美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和贸易出口国,已对促进中美贸易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美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本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美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和贸易出口国,已对促进中美贸易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美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本文从投资与贸易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定量分析检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以及双向或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最终结果表明,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确实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及中美贸易差额的扩大。针对新形势下中美贸易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促进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中美贸易差额 中国对美国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经贸协议下双边农产品贸易演化与前景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2020年1月,中美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最重要的内容是增加了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采购规模,特别是对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协议》实施后,中国大幅增加了美国农产品... 2020年1月,中美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最重要的内容是增加了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采购规模,特别是对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协议》实施后,中国大幅增加了美国农产品进口规模,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达到预期设定目标,这既有疫情影响,又有对未来目标乐观高估所致,这也决定了第二阶段谈判会异常艰难。面对当前复杂的中美贸易环境,我国既要注意贸易统计口径的细节,又要化被动为主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策略,稳定供应链,在双循环格局下实现农产品进口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农产品 进口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冷战期间美国对西藏隐蔽行动战略的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建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9,127,共7页
隐蔽行动战略是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冷战期间美国为了遏制所谓中国共产主义的扩张,对中国西藏也实施了这一战略,并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即:持续时间长;以隐蔽政治战和准军事行动为主,辅之... 隐蔽行动战略是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冷战期间美国为了遏制所谓中国共产主义的扩张,对中国西藏也实施了这一战略,并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即:持续时间长;以隐蔽政治战和准军事行动为主,辅之以隐蔽的宣传战;与印度情报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并力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这一战略行动虽以失败告终,但也给中国留下了棘手的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 中国西藏 隐蔽行动战略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入世以来的中美经贸关系简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文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1-62,共12页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美时向布什总统提出处理中美经贸争端的五项原则,即:互利共赢,把发展放在首位,发挥双边经贸协调机制的作用,平等协商,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这些得到美方的赞同。双方并同意将中美商贸联委会升格,由吴仪副总理任...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美时向布什总统提出处理中美经贸争端的五项原则,即:互利共赢,把发展放在首位,发挥双边经贸协调机制的作用,平等协商,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这些得到美方的赞同。双方并同意将中美商贸联委会升格,由吴仪副总理任中方主席,由美国商务部长和贸易代表任美方主席。2004年4月21日举行的中美第15届商贸联委会也是第一次升格后的联委会上,双方互作让步,达成多项共识,签署八项协议,这些措施无疑推动了中美贸易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经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贸易战——美国“201条款”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72-75,共4页
通过研究美国根据其国内法“201条款”对钢铁品加征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分析了中间选民模型是决定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管理贸易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
关键词 钢铁 贸易战 美国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开战、被动应战或慑而不战——美国崛起的战略智慧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志勇 《学术前沿》 2013年第Z1期6-16,共11页
美国在崛起的关键阶段成功地避免了与原有霸权国、邻国、意识形态不同大国的战争,并主导建立了一系列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但还是未能避免与走旧式崛起道路的德国和日本的战争。中国目前与一些邻国面临着领土纠纷,与霸权国和意识形态不... 美国在崛起的关键阶段成功地避免了与原有霸权国、邻国、意识形态不同大国的战争,并主导建立了一系列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但还是未能避免与走旧式崛起道路的德国和日本的战争。中国目前与一些邻国面临着领土纠纷,与霸权国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美国还存在着深层次的不信任,中国周边环境也不平静,还有国家统一问题没有解决,至今尚未把解决国际矛盾的理念变成机制,因此,中国更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崛起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经济互动的贸易传导与影响——基于一种协动指数新测算方法的SAVR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豪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1,共6页
目前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的方法需要设定滚动窗口,导致不能测算时点相关度,进而引发实证分析存在自相关、自由度减少等内在不足。在重新测度中美两国时点经济协动度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分析1978—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和两国经济协动的相互... 目前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的方法需要设定滚动窗口,导致不能测算时点相关度,进而引发实证分析存在自相关、自由度减少等内在不足。在重新测度中美两国时点经济协动度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分析1978—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和两国经济协动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从相互影响来看,二者存在相互明显的短期正向冲击,长期内冲击作用较弱;从影响程度来看,二者主要受自身水平影响的短期强正向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协动 贸易结合度 中美 双边贸易 贸易传导 S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说驳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指责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并未取得多少战果。这种观点近年又甚嚣尘上,尤其是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有的材料甚至完全是杜撰的。同时,来自中外记者团、美军观察组和日方的材料,也都...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指责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并未取得多少战果。这种观点近年又甚嚣尘上,尤其是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有的材料甚至完全是杜撰的。同时,来自中外记者团、美军观察组和日方的材料,也都充分彰显了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中共军队绝非"游而不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中外记者团 美军观察组 华北方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出口贸易与产出的时变反应机制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战”视角
19
作者 张小宇 刘永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基于中美"贸易战"视角,构建包含实际产出同比增速、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同比增速和对美实际出口同比增速三变量的时变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TV-STVAR)模型,分析对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变量之间存... 基于中美"贸易战"视角,构建包含实际产出同比增速、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同比增速和对美实际出口同比增速三变量的时变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TV-STVAR)模型,分析对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动态关联机制。相对于在时间断点后而言在断点前对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影响,并且对美出口贸易冲击的大小在断点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而在断点后未表现出非对称性。因此,与断点之前相比,目前中美"贸易战"导致的对美出口贸易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对美出口贸易 实际产出 TV-ST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的缓和与越南战争的结束(1969—1973)
20
作者 禄德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9-132,共4页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苏、中三大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实行海外收缩,其重要步骤是对苏联缓和、结束越南战争和打开对华关系大门;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则以缓和为手段,同美国展开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苏、中三大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实行海外收缩,其重要步骤是对苏联缓和、结束越南战争和打开对华关系大门;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则以缓和为手段,同美国展开争夺;中国为化解苏联在北部边境形成的威胁而准备打开对美关系大门。三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使冷战出现了缓和的特征。在越南问题上,美国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并诱使中、苏对北越施加压力。中国坚持原则,力促美国早日撤军。苏联为与美国作交易,对越南施压。美、苏、中三国在冷战中的互动作用是越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末70年代初 美国 苏联 中国 对外战略调整 冷战 缓和 越南战争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