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two-dimensional interior ballistics model of solid propellant electrothermal-chem ical launch with discharge rod plasma generator 被引量:6
1
作者 Yan-jie Ni Yong Jin +3 位作者 Niankai Cheng Chun-xia Yang Hai-yuan Li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49-256,共8页
Instead of the capillary plasma generator(CPG),a discharge rod plasma generator(DRPG)is used in the30 mm electrothermal-chemical(ETC)gun to improve the ignition uniformity of the solid propellant.An axisymmetric two-d... Instead of the capillary plasma generator(CPG),a discharge rod plasma generator(DRPG)is used in the30 mm electrothermal-chemical(ETC)gun to improve the ignition uniformity of the solid propellant.An axisymmetric two-dimensional interior ballistics model of the solid propellant ETC gun(2D-IB-SPETCG)i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the ETC launch.Both calculated pressure and projectile muzzle velocity accor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feasibility of the 2D-IB-SPETCG model is proved.Depending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initial parameters,detailed distribution of the ballistics parameters can be simulated.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gas phase and the propellant,the influence of plasma during the ignition process can be analyzed.Because of the radial flowing plasma,the propellant in the area of the DRPG is ignited within 0.01 ms,while all propellant in the chamber is ignited within 0.09 ms.The radial ignition delay time is much less than the axial delay time.During the ignition process,the radial pressure difference is less than 5 MPa at the place 0.025 m away from the breech.The radial ignition uniformity is proved.The temperature of the gas increases from several thousand K(conventional ignition)to several ten thousand K(plasma ignition).Compa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gas,we know that low dens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gas appears near the exits of the DRPG,while high density and low temperature gas appears at the wall near the breech.The simulation of the 2D-IB-SPETCG mod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ior ballistics process of the ETC launch.The 2D-IB-SPETC model can be used for predi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thermal-chemical LAUNCH interior ballisticS SIMULATION Two-phase flow TWO-DIMENSION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
2
作者 王猛 林文琦 +1 位作者 崔青春 韩璇璇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受火炮结构与装药形式等因素影响,尾架与弹丸稳定分离及其前抛已成为后装填迫榴炮无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该方面研究尚无资料可以借鉴。为弥补上述空白,提出一种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应多药号发射... 受火炮结构与装药形式等因素影响,尾架与弹丸稳定分离及其前抛已成为后装填迫榴炮无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该方面研究尚无资料可以借鉴。为弥补上述空白,提出一种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应多药号发射的新型尾架,通过建立内弹道模型、刚强度模型、气体流动模型与尾架脱离模型,深入分析了尾架与弹丸分离的稳定域与非稳定域,并提出了通过孔径调整稳定域的策略,总结了气室孔径、气室压强与尾架脱离位置间相互作用的普适性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弹丸初速、分离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某后装填迫榴炮举例分析,结果表明:剪切销横截面半径应小于4.27 mm,气室壁厚应大于6.16 mm,可实现多药号尾架前抛的气孔半径应在1.00 mm至2.75 mm,以1.80 mm为界分为1.00 mm至1.80 mm的稳定域和1.80 mm至2.75 mm的非稳定域,且气孔半径越居中,尾架脱离位置的差异性越大。上述研究将为后装填迫榴炮尾架前抛与无人化技术的发展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架前抛 小孔流动 内弹道 分离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填参数对水下新型气幕式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雨博 陈双 +1 位作者 郑监 胡宏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746,I0004,共10页
为降低水下全淹没发射过程中射弹的附加质量,提高射弹初速,基于水下气幕式发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幕的新型形成方式,即通过在发射管内壁开设沟槽,引导射弹后的火药燃气在发射管内汇聚形成气幕;建立了气幕式发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该气幕... 为降低水下全淹没发射过程中射弹的附加质量,提高射弹初速,基于水下气幕式发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幕的新型形成方式,即通过在发射管内壁开设沟槽,引导射弹后的火药燃气在发射管内汇聚形成气幕;建立了气幕式发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该气幕形成方式下的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装填参数对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淹没式发射相比,气幕式发射可将最大膛压降低89.4%,射弹初速提高53.3%;推进用包覆火药的包覆层燃速指数从0.75增大到0.78时,气幕排水时间缩短,弹丸启动时管内燃气体积分数大幅降低,弹丸初速降低,但内弹道全过程大幅缩短,发射频率提高;包覆层厚度的微小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水下推进 水下气幕 多相流 内弹道特性 气幕式发射 装填参数 射弹初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头弹内弹道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陆欣 张浩 +1 位作者 周彦煌 余永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0-694,共5页
为了给埋头弹火炮可燃导向管的材料选择和结构尺寸设计提供依据,该文研究了埋头弹在膛内的运动过程和药室中的流场变化规律。考虑到埋头弹火炮药室内具有显著的两维流动特性,该文应用两相流体力学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建立了药室... 为了给埋头弹火炮可燃导向管的材料选择和结构尺寸设计提供依据,该文研究了埋头弹在膛内的运动过程和药室中的流场变化规律。考虑到埋头弹火炮药室内具有显著的两维流动特性,该文应用两相流体力学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建立了药室内的非稳态轴对称两维多相流和身管内非稳态一维两相流相结合的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要使弹丸嵌入膛线之前导向管不发生破裂,导向管的强度应达到5 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头弹 多相流 内弹道 装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波枪炮发射原理数值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帆 廖振强 +2 位作者 王涛 刘国鑫 陈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于新近问世的膨胀波枪炮,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采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发射过程动力学模型,以14.5 mm膨胀波弹道枪为对象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普通闭膛枪炮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对比,得出了膨胀波枪炮... 对于新近问世的膨胀波枪炮,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采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发射过程动力学模型,以14.5 mm膨胀波弹道枪为对象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普通闭膛枪炮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对比,得出了膨胀波枪炮发射中的各种特征参量变化规律以及膛尾打开时刻等关键参数。计算表明:14.5 mm膨胀波弹道枪在基本不降低枪炮初速的前提下能减少59%的后坐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波枪炮 发射原理 准两相流 内弹道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内弹道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洁 梁世昌 +1 位作者 李海燕 柳森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661,共5页
从二级轻气炮的运行原理出发,发展了内弹道计算程序分析二级轻气炮的操作及其发射性能。建立的数值模型包括:准一维两相流模型用于模拟火药燃烧及其生成气体在火药室和泵管中的流动,准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模型分析氢气在活塞和弹丸之间... 从二级轻气炮的运行原理出发,发展了内弹道计算程序分析二级轻气炮的操作及其发射性能。建立的数值模型包括:准一维两相流模型用于模拟火药燃烧及其生成气体在火药室和泵管中的流动,准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模型分析氢气在活塞和弹丸之间的流动,一维理想粘塑性模型计算活塞在高压段锥形过渡段中的挤进过程,以及结合经典摩擦定律的摩擦模型计算活塞和弹丸/弹托与炮管之间的运动,气体、活塞/弹托与炮管之间的摩擦和热传导也进行了模拟。采用CFD方法求解流场控制方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二阶精度。计算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二级轻气炮在典型试验条件下的内弹道特性,并与试验获得的弹丸发射速度进行了对比,计算的弹丸发射速度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发展的二级轻气炮内弹道计算程序还可获得活塞的运动过程,弹丸加速度过载的变化规律,为优化试验装填参数和提高二级轻气炮的发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轻气炮 内弹道 超高速发射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内弹道过程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郁伟 朱斌 张小兵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5-338,343,共5页
为提高武器精度,模拟弹丸射入膛内后的膛口流场,耦合内弹道过程分析弹丸射出炮口前的初始流场和射出后的流场变化。采用内弹道经典模型计算膛内弹后气体流场,建立二维轴对称气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弹前气体及膛口流场,通过弹前阻力将二者同... 为提高武器精度,模拟弹丸射入膛内后的膛口流场,耦合内弹道过程分析弹丸射出炮口前的初始流场和射出后的流场变化。采用内弹道经典模型计算膛内弹后气体流场,建立二维轴对称气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弹前气体及膛口流场,通过弹前阻力将二者同步耦合计算。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网格方法,同时考虑运动弹丸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流场相吻合。计算结果捕捉到弹丸出炮口后在膛口形成清晰的瓶状波系。分析得到弹丸出炮口后1.5 ms时刻炮膛内外的马赫数轴向分布;此时火药气体在膛外膨胀的最大马赫数可以达到6.32;火药经过激波后气体速度迅速下降到声速以下。由于激波的作用,在激波前后压强会产生阶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膛口 流场 内弹道 非结构网格 耦合 弹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式高低压发射系统的膛内流场仿真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7
8
作者 郝鑫 王建中 +2 位作者 施家栋 王立明 姜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5-1009,共5页
为了优化活塞式高低压发射系统的结构,基于经典内弹道方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程建立内弹道耦合方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活塞式高低压发射系统膛内空间的三维气流模型,对发射过程中的膛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发射实验验证仿真分析结... 为了优化活塞式高低压发射系统的结构,基于经典内弹道方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程建立内弹道耦合方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活塞式高低压发射系统膛内空间的三维气流模型,对发射过程中的膛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发射实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发射筒内气流的三维模型可以得到高低压内部火药气体流场的细节,为高低压发射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压发射系统 膛内流场 耦合内弹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装式高装填密度火炮内弹道两维多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小兵 金志明 袁亚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含多种点火元件的分装式高装填密度坦克炮中,考虑点火管、弹丸尾杆作用建立了轴对称两维多相流数学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弹底和膛底曲线与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被膛和尾杆处的流动壅塞引起了膛内局部压力升高。
关键词 分装 装填密度 火炮 多相流 内弹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药破碎敏感度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窦磊 翁春生 金志明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31,共5页
国内外普遍使用压力-时间曲线上的第一负压力波幅值来描述压力波的强度,用来检验装药安全性。本文将火药破碎程度与压力波敏感度联系起来,在双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破碎度与第一负压力波幅值,第一负压... 国内外普遍使用压力-时间曲线上的第一负压力波幅值来描述压力波的强度,用来检验装药安全性。本文将火药破碎程度与压力波敏感度联系起来,在双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破碎度与第一负压力波幅值,第一负压力波幅值与最大膛底压力关系的曲线。指出用破碎度可以为装药安全性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药 破碎度 敏感度 数值计算 压力波 敏感度 两相流 内弹道学 模型 幅值 膛底压力 应力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武器喷管气流反推减后坐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杨 廖振强 +1 位作者 王涛 刘国鑫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6-680,共5页
为了更好地降低自动武器后坐力对射击精度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膛内燃气通过拉瓦尔喷管气流反推减后坐力的新型自动武器结构,建立了双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并以5.8 mm口径实验枪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能... 为了更好地降低自动武器后坐力对射击精度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膛内燃气通过拉瓦尔喷管气流反推减后坐力的新型自动武器结构,建立了双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并以5.8 mm口径实验枪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在不明显减小弹丸初速的同时,起到明显的减后坐力的作用,减后坐效率达到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武器 拉瓦尔喷管 两相流 后坐力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燃气-蒸汽弹射载荷和弹道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仁凤 乐贵高 +2 位作者 马大为 高原 方传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89-1794,共6页
为了研究结构参数变化对载荷和弹道的影响,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湍流模型对潜射导弹燃气-水蒸气弹射动力系统发射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针对2级喉径和喷水孔直径对载荷和弹道的影响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结构参数变化对载荷和弹道的影响,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湍流模型对潜射导弹燃气-水蒸气弹射动力系统发射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针对2级喉径和喷水孔直径对载荷和弹道的影响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蒸汽动力系统装置可以有效地建立喷水压差;若2级喉径过大,燃气多数从喷管流出,不能建立喷水压差;2级喉径过小,导弹发射稳定性差;另外,若喷水孔直径过大,发射初期冷却水流量较大,会延迟导弹发射时间;喷水孔直径过小,发射筒载荷不平稳,导弹发射稳定性差.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弹射 多相流 动网格技术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能颗粒床中瞬变点传火过程的三维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翁春生 金志明 袁亚雄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210,共9页
结合火炮工程背景,建立高含能稠密颗粒床中非定常三维两相流与点火器中非定常一维两相流的数理模型,并考虑主装药床与点火器的相互耦合作用。采用“分数步法(FSM)”数值求解。发现在点传火阶段,膛内存在明显的三维效应,并伴随... 结合火炮工程背景,建立高含能稠密颗粒床中非定常三维两相流与点火器中非定常一维两相流的数理模型,并考虑主装药床与点火器的相互耦合作用。采用“分数步法(FSM)”数值求解。发现在点传火阶段,膛内存在明显的三维效应,并伴随波动现象,火药颗粒向壁面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点火 内弹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波枪炮发射性能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帆 廖振强 +1 位作者 刘国鑫 陈杨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膨胀波枪炮利用延时打开膛尾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枪炮后坐的目的。提出了膨胀波枪炮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采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膨胀波枪炮发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14.5 mm膨胀波弹道枪为例,计... 膨胀波枪炮利用延时打开膛尾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枪炮后坐的目的。提出了膨胀波枪炮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采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膨胀波枪炮发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14.5 mm膨胀波弹道枪为例,计算并分析了膛尾打开时间、装药量、药室容积、身管长度、弹丸质量以及尾喷管长度、张角等参数对膨胀波枪炮的减后坐效率、弹丸初速等发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利用调节开尾时间来控制膨胀波枪炮初速和射速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膨胀波枪炮 内弹道模型 数值计算 发射性能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体发射装置内弹道特性及膛口流场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鹏 曹从咏 董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2-1616,共5页
根据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弹丸在气室高压气体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及其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主要研究了4种不同气室初始气压下膛内平均压力、弹底... 根据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弹丸在气室高压气体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及其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主要研究了4种不同气室初始气压下膛内平均压力、弹底压力、气室底部压力、弹丸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在气室初压为2.5 MPa下不同时刻马赫数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膛内气流存在振荡现象,气室底部压力、弹底压力变化具有波动性;气室初始气压的大小影响气室底部压力、弹底压力振荡幅度及弹丸出炮口速度;弹丸在管内运动速度及运动时间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均近似抛物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高压气体 动网格 内弹道 膛口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格式在破碎发射药床两相流内弹道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贠来峰 芮筱亭 +1 位作者 王国平 陈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利用DCD(dispersion controlled dissipative scheme)格式,提出了一种研究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问题的两相流内弹道计算方法。将内弹道气固两相流动力学方程组中与压力有关的项进行变形,实现了用同一种格式对气相和固相统一处理,而无须分... 利用DCD(dispersion controlled dissipative scheme)格式,提出了一种研究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问题的两相流内弹道计算方法。将内弹道气固两相流动力学方程组中与压力有关的项进行变形,实现了用同一种格式对气相和固相统一处理,而无须分别对待,采用DCD格式无须数值粘性和人工滤波,提高了计算精度。实例计算了某榴弹内弹道两相流动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把破碎发射药床视为混合装药结构,用DCD格式计算了发射药床不同破碎程度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现出了通常计算方法难以反映的破碎发射药床内弹道压力极为剧烈的变化过程和极高的危险膛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两相流 发射装药 DCD格式 内弹道 发射安全性 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长径比、高密实火药床点火管点传火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珊珊 王浩 +1 位作者 张博孜 陶如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4,共6页
利用计算程序对影响大长径比、高密实火药床点火管点火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对比模拟,讨论了不同结构尺寸和装填条件下的点传火性能,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结构参数和装填条件对大长径比、高密实火药床点火管点传火性能的影响规律... 利用计算程序对影响大长径比、高密实火药床点火管点火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对比模拟,讨论了不同结构尺寸和装填条件下的点传火性能,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结构参数和装填条件对大长径比、高密实火药床点火管点传火性能的影响规律:小孔直径、首孔高度、单位长度小孔面积及装填密度显著影响点火压力及点传火性能;小孔直径、首孔高度及单位长度小孔面积是影响破膜后泄压速度的主要因素,而装填密度会影响药床的透气性及火焰传播的通畅性,均对点火安全性、瞬时性及一致性产生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点传火 对比模拟 点火管 两相流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孔前置式膨胀波枪炮发射过程数值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帆 廖振强 +1 位作者 刘国鑫 陈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5032-5034,5039,共4页
喷孔前置式膨胀波枪炮是一种结合了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枪炮和膨胀波火炮性能优点的新型低后坐力武器。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运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内弹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特殊的减后坐组件结构提出了身管... 喷孔前置式膨胀波枪炮是一种结合了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枪炮和膨胀波火炮性能优点的新型低后坐力武器。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运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内弹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特殊的减后坐组件结构提出了身管—反作用导气管双流场耦合计算的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以14.5mm喷孔前置式膨胀波弹道枪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普通14.5mm机枪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结构参数匹配合理的情况下14.5mm喷孔前置式膨胀波弹道枪能在不减小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减少40.56%的后坐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低后坐力武器 内弹道模型 准两相流 发射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海庆 张小兵 王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3-518,共6页
为了利用串联多药室技术对现有火炮系统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弹丸动能的目的,建立了某口径串联多药室火炮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及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运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编制的串联多药室内弹道仿真软件,研究分析... 为了利用串联多药室技术对现有火炮系统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弹丸动能的目的,建立了某口径串联多药室火炮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及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运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编制的串联多药室内弹道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了主副药室装药量比、副药室点火延迟及活塞质量对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串联多药室火炮可以在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弹丸初速的目的,对于改进和提高武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串联药室火炮 内弹道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制导炮弹二维两相流内弹道性能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程诚 张小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研究某制导炮弹二维两相流内弹道性能,简化两相流多维数值模拟中弹底运动边界处理的复杂性,提高运动边界处的计算精度,建立了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的某制导炮弹内弹道二维气-固两相流模型,空间上采用具有TVD特性的高阶MUSCL类... 为了研究某制导炮弹二维两相流内弹道性能,简化两相流多维数值模拟中弹底运动边界处理的复杂性,提高运动边界处的计算精度,建立了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的某制导炮弹内弹道二维气-固两相流模型,空间上采用具有TVD特性的高阶MUSCL类型的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时间方向采用4阶Runge-Kutta方法进行时间推进。通过拥有解析解的数值验证算例,验证了数值格式以及动网格生成方法的准确性。对某大口径制导炮弹内弹道膛内循环过程进行二维两相流数值仿真。模拟结果准确地反映了整个内弹道循环膛内两相流动特性及其发展过程,并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分析了不同点火因素对该制导炮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为后续深入优化该制导炮弹内弹道性能及发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内弹道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制导炮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