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视频内容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积极情绪理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维胜 周泱宏 唐承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短视频是数字文旅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有效工具,该文基于积极情绪理论,以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网红景区为例,构建短视频内容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游客行为意愿关系的研究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503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模... 短视频是数字文旅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有效工具,该文基于积极情绪理论,以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网红景区为例,构建短视频内容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游客行为意愿关系的研究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503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模型和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短视频文案和出镜人直接显著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短视频场景和背景音乐的直接影响不显著;②短视频内容特征(文案、场景、出镜人和背景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具有显著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能激发游客出游意愿并在短视频内容特征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③短视频内容特征(文案、场景、出镜人和背景音乐)对游客的积极情绪有显著影响,积极情绪在短视频内容特征与游客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能进一步激发游客的行为意愿;④积极情绪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短视频内容特征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从短视频视角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营销研究内容,可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网红旅游目的地 短视频营销 游客行为意愿 数字文旅 积极情绪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真实性感知对忠诚度的影响:一个整合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安禧 高歌 +1 位作者 李海军 郭英之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6,共15页
在激烈的客源竞争中,培育旅游者忠诚是旅游地的制胜关键,也是其生存发展之道。文章整合代表旅游者、旅游地、旅游者与旅游地的人地关系、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基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以旅游者幸福感、旅游地情感形象、... 在激烈的客源竞争中,培育旅游者忠诚是旅游地的制胜关键,也是其生存发展之道。文章整合代表旅游者、旅游地、旅游者与旅游地的人地关系、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基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以旅游者幸福感、旅游地情感形象、地方依恋、情感凝聚为中介,实证探讨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通过对473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真实性感知会增进旅游者幸福感、旅游地情感形象、地方依恋和情感凝聚,继而又会对旅游者忠诚产生促进作用;旅游者幸福感、旅游地情感形象、地方依恋、情感凝聚在真实性感知与旅游者忠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与旅游者幸福感、旅游地情感形象、情感凝聚相比,地方依恋承载的中介效应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培育旅游者忠诚、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感知 旅游者幸福感 旅游地情感形象 地方依恋 情感凝聚 忠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意象对目的地网络传播效果的fsQCA分析
3
作者 燕阳 李斌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该研究以我国46个旅游目的地中的90个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为样本,运用LDA2vec模型对游客网络评论文本进行条件变量挖掘,并以权威传播指数作为结果变量,旨在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中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意象对网络传播效果的fsQCA影响... 该研究以我国46个旅游目的地中的90个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为样本,运用LDA2vec模型对游客网络评论文本进行条件变量挖掘,并以权威传播指数作为结果变量,旨在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中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意象对网络传播效果的fsQCA影响。研究认为:(1)国家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意象包含度假服务感知、交通服务水平、特色体验打卡、服务管理能力、萌新滑雪体验、劣质服务印象、滑雪服务水准、冰雪游历趣味、经济出行体验和魅力地理景观共10个条件变量,且各条件变量以组态形式影响目的地的网络传播效果。(2)东北地区包含6条高传播效果组态,总体呈现出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特征;华北地区的高传播效果组态为2条,均以度假服务感知为共同的核心条件;中部地区的高传播效果组态为2条,均以经济出行体验为共同的核心条件;西北地区也包含6条高传播效果组态,其中滑雪服务水准为绝大部分组态的核心条件,研究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基于此,提出应强化东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的一体化建设、完善华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的系统化设计、扩大中部地区冰雪体育旅游的经济性优势、注重西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的层次化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体育旅游 旅游目的地 滑雪 游客感知意象 网络传播效果 LDA2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C数据挖掘与IPA分析的生态旅游景区形象感知评价
4
作者 江磊 李明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目的】生态旅游景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空间载体,明晰及评价其旅游感知形象对于推动旅游目的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游客亲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国内知名生态旅游景区白水洋—鸳鸯溪为研... 【目的】生态旅游景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空间载体,明晰及评价其旅游感知形象对于推动旅游目的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游客亲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国内知名生态旅游景区白水洋—鸳鸯溪为研究对象,以Python数据挖掘技术采集的国内主要在线旅游平台相关点评文本为数据源,利用TF-IDF算法、LDA主题模型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IPA分析方法分析及评价其旅游感知形象。【结果】1)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旅游认知形象包括生态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生态游憩活动、旅游体验评价和生态旅游环境5个主题维度;2)情感形象以正面积极情感为主,天然景色、亲子戏水活动和夏天避暑体验为积极情感主要来源,消极情感主要体现在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和旅游消费性价比方面;3)整体形象呈“核心—外围”圈层结构,“自然景色”“奇特景观”形象为感知核心层,“玩水的天堂”形象为次级支撑层,“鸳鸯故乡”“猕猴乐园”等形象为重要外围层;4)IPA分析发现各形象要素表现性分值较高,而重要性分值较为分散。其中,亲子娱乐、景色风貌、气候条件、水上运动和水域条件为优势保持形象要素,价格费用为重点改进指标。【结论】从强化生态旅游品牌定位、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健全旅游配套服务、加强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建构与生态资源盘活利用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景区 旅游形象 UGC数据 旅游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驾游服务质量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周玉玺 申风玉 陈虎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2,共8页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下,自驾游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出游的首选方式。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多维的自驾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驾游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驾游服...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下,自驾游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出游的首选方式。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多维的自驾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驾游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驾游服务质量是一个多维构念,由公路、保障、设施、信息和服务5个维度构成;公路、保障和设施因子对目的地形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公路、保障、设施、信息和服务均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公路和设施因子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满意度对行为意向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旅游目的地管理者要大力提升自驾游服务质量,积极加强目的地形象建设,并以游客满意度为行动导向,制定和实施精准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游服务质量 目的地意象 游客满意度 行为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的TDI地域差异研究——以西安的国内旅游形象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宝清 吴晋峰 +1 位作者 吴玉娟 刘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4-482,共9页
基于网络论坛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法,以关中、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游客对西安的旅游形象为靶标,对比研究距离对西安国内旅游形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目的地形象(TDI)随着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简称O-D对之间)距离的... 基于网络论坛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法,以关中、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游客对西安的旅游形象为靶标,对比研究距离对西安国内旅游形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目的地形象(TDI)随着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简称O-D对之间)距离的增加发生"瘦身"现象,形象词汇频率分布服从幂律衰减规律;2O-D对之间的距离差异会导致游客对同一目的地的认识和关注重点存在差异;3O-D对之间的距离对游客的旅游地整体评价影响较小,但对旅游景点吸引力有衰减作用,衰减速度与景点级别高低有关;4西安旅游形象可分为旅游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休闲娱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旅游地评价等6个维度;5西安旅游还处在"景点旅游"而非"城市旅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旅游目的地形象 内容分析 对应分析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赛事景观质量对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上海马拉松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艳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基于视觉景观理论,构建马拉松赛事景观质量操作化概念,对上海马拉松跑者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检验赛事景观质量对体育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与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赛事景观质量对体育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其行为意向... 基于视觉景观理论,构建马拉松赛事景观质量操作化概念,对上海马拉松跑者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检验赛事景观质量对体育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与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赛事景观质量对体育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其行为意向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可通过目的地形象感知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间接促进作用。研究证实,体育赛事景观是构建目的地形象的重要途径,揭示赛事景观旅游效应发挥的关键是将其转化为体育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良好感知。赛事和目的地管理者应重视赛事景观质量的设计与管理,只有将赛事景观环境要素转化为体育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良好感知,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事景观质量 目的地形象感知 体育游客 行为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 被引量:69
8
作者 杨永德 白丽明 苏振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7,共5页
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 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系统方法与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tdi) 测量 结构法 非结构法 阳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的关系--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53
9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3 位作者 张宏磊 曹靖 蔡永寿 杨青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2,共7页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②不是九寨沟所有的地方属性都对其形象的形成、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有显著作用,在18个属性中只有11个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有关。可以构建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关系的结构模型。③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的效用和感知质量的高低是不完全耦合关系。研究可以为旅游地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建议,有助于旅游地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与市场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属性 旅游地形象 旅游者满意度 重游意愿 推荐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 被引量:181
10
作者 范钧 邱宏亮 吴雪飞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55-66,共12页
文章综合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将旅游地意象分为5个要素,将地方依恋分为2个要素,并构建了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景观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及安全意象均直接影... 文章综合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将旅游地意象分为5个要素,将地方依恋分为2个要素,并构建了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景观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及安全意象均直接影响情感意象。设施意象与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依赖,且通过情感意象来实现。安全意象和景观意象间接影响地方依赖。安全意象、服务意象及景观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认同,且通过地方依赖来实现。设施意象间接影响地方认同。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来实现。景观意象、设施意象及安全意象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2)情感意象直接影响地方依赖,间接影响地方认同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3)地方依赖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认同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意象 地方依恋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旅游度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建构——基于苏州古城案例的混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周永博 程德年 +1 位作者 胡昕 魏向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95,共11页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究竟有何影响?如何依托目的地形象发展目的地品牌个性?针对这两个问题,论文简要回顾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品牌个性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一方面,依托质性材料,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品牌个性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的建构效应。研究表明:游客对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主要包含游憩功能、空间格局、文化氛围、文化创意、文化功能5个方面,而游客对其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则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生活状态、生活品质3个维度。在依托"苏式生活"推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中,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5大因素对其目的地品牌个性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依托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活方式型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导向和对策,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目的地 形象 品牌个性 生活方式 苏州 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之IPA分析——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例 被引量:165
12
作者 宋子斌 安应民 郑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6-32,共7页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分析法(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 旅游目的地形象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 被引量:32
13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李文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2,共7页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知意象维度的感知都是区内文化组高于区外文化组。(3)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同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差异 旅游者 旅游地意象 草原旅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 被引量:176
14
作者 黄震方 李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70,共6页
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及其认知的多层面性 ,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 ,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模式。作者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组织、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载体与形象推广整合等方面 ,重点阐述了旅游目的地推... 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及其认知的多层面性 ,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 ,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模式。作者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组织、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载体与形象推广整合等方面 ,重点阐述了旅游目的地推广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形象认知 形象推广 推广模式 形象测量 形象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劫持:旅游目的地形象异化演进过程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吕兴洋 徐虹 林爽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67-75,共9页
到访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对目的地形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旅游者权力理论,将旅游者视为与DMO一样的能动主体,对应DMO投射形象提出了旅游者投射形象的概念,进而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过程从原有的单一个体模型拓... 到访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对目的地形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旅游者权力理论,将旅游者视为与DMO一样的能动主体,对应DMO投射形象提出了旅游者投射形象的概念,进而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过程从原有的单一个体模型拓展到时间阶段和影响主体更为完整的群体网络状模型。研究进一步通过比较到访旅游者和DMO传播对潜在旅游者引致形象形成过程的影响力,提出当旅游者投射形象比DMO投射形象被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时,就会发生品牌劫持现象。文章结合普洛格(Plog)提出的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此种情况之下目的地形象异化的演进过程,并为目的地营销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品牌劫持 旅游者信息权 形象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54
16
作者 杨振之 陈谨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7,共6页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 ,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 ,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 ,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 ,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 ,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 ,结合作者在规划编制中的案例 ,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形象策划 旅游地策划 “形象遮蔽” “形象叠加” 旅游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潜在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行为意图 被引量:50
17
作者 白凯 陈楠 赵安周 《旅游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82-94,共13页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和旅游学等学科交叉生成的研究命题,是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及竞争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选择中国近缘文化群体客源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韩国为研究对象,以非结构式和结构式...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和旅游学等学科交叉生成的研究命题,是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及竞争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选择中国近缘文化群体客源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韩国为研究对象,以非结构式和结构式研究相互结合的方式,研究分析了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及行为意图,研究结果显示:(1)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由四个基本维度构成,分别是平和、愉悦、动感与现代,其中,平和、愉悦和现代与旅游目的地意象呈正相关关系;(2)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其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3)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平和、愉悦特征对韩国潜在游客行为意图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 认知 行为意图 韩国潜在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姚长宏 陈田 刘家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形象塑造是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缺乏全真信息支撑,市场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普遍存在偏差。本文根据形象主体及感知内容系统构建感知偏差测评层次模型,包含3个层次9个指...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形象塑造是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缺乏全真信息支撑,市场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普遍存在偏差。本文根据形象主体及感知内容系统构建感知偏差测评层次模型,包含3个层次9个指标,其中模型权重由专家打分确定,基础数据源于市场调查结果,主要采用离差和法分析不同主体对不同感知内容的偏差程度。通过十堰旅游目的地验证,最终偏差指数测评结果为0.626,偏差较大,其中主体对自然环境感知偏差最小,对社会环境感知偏差最大;旅游介体对十堰形象感知偏差最小,本地居民感知偏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旅游形象 感知偏差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基于情绪评价理论 被引量:77
19
作者 涂红伟 熊琳英 +1 位作者 黄逸敏 郭功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1,共10页
厘清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机机制是现有研究的两大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囿于认知动机视角,忽略了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的情绪机制。该研究从游客在目的地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绪评价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 厘清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机机制是现有研究的两大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囿于认知动机视角,忽略了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的情绪机制。该研究从游客在目的地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绪评价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作用边界。通过对厦门市278名游客的调查,采用阶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积极情绪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的行为意愿,部分中介了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间的联系;新奇感能显著正向调节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影响。该研究对相关营销实践者、目的地管理者在目的性形象定位及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评价理论 目的地形象 游客行为意愿 积极情绪 新奇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景区网络形象指数研究——基于互联网内容分析方法 被引量:28
20
作者 沈体雁 黄宁 +1 位作者 彭长江 徐海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90,共11页
文章以国家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景区网络形象指数,通过大数据方法对旅游局官方网站、景区官方网站和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205个互联网站点进行内容分析,计算得出153家5A级景区的网络形象分值,并分别讨论了其总分排名、空间分布... 文章以国家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景区网络形象指数,通过大数据方法对旅游局官方网站、景区官方网站和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205个互联网站点进行内容分析,计算得出153家5A级景区的网络形象分值,并分别讨论了其总分排名、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呈现4大分异:(1)整体形象分异:我国5A级景区网络形象总分值差别悬殊,景区网络形象与其旅游接待人数存在错位现象。(2)空间分异:高分景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并已经形成了"钻石地带"和"高分走廊"两大高分集聚区域。(3)知名度与美誉度分异:景区普遍存在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不匹配问题。(4)类型分异:景区网络形象类型多样,总体上以均衡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5A级景区 网络形象 认知形象 情感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